1

不对,秦国很长一段时间无力东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东边有中原强国晋国以及由晋国分裂的韩赵魏三国。

秦穆公让三个秦国人才陪葬顶多是让自己的历史名声臭点而已,于秦国国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春秋史爱好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


先说一下结论,秦国东出无力,显然这这三个陪葬并无直接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秦国一直东出无力。那么,我先从这个角度阐明一下原因。我们就从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秦穆公说起吧。


秦国的东出


公元前660年,秦穆公继位。先是为了拉拢强大的晋国,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在之后晋国的骊姬之乱中,先后帮助了两位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夷吾和重耳回国,分别称为了晋惠公和晋文公。即便是对出尔反尔的晋惠公,也表现的仁慈有加。这也为他和秦国在晋国赢得了很好的声望。


他为什么要对晋国如此忍让?主要还是实力不济。秦穆公一直有东出之志,想要称霸于诸侯。无奈的是,秦地东出之地——崤函古道,从晋国假虞伐虢之后就牢牢的,被晋国控制。所以,秦国想要东出,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强大的晋国。


秦穆公第一次大规模的东出是看准了晋文公去世的时机,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带兵,出袭郑国。这俩国之间隔着周、晋。秦兵都到了周地,就在郑国边上了,消息走漏,就准备班师回国。就在这崤山险要附近,被晋国伏击,损失惨重,三将都被晋国俘虏。后来是因为晋文公的秦国老婆,也就是晋襄公的亲妈求情,才把他们放了。


后来,秦穆公想报崤之战的仇,发动了彭衙之战,还是大败而归。直到第三次王官之战中,秦穆公过了黄河后就把渡船都烧了,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才算有所收获,夺了晋国的王官和郊两个地方,算是报了之前的仇。可是只有一年,晋国就把这两个地方夺回去了。从此后,秦穆公也基本打消了东出的军事计划,改为称霸西戎。


再后来,在晋、秦的河曲之战中,秦国任用了晋国的士会的计谋,引诱了轻狂的赵穿出战,差一点成功的时候,被赵盾看穿了计策,引全部兵马将其就回。秦人也畏惧晋国实力,也就不再恋战。


河曲之役结束后,晋国害怕秦国再来,就派詹嘉驻守瑕地,防守桃林之塞,也就是后来我们经常提到的函谷关。


由上面秦国几次东出来看,可以明显的知道,秦国之所以东出困难,首先是因为有一个强大且统一的晋国,其次是因为从地理上说,秦国要想东出,崤函古道是必经场所,但易守难攻,而且此处险要还被晋国牢牢把控,这无异于给秦国的东门上家里一把锁,但是钥匙却在别人手里。当然,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直到了三家分晋后,秦国才借着天赐良机慢慢好转。


穆公陪葬

我们再来说说秦穆公的陪葬。


秦穆公这个人,雄心勃勃,称霸西戎,非常知人善任,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很会拉拢人心。可以说他作为一国之君,优点很多,堪称一代贤明君主。但是,最后用活人陪葬成了他无法摆脱的污点。


让我们先看看,活人殉葬在秦国的历史。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 從死者六十六人。

————《史记·秦本纪》


三十九年, 穆公卒, 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鍼虎, 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黃鳥》之詩。

————《史记·秦本纪》


可以看到,公元前678年,秦穆公的爷爷,秦武公去世的时候,首开活人殉葬的先例;而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陪葬者更是多达一百七十七人。之所以,后来一直为人所诟病,主要还是因为其中有三位“良臣”。


可是,再据《史记·三家注》记载,秦穆公去世之前,有一次宴请群臣的时候,对众人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大家一起享乐,死的时候希望有人陪他。奄息、仲行和鍼虎,这三人当场就答应,愿意陪秦穆公一起死。后来也果然在秦穆公死后自愿陪葬了。


汇集上述史料看,这就是一场君臣间的约定,并没有胁迫和不情愿,只是这样的陪葬行为后来比较残忍而已。认为残忍的可能不仅仅是后来人,当时秦国人民也不愿舍去这三位贤良,才会做了《黄鸟》这首诗,以寄托哀思。


但是,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便这三位贤良在世,也基本无法使秦国轻易东出。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

3

这种说法不对。当时的秦国实力上比晋国弱了很多,我们可以从秦国在和晋国的战争中胜少败多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驾崩。秦国一直有用活人陪葬的习俗,但是秦穆公做的比较过分,《史记》记载“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虎,亦在从死之中。 ”随葬人数太多,超过了以往的君主,更过分的是把秦国少有的人才也拉去陪葬了,所以秦穆公一直被后人臭骂,说他太过残酷。更有人说秦国在秦穆公之后无法东征是因为“子车氏三杰”陪葬了的缘故。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秦国当时想要东征就直接面对了晋国,我们知道晋国在晋文公在世时和他死去的一百多年里都是诸侯中庞然大物,秦穆夫人还是晋献公的女儿,秦国需要拉拢晋国,根本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挑战晋国。大概的情况我们可以从秦穆公和他的儿子秦康公在和晋国的五场战役中看出。

一、韩之战

晋国在郦姬之乱后,国内一直不稳定,大臣们杀了郦姬的儿子,谋求重耳回国,但是重耳不想回国,夷吾请求秦国的帮助回国做了国君,也就是晋惠公,不过晋惠公回头就狠狠地踹了秦国。秦国很愤怒,秦穆公发兵进攻晋国,在晋国的韩地交战,交战的情况很曲折有趣,具体情况在《左传》鲁僖公十五年,秦穆公身受重伤,差点就被晋国人抓住了,可悲的是晋国人自己内讧,晋惠公反过来被秦穆公给捉住了。我们不说当时晋国人在想什么,但是我们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晋国的整体实力在秦国之上,打仗秦国吃亏,俘获晋惠公是有点侥幸。

二、殽之战

晋文公死去的那年,秦国又想去攻打郑国,为什么说“又”是因为晋文公和秦穆公曾经组队去打过郑国,结果就是语文课本里《烛之武退秦师》所讲的了,这次攻打郑国也没有成功,但是成功的激怒了晋国人,晋国人先把晋文公的棺木放一放,把把白色的孝服染黑了就过来干,秦军大败,将军小兵被一锅端。秦国人不是晋国的对手!

三、彭衙之战

上次殽地的战役中秦国将领是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视,逃跑回秦国时还放言“三年将拜君之赐”,战败之后想报仇,于是发生了彭衙之战,结果是秦军又一次大败,被晋国人称为“拜赐之师”。

四、王官之战

这次是秦穆公亲自出手,百里孟视做主将,这次没什么好说的,秦国赢了!但是第二年晋国又打回来了,秦国还是没占到了什么便宜。

五、令狐之战

这次是秦穆公死后的事,秦穆公的儿子秦康公也想像父亲一样扶持几个晋国的国君玩玩,结果玩脱了,晋国人在中途反悔了,可见的秦康公做了一回快递员,结果买家拒绝签收,还放狗咬人,秦康公送回来的公子晋国人不要,还派兵攻打了秦军,秦军又一次大败。

秦穆公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并不足以东征中原诸侯,秦国在春秋早期真的只能在西北的一亩三分地里蹦哒,只是后来中原的诸侯公室衰落,士卿大夫坐大,而秦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才发展起来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