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同龄儿相比,有些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有些则发音不清晰,对此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有早有晚,老人们常说“贵人语迟”,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因而家长常常对这些孩子不予注意。

事实上,孩子说话的早与晚,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家长给予了适当的教育和关心后,孩子的语言能力随长大而加强,则尽管可能比同龄孩子晚1--2个月,也属正常。

但是,有些孩子说话时吐字不清,家长也未加注意,那就可能造成以后的语言障碍。 宝宝满1岁后,就已经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来使得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呢? 

让宝宝尽早学说话4个好办法
  1. 1

    听:

    即让宝宝听你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睡前讲故事、念歌谣应是宝宝每天“必修课”。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2周,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他虽然还不太会说,但如果你故意念错时,他会表示不满。然后你应当尝试让他“接话”,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

  2. 2

    看:

    即看物说话、看图说话。这时方法是很重要的,要采用“有问有答式”。首先是“你问他指”。如你问“熊妈妈在哪儿?”,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你就必须改变问法,“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必须说出“熊妈妈”的词来才行。

  3. 3

    动:

    即做动作学说话。1~2岁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要等。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他正在做的动作;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三是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4. 4

    日常对话:

    每天你都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宝宝说话、对话,语言要简短、明确、正规,不要说娃娃语,想让他说出的字要读重音或多重复几遍,启发他说话的愿望。最重要的,是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要用轻松的、游戏似的、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教宝宝说话,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END
宝宝说话晚的5大可能原因
  1. 可能是智力低下:

    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有极密切的关系,语言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儿的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别人的语言的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

    智力低下的小儿开始说话的年龄晚,而且不能用词来表达其意。在大的孩子表现为说话不切题,模仿语言,把别人间他的话重复一遍作为答复,而且常常有重复语言,一句话翻来复去地的说。智力低下的小孩开始说话时,有时虽然也能说情楚某个词,但不久往往又忘掉了,以致几个月内又听不到这个词了。

  2. 或听力有缺陷:

    听力缺陷也会影响语言的发育,严重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若听力·丧失不太严重,还可以看着别人口唇动作学着发音,口形变化明显的容易学,如“拨、夫、呜”等音,但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如“哥、勒、了”等,由于看不见舌头的运动,学起来就困难了。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一般不影响说话,但若在小儿早期,即使是轻微的听力障碍世会影响说话。

  3. 家庭的遗传因素所致:

    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又没有听力障碍,也没有找到其他疾病,仅仅是说话晚。这种小孩与家族遗传有关,孩子的父母说话可能也晚。

  4. 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对孩子语言的发育影响很大,据有关报道,在西方社会,慈善机构里抚养成长的小儿,语言发育较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开始学习说话和组成句子也都比较晚。

  5. 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态度:

    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对子女的关心程度都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育。有的家长整天不停地批评孩子的说话方式或语调、模仿讥笑孩子不正确的发音,或很少与孩子说话,这都会影响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不利于语言发育。有些人认为,对孩子照顾过多,在孩子没提出要求以前就把东西准备齐全了,这样会影响他学说话,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还有人认为,孩子不学说话是因为他太懒了,这种说法也不对,孩子不说话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不会说话。

最佳贡献者
2

教宝宝学说话的4个小窍门

不妨从照镜子开始

妈妈们可以将宝宝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认识镜子里的那位小朋友,并指着镜子对宝宝说“这是宝宝”,“这是妈妈”,让宝宝能在愉快的情绪下主动开口学说话。另外,还可以拓展到宝宝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比如爸爸、爷爷、奶奶、奶瓶、苹果、冰箱、电视等,告诉宝宝身边每一种东西的名称,让宝宝慢慢学会使用语言来得 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宝宝读童谣

妈妈们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不妨多给宝宝读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也能够让宝宝感受到语言韵律的魅力,进一步增加宝宝学说话的兴趣。

边玩游戏边说话

在教宝宝学说话时,妈妈可以多带宝宝玩一些类似于躲猫猫的游戏,在游戏中宝宝对妈妈丰富的表情变化的观察和对妈妈动作和语言的模仿,都能够为宝宝进一步的语言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单的亲子共读

一 般当宝宝发育到3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可以为宝宝选择一套颜色鲜艳的布书或纸板书,开始和宝宝的第一次亲子共读了。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不要给宝宝讲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只是告诉宝宝画面上的物品分别都是什么就可以了呃,这时候,简单明了的语言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宝宝学习简单的发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不妨穿插进这4个小窍门,让宝宝在轻松的环境下说出自己的第一句话。另外,宝宝的智力发育与说话早晚并无直接关系,而说话早的宝宝之所以给人比较聪明的印象,也仅仅是因为较早会说话的宝宝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缘故。

同时,妈妈们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以下3个常见误区。

1、 一个劲儿的对宝宝唠叨不停。尽管让宝宝生活在一个语言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有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但如果一天到晚只听到妈妈在教宝宝学说话,而没有留给宝宝自护表达的空间,对宝宝的语言发育也是有阻碍的。因此,妈妈在教宝宝学说话的时候,更多的倾听宝宝的表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不断地强迫宝宝学习新词语。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给宝宝灌输新的词语,而不等待宝宝去掌握已有的词语,也是十分忌讳的。因为,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已学的词汇。

3、 用“婴语”和宝宝进行交流。妈妈们往往会认为用叠音词等“婴语”和宝宝说话,会让宝宝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事实恰好相反,在妈妈们不断用“婴语”和宝宝交 流的过程中,反而容易误导宝宝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妈妈们应首先做到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宝宝交流。

3

七个字,少玩手机多聊天。


曾经接触一个个案,孩子差不多两岁,依然只能发一些简单的音,排除器质性病变,听力及检视整体发育情况后,最后问家长平时在家和孩子的互动,答曰:不知道干什么,大多娃在旁边玩,自己在一边玩手机……原来如此。

语言的发展也是思维的发展,首先硬件要发展起来(口肌等),其次就是里面要装上系统(词汇的输入,语音输入,认知理解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家长和孩子互动从而发展起来。

当然明白现在手机在现代人的社交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甚至有时真的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粘在手机上。但是当我们仅有的陪娃时间都被手机所侵蚀,孩子的输入肯定会减少,自然说话就晚了。

4

爸爸妈妈们,都想让宝宝早点说话,这样就可以跟宝宝交流无障碍了。听着奶声奶气的宝宝语,真的好幸福!那9怎样才能让宝宝早点说话呢?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几点技巧

1:当你要说话的时候,先看着宝宝的眼睛,吸引她的注意力,同时宝贝可能会有回应。

2:叫宝宝的名字,刚开始他可能。不会明白是在叫他,自己但多叫几次宝贝就知道了。

3:不要说“我”、“你”、“他”,而要说爸爸、妈妈、宝宝。要说简单的句子,两三个词就可以,并且要拉长尾音。比如说。宝~宝~真~乖。

4:平常就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跟宝宝聊天,比如说你在洗衣服的时候就可以跟宝宝说妈妈在洗衣服,妈妈在做饭,妈妈在喂宝宝吃奶。

5: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语调要稍微夸张一点。如果每次都说一样的语气,宝宝就会容易厌烦,她不喜欢听到同样的声音。

6:要回应宝宝的说话。当宝宝说咿咿呀呀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回应他,妈妈可以模仿宝宝的话来回应他好。

7:给宝宝读书。宝宝喜欢读儿歌,童谣这些比较有韵律感的书。也可以读一读,你在怀孕的时候读给宝宝听的故事,或者你自己喜欢的一些杂志。

8:唱歌,婴儿发展专家认为唱歌比说话更能影响婴儿的语言发展。所以经常给宝宝唱歌,会让宝宝更早说话。

本期话题:平常你们在家里是怎么跟婴儿说话

呢?欢迎留言交流哦!

5

经常有妈妈来咨询我孩子说话晚的事,尤其当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还是不爱说话时,家长心里就着急的不得了,总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然而事实上,孩子说话晚多数都不是因为智力和疾病问题,当我再细细询问下才发现。

说话晚的孩子基本都有这几个特点

1、缺乏语言刺激

比如家里都是长辈带孩子的,爷爷奶奶辈不爱注重科学养育,总认为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对于语言启蒙不重视,平日里没有了说话的对象,少了语言的刺激,说话自然就晚了。

2、没有说话动力

都说现在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都有求必应,孩子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家长就能秒懂孩子肚子里的小弯弯,如此一来,语言就显得不重要了,孩子也就不爱去说。

那么怎么样让宝宝快速学会讲话呢?

1、语言启蒙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宝宝讲话是一个过程,刚出生的宝宝或者小月龄的宝宝是肯定不能讲话的,那时候他的语言发展特点是:咿咿呀呀!这是语言意识的启蒙,此时父母可以多回应宝宝,让他有一个初步的对话意识。

宝宝有意识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讲话,大概是在10个月~一岁半左右,说话早的一般十个月左右就开始喊“爸爸、妈妈”,或者“要”“拿”等一些简单的词汇,开口晚的也不用担心,一般一岁半以内说话都是正常的。

如果两岁还没开口说话的就要去医院看一下是不是病理性原因,然后即时去医院检查治疗,让宝宝早日开口说话。

2、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于宝宝说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宝宝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的,他都是通过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人或物开始认知,学习,最后通过语言系统学习人类语言。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出生就被狼群收养,然后那个男孩长大以后,就只会学狼嚎叫,不会人类的语言,虽然是一部电影,但是却有一定的逻辑性。

所以平时父母应该多跟宝宝讲话,或者给宝宝讲故事、唱歌,锻炼宝宝的语言发展潜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不要总认为宝宝听不懂,有时候虽然听不明白,但是他在学习,这对宝宝开口说话是有好处的。

3、父母多引导宝宝讲话

到了开口学讲话的年龄,父母应该引导宝宝开口说话,有的宝宝喜欢用手指物,然后父母就心领神会的拿给宝宝,这是不正确的方式,此时应该顺着宝宝指的物品,大人说出物品的名字,并且拿起物品重复几遍,让宝宝有一个初步的认物意识。

4、深情并茂的教导

作为父母自然是宝宝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初的老师,在跟宝宝交流说话的时候尽量柔声细语,如果可能最好有点感情,肢体语言丰富一些,让宝宝对你说话感到有兴趣,并且去关注你嘴和喉咙的发音。

总之,如果要想宝宝尽快学习讲话,作为人生第一导师的父母,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帮助宝宝更快的学习掌握语言技能。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育有3岁女娃一枚,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学习,爱生活,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孕产、育儿、教育知识,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6


宝宝4—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偶尔会蹦出第一声“ma”或“ba”,家长不要过于激动,那时宝宝他们还不懂该发音的意思,不会真正把这些发音和“爸”“妈”的含义联系起来;宝宝6—9个月,他们会说的话更多了;宝宝12—17个月,他们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宝宝第一批词汇掌握是在1-1.5岁时,数量大概在50-60个左右;1.5岁-2.5岁是宝宝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时词汇量能增加1000个左右,3岁为宝宝语言的爆发期。

由上可知,宝宝的语言发展的特点,有着敏感期,1-3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同时,宝宝语言发育又有阶段性:一是简单发音阶段、二是连续发音阶段、三是学话萌芽阶段。

其实,宝宝语言的发展是以生理成熟度为基础,加强宝宝肺、咽、唇、舌是个主要发音器官的锻炼。为此,0-1岁、以加强宝宝听力与发音能力的训练,和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宝宝说话的需求;1-2岁以帮助宝宝增加词汇量,和准确发音训练为主;2-3岁,以语法学习和训练宝宝讲整句话为主。

宝宝词汇的积累是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所涉及的词汇范围有人、食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为此,采取以下办法,可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1、多与宝宝对话。有研究表明,宝宝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他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因此,家长应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与宝宝多对话,看到什么就告诉他什么。比如:“这是电灯”、“这是汽车”、“这是狗狗”,而且与他交流时最好面对面,宝宝会照着你的口型学说话。

2、多与宝宝亲子共读。现在市面上国内外优秀绘本数不胜数,家长可以买一些与宝宝亲子共读,一开始建议买多图字少的绘本,逐渐增加难度,亲子共读绝有助于宝宝早日开口说话。亲子共读时,建议家长亲力亲为,不建议用早教机、故事机,因为与宝宝亲子共读时,不仅增加亲子感情,而且宝宝可以观察家长念绘本时的口型,学发音。

3、多给宝宝听儿歌。儿歌也是宝宝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之一,宝宝在听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所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给宝宝听听儿歌。

4、多带宝宝接触外界。多带他们去小区广场、儿童娱乐场所、动物园之类宝宝聚集的地方,让宝宝与同伴一起玩耍,在玩耍中扩大认识与交际范围,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

还有,与宝宝交流时,运用一些小技巧。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可采取诱导法,比如:指物训练时,最好带上他的名字,让他知道,你这是和他在交流;运用感叹词,如:哎呀,啊;说话时语调要有抑扬顿挫,让宝宝感受语言的悦耳、动听。还有,与宝宝交流时,一开始要简短,合乎语法;语速缓慢,增加停顿;话语多重复。

另外,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别刻意强求。总之,与宝宝多说、多玩、多外出走走,均有助于宝宝语言发展。

7

和学走路一样,稀罕学说话也比较晚。

直到17个月大,常用词还是“啊啊啊、哦哦哦”,这让她顺利成为帮小区大妈寻找优越感的标兵。

那段时间,我听到周围大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呦~还不会说话呢?我们家孙子,早就会叫奶奶了……

切~

不过,我记得曾经看一本书上说:宝宝19~22月龄才是语言的爆发期。

我用这个理论安慰自己,想着还不到时候呢,着急个啥……

可是吧,凡事都怕一个“比”字。

眼看着周围比稀罕小的宝宝,都能说出“喝粥”、“吃饭”、“不要”。

我也渐渐开始慌起来……

你说,她咋就还不会说话呢?

这种纠结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眼瞅着我的捉急就要变成焦虑了。

终于等来了神转折——

稀罕满一岁半没几天,突然有一天,她指着刚下班的爸爸说:“爸爸回nai(来)ne(了)。”

我当时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愣了三秒。

一个之前说词还不利索的小朋友,竟然张口说出了句子。

我以为自己盼稀罕说话盼出了幻觉。

然而爸爸说,他听到的也是同样的内容。

神奇了,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从那次之后,稀罕一发不可收拾,语言能力真的是呈井喷式提升。

现在她19个月,基本已经可以准确地描述见闻、能简单复述昨天发生的事情、偶尔还能发表一下感想。

嗯,这么说太抽象,举几个栗子吧:

  • 看见我冲咖啡,她会说:“妈妈喝咖啡,牛奶,搅合搅合。”

  • 前一天不小心把小朋友扑到,第二天会告诉我:“豆豆妹妹摔,哭呢 。”

  • 看见我乱摊了一床的被子,她会感叹:“喔噻,乱了吧唧~ ”

而我也仔细寻思了一下,稀罕从保持沉默到变成“话唠”的这整个过程。

然后发现,我在帮助她学说话的过程中,好像误打误撞地,干对了好几件事儿嘞!

今天,在这里就分享给大家吧——

积极等待

所谓积极等待,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和别人家比、别着急。

坦白讲这点我做得不怎么样,不过还好没表现出来,没把焦虑传给稀罕。

第二点,就是不要干等。就算孩子不开口,家长也要坚持跟他说话、聊天,这个时候孩子虽然还不能用语言做回应,但还是会用各种行为或表情反馈,互动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不过要提醒的是,聊天就是放松地闲谈,说各种有意思地事。我就特别喜欢和稀罕一起看云彩,边看边告诉她:“你看,那块云彩有点像小狗。诶~云彩的形状又变了,你看,头那长出来一个长鼻子,这下像大象了哈”。

每次我这样仰望天空“自言自语”的时候,稀罕也会认真地盯着那些云,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以前不会说话时,她会指着某块云彩“啊啊哦哦”,现在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她的眼里,有的云彩像青蛙、有的云彩像蛋糕、还有的云彩像勺子……

至于最不推荐的做法,就是为了说而说,比如把一个苹果摆在孩子面前,拽着他不断重复:“苹果、苹果,这是苹果,看,大苹果,你说,苹~果~!”

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的,那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用他来表达真正想说的内容,无缘无故地,为什么要重复“苹果”?

用对工具

在日常生活里,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谈资毕竟有限。为了不让对话变成“尬聊”,我选择和稀罕一起看书。各式的绘本也给她买过不少,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发现,在刺激稀罕开口说话这方面,有细节的书特别管用。

比如有一套叫《就是找不到》的书,分为生活、季节、旅行几个主题。这书是朋友送的,拿到的时候,稀罕还不到一岁,她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我和姥姥也不知道该怎么讲,于是一直放在书架上接土。

后来,稀罕一岁以后,可能因为生活常识也丰富了,她开始喜欢《七彩生活》和《奇妙旅行》这两本,有时候会盯着画面出神,然后指着一些她喜欢的小细节给我看。比如下面这个喝咖啡的火车司机,她就蜜汁感兴趣,每次翻到这里都要反复指一指。

稀罕指这个司机的时候,我就会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嗯,这是司机,他在喝咖啡”然后再根据心情加戏,比如模仿一下喝咖啡,形容一下咖啡的味道之类。

有时候,我也会向她提问,比如看下面这一页的时候,因为画面中的东西都是平时常见的,我就会问她:“找找,吸尘器在哪儿呢?”然后再给点提示 “紫色的哦,妈妈已经看见啦,吸尘器。”

如果找到了,她就会特别兴奋,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会发出一声感叹:“啊!”现在,她就会重复单词,高兴地说:“a(这)个,吸尘器!”

还有一本对稀罕学说话做出巨大贡献的书,叫《美丽的梦》。老实讲,这本书画风我并不是那么喜欢,然而稀罕却好像情有独钟,尤其喜欢下面这页。

每次能看上二十分钟,起初看的时候,也是玩我说她找的游戏,然后她开始能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名称,比如“猴子”“兔子”“孔雀”,最近这几天,她的技能又升级了,可以开始用句子描述画面,像先指着一只鸟说:“鸟”,然后再指指另一只鸟说:“还一个”。还会指着蜗牛说:“蜗牛,姥爷抓。”(姥爷夏天的时候带她去捉过蜗牛)

所以说,类似有居多细节的书,真的很适合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描述,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强烈推荐。

习惯重复

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变成“话唠”。

这个原理也很简单,语言的学习,都是“先输入、后输出”,有了足够的学习和积累之后,孩子才能内化学习内容,自己尝试开口表达。那如果家长平时说得少,宝宝没啥机会学习,自然说话就会相对晚一些。

当然了,做“话唠”也是有技巧的,无意义的唠叨和刚才说无缘无故重复“苹果”这种事,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帮助不大。

那要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随时随地描述行为。

具体说,比如给稀罕穿拉拉裤的时候,我就会边穿边说:“先抬左腿,穿过去。好,再抬右腿,穿过去,站好,提裤子。嗯,整理好了,谢谢你的配合!”起初稀罕听着没啥反应,现在她也会跟着我重复“左腿、右腿,谢谢!”。

另外一种重复,就是完整地替孩子表达出她想说的意思。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

再说个例子——

那天稀罕看见爸爸用我的杯子喝水,就特别着急地指着杯子喊:“妈妈的,爸爸喝。”我问她:“你是想说,这是妈妈的杯子,爸爸不要用它喝水吗?”她说:“嗯!”我就又重复了一遍:“唔,妈妈的杯子,爸爸不要用。”过了两天,爸爸又随手用了我的杯子,稀罕见状大喊:“妈妈的,爸爸不要用!”

不过,说话的时候,最好要像和成年人沟通一样,平等地交流。很多书里也推荐说,从孩子学话的时候起,就不要和他说“儿语”,而是要用正常规范的表达方式。

比如,出门坐汽车,那就告诉孩子“我们坐车去”,而不要说“我们坐车车出出”。又比如,该吃饭了,就说“吃饭”,而不要说“吃饭饭”。

当然了,有些咱们已经喜欢的可爱的说法,比如“拉臭臭”和“尿哗哗”还是可以用的。

认真倾听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好多时候,大人还是会遭遇听不懂的尴尬。这时候,千万保持耐心,认真地听。不然孩子很可能就不说了。

稀罕就是这样,如果你听不懂她说的话,同时又表现出了不耐烦或者漫不经心,那她可能扭头就走,但是如果你听不懂,却表现出对她说的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她在说什么,那么她也会受到鼓励,想办法表达自己。

比如,有一次,稀罕塞给我一张纸,说:“机、机”(那时候她还不会说飞机)。

我有点懵逼,因为那就是一张白纸,我问她:“你说什么?”

稀罕指着那张纸重复:“机机呀,机。机机呀,机机呀……”(无限循环)

我去,这简直比破译密码还难。

爸爸想稀罕应该就是在随口瞎说,于是过来打岔,问她要不要吃水果。稀罕可能觉得自己说的“话”被无视了,急了,气急败坏地把纸扔到了地上,然后抿着嘴,不说话、也不动。

我走过去把纸捡了起来,跟她说:“对不起,妈妈没听懂,但是我很想知道你在说啥,要不你再试着说一遍?”

稀罕看了我一眼,又说:“机!”然后她好像灵机一动,把纸举过头顶,模仿飞机飞的样子,嘴里说:“呜~~~~”。我问:“你是说飞机吗?”她点头,原来她是想让我用纸给她折飞机。

这件事,让稀罕学会了“飞机”这个词,也让我知道了,孩子其实是不会“瞎说”的,他如果在叨叨你听不懂的“火星语”,那么一定多点耐心,尝试去倾听和理解,你的关注,会给他继续尝试表达的勇气。

还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即使孩子的表意不清、发音不准,也不要嘲笑,认真给他反馈,终有一天,他会回报以惊喜。


相关推荐:

关于宝宝走路摔倒扶不扶,我想了9个原则,你看对不对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8

想让宝宝早点学会说话,需要我们大人与宝宝多说话互动交流。

一、像大人一样和宝宝对话。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将他置于环境中,不停地进行语言熏陶,尽量说些简短的话语,不要说叠语,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学说话。通过我们不断的语言刺激来激发婴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对应人物物体教宝宝学说话。平时不管干什么,都要多向小宝宝不停地描述,指着爸爸说爸爸,千万不要说“你爸爸”,不然宝宝就会喊成“你爸爸”。喂饭前指着碗、筷子、勺子、椅子、桌子都说一说。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戏,你指着自己或宝宝的五官说出名字,然后让宝宝指认,一开始速度慢些,等孩子长大些,逐渐增加速度,再慢慢过渡到让宝宝说大人指认。

三、墙上挂一些诗词图画等教宝宝学说话。大人指着诗词或物体慢慢说给孩子听。比如墙上挂着红灯笼。我们就说灯笼、红灯笼、大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语速一定要慢些。

四、经常给宝宝读故事听故事听音乐唱儿歌。每天和宝宝进行亲子共读,给宝宝讲故事听,唱一些简短的儿歌听,并鼓励宝宝唱。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儿歌。

当宝宝说的不流畅时我们也不要急于纠正,要经常反复地带着爱的目光与宝宝交流,慢慢宝宝就轻松地学会说话了,学会说话后,大人再适当增加一些长些的句子教宝宝不断练习,鼓励宝宝多说,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9

我们老家有句话:“嘴跟着腿”,意思是说,孩子会走路了,也就慢慢会说话了。这样想来,的确如此,我家老二是13个月开始摇摇晃晃走路的,说话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之前只能咿咿呀呀,会简单的“爸爸、”“妈妈”这样的词汇。

为啥有的孩子说话比较晚?

儿童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了时间,宝宝的语言发展自然会更好了,家长没必要太担心。而语言发展的早晚,和很多方面有关。

从先天性来说,父母小时候说话晚,其孩子语言发展也会较晚。有些家长自己小时候开口晚,孩子说话晚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比如有位妈妈说,她老公小时候16个月才开口叫人,自家女儿也是到了16个月才会说话,之前虽然着急,但知道这方面的影响,也只能耐心等等了。

从后天来说,宝宝所处的生活环境、照料者的引导以及个体差异,都是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

有资料记载,在慈善机构长大的孩子,其语言发育较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开始学习说话和组成句子也都比较晚。

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妈妈不爱说话,平时很少跟宝宝沟通,每天闷在家里,已经16个月了,却很少开口说话。带去医院做听力等各方面检查,都是正常的。后来医生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经常跟他说话,慢慢就好了。果然,半个月后,妈妈发现,宝宝开始咿咿呀呀的说话了,而且越说越多,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怎么教宝宝尽早学说话?

孩子早早开口说话,是每位家长的夙愿。毕竟,孩子没开口之前,家长会很担心,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呢?身边有妈妈说,自家女儿刚8个月就会说话了,她分享的几点经验,我觉得还是很受用的。

1、创造语言环境

宝宝学说话,是需要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的。妈妈们经常给宝宝讲故事、唱儿歌、说话,都是在创造语言环境。儿歌一般都特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也爱听。大宝刚出生没多久,我就开始给他磨耳朵,经常读绘本、古诗、唱儿歌给他听,有时候也会放童谣,他还会跟着手舞足蹈呢!

听着这些有韵律的声调,宝宝会很喜欢,有时候还会跟着念呢,虽然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标准。

2、跟孩子问答

宝宝的好奇心很重,喜欢“有问有答”,即时他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但妈妈问他能刺激其大脑运转,并熟悉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再慢慢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和宝宝的亲子关系也会得到加强。

比如读绘本的时候,可以问孩子:“小狗狗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出来。如果他还不认识,可以改变问法:“这是谁呀!”小宝宝会开动小脑筋,并尝试把“小狗狗”说出来,这也就达到了说话的目的。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对话尽量简单、正规,少用“儿语”比如“小狗狗”可以说“小狗”之类的。经常重复说,可以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并用轻松的语调跟孩子互动,他会更乐意说,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做动作学说话

小宝宝活动量大,尤其是2岁前,堪称“小小运动员”了。这个过程中从翻身、爬行、走路、跑步、跳跳、翻滚等进行,宝宝会很喜欢肢体表达。让她学着做动作并尝试表达出来,其实要精力三个阶段的:

1、妈妈用准确的语言“翻译”宝宝正在做的动作;

2、让宝宝按妈妈的指令做动作;

3、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也就是“做、说”并行。

这个过程也许需要的时间很长,不要太担心,也别焦虑,都会好起来的。后天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让宝宝更快学会说话。

总之,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必要按照统一标准去衡量。但2岁以后还不能开口说话,则可能是出现了听力障碍,需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并及时干预。在这之前,妈妈们只要做好引导,静待花开就好了。

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10

从宝宝能咿咿呀呀发出不知名的音调开始,粑粑麻麻们就盼着宝宝能喊句“爸爸、妈妈”~

要知道,宝宝学说话可不是一蹴而成的,这不仅仅与宝宝自身发育有关,宝宝生长的环境以及家长平时的引导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宝宝是怎么样一点点学会说话的?家长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呢?

宝宝学说话的过程

前语言理解期(0-8个月)

新生儿

  严格来讲,小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语言表达。

1个月

  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嘴唇、舌头发出一些声音,处于最初发声阶段。

2个月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反射性发音,发音部分决定于婴儿声道的生理结构。会发出”a、o、e”三种或三种以上声音。

3-4个月

  3个月时,宝宝开始发出一些舒适状态的声音,比如:呵呵笑声,能大声地发出类似元音字母的声音,如“ou、h、k、ai”,有时还会长声尖叫。4个月的婴儿在这个阶段喜欢与家长“对话”并且能够自言自语,咿咿呀呀。

5-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家长呼唤他/她名字时,会注视微笑;熟悉的人或玩具出现在宝宝面前时,宝宝会对人和玩具说话;宝宝高兴时,还会模仿粑粑麻麻的发音呦~

7-8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进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喽,在正确的引导教育下,有些宝宝是已经可以发出比较明确的音节了,比如:”papa、mama”。

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
简单发音:会发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辅音m/h 等。
连续音节:会发的辅音增加;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宝宝发出ma-ma,pa-pa的声音,这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


语言理解期(9-12个月)

9-10个月

  宝宝在这个阶段会说的话更多了。会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11-12个月

  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能用一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且喜欢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在正确的引导教育下12个月的孩子是可以说出”爸爸、妈妈、姨、奶、抱”等5-10个简单的词,若是遇到他不会说的,会用动作来回答问题。

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
学话萌芽: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变换音调,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有时可以对着物品发出正确的读音。


口语萌芽期(12-16个月)

12-16个月

  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
开始吐字:他们可能会说出生平的第一个字,一般都是“爸爸”、“妈妈”等。通常女宝宝学说话比男宝宝快一点儿。男宝宝可能1岁半、甚至两岁才会开始说比较多的词汇。
主体语法掌握期(16-36个月)

16-23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尤其在18-20个月之间。

24-36个月

  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

宝宝语言达标检测标准
词汇叠加:词汇增加的速度也变得很快,他们可以理解几百个词汇,也可以听懂一些复杂句子的意思,他们还会将一些会说的词汇加以组合。
词汇短句:这是人一生中词汇学习最快速的阶段,宝宝的词汇可能从200个增加到1200个。宝宝也能将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开始有了动词或副词的使用。
语法学习:大部分的宝宝都可以了解长的句子及复杂的句子,并且能正确反应或回答。因为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开始发展文法规则,句子里会有副词或形容词出现。他们也会听从两到三个简单指令。这时,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说的话,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特别强调


要提醒各位爸妈们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和特点,学会说话的时间早晚各有差异。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家长该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

说“妈妈语”,不要“宝宝语”

  

现在不提倡使用“宝宝语”,比如说吃饭饭、穿鞋鞋等,而是提倡采用正常的词语和句子:吃饭、穿鞋子,今天我们说的“妈妈语”,则是采用缓慢的长音、高音来说话,句子要简单,并配上夸张的表情,比如说吃饭,可以放慢我们说话的速度“chi--fan”,并把嘴巴张大,作出夸张的面部表情,这样来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

做什么说什么

  

不要认为婴儿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就对宝宝默默不语,相反,小婴儿是可以去理解知晓你所表达的意思的,因此当宝宝饿了哭的时候,你可以说“宝宝是不是饿了呀?妈妈来给宝宝喂奶”;当你给宝宝做饭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先切生菜、西红柿,最后是脆脆的胡萝卜”;带孩子出去玩时也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指给他,比如:汽车,小鸟、花,也可以说“我看到一辆汽车,一群小鸟”,“汽车嘀嘀嘀”“小鸟叽叽叽”。总之,不管你做什么,看到什么,都可以告诉宝宝,让他接触更多的词汇。

指着说

由于小宝宝的视野有限,我们只是把看到的东西告诉他,他可能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配合手指,手指指着我们说的物体,便于宝宝理解。比如,看到汽车,手要指着汽车,或者用宝宝的手指,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说的物体上,然后说出名称,这样效果远比单说,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充分利用音乐和游戏

  

你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儿歌,和他一起反复唱,那些重复的句子,他很快就能流利表达了,再配上动作,宝贝会玩儿很嗨的。平日里玩的识别身体部位的游戏,“你的耳朵在哪里?”“这是你的嘴巴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玩儿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做饭、看医生等场景,在游戏中,如果没听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复一遍,这些游戏都很值得推荐。利用好音乐和游戏,对于宝宝的语言发育也是有好处的。

采用选择式的提问

  

试着询问宝宝一些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想喝一杯奶还是水?”当他回答的时候,你还可以告诉他“谢谢你宝贝,妈妈这就给你拿想喝的奶/水来”,以此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

给宝宝读书

  

阅读能够带给宝宝更多的词汇量,可以从最简单的纸板书、卡片书开始,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增加故事的长度。如果他/她对于书中的某个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由此多说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男孩子比较喜欢车,那么就可以说更过关于车的事情,并重复唠叨的说给他听,并鼓励他模仿你说的。

  

有些家长问“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比较好?”我想说,任何时候都不嫌早!而且也不在于你给宝宝读了多少不同的内容,即使相同的内容反复阅读,都对语言学习有帮助。

特别强调

  

有时候宝宝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发音跟不上,当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开口说,但是也有些情况属于发育迟缓,常见的原因有口腔损伤,比如舌系带短,听力问题,比如耳部感染影响听力等等。当你觉得有问题时,要立即咨询医生,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问题。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宝宝语言的引导教育,认为宝宝听不懂我们说的话。但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家长早期的语言引导、交流,可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阅读、写作、学习,可是很多家长却不明白。

  

所以,做一枚快乐的唠叨鬼吧,不要觉得只要喂饱他/她,及时换个尿不湿就是个合格的粑粑麻麻了。面对宝宝时请放下手机或是其他电子产品,和宝宝多说说话,把想到的能说的都讲给宝宝听,这样你就不会因为看到别人家孩子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时,自家宝宝却不爱说而充满疑惑了。


更多育儿资讯,欢迎wx关注【知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