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小说笑傲江湖后小部份为何写得较简单?

小说笑傲江湖后小部份为何写得较简单?

2020-08-20 17:21阅读(64)

小说笑傲江湖后小部份为何写得较简单?:很明显,这是金庸先生刻意为之的。许多人受到这几十年来改编影视剧的影响,认为《笑傲江湖》的结局应是以一场轰轰烈烈的

1

很明显,这是金庸先生刻意为之的。

许多人受到这几十年来改编影视剧的影响,认为《笑傲江湖》的结局应是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收尾,或者令狐冲大战任我行,或者令狐冲大战东方不败之类的,最后邪恶败正义胜,这样才显得荡气回肠,皆大欢喜。

影视剧改编不得不如此,影视剧要的是节奏,是冲突,是高潮,否则无法吸引观众。

但这些却不是金庸先生所要的,他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写道: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数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

《笑傲江湖》被许多人当做一部政治寓言来读,据说这部书刚风行的时候,东南亚某些国家的政要在相互指责时,会说“你是岳不群”(伪君子),别人就会反击说“你是左冷禅”,(企图建立霸权者)诸如此类。对于这一点,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说的也很明白:

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虑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

金庸对这种权利的角逐是持批判态度,甚而是很厌恶的,所以他着力要表现的是一种“隐士”精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追名逐利轰轰烈烈大闹一场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懂得退隐之人才是大智大慧之士,他说:

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隐居陋巷,琴箫自娱。她生命中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惟一重要的只是爱情。

金庸写武侠小说也有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是有自己的江湖价值观或者说思想体系的。他在《笑傲江湖》这部小说中极力所刻画的,正是“令狐冲夫妇”这一对天生的“隐士”,所以他在结尾时没有设计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而是给三个大反派安排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武侠小说的结局。岳不群被武艺稀松平常的仪琳给杀掉了;任我行被他引以为傲的“吸星大法”反噬跌落悬崖死掉了;劳德诺与一只大马猴永远绑在了一起,算是给“六猴儿”陆大有赎罪了。

总结:

小说毕竟与影视剧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不要以影视剧的思维来看待小说创作,毕竟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体系、创作体系。《笑傲江湖》的后半部分并不简单,这是金庸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创作的结果,是苦心经营出来的。它寄托了金庸先生对中国三千年政治生活的思考,同时又是对令狐冲那种陶潜式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隐士的赞歌。

2

这是所有成人幻想小说的通病,精彩的往往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