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是假的,眼见秦国就要亡了、自己的人头分分钟落地,秦二世和赵高还不竭尽全力?真当他们是傻子吗?这种传言,估计是源自“长城、岭南军团至死不回援,秦朝重视外敌高于内患”的传说,显然属于无稽之谈。

首先,秦军的主力,不是某一支军队,而是关中的秦人男丁

自商鞅变法起,秦国就实行“农战合一”制,即老百姓平日耕种、战时从军,两大途径都可以因功授爵。

一般来说,秦人男子在17岁时即登记在册,具备了兵、民的双重身份,在从事劳作的同时,随时做好应召入伍的准备。不过在特殊时期,年龄也会下调,比如在长平之战时,秦昭襄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等于是豁出去了;不过还有更夸张的,据《商君书》记载,在紧急时期,妇女老人也得应征入伍,从事运输等后勤工作,这就是一种全民皆兵的状态。

而在秦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各国的抵抗力量复发,秦始皇首先“收天下兵聚咸阳”,就是把各国的兵器都收到咸阳,融化铸成了“锺鐻、金人”,各地平日里只保持维持治安的小股武装力量;其后修建直道,若各地有乱,关中的秦军可以长驱直入、直达战乱地区镇压。

在陈胜吴广大起义爆发后,瞬间集起了数十万造反的百姓,而秦朝廷首先想到的是就地征兵:

二世乃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即:从邻近郡县征集兵丁需要时间,而正在修建骊山陵墓的役卒们则是现成的兵源。就靠着这股灵机一动征调的力量,秦军很快击败了起义军首领周文。

接下来,为了应对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事件,秦二世不断在关中征调秦人从军,《资治通鉴·秦纪三》: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追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

可见秦人几乎没有留下余力。此外,章邯首次败给项梁后,也正是得益于秦二世不断增兵,最终才反败为胜。

可能有人会说,当时秦朝北有长城军团、难有岭南军队,这两股常备军才是主力。那我们看看这两股军队的情况。

长城军团被项羽所灭

公元前215年,为了打击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秦始皇征调了30万大军,派由蒙恬率领。第二年,秦军在北地爆锤匈奴,《资治通鉴·秦纪二》: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

其后,这股军队在蒙恬的率领下,长期镇守在北部边疆,大本营设在上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被派到此地监军。

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假传圣旨,除掉扶苏、蒙恬二人;而对于北方边军的统帅权,圣旨中也交待得明明白白:

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注意,统帅是名将王翦的孙子王离。但在公元前207年,他在巨鹿被项羽俘虏:

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乃悉引兵渡河...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

当时的章邯和王离是相互独立的两股队伍,王离粮道被断后,兵败被俘。(插一句,历史真奇妙啊,当初王翦击败项燕,灭楚国;如今王翦的孙子败给了项燕的孙子,秦朝即将被灭)

其后,跟随章邯向项羽投降的20万秦卒更是被悉数坑杀,至此,秦军的精锐已不复存在。这一点在后来也得到了侧面证明,据《资治通鉴·汉纪三》,在介绍匈奴冒顿单于的崛起时,透露了北地秦军的结局:

初,匈奴畏秦,北徙十馀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

30万秦军,难道是人间蒸发了?跟随王离救国难被灭了。

岭南军团,则是一群只求自保的“贼配军”

讨伐岭南的秦军,根本就不是精锐,借用《水浒传》中的说法,他们就是一群“贼配军”。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人南征岭南时,队伍是这样的组成: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由强行抓捕的逃犯、倒插门的女婿、商人,在当时的观念中,这群人处于被鄙视的底层。随后,秦始皇又征调了50万犯事的百姓去和越人混住,以求尽快开发岭南。

为啥是这样的安排?因为当时的岭南气候极其恶劣,去了后几乎是九死一生,怎么可能让良民去冒险?下一年,秦始皇再次向岭南增派人手,这次遭殃的是不合格的官员们:

谪治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筑长城及处南越地。

这样的队伍跟“精锐”有几毛钱关系?而在秦末爆发农民起义后,岭南军队的态度也相当的识时务,首先想到的是占山为王、自立门户: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由此可见,包括领军统帅在内,岭南的秦军压根没心思北上回援,赵佗在其后甚至杀掉了不服从自己的秦朝官员;况且他们也不是什么精兵。

因此,秦二世并没有藏着掖着,他的军队,要么被项羽、刘邦击败、屠杀,要么因为对自己的暴政不满而投降。“至死不回援、重视外敌高于内患”?只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胡思乱想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威名远震,刘邦倒是没有和秦军主力相碰。










3

在反秦战斗中,由于进军路线的不同,刘邦避开了秦军主力,提前入关。而项羽真刀真枪与秦军作战。



首先我们来交代一下,秦末起义前秦国灭亡六国后,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一个是任嚣、赵佗率领的六十万秦军,这支秦军在秦末起义爆发后断绝了与秦国联系,留在了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还有一支秦军由蒙恬率领,大破匈奴毕,后来扶苏任监军。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和赵高、李斯逼迫扶苏、蒙恬自杀,这支秦军改由副将王离率领。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其中周文的一支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少府章邯就地将骊山刑徒整编为一支秦军。依靠这支秦军章邯苦苦支撑秦王朝末世危局。经过一系列战斗,他平灭陈胜张楚政权,消灭复辟的魏国,杀死齐王田詹。连战连胜的章邯遇到项梁,终于棋逢对手,被被击败。于是章邯奏请朝廷抽调王离军团,共同进攻项梁。趁项梁连胜))乘势包围赵国。此时的章邯再现了秦军的最后辉煌。


随着项梁身死,反秦义军陷入低谷。这时楚国作为诸侯盟主,派出两支军队救赵,一支由宋义、项羽率领主力救赵,一支由刘邦率领作为偏师,直捣咸阳。先说宋义、项羽这支救赵军队。半道项羽杀死宋义,夺取楚军指挥权。这样项羽统帅军队直接面对秦国章邯、王离两大主力。接着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渡过黄河,接连九战,消灭王离军队,俘虏主将王离,副将苏角自焚身死。之后,项羽又击败章邯。此时统帅大秦帝国最后主力的章邯,前方面对战神项羽统帅各诸侯国四十万大军压迫,后面二世猜疑、赵高陷害,最终无奈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但是秦军将降而兵未服,项羽担心二十万秦军再生纠葛,在新安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这就是这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的最后归宿。

灭秦的偏师在刘邦率领下,直取咸阳。虽然前期有过失利,但是,在进攻南阳的时候,刘邦听取陈恢建议,接受南阳郡守投降,并封为殷侯。再领兵西向的时候,没有不投降的城邑,可以说,这时大秦帝国的地方军队也全部沦陷。刘邦也得以最先达到霸上。秦王子婴投降,大秦帝国终于落下帷幕。

4

这主要源于秦始皇时期的两次远征

1、南征南越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等人,分五路征讨南越,虽然最初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南越人的游击战搞得秦国狼狈不堪,屠睢最后也丧兵去该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任嚣、赵佗等人平定南越,二人到达岭南后,改变以往镇压为主的政策,相反采用一些怀柔的政策,终于彻底将岭南纳入大秦版图。

2、北征匈奴

秦统一后,面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便派出蒙恬北上抗击匈奴。公元前214年春,蒙恬大规模出军,一举拿下被匈奴人占据多年的河套地区,在其地置县,并开始修筑长城,防范匈奴人的反扑。


在刘邦和项羽起兵时,这两支部队在做什么?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作为南海郡负责人的赵佗,迅速封锁了岭南的路线,并攻占岭南其他两郡(桂林郡和象郡),形成独立的区域,建立起了南越国。至于当时派出去的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已经消耗殆尽了。一来五十万这个数字的可信度并不高,二来,常年的镇压当地人的战争,损耗也是非常巨大的,到了后来赵佗统一以后,他麾下早已没有了那些众多的军队,更无心北上救秦了。

北征匈奴的30万大军,归属于蒙恬和公子扶苏统辖。秦始皇死后,扶苏和蒙恬先后被害死,军事指挥权便到了王翦的孙子王离手里。后来,秦国国内危急,王离被急调回国,配合章邯作战。在巨鹿一战中,王离带回来的二十万大军,被项羽一举吃掉,垫定了项羽军神的地位,章邯后来也在项羽和秦二世、赵高等人的内外压迫下不战而降,以至其麾下二十余万军队被活埋。

秦军主力VS刘邦、项羽

说刘邦和项羽没碰到秦军主力,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秦帝国南征北讨的这几十万人,才是当年他们平定六国的主力军,而即便是项羽打败的王离,也不过是挂着个名将后人名头的一般角色而已,与王翦、蒙恬相比还是逊色得多的。单单一个章邯已经可以在面对众多起义军时连战连捷了,连项羽的叔叔项梁也死于章邯之手。

其实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即从单纯作战角度而言,除了巨鹿之战,秦军总体来说是占优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时的起义声浪是越过战争层面的。

陈胜、吴广起义,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瞬间就聚焦了数万人,周文带着几千人往咸阳攻,进了函谷关时,已经有数十万大军了。足以说明,当时的人民早已经不畏惧死亡了。章邯的平叛之路也是按住葫芦瓢又起,最后为保赵主,章邯才与王离合作,改变原有的打击起义军有生力量的方案,变为局部地方稳定局势、步步为营的策略。也正是这一策略,最后给了项羽扬名立万的机会。

所以,即便是当年秦军的主力尚在,能够打败刘邦、项羽,也会有后来者拿到这块蛋糕,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是一两个名将能够改变的。

5

这不是真的!

一,先要看看秦军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兵器都收了,不让兵器流落民间,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同时也意味着秦始皇裁军了。

秦始皇的裁军有,主要是把军队转化成为劳力。他保留了一部分国防军。秦始皇开始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把兵器融化后制造了十二个大“金人”,没有用完的,可能用到阿房宫的建筑工程上去了。后来,术士卢生骗秦始皇,他用了秦始皇大量的钱,又没有找到仙樂。就搞了个“亡秦者,胡也”来转移秦始皇的注意力。秦始皇老早以前就对匈奴不满。于是,秦始皇开始组建长城军团。就在这几年中,秦始皇灭亡了楚国后,许多楚国人朝南方越族的地方跑。秦军在王翦击败楚国后,整顿了一下。然后,秦始皇开凿了灵渠。开始了对南越的征服。这是南方集团军。长城军团是蒙恬为司令,南方集团军是任嚣。另外换有帝国内部的守备军。秦始皇刚愎自用,认为他掌握了局势,所以,这部分军队的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关中。六国那么宽广的土地上,军队数量不多。这是秦始皇的自负造成的苦果。

由此可见,秦始皇时代的秦帝国的军队有四部分:长城军团,南方集团,关中咸阳守备军,关外维持治安的郡县地方军队。

二,又一只军队的组建,郦山军团

秦二世上台后,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开始人数非常的大。势力已经开到函谷关大门口。秦二世采纳了章邯的建议,立即组建了一只临时部队,开始有六十余万人。这就是后来镇压农民起义军和诸侯军的主力。

因此,秦始皇父子时代的军队有五部分。刘邦项羽碰到的又有那些部分呢?,这就是问题。

三,南越军队回不来了。这就排除在外了。

项羽碰上的军队有六国地面上的秦国的治安军队,这股力量的势力不大。之后项羽碰上了章邯的郦山军团。章邯杀了项梁后,北上了。项羽在安阳兵变后,追到巨鹿城下,碰上了王离的长城军团。这样一来,项羽已经碰上了秦帝国的三只部队了。其他两只部队,项羽没有碰上。我们还是可以推断,项羽碰上了秦帝国的主力。他只是没有碰上任嚣的南越军团而已。

刘邦被楚怀王们分配走南路,他一路比较顺风。只是在桡关碰上了秦帝国的咸阳守备军。这在刘邦的反秦历史上是碰上了秦军的主力了。刘邦用金钱打败了杀猪匠出身的秦军司令。于是,刘邦一路杀到咸阳城下。但是咸阳城内的子婴有心无力,没有军队可以调用了。刘邦才入了咸阳。

项羽在巨鹿城下,打败长城军团,接受郦山军团的投降。至此,秦始皇父子时代的三大主力军团,项羽打掉了两大集团军。项羽碰上了秦朝主力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刘邦,他运气好,没有碰上三大集团军中的一只。但是,他碰上了咸阳守备军。但是,这时的咸阳守备军最多也就只有三四万人,又是出于士气特别低落的时候,加上秦军司令是个贪污腐化的家伙,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刘邦准备来发财,抢女人的军队。

四,仔细地讲,刘邦和项羽都与秦朝的主力交过手

以此类推,项羽与秦朝主力军队交过手,不然,秦朝的军队不会自然消失。《史记》上的记载是可相信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刘邦与章邯是打过仗的,这项梁时代已经交过手了。只是,刘邦一打就跑,他根本就没有面对面的与章邯交过手。后来,章邯被封为雍王时,刘邦用韩信的计策出陈仓,与章邯打过。刘邦不想与章邯扯皮,他纠合了五路诸侯到彭城去了,结果大败,回关中后,对废丘的章邯发起攻击,章邯不投降刘邦,自杀而死。

至此,秦朝的军队彻底灭亡。

6

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基于这种疑问:秦灭六国,军队强悍无敌,为何诸侯反秦,仅用三年时间,强秦就灭亡了,秦国强大的军队去哪了?

先厘清一个问题,再谈秦军动向。

秦始皇灭亡六国,到东巡途中死在沙丘,中间有11年时间,强大的秦军就有一个自然淘汰的问题。

例如,一名40岁的老兵,身体强健又有作战经验,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11年过去,老兵不再身强力壮,可能就离开军队了。当然,一名10岁的孩子,11年时间长成了棒小伙儿,可以顶上来,但他是和平兵,沒打过仗,谈不上多强的战斗力。

11年的无战事,已经削弱了秦军的战力。

再说说秦军主力的动向。

一、秦始皇扫平六国后,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讨南越、西瓯,屠睢战死,任嚣接掌这支大军。

任嚣和赵佗率军苦战数年,统一南越。任嚣首任南海郡尉,节制南海、桂林、象郡。中原内乱爆发,此时任嚣已病重,招来赵佗嘱咐:“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负山阻岭,地势险要,可以立国”。

赵佗遵守老长官遗命,谨守关隘,所以岭南这支大军,从未参与中原内战。

二、秦始皇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北击凶奴。秦二世上位,用阴谋逼死公子扶苏、将军蒙恬,大军交到副将王离手中。

秦二世二年冬天,陈胜部下将领周章率领数十万起义军逼近咸阳。惊慌失措的胡亥和赵高采纳章邯建议,调骊山刑徒拼凑成军,由章邯统领抵御义军。同时,传令王离率军驰援京师。

王离与部将苏角、涉间等人,带领北疆主力回援。章、王二军合兵,打败周章军。随后一路追击,在城父(亳州)聚歼陈胜,定陶大败项梁,然后转进邯郸围攻赵王歇。

巨鹿一战,楚霸王项羽横空出世。此时的秦军,已全无横扫六国时的锋锐,主将王离,也不具备他爷爷王剪的大将才能。两军接战,楚军“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后来在新安被坑杀的20万降卒,就是秦军的主力。

三、刘邦引兵西征,先在昌邑和秦军交战未分胜负,然后转进开封夺取粮草,西进洛阳,在白马击败秦将扬熊军。兵进南阳受阻,设计收降南阳守才得以西进。武关、蓝田都与秦军厮杀夺取,最后兵至霸上,秦王子婴来降。

刘邦一路西征,阻碍重重,攻城夺地,且战且行,大仗小仗究竟打了多少,参看曹参等武将的履历便可见端倪。

生死攸关,秦二世胡亥虽混不傻,并非有意保存实力,实在是手中无牌可打

7

刘邦、项羽是反对秦国的两股大力量,并且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推翻了大秦帝国没有跟帝国的军队直接交锋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接下来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时与秦军交锋的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陈胜的戍族和章邯的囚徒

秦国后期,赵高把持朝政,天下百姓赋税劳役更重,苦不堪言,于是楚国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先反叛秦国,自立为楚王。此后,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天下纷纷反秦。楚国最先反叛也最为强悍,项羽跟着叔叔项梁作为楚国项氏大族召集八千子弟兵在会稽起义,刘邦召集家乡三千子弟兵在沛县起义,后来成为楚国主要的两支队伍。

这时候的秦国兵力主要有曾经蒙恬带领的抵抗匈奴的边军三十万,此时已经由王离统领;函谷关、武关等关口有受关军队;各个郡县也有一定的兵力;此外蓝田大营应该也有部分军队,但主要是防御作用,不然章邯也不至于率领几十万骊山的“劳改犯”组成的军队应战。

历史就是这样的讽刺,一群赶赴前线的戍族起义,一群囚徒组成帝国的军队来镇压。不管怎样,紧急军情下章邯总是组建了一支秦国的军队奔赴前线。这支队伍战虽然临时拼凑,但斗力不容小视,很快便镇压了陈胜吴广。

第二阶段:秦国的王牌军来了

陈胜吴广吴广被镇压后,楚国形成了以项梁为领导的集团军,刘邦军团也并入项氏集团,他们尊立先前楚国后代为怀王。在项梁的带领下,楚国军团所向披靡,秦军节节败退,刘邦项羽攻下了定陶,杀死了秦国大将李由,这时候楚军日益骄傲了起来。所谓“骄兵必败”,很快应验了。章邯得到了王离军团的支援,第一部分已经说过,王离的军队就是蒙恬以前的军队,是秦国最有实力的军队。很快便摧毁了项氏集团军,夺回了刚刚被楚军攻占定陶,杀死项梁。项氏集团军遭受重创,一下子没了主心骨,项羽、刘邦商量一番,决定各自向东退兵。怀王也着急害怕,合并了项羽、刘邦等军队,亲自率领,进行统一指挥和部署。

章邯打败了项梁以为楚国起义军已经镇压下去便率领部队向北,浩浩荡荡地攻打赵国去了。楚怀王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拜宋义为大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救赵。同时,安排刘邦向西进兵,攻打秦国老本营!这次打成了“谁先攻入咸阳,谁称王”的约定。

第三部分,大决战,秦灭亡

1.巨鹿之战

项羽跟随宋义北上救赵,然而宋义却推诿着迟迟不肯进兵,多次进谏无用后,项羽杀死宋义,自领大军。这个时候救赵的还有其他几个诸侯的军队,但都跟宋义一样作壁上观,不敢进兵。

项羽统兵后,让将士们只带三天粮食渡过漳河,砸毁所有的灶具,沉掉所有的渡船,切断了退路。在这种情况下,楚兵没有一个不报着以死拼杀的勇气,各个以一当十,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杀死了将军苏角,俘虏了大将王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和“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不仅打败了秦军,还为项羽赢得了其他诸侯的归服,将其推到了历史的前端和高点。

此后,项羽与章邯隔着漳河,相持不战。秦二世,其实是赵高,派人责备章邯并督促其出战,抓紧消灭叛军!章邯想到要打打不过项羽,败了会被治罪;打过了,会被赵高不容……于是有了投降的心思,但是项羽不准。很快章邯便出兵进攻,结果在汙水又被打得落花流水!章邯再次请降,项羽准降,收纳20万降卒。之后在攻入秦国函谷关前派英布于夜里秘密全部坑杀,秦军主力不复存在!

2.攻入秦咸阳,秦国灭亡。

项羽救赵国时,刘邦受命在向西部咸阳挺进。这一路并不如项羽那边轰轰烈烈,更多的是不顺,遇到了一道道秦军的阻挡,两战昌邑都失败了。转折在于听取了郦食其的建议,袭击了陈留,夺得了秦国囤积的粮草。

后来与杨熊战于白马、曲遇,攻打颍阳、洛阳,南阳等地。继续西进时张良分析说:“您虽然着急攻入咸阳,但是现在秦军还很多,力量也很大,不如先攻打了宛城,然后以这儿为基地,继续西进。”

刘邦采取怀柔手段,招降宛城,从而带动了数十城投降,奠定了攻打武关的基础。攻打武关时兵、谋均施,奇袭成功,之后在蓝田大营进行最后的决战,粉碎了秦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攻入咸阳。

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进行了屠城,焚烧咸阳宫,杀死投降了的秦王子婴,至此秦国灭亡!

综上,刘邦项羽的进取处处受到秦军的阻挡和围剿,困难重重,进行了殊死搏斗,耗费智谋才得以成功!世上哪儿有白送的江山?

8

他父亲的头,只从皇帝开始,北行数百长城军,梦乡老部,金人绝对主力?比主要由商人、奴隶、罪犯组成的征南军电力强得多吧?项羽和刘邦道都和这支部队联手了。长城郡的总司令是全国四大名将之一王志毅的孙子王离开了。《刘公早:》卒接受项羽,并接获陈王、项梁三祖派裴公希耀爵。东唐至程阳,与巴金夹壁,是两军破。楚军大破,王遣军而去。“项羽在:后,”项羽说,所有沉船,破罐惇,率军渡河,持三饮食以示士兵死亡,焚楼。于是远王,与金人,九战,绝其勇道,大破,杀苏之角,虏王而去。昔不降楚,自焚。时,楚兵冠太子。此外,实际上,历史记录汉书中记载的刘本恒与秦国有过很多接触,两人对秦国的战绩可以称为“常胜将军”四个词。秦朝在夜战中遇到这两个人,正是各种座舱的功劳

作者

9

确实有这一说法,因为始皇帝灭六国之时举国之兵只有六十万,这个在史记中明确记载。

关于这六十万正规军的去向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蒙恬帅三十万戍北境,打击匈奴,另外始皇帝还派大军平覆南越,带走一部分主力,但是具体人数不详有人说是三十万有人说是十多万。按照秦国的政治体制咸阳附近应该会有一定的卫戍部队,但是结合秦末动乱的情况来看,关中地区确实没有秦军主力,要不然章邯也不会贸然启用骊山刑徒。

从后来的战况可以看出赵佗所率领的秦军主力确实未返回中原参加混战。而蒙恬由于被杀,北部边境的秦军主力是否参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实根据后续史书的记载北部边境的秦军主力应该参加了巨鹿之战。

因为蒙恬被赐死时军权交给了禆将王离,后来少府章邯也命令他带领20万秦军返回,所以巨鹿之战时有秦军主力参加,项羽也和秦军主力进行了硬碰硬的作战。由于项羽将主力吸引所以刘邦在进军途中几乎没有遇到大规模的秦军主力,非常顺利的进入咸阳。

10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其实早在秦始皇一世去世,秦二世继位,赵高就开始了他的篡位计划。但是由于秦军的主要战力来自于老秦族、皇族、宗室、以及之前加入秦国并且在秦国立足扎根的人。赵高明白一件事,不是单纯的弄死秦二世,他就能顺利掌握秦国的,军方的势力很大,军方又主要来自皇族,宗室、老秦族。所以赵高的计划是先逐步消灭秦国宗室,皇族,以及老秦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最终全面的掌握秦国。所以,赵高开始了他的计划,假装组织各种皇族活动,总是活动,然后找借口关押和杀害皇族以及宗室的主要力量。这个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相当多的皇族,宗室被铲除一清。

还有一个方面我也要说明一下,就是那时的朝政已经完全混乱,陷入了瘫痪状态,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当时的秦军完全没有足够有效的后勤保障。秦军以前打仗常胜的原因除了优秀的将领、严明的军纪、超前的战法以外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超级无敌的后勤力量。长平之战的时候,秦王亲自负责后勤,才有的后来秦国大胜。

试问,经过这样的事情以后的秦军还有何战力?

所以,刘邦和项羽从来没有和真正的秦军主力交过手的。和项羽交手的也只不过是当时的秦将章邯临时用囚徒组建的秦军。

或者说,项羽小的时候算是和真正的秦军主力交手过,不过那次的结果是大败,楚国灭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