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露三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让人画了十一位辅佐他成就大业的功臣画像,并悬挂于未央宫麒麟阁,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本文的主人公赵充国,位列第四位。

赵充国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早年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在一次战斗中身负二十多处刀伤。汉武帝因此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中郎。到汉昭帝时期,才混到中郎将和水衡都尉的中高级职位,那时他已经年过六旬。

后来,在拥立汉宣帝的过程中立功,被封营平侯、后将军、少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赵充国消失在史书中,让人误以为老将军年事已高,大概处于退养状态了吧。神爵元年春,西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光禄大夫骑都尉义渠安国的三千骑兵,在边境线上遭羌人袭击,损失惨重!

这一年,赵充国七十六岁了。汉宣帝都不好意思再请老人家,让御史大夫邴吉向赵充国请教,谁可以领兵出征,老将军拍拍胸脯:“没有比老臣我更适合的人了!”没想到,出征西羌,成了赵充国一生中最耀眼的时刻,让后人不由感慨:夕阳的炙热,有时候不比正午差!

先说说赵充国征西羌的军事行动。

这一年春天,赵充国率领一万人马,乘夜迅速渡过黄河,并在岸边安营扎寨,修建了非常牢固的工事。然后他命令,全军人马一律不许出击,全然不顾羌人急得跳脚骂娘!他自己则爬爬山,看看地形,让厨师每天好吃好喝犒劳全军。这一耗,就耗到七月份!

赵充国突然出现在西羌先零部的驻地,老将军征西羌唯一的一次战斗打响。说是战斗其实有点寒惨,先零羌措手不及,不等接战,扔下辎重就往湟水跑。赵充国也不急,慢吞吞跟在后面追,养了几个月膘的士兵们都急了,这速度不跟旅游似的?

赵充国摇摇头:这是一群穷途末路的家伙,慢点追,他们会不顾一切逃跑,追急了,他们就会掉过头来拼命!就这样,大军连先零羌的脸都没看着,一边抓落单的俘虏,一边收拾战利品,战斗就结束了。一清点,先零羌被俘被杀五百人,掉河里淹死几百人,还缴获牛羊十余万头,战车四千多辆。

第二年五月,赵充国班师回国。

太没滋味了吧?西羌作乱,就这么点人马?一次算不上战斗的战斗,何以让赵充国成为汉宣帝一朝第一名将?别说含金量,连铜都没有!

当然不能这么简单,虽说没发生像样的战斗,赵充国以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实现了不战而胜!他有一句名言:“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说,百战百胜算不了啥,能制造出不可战胜的局,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这才是最高境界!

赵充国的成功,全体现在这句话里了。

卓越的洞察时局的能力,让他拥有非凡的战略决策能力

其实,早在西羌叛乱前两年,赵充国就发出警告:先零羌和其他部落之间相互交换人质,并订立盟约,这件事恐怕不是好苗头,要当心羌人作乱!且很有可能他们要与匈奴勾结,必须做好准备。

果然,后来发现羌侯向匈奴借兵,企图攻打鄯善国和敦煌。赵充国再次发出警告:匈奴使者肯定已经到了西羌,他们的联盟已经达成,对汉军的行动应该就在秋后,必须立刻派使臣巡视边防,做好战争准备。

赵充国甚至为准备工作提了两点建议:使者派酒泉太守辛武贤出任;趁金城一带粮价便宜,赶紧储备两百万斛粮食。结果他的话没得到重视,粮食只采购了四十万斛,使臣人选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义渠安国。

义渠安国到达先零羌,召集三十多个部落首领开会。谁也没料到,义渠安国开的是“鸿门会”,屠刀纷飞之下,三十几位首领全部被砍死!接着义渠安国迅速出动,绞杀了这些部落一千多人。

其实先零羌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愿意参加叛乱,义渠安国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让一心归汉的羌人如惊弓之鸟,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义渠安国,顿时整个西羌一片“反汉浪潮”,义渠安国惨败而归!

倘若赵充国的判断引起足够重视,或许西羌叛乱两年前就被扼杀,倘若能接受赵充国的建议,叛乱也许有挽救的机会。可惜这些都只能作为,验证赵充国卓越洞察力的证据,仅此而已!

从复杂的格局中,善于抓住关键点,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

赵充国进入战区,关门“养膘”的三个月,没有闲着,他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分化西羌各部,二是阻止朝廷的仓促用兵。

赵充国认为,西羌各部反叛的主力是先零羌,而?羌和开羌等部,与先零并非一条心,应该实施分化政策。这个观点是赵充国对西羌各部统治的基本理念,当初他看到西羌各部互换人质,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西羌各部之所以被我们制服,就是因为各部之间相互攻击,不团结,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必然危害大汉!

所以,赵充国认为,解决西羌问题,一味武力征服,根本治不了根,相反会逼西羌人抱团,分化才是唯一出路。

当初,第一个告发先零可能背叛的,就是?羌首领靡当儿,他派弟弟雕库向金城都尉做了汇报。先零叛乱后,都尉发现,先零叛军里有雕库的人,于是扣留了雕库。赵充国却下令释放雕库,说雕库无罪,并让雕库给各部落带信,我们只针对先零部叛乱者,你们要跟他们划清界限,同时如果能斩杀叛军,根据斩杀对象,有不同的赏赐。

赵充国的这个决定,后来发挥了巨大价值。先零部败逃湟水后,赵充国的大军进驻?羌,他下令不得骚扰当地居民,一个举动让?羌相信了赵充国,首领靡忘亲自来投诚。靡忘后来成了大汉绞杀先零部的急先锋。

阻止朝廷武力清剿的工作则比较艰难,赵充国差点惹翻汉宣帝。原来,以酒泉太守辛武贤为代表,提出速战理论,主张从酒泉、张掖抽调兵马,准备三十天粮草,迅速剿灭?羌和开羌,并劫略他们的战马粮草。入冬后在开始二次行动,消灭先零。

汉宣帝让大臣们商议,结果大臣们赞同辛武贤的方案,认为先零势大,先剪除?、开二部更可行。于是汉宣帝任命许延寿为强虏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准备行动。同时下旨斥责赵充国不考虑经费,贻误战机,责令他迅速做好作战准备。

赵充国不为所动,他上疏抗辩,详细分析了西羌格局,他指出,义渠安国已经犯了一次错,如果我们再次犯错,结果只能让西羌人越来越团结,我们的对手越打越多,到那时候西羌地区的忧患就不是两三年能解决的了!

汉宣帝被说动了,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这才有了七月份的“半场战斗”,和?羌的不战而降。

着眼未来,建立影响百年的西域统治模式

随着?、开等部落的投诚,先零越来越孤立。汉宣帝决定大举进兵,一举消灭先零,没想到赵充国又一次上疏叫停。这就很奇怪了,对叛乱的罪魁祸首用兵也有错了?

原来赵充国又有了新方案,他认为只要实施这个方案,就可以做到“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个方案就是屯田!把大军撤了,只留下一万士兵屯田,先零叛乱自然瓦解!

赵充国说,对西羌作战,靡费太大,太消耗国力,羌人好勇斗狠,武力很难征服,必须靠智谋,我计算过,西羌及汉地可开垦良田两千多顷,足以支撑万民士兵的开销。

汉宣帝的批复有点急眼:你这么搞,哪天才能平定叛乱?你临行前说一年就可以,你得给我好好说道说道!

这事放谁头上都会有点急,明明平叛,自打你进了西羌,一次也不提军事行动。说分化羌人各部落可以理解,现在放着势穷力孤的先零不打,却搞什么屯田,搞什么嘛搞!

赵充国不得不呈递第三份上疏,详细叙述了屯田的十二大好处,强调屯田就是那个“不可战胜”的局。汉宣帝接到赵充国洋洋洒洒的长篇宏论,仍然不放心,再次下诏询问:留下屯田兵,会不会让?、开等部落误解,以为我们会对他们不利,毕竟咱们伤害过她们,到时候他们再跟先零联盟,咱们的屯田兵恐怕都够他们塞牙!

赵充国第四次上疏指出,我们与羌人的边境线太长,兵力不够,有了屯田兵,就可以把边境兵力连成一体,先零人一定会自己就土崩瓦解。我可以很不负责任地用兵,即使士兵伤亡,物质受损,我也不会受到批评指责,但这是“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

就这样,赵充国以他的极大耐心,向汉宣帝及大臣们阐述他的西羌战略设计。最终,汉宣帝接受了赵充国的建议,同意屯田。但还是不完全相信屯田能让先零瓦解,就让许延寿和辛武贤,及赵充国的儿子赵卬,同时展开军事行动。

战争的结果让汉宣帝既吃惊,又开心。三支队伍一共俘虏和消灭先零八千余人,而赵充国不动一刀一枪,坐在家里就招纳降兵五千人!

这下汉宣帝放心了,下令完全按赵充国的方案执行。

第二年五月,赵充国上疏,先零五万叛军,除了投降的、被?、开等部杀掉的,现在满打满算就剩四千人,各部落头领也已经保证,入秋前就将先零部首领的头颅,送到长安。我请求回家养老!

赵充国驻留屯田兵的方案,后来成为东西两汉朝廷,对付西域诸国的标准配置,与后来成立的西域都护府一起,助中原文化的血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域,为汉民族边境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充国出兵西羌不到一年半时间,演绎了一场,历史上最精彩的“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战例。这场“不战而胜”的战争,所产生的的深远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军事层面!从这个角度讲,赵充国何止是军事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汉宣帝朝第一名将,赵充国名至实归!

最佳贡献者
2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战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通过政策、外交、国力等方式让自己拥有必胜之势,以必胜之势打必胜之仗自然不会有如题主所说的“像样的战斗”。

就如美国打伊拉克能出现什么名将?

但是赵充国能位列汉宣帝时期麒麟阁十一功臣第四位,绝非浪得虚名,相反看起平定西羌战斗,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上等境界。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赵充国到了湟水之后也没着急开战,而是开始以威信招降同时针对羌族内部各个部落的矛盾,分化各部落,尤其是利用先零酋长,放出的绞杀羌族内部不同等级的有罪之人有赏,以及军队纪律严明,分化了西羌。

孙子兵法还说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赵充国在平定西羌的过程中就明确的看清楚,羌族内部矛盾重重,如果朝廷用重兵弹压,可能只会让叛乱部落内部更团结,到时候,不仅大汉会消耗更多的国力,西羌也可能变成大汉一颗长期的毒瘤。

所以他挡住了朝廷的出兵要求,跟先零打了一小仗,之后几乎没什么战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先零逐渐势单力孤,汉宣帝再次准备大举用兵,然而赵充国再次上疏阻止,提出以屯田的方式“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一味如此,于是汉宣帝两步同时进行,一方面让许延寿等人率军与先零叛军作战,一方面也让赵充国屯田。

结果战争取得小胜,赵充国方面也招降五千多人,于是汉宣帝让赵充国继续屯田。

第二年,先零数万叛军,除去投降的、被西羌杀掉的等,就剩下四千余人,于是赵充国上疏还朝。

秋季,羌若零等部落斩先零犹非、杨玉之首,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

西羌平定,而且还开给后人开了屯田驻守的先河。

纵观整个过程,赵充国甚至连大仗都没有打过,但是以大汉实力为后盾,通过权谋等方式就将羌族分化,迅速平定。

这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追求的境界: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当然还有一个词可以来形容赵充国——战略家。

3

谈秦说汉(148)汉宣帝时期的赵充国,76岁出征,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战斗,怎么就成为了名将

西汉名将赵充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平定西羌之乱,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有人质疑他不能与卫青、霍去病等功勋卓著的将领相提并论,这个思维是不对的。有些人评论一个将军的标准,总是以其杀戮与攻城掠地的数量来衡量。但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战争应该是以征服为目的。

公元前99年,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汉军被匈奴围困而断粮数天,赵充国率一百多壮士冲锋陷阵,引导汉军突围,被升职为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赵充国率兵平定武都郡的氏族叛乱,被升职为中郎将,驻屯上谷郡。后来又带兵出征匈奴,俘虏西祁王,升职为后将军,兼任水衡都尉。但平定西羌之乱,才是赵充国成为名将的巅峰之作。

  • 西羌之乱的导火线

西汉时期最西边的边境线是羌中,也就是现在的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是苗人的后裔。由于西南边陲是复杂的丘陵山地地带,交通不便,所以羌人对中原的皇帝忠诚度是较低的。因为征讨不便,反叛率高,所以古代的统治阶级对边陲的少数民族大多以安抚为主。但也有人以天朝上使自居,在羌族横行霸道,导致羌人造反。

公元前61年,义渠安国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巡行羌中,先召集羌族里最大的先零部落首领三十余人前来问话。其中有些首领桀骜狡猾、阳奉阴违,义渠安国便杀死了几个说话比较拽的首领。又纵兵袭击先零人,斩首一千余级。于是引起归附汉朝的各羌人部落和归义羌侯杨玉的愤怒怨恨。于是纷纷反叛汉朝,袭挠边境。

  • 赵充国领兵出征

义渠安国看边境反叛呈烽火燎原之势,只得写报告请求朝廷出兵平叛。76岁的赵充国应诏率领一万骑兵渡过黄河,屯兵于西部都尉府,却坚守不出。羌人部落很多个,且分布零散,各部落间并不团结,战斗力相当差。他们看到汉朝大军已到,就相互指责,不该造反引来汉朝大军,并且羌人又特别怕善于用兵的赵充国。于是,有的羌人偷偷前来投降。

雕库的同族人有不少在先零部落里面,雕库的族人派雕库向赵充国投降,说:“只有先零部落造反,别的部落都是被威逼的。”都尉想将雕库留为人质,但赵充国将雕库放了回去,并说:“汉军只征讨造反的先零部落首领,其余人等,只要协助捕杀造反的同党,就可以免罪。”赵充国打算孤立先零部落,等其疲惫不堪时再出击。

  • 追而不击

由于赵充国出征时间很长,仍没有战报传来,汉宣帝又征发了国内其它郡国六万人的将军,诏令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配合赵充国的军队,于七月发起进攻。赵充国写了个报告给汉宣帝,说汉军的目的是劝谕羌人而不是征讨,大多数的羌人是被先零部落威胁才加入反叛的,我们只要找到有利时机打击先零部落就可以招抚其余的羌人。

汉宣帝想想也是有道理,那些少数民族的人,成天生活在大山里面,山区里面的地形复杂,征讨十分不便。朝廷每次大军出征也挺麻烦,劳民伤财的,如果只是打击一小部分人而能让羌人的部落自行去攻击反叛朝廷的部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何乐不为呢。于是同意了赵充国的方案,并下令辛武贤暂时按兵不动。

赵充国率军抵达先零部落,羌人虽分很多个部落,但他们平常都混杂在一起耕种。羌人忽见汉军来到,以为汉军会大开杀戒,纷纷慌忙抛弃车马辎重,企图逃过湟水。赵充国的骑兵并不追杀,只是缓缓行动,驱赶羌兵。羌人掉入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所杀达五百余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 战略相持

汉军占领了先零部落的土地后,赵充国下令不得焚烧羌人村落,不得在羌人耕地中牧马。很多羌人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打我们!”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靡忘派人前来对赵充国说:“希望能让我们回到原来的地方。”赵充国上奏朝廷,未得到回音。靡忘于是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赐其饮食,派他回去劝降本部羌人。

赵充国的护军及以下将领都说:“靡忘是国家叛逆,不能擅自放走!”赵充国说:“你们都只是为了文墨之便,自我营护,并不忠心为国家着想!”话未讲完,朝廷的诏书来到,命靡忘将功赎罪。同时汉宣帝又下诏给破羌将军辛胜武,强弩将军许延年,让其率兵与赵充国的部队会合,进攻先零部落,朝廷还是想速战速决。

这时,投降的羌人有10000多人,赵充国认为兵力过多,便写报告给汉宣帝,请朝廷撤回骑兵,只留下步兵在当地屯垦。报告还没有寄出去,又收了汉宣帝的指示,让其立即出兵。但赵充国仍然又写报告给汉宣帝,陈述为劝谕羌人而不宜大规模进攻,宜屯田养战,与羌人做战略相持,让羌人厌战主动投降而长治久安。

  • 屯田养战

汉宣帝对于平定西羌之乱的战略是很犹豫的,一方面他想尽快结束战事,毕竟打仗是烧钱的;另一方面,他更希望边境能长时间稳定,他也明白强行镇压是不能收卖人心的。于是把赵充国的屯田养战计划的工作报告交给下属讨论。原先各大臣都是支持快速平定西羌之乱的,但渐渐地,支持赵充国的人数反而多起来了。

赵充国以招抚之策,按西汉的军功爵位制,少了斩杀数量爵位就不能再增加,因此也没人眼红。当然更重要的是,西羌平乱相对来讲朝廷的支出并不高。而屯田的方案,也确实有他的科学性。首先,最费钱粮的骑兵撤回;接着让步卒屯田、伐树修桥。等平定先零部落后,降汉的羌人拥有更多的良田,便利的路桥,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谁还想造反呢?

  • 写在最后

公元前60年,羌人各部落总共约50000人中有31200人向汉军投降,前后被斩杀的有7600人,掉进黄河、湟水中淹死及饿死的有五六千人。先零部落跟随首领煎巩、黄羝一起逃亡的不超过四千人,已降汉的羌人首领靡忘等人保证凭羌人的力量可以擒获这些人。于是赵充国写报告请求撤军,并得到了汉宣帝的批准。

赵充国西羌平乱,手里有压倒性的兵力,却并未大规模燃烧战火,让羌人渐渐投降于汉朝,减少了人员伤亡与战争损耗,与羌人相持最终接受羌人的投降,较长久地维持了西部边境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开垦良田,伐树修桥,用汉军强大的人力物力,为羌人提供便利生活条件,让羌人心存感恩。因此,名将赵充国上升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的境界。

2020/8/20

4

他是抵御匈奴、氐、羌族的重要将领。早年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名勇士突围成功。平定氐族叛乱,出击匈奴,俘西祁王。击败羌族,兴屯田。

5

赵充国是汉宣帝中兴第一名将,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第四位。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在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后来曾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汉宣帝时期,计定羌人叛乱,开展屯田。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采用立威、怀柔、安抚、分化的策略,平定羌乱。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虽然战役规模不大,杀伤不多,但赵充国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杜甫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大概说的就是赵充国这样的名将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