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不仅第一次北伐成功,而且很快就会灭掉魏国。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01

马谡守住街亭的前提是具备足够的兵力。

豹眼一向认为,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那就是战略错误,因为之后历次北伐,诸葛亮再也没有去守街亭,难道街亭就不重要了吗?就只有第一次北伐,街亭才重要,非守不可吗?

不仅马谡守不住,任何一位蜀将都不会守得住,因为兵力不足以对抗张郃五万大军。

抛开街亭有没有必要死守不说,就说能不能守得住的问题。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但街亭却有绝对守得住的可能,那就是马谡必须有足够的兵力。

给马谡五万、十万兵力,街亭还守不住吗?

街亭是一座孤寨,而不是孤城,并没有其他的优势可以依赖。即便是五万对五万,马谡不被打败,想战胜张郃也很困难。

因为马谡在内,粮草、水源需要外部供给;而张郃在外,粮草、水源补给就容易一些。

马谡想要与张郃对抗下去,不要说战胜张郃,就是不被打败,马谡恐怕至少需要跟张郃对等的兵力,且不说马谡的智谋是否还需要在张郃之上。张郃那是经过屡屡战阵磨练出来的战将,不会在马谡之下。

即便如此,诸葛亮去哪里给马谡派遣五万大军呢?

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02

诸葛亮没有足够的兵力,即便马谡守住了街亭,也毫无作为。

既然马谡都能守住街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啥事不能做到呢?

否则,还是诸葛亮吗?

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诸葛亮没有那么神,即便马谡守得住街亭,诸葛亮一样毫无作为。

诸葛亮能够派遣五万大军让马谡去守街亭,不管出现啥情况,就算马谡守住了街亭。

那么诸葛亮就得有十几万的兵力吧,这十几万的兵力,诸葛亮从哪里弄来?

草船可以借箭,但诸葛亮本领再大,也不能撒豆成兵。蜀汉根本不具备与曹魏对抗的能力。

从以后诸葛亮历次北伐的情况看,诸葛亮几乎没有多大的成就。根本而言,就是蜀汉兵力不足。

也就是说,马谡不被张郃打败,诸葛亮一样没有作为,也不可能取得第一北伐的成功。

最佳贡献者
2

我觉得能成功。马谡无险,司马必然调兵增援长安,措手不及之下,这时候孔明的本事可以尽情的施展了。而且孔明进攻长安的豪华阵容是司马难以抵挡的。关兴张苞,赵云姜维等。

3

街亭的丢失决定了蜀汉的灭亡?此地丢失后诸葛亮为何不反攻?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失街亭”,是蜀汉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任命的主将马谡自作主张,弃水源而登上南山据守,导致被魏将张郃大败,丢掉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导致诸葛亮进退无据,只得鸣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果而终了……

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这个据点真的就这么重要?没有它,诸葛亮就无法北上作战?而且既然街亭这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又不能举兵反攻街亭,然后继续北伐战争?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翻开史料记载,先搞清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结合当时的战略地图,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8年。应该说,诸葛亮对这个战略时机的把握,还是非常高明的。自从数年前夷陵大败,刘备亡故之后,元气大伤的蜀汉失去了主动进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对蜀国放松了警惕,将主要兵力都部署在东线,用于防范孙权,在西线的守备,则一直比较松懈。

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在主持蜀汉国政以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结东吴重订盟约,二平南中以安后方,三安内政恢复生产,四则储备物资操练三军……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国逐渐恢复了生机,有了主动进攻的资本。

这时候,诸葛亮给刘禅上书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分析天下大势并明确指出,北伐曹魏、问鼎中原的良机已到。接着就倾蜀汉全国之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

此次北伐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呢?总共有三个,第一步为攻下陇右和扶风之地,为蜀国拓展领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凉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盘,和益州连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图;最后一步,就是占领长安,将整个关中和咸阳以西的地盘,都收入蜀汉的囊中……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情的,蜀汉倾国动员之下,也仅能调集不足十万人马。

而且蜀道艰险,后勤补给困难,那个年代没有烧煤炭石油的运输工具,全靠吃粮的人和吃草的牛马来运输粮草,压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就算能击溃曹魏的边防部队,顺利拿下长安。面对蜂拥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军又有几成胜算?

这一切,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计划。而是先立足于前两个战略目的,先拿陇右扶风,再取凉州,然后守住这些地方,并消化之。这样一来,蜀汉人口和领土增加一倍,虽然在实力上还是弱于曹魏,但相较于之前仅有益州一地的境况来说,已经好了太多。

由于战机上的突然性,和曹魏边防部队的猝不及防,战争一开始进行非常顺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弃城而逃,守将姜维、梁绪等率部投降,陇右五郡顷刻间有三郡投降,仅有广魏和陇西还在顽抗……可以说,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战略目的,增加领土和人口,已经基本达成。

随着曹魏主力精锐的陆续赶到,战局慢慢稳定了下来,双方呈对峙之势。

这时候,蜀军兵少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一共才7,8万人马,还要分兵去应对几个方向上的战事,以维持整个战局的均衡态势,兵力捉襟见肘……

诸葛亮让一部分蜀军驻守街亭,掐住陇山道;另一部分则由自己亲自率领,顶住上邽。至于其余的蜀军,则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并继续攻打依然在顽强抵抗的陇西、广魏等郡……看得出,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势所在,他的布置是将有限的兵力尽量机动使用,先重点拿下陇西、广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

这个时候,街亭这个据点的得失,就成为了整个战局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说街亭重要呢?

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它不仅处在曹魏通往西凉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条大道可以穿过祁山,南下入蜀。

只要街亭在蜀军手中,就等于是切断了曹魏与凉州的联系,而且不用担心被魏军南下,抄了自身的后路。

诸葛亮的计划是,街亭的蜀军只需坚守,尽量支撑上一段时间,当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这边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继续掐断陇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凉的主干道;另一方面则攻下上邽,控制住陈仓水道,这是西凉与中原相连的另一条通道……

也就是说,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于是将曹魏与西凉的联系,彻底切断。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战略目的,也就是拿下凉州,也已经基本达成。

蜀国从此可以将西南西北连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将形成新的战略平衡态势……

然而,街亭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被诸葛亮寄予厚望的马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弄丢。这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也使得蜀国大军处于极度的战略被动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街亭的丢失,不仅使诸葛亮失去了图谋凉州的最重要支点,还令蜀军原本完整的战线上,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曹真已经率领魏军的主力,从斜谷道进军,而且在箕谷打败了赵云(赵云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从东北方向上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而占领了街亭的张郃,还随时可以从街亭出兵,经祁山南下,分分钟包抄蜀军的后路。

试问,在街亭新败的不利影响下,士气受挫的蜀军一边继续攻打陇西、广魏,一边还要和曹真大军硬碰硬,能有几成胜算?一旦被张郃截断退路,就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到时候别说是继续作战,就连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那要是收拢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险。张郃久经战阵,绝非马谡这种菜鸟可比。

想要攻下张郃率数万人驻守的街亭,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代价下,蜀军才有可能(仅仅是有可能)取胜。而在蜀军全力反攻街亭的时候,曹真大军会像观众一样,按兵不动?

就算再没有战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军西进的机会,赶紧收复之前丢掉的陇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军后路,断其粮道。

而曹魏大军主力,完全可以沿着诸葛亮出川的路线,直接杀向蜀中……

试问,已经倾国而出的蜀汉,国内兵力形同真空,难不成扎一堆草人出来抵挡曹真的精锐大军?

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兵,因为他知道,街亭一丢,自己占领凉州的战略计划就已经不可能实现。继续打下去的话,不但十分被动,而且有巨大的风险,即便打赢了,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这对于本钱不足的蜀汉来说,并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经实现,现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战果。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也就是说,这次北伐至少为蜀国增加了一千多户人口。古代的户不是现在的三口五口小户人家,一般都是祖孙几代,人数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算下来,一千多户至少有一两万人,这对于总人口不足百万的蜀汉来说,也算是一定的补充……

一句话,街亭已失,凉州遥不可及,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与蜂拥而至的曹魏大军主力,硬碰硬拼消耗,还不如撤兵,保存实力,以徐图将来……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以后,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选择了退兵的原因。

总结下来其实就两条,一是实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来太冒险。

诸葛亮深知蜀汉与曹魏实力相距甚远,故用兵不得不谨慎,不敢做赔本的买卖。

说白了,这都是蜀汉本钱有限的无奈,诸葛亮在作出任何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仅是全蜀的军队,更是蜀汉帝国的国运,一旦有失,便是全灭的结局……

就此,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应该说诸葛亮从战役时间的把握,到战略计划的拟定,再到战术上的的执行和实施,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结果却很令人遗憾,因为在街亭这个最关键的点上,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错误。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马谡,而是赵云,魏延,王平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时间。而菜鸟马谡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让街亭失守,一触即溃……

只不过,这世上什么药都有得卖,唯独就是没有后悔药。原本距拿下凉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遥的蜀汉帝国,只能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更严重的后果是,吃了教训的曹魏,从此将防御的重点从东部的长江防线,转移到了西面的长安一线,并加强对凉州的控制。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四次北伐,形势更加困难险峻,也再没能取得像第一次这样的战果……

可以说,马谡丢了街亭,对于蜀国的未来是有巨大负面影响的。马谡因此被杀,也是咎由自取。

而诸葛亮将这种菜鸟用于如此关键的岗位,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没有丢失,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凉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盘,那么蜀汉是否能有机会问鼎中原,中兴汉室?

客观来说,其实希望也不大,因为曹魏不会坐视诸葛亮吞并凉州,更不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凉州雍州不是蜀中,没有险要的地形作为掩护,几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国军队,很难在这种地形之下,抵挡住曹魏的精锐骑兵。

不过,如果诸葛亮真的能挡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时间内吞并并消化凉州,那情况确实会大不一样。这样等于是蜀国雄踞西陲,坐拥益州+凉州+半个雍州,国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几乎能与东吴平起平坐。

占据了凉州也意味着,今后蜀汉进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个,能带来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

凉州民风彪悍,又是产马之地,蜀汉可以在这里组建一支骑兵部队,重振当年马超西凉铁骑的声威,配合蜀中步兵,从两个方向上分别进攻……

当然,这些都只能是我们的想象和猜测了。

历史就是历史,是没法假设的

4

马谡不失街亭诸葛亮可以暂时保住陇右,保住陇右蜀汉就有了和曹魏一较高低的资本,算是北伐的重大胜利和重大突破,但离期待的成功还很远。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事实上街亭很难守住,北伐成功也是小概率事件。

蜀国不具备灭魏的实力,这点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会拒绝魏延出子午谷取长安之计,将军事重点放在曹魏相对偏远薄弱的陇右。诸葛亮稳步推进的战略是符合当时形势的,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他深知蜀汉力量的悬殊,以及远途行军、客场作战、粮草不济的事实,不会寄希望于奇迹。陇右是汉中、关中和西域的枢纽,又有秦岭、六盘山和陇山的山险防护,肥沃的农牧区还可以为蜀军提供粮草和马匹,解决让人头疼的补给问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诸葛亮占据陇右就有了根据地,有了与曹魏对阵的前沿,有了未来可能灭魏的突破口。

不过诸葛亮在陇右的军事顺利,是在此前蜀汉8年无战事的背景下突袭的结果,是避开曹魏主力之下的胜利,离建成根据地还差很远,绝不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那么简单——诸葛亮退兵后曹真收回三郡也没费什么事,说明这种倒戈具有不确定性。也不只是单纯的军事占领那么简单,还需军事布防、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以及消除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当时诸葛亮还没完全占据陇右,陇西郡仍在誓死顽抗,给北伐军带来不小麻烦。

诸葛亮声东击西最理想的状况是策反新城的孟达,可以远距离牵制和引流曹魏主力。然而计划没成功,诸葛亮只能让赵云、邓芝在箕谷设疑兵,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曹魏主力源源不断地向陇右施压。守街亭其实就是为了保陇右,街亭是关中突进陇右最便捷的一条路,所以诸葛亮非常重视。然而当时双方军力对比太过悬殊,曹魏方面光张郃的先遣军有2万之众,后面还有魏明帝曹叡亲统的3万精兵坐镇长安。而诸葛亮挺进陇右的部队总共只有2万来人,至此还分成了四个部分:一部继续打陇西;两部分驻清水和街亭;自己率主力守上邽。这种情况下,即便马谡遵从诸葛亮的指挥调度也不一定守得住街亭。

当然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的目标应该不是长期坚守,而是为了争取时间,以便汇集主力与曹魏一决雌雄,决定陇右的归属。然而马谡败得太快,诸葛亮的布局被打乱,陇右局势也急转直下,无险可依、粮草也接济不上的蜀军就只有撤兵这一条路了。

5

加入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还是要看情况,尤其是诸葛亮的发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街亭之战的局势复盘看一下。

街亭之战的形势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之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实际目标并不是长安,而是陇右地区。当时的蜀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魏国的实力远强于蜀国,就人口来说,当时蜀国应该是不足百万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也到了极限,在十万人上下。而魏国差不多有500万左右的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绝不是蜀国能够相比的,就长安战区来说,当诸葛亮率蜀军主力进攻的时候,魏国能够集中的兵力应该在20万人左右(一部分魏军要防范东吴,还要分出部分兵力防范北方游牧民族以及驻防各地)。

诸葛亮当时先派赵云和邓芝佯装成主力进攻陈仓,吸引了魏国大将军曹真的主力部队在陈仓与赵云对峙,由此赵云成功地牵制了魏军主力。之后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出祁山大道进攻陇右地区,一时间陇右各城纷纷被蜀军拿下。陇右唯一的大城只剩下了陇西,当时魏延、吴懿正率军围攻陇西城,可以说,当时的陇西与外部的联系已经被蜀军中断,拿下陇西以至于整个陇右地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之后,魏国皇帝曹睿坐镇长安,调来了张郃带领的荆州五万骑兵精锐驰援陇右。

当时从长安去陇右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当时诸葛亮正在这里与郭淮对峙,另一条就是陇山道,张郃要快速驰援陇右只有走陇山道。街亭就在陇山道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守住了街亭就能够阻止魏军增援陇右,那么陇右就拿下来了。

当然,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坚守街亭防线,而不是战胜张郃。谁都知道张郃是个什么人物,从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袁绍的大将了,在整个三国战争最为激烈的年代,他也是作为曹魏的大将一路走来,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已经是满记满经验的一位一流战将了,而他带的,还是五万骑兵精锐,要战胜这样的部队,基本是不现实的。

所以马谡当时只能守,而且守住了就成功了。

马谡守住街亭的分析

如果按照题主的假设,马谡守住了会如何?守住了的话,至少陇右是拿下了。

陇右拿下来,对蜀国有以下四点好处:

一是增加了兵员,蜀军大约能够增加2-3万人,总兵力可以达到12-13万人左右;

二是陇右产马,蜀军可以组建一支骑兵部队,增强战力;

三是陇右产粮,如果从陇右进攻长安,那么军粮是没问题的;

四是陇右进攻长安的道路都是大道,所以不存在从汉中进攻长安,基本都是崎岖小路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拿下陇右,那么就不会有后来诸葛亮北伐经常出现的问题:道路难走,粮草不济,经常打到一半的时候不得不撤兵。

而魏军在长安地区的部队大约有20万人左右,所以诸葛亮会从陇右发动对魏国的大规模进攻,力图拿下长安。

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诸葛亮非军事大家

其实我个人观点就是,诸葛亮并不是一位军事大家,只能说打仗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大的失误,但也不会有大的成果。

如果我们仔细看诸葛亮的北伐经历,会发现他没有创造过重创魏军的记录,基本都是与对方交手,虽然有过很多的交战,但是在交战中互有胜负,很少有大胜对手的记录,至于那种能够重创魏军的战役,一个都没有。而凡是军事大家,都能够实现在作战过程中对对方军队的重创,也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重创魏军,而蜀国实力最弱,所以北伐到后来就基本是蜀国越打越弱,而魏国则越打越强了。

其实一个真正的军事大家,从来都是不计城池的得失,而是力图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的,只要你消灭了对方的有生力量足够多,再多的城池也能拿下。

比如韩信,虽然只有几万人马做班底,但是他率军达到赵国后,接连打了几场大战,消灭了赵国、魏国、齐国、燕国的主力部队,才能够迅速地占领整个北方地区,影响了当时的战争格局;如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消灭了秦军主力,从而实现了灭秦;如曹操,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的主力部队,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格局等等。纵观整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要改变格局,从来都是通过几场大战,或是通过一系列战役,在这些战役的过程中消灭了对方的大量有生力量之后,才能够改变格局。

也就是说,无论诸葛亮占了多少地盘,无论陇右是否能够拿下,也无论长安是否能够拿下,最重要在于他能否重创魏军主力,而这个问题,是有个很大的疑问的,因为他可能没有重创对方的能力。

同样的北伐,如果换了一位军事大家,如孙武、白起、韩信、项羽之类的,他们也不会和诸葛亮做同样的抉择,而是集中兵力,找出一个合适的决战地点与魏军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或是在运动中不断地消灭魏军的有生力量,总之他们都会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到处与对方作战,对方主力却基本毫发无损。即便是按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况来说,换了一位军事大家,应该是在陈仓渭水道直接和郭淮大战一场,消灭郭淮的部队,然后再等张郃过来也一样消灭。

所以,马谡即便守住了街亭,拿下了陇右,蜀国的形势,诸葛亮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只能说,接下来诸葛亮进攻长安的时候,看双方的发挥了,但诸葛亮胜算并不大。

6

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才刚刚开始而已,离成功还差的远。

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四个字可以概括——“全据陇右”。

因为陇右与关中是反方向,所以我们可以就断定:诸葛亮一伐的攻略目标不是冲着灭魏国去的,也不是冲着关中去的,而是图谋陇右,试图全据陇右各郡

如果说诸葛亮只是想吞并陇右,那他的第一次北伐,难度就不算太大了。


第二:以蜀汉的实力,能不能拿下陇右?

三国时期的人口,很多人都知道,魏国的账面人口是443万,蜀汉是94万,魏国人口是蜀汉的4.5倍。

魏国的陇右地区有多少人呢?不知道。三国时期的文献资料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东汉史料中寻找,并估算。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凉州地区的总人口是47万,全国倒数第一

考虑到战乱因素的影响,各个州的人口都有大幅度减少。再加上陇右又只是凉州的一部分。(陇右在东汉时期隶属于凉州,三国时期,曹魏把陇右从凉州划出,与关中合并为雍州)

所以,三国时期的陇右人口,我估计撑死了也就几万人,不可能更多了。而陇右这么少的人口,其所能供养的本地驻军必然兵力不多,有一两万兵就顶了天了。

因此,诸葛亮以蜀汉倾国之力攻略陇右,实事求是的说,他有局部兵力优势,拿下陇右的概率很大。


第三:街亭对于诸葛亮一次北伐,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前面说了,魏国实力强于蜀汉,而蜀汉军实力又强于陇右驻军。

所以,诸葛亮要吞并陇右,他就必须得“关门打狗”,把魏军东线主力阻挡在陇右之外,他才能制造局部优势,以优势兵力吞下陇右。

如不然,当魏军主力赶到陇右,诸葛亮以寡敌众,丧失局部优势,他就只能撤兵了。

因此也就是说,一次北伐能不能成功,守住关中通往陇右的“门”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而马谡守的街亭,就是“门”。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来了——街亭并不是关中通往陇右方向的唯一通道

三国时代,关中通往陇右,有三条路。第一条是关陇大道,第二条是番禺道,第三条是陈仓渭水道

街亭扼住的只是番禺道。单单守住街亭,并不能保证魏军不会增援到陇右,也不能保证诸葛亮的“关门打狗”策略就一定能实现。

PS:番禺道和关陇大道不是一条路,东汉初年,刘秀灭陇西军阀隗嚣时,汉军就分别走过这两条路。第一次走的关陇大道,被隗嚣派兵击败,第二次才经街亭走番禺道,伐山开道,绕路偷袭略阳,最终消灭隗嚣。

后汉建武七年,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



第四:既然街亭无法完全阻滞魏军,诸葛亮为什么还让马谡去守呢

原因不知道,史书上没记载,我猜测,这应该是诸葛亮当时冒进了,想赌一把。(守街亭就能切断陇道,这只是后来人根据研究判断的结论,史书上并没有这样写)

蜀汉军北上后,陇西魏军崩盘,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上邽是陈仓渭水道的出口),诸葛亮留军上邽,想把陈仓渭水道在陇右的出口掐断。然后他听说安定郡有魏民想叛魏附蜀(街亭东面),于是他就让马谡沿番禺道,去安定郡接应。

可能,我是说可能:诸葛亮是想让马谡在街亭吸引魏军的张郃兵团

因为蜀汉北伐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曹叡御驾亲征,并急调驻守荆州的张郃驰援陇右。诸葛亮知道,张郃肯定会来,但就是不知道他会走哪条路来陇右。张郃可以走街亭,也可以不走街亭,如果张郃不怕麻烦,他甚至都可以走陈仓渭水道,直接支援郭淮。

既然不知道,那就设个诱饵吧,让马谡大张旗鼓的吸引张郃,拖住张郃。(以上这都只是个人猜测)



第五:街亭到底难不难守?

说实话,街亭真心不难守。街亭虽然不如剑阁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要塞,但也是有一些城防工事,有水源的关隘。

如果马谡不作死式的跑上山,依托街亭城池布防,并依托山势反击,以逸待劳,远道而来的张郃军团很难快速打通街亭防线。

并且,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其实也没有让他一定要守住街亭,在诸葛亮心里,街亭之战就是用来拖时间的,拖到诸葛亮解决上邽,亲帅主力赴街亭与张郃决战就行了

然而马谡上山,这就导致了蜀汉军与魏军攻守形态发生了转变。蜀汉军上山后,张郃就掌握了主动权,他不急着攻,马谡被困在山上,全军没水吃,时间一到,山上缺水,蜀汉军自己就崩溃了。

第六:马谡守住街亭,是不是意味着诸葛亮一伐就大功告成了?

并不是。事实上,守住街亭,诸葛亮一伐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因为陇右的魏军兵力少,蜀汉军拿下陇右本来就不是难事。对蜀汉军的真正考验,是如何抵挡魏军东线兵团的增援。

虽然说,马谡守住了街亭,暂时迟缓了张郃的进军,但蜀汉军倾力西进,欲吞陇右,汉中的兵力就不足了。魏的整体国力毕竟强于蜀,当魏军西进兵团受阻于街亭时,魏军的统帅部必然会找其他方式寻求突破,比如说增援曹真兵团,在斜谷道或陈仓道方向以猛烈攻势逼迫蜀汉军回援汉中,减少陇右方向的蜀汉军兵力。

还比如说,张郃立即调头,从关陇大道或者直接以翻山的方式绕开马谡,增援陇右。当年东汉大将来歙派兵伐山开道,绕开关陇大道,张郃只要想绕,他一样可以仿效。只要想办法,总是有办法绕过马谡的

而这样一来,就该考验诸葛亮了——他有没有能力在野战中围歼张郃,或者重创张郃。而在击败张郃后,他有没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善陇右防线,抵挡住魏军的第二波进攻

毕竟魏国兵多将广,即便张郃败了,短时间内再集结几万兵马不是难事。并且曹叡也亲自到了长安,有皇帝坐镇,魏国上下岂能坐视诸葛亮吞并陇右?汉军不能消灭魏军有生力量,打得魏军不敢再来,单靠关门是不可能吞并陇右的。

诸葛亮想“关门”,那扇“门”也得关得上才行。

7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次北伐,六出祁山,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而这六次其实第一次胜算是最大的,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席卷雍凉三郡,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可以说是一片形势大好。

其实此时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个战果已经非常不错了。就当时蜀国国力来讲,想一鼓作气灭掉曹魏,无异于天方夜谭,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诸葛亮最有希望可突地就是占据陇右,控制住这个北伐隘口,进可攻,退可守,等待时机,养精蓄锐,以图天下。

所以,守住街亭便成了重中之重!陇右天水一带是北伐曹魏的主战场,蜀魏双方为争夺战略要地,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街亭之战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北伐的胜败。 更何况街亭又是粮道,必须的占!

那是咽喉,就像山海关一样,当吴三桂把门打开后,清兵就都争着跑进来闹唤!

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最终马谡骄傲自大,没能守住街亭,被迫退军。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一出祁山的后果——陇右三郡得而复失,大军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惨败!

如果当时,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待蜀军攻下了上卦,进而合兵,便可以陇右为基地,进可直趋关中,威逼长安雾遇可跨陵边疆,攻守自如。



8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争议最大的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有可能取得战果的北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北伐失败了。在这次北伐中,最关键的一战就是街亭之战。当时直接指挥这场战斗的是马谡。马谡被曹魏的将领张郃打得大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有很多人因为这一次失败对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产生了质疑。认为他的军事指挥部署有误,使得马谡守街亭是自寻死路。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过第一次北伐经过,就会对诸葛亮感到遗憾。他精心安排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得不明不白,还落得个千古不白之冤。在他九泉之下,也难瞑目。

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和魏延有过一个“子午谷奇袭”之争。魏延要奇袭潼关,而诸葛亮要出祁山。如果按照魏延的方案,很可能会拿下关中,但是诸葛亮拒绝了。诸葛亮的理由是“此计太悬危”。

但是,这个理由不是诸葛亮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魏延要的是占领曹魏潼关以西的地盘,而诸葛亮要的是消灭曹魏的有生力量,一举光复汉室。

我们看诸葛亮的布置,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诸葛亮不知兵的印象。比如诸葛亮的分兵,他让赵云去斜谷出疑兵,可被曹魏轻易识破,根本就没有起到作用。

在张郃的军马赶到之前,诸葛亮已经取得三郡,可却留下陇西一郡不攻。当张郃增援陇西的时候,诸葛亮不去堵塞陇坻,却放张郃通过天险的陇道。

至于守街亭就更让人迷惑了。街亭是个五总路口,虽然有城寨,可险要根本不如陇坻。在这样一个地方抵抗张郃,并非上佳的地方。而守卫街亭,诸葛亮派了马谡,而不是他手下最强的魏延吴懿,这更是出乎大家的意外。

这样的部署,如果让任何人一看,都会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产生疑惑。可是,我们看诸葛亮南征南中的时候,他采取的是多路分兵,打得也很出色。所以说,诸葛亮不懂军事是不可能的。可是,他这样的部署,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最根本的目标不是陇西,更不是什么蚕食雍凉。他的目的不是占领土地,而是消灭曹魏的主力军队,彻底解决战争。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可是,他的对手就是不和他野战,不给他机会,使得他壮志难酬。

纵观诸葛亮的北伐进程,只有第一次北伐有成功的把握。因为,只有这一次,曹魏给了诸葛亮野战的机会。曹魏的军队,在张郃的指挥下,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完美的进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陇西,就是要吸引曹魏的主力军队,在陇西消灭它。这在现在,我们称之为“围点打援”。诸葛亮故意留下陇西郡不攻,放开陇道,就是要吸引曹魏的主力机动兵团前来增援,然后一举歼灭。

而赵云的那一路人马,起的作用就是在战役开始阶段,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诸葛亮的主力在陇西展开。在诸葛亮的主力展开后,赵云就要故意显示实力,让敌人知道自己是一支故意虚张声势的小部队。

这样,曹魏判断出诸葛亮的主力所在,就面临一个选择。要救陇西,那么就要从遥远的东线抽调军队,千里驰援。如果不救,那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占领陇西。最终,曹魏选择了前者,派张郃率领中央机动兵团千里驰援。

当张郃历尽千辛万苦,闯过陇道的时候,面对街亭的蜀军,肯定心里十分忐忑不安。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处境极为不利。他身后是陇道天险,前面是蜀军主力。如果此战一败,他的五万大军将退无可退,全军覆没。

由于张郃率领的是曹魏最精锐的中央机动军团,以骑兵为主,是曹魏主力中的主力。如果张郃的主力被歼灭,将完全改变三国的实力对比。诸葛亮就可以席卷关西。而东吴的孙权必然会趁火打劫,兴兵北伐。在蜀吴的夹击之下,曹魏的未来不堪设想。

可是,这一切都被马谡给毁了。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而不让魏延吴懿去守,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只是让马谡去堵住张郃的去路,让张郃进退两难。魏延吴懿这支人马是当时蜀汉仅存的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主力,诸葛亮留有重用。

在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后,张郃处于不利的态势。随着时间的延续,张郃的军队会越来越困难。在这个时候,马谡在街亭当面吸引张郃,魏延吴懿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迂回包抄,这样前后夹击,张郃必然会败,而且很可能全军覆没。这样一来,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就成功了。

可是,马谡却违反了诸葛亮的节制,弃水上山扎营。表面上,马谡是想建功,说什么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实际上,这是马谡胆怯畏惧的表现。诸葛亮只给他两万人马,只让他拖住张郃,并没有让他打败张郃。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是恰当的。可惜,诸葛亮被他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马谡被张郃打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的精心计划也没能实现。幸好蜀汉主力未失,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撤回了汉中,还带回了西城的百姓。

正是因为马谡的怯懦无能,才使得诸葛亮精心的计划遭到了破产。本来的“围点打援”没能够实现,更为恶劣的是,诸葛亮的战略被曹魏识破,自此之后,曹魏不再给诸葛亮野战的机会,这使得诸葛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9

如果马谡没有失守街亭,那么对于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说就会使他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说过,刘备集团想要夺取天下,首先得占据益州荆州两地,与东吴修好,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静待天下有变,再联合天下向汉之士一统天下。

但是我们看到诸葛亮在实际的北伐中,这几个条件其实都不是很具备,首先天下未变,曹魏形式依旧稳固,其次与东吴关系不算太好,毕竟有了血海深仇了,而自己内部的发展也只能说弥补了夷陵之战带来的损耗罢了,未有多大的进步性发展。最后,荆州已失,无论对人口,人才,粮草钱财等等方面来说对刘备集团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只是一种迫于曹魏压力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而不是时机成熟的主动出击。

那么我们再来来看,若是街亭不失,诸葛亮有机会拿下雍凉二州,得到周旋空间,和战马资源,从而与曹魏抗衡甚至推翻曹魏政权吗?其实这也是非常艰难的,首先粮草问题,诸葛亮北伐的粮草之多支持一两个月使用,这也是为什么数次北伐都是大概这个时间就退回来的原因了,其次面对曹魏的强力反攻,固守艰难,虽然说凉州能够有地坚守,但是一旦被围,可能就面临粮草不济,被活活困死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说天下有变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的原因了,因为天下有变那曹魏的精力就无法全部放在诸葛亮身上了,那样诸葛亮也能扛得住,等到诸葛亮经营好凉州,那时候便有了夺取天下的跳板才是真正的有可能。

所以说,即便不失街亭,即便诸葛亮打下曹魏城池,却也很难守住,毕竟曹魏的全力反扑之下,诸葛亮也是很难抵挡的。

10

街亭之战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此次北伐诸葛亮出人意料地西出陇右地区的祁山,对突然到来的蜀汉大军,曹魏陇右地区的官员和少量驻军竟然毫无防备,曹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开始进展如此顺利,诸葛亮自己都认为这一战“十全必克”。


南安郡在天水郡的西面,天水郡告急南安郡肯定也不保,但安定郡也响应了蜀军,问题就严重了。安定郡在天水郡的东北方向,今宁夏固原和甘肃平凉都在该郡范围内,这里不仅与天水郡相隔较远,而且两郡并不相邻,中间还有一个广魏郡。如果史书记载属实,那么曹魏雍州刺史部西部的地区几乎都沦陷了。

雍州刺史部的西边还有一个凉州刺史部,设有金城、武威、张掖、西平、敦煌等5个郡,这几个郡一下子就与关中失去了联络,蜀军如果彻底占领了陇右地区,下一步攻取凉州刺史部就易如反掌。


所以诸葛亮兵出祁山这一招很厉害,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就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曹魏一个半州的地盘。离祁山最近的县城是其东北方向的天水郡西县,属今甘肃省礼县,蜀军占领祁山后又攻下该县,诸葛亮把总指挥部设在了这里。

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标就是取陇右,而不是取长安,更不是取洛阳,诸葛亮原本认为“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但蜀军很快在这里遇到麻烦,“十全必克”并未如期达成。


给蜀军制造麻烦的是两个人:一个叫徐邈,是曹魏的凉州刺史;一个叫游楚,是曹操的陇西郡太守。曹操当丞相时徐邈是丞相府的军谋掾,相当于参谋处长,后出任陇西郡、南安郡太守、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诸葛亮出祁山,徐邈在凉州临危受命,赶紧组织手下进行反击,他们首先攻击了已被蜀军占领的南安郡,取得了一些胜利。

蜀军不仅在南安郡遇阻,在陇西郡方向也遇到了顽强抵抗。陇西郡太守游楚面对蜀汉大军毫不惧怕,召集吏民说:“我素无恩德给大家,今蜀国大军已至,其他几个郡已经叛降,我看这是诸位取得富贵的好机会。我为朝廷守郡,义在必死,诸位可以拿我的人头去换富贵!”


大家听完深受感动,一致表示:
“愿与明府同生死,绝无二心!”

游楚说:“既然如此,我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东面的两个郡已经丢了,敌人马上就来,我们在此坚守,如果朝廷的救兵到了,蜀兵必退去,到时候咱们一郡之人都坚守了大义,人人都将获得奖赏。如果救兵没来,而蜀军攻势又急,你们可以取我的人头去投降,到时候也不算晚!”


于是大家都去守城,蜀军到了,游楚派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阵,自己站在城上对蜀将说:
“你们能断绝秦陇大道,让东来的援军无法到达,只需要一个月,陇西郡的百姓不攻自降,如果做不到,你们只会白费力气!”

游楚命马颙鸣鼓出击,魏兵士气高昂,将蜀军打败。在这场曹魏陇右保卫战中渡游楚是个立下大功的人,魏明帝后来听说了他的事迹,专门召他到洛阳相见,后任命他为驸马都尉。

徐邈、游楚等人的“绝地反击”对诸葛亮此次北伐影响巨大,诸葛亮短期内完全占领陇右并进而徐图凉州的计划难以达成了,双方事实上陷入焦着战,虽然蜀军占据上风,但时间不在蜀军一边,待曹魏的大批援军开到,蜀军败退是迟早的事。


马谡去守街亭,只是迟滞曹魏援军的一项部署,为诸葛亮抢战陇右、做好与曹魏援军在此决战进行准备,对曹魏来说,不可能放弃陇右和凉州,所以源源不断地抽调各地兵马前来支援,到那时就成了魏、蜀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显然蜀军处于劣势。

即使马谡在街亭能多守几天,或者一直把街亭守住,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双方以上的战略格局,因为除街亭之外还有另外的通道,只是不如街亭所在的关陇大道那样更利于大部队、尤其是骑兵的行进而已。


魏军如果无法在街亭通过,也会另外开辟新的进军路线,或者同时向汉中方向发起猛攻,迫使诸葛亮回师,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诸葛亮快速占据陇右的作战目标都无法达成,后来街亭的迅速陷落,导致的也只是诸葛亮撤退速度更快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