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嵩和张居正的区别根本在于:严嵩被主流定位为奸臣,张居正被定位为能臣。总体上说,二人有如下区别。

(1)严嵩是在嘉靖皇帝掌握全局情况下,在满足皇帝需求下的一种“注定变化”,他本质上是代嘉靖受过。

《明史》中,严嵩和胡惟庸等列入《奸臣》录。其入阁廿载,首辅达十五载。然而,从严嵩倒台开始到明亡,严嵩一直被当做奸臣对待。因此,恐怕也就没人说《明史》黑明朝了。可以说,严嵩的恶证主要是: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 。

其实,这些指控只要是干事儿的权高位重者都可以被指责。就以“窃弄威柄”为例。在明朝,没有后宫专权、没有外戚专政、没有权臣当道(张居正应该是最近似的)、没有宦官专权(皇帝消灭宦官都非常容易),也就是说,皇权“无时无刻”不再掌握着朝堂的一举一动。对于这一点,明朝人对此其实非常清楚:

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嘉靖)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故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李维桢(1547-1626,编纂过《穆宗实录》礼部尚书):斋居数十年,图廽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 。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通过这点我们可知,嘉靖朝的各种问题的根结不再臣而在于君。嘉靖做皇帝期间,从北边的蒙古、到南边的交趾、东南的倭寇齐发,各种问题频发,许多都是自身问题导致。而严嵩在许多问题上都不同意嘉靖的做法,例如对“禁海”问题。倭寇问题从元朝就有,但为什么嘉靖时期突然严重化了?嘉靖难辞其咎。

那么,在这样的皇帝下做首辅能怎样?只能是满足嘉靖前提下去做官。你说贪腐?徐阶比他贪的并不少;比如害人,徐阶陷害高拱、胡宗宪等人也不比严嵩仁慈且厚道;比如谄媚嘉靖写青词,问题的关键是哪位大臣不写呀。写得好就是谄媚吗?

皇帝是不在乎你贪的,在乎的是贪的时候你给皇帝留多少、干了多少事儿、闯没闯祸等。因此,我对严嵩的态度就是:能臣一位,奸臣一个。

(2)张居正则是在万历弱小下,在满足社会变革需求下的“功高震主”,他本质上是“皇权无情”的表现。

相对来说,张居正评价就很容易了:孤儿寡母下,拜朱棣、朱瞻基等祖先所创立的内阁制和厂卫制度,以及朱元璋所确立的“儒家治国”的方略,张居正只能与太监冯保合作为万历“勤奋”打工。

但因为能力强、有魄力,工作成绩非常优秀。因此,严嵩有的那些问题他其实也有。但因为任职首辅十年、病逝也早(57岁可不大),所以,相对问题就轻了许多。人们的评价就相对客观,例如王锡爵就在万历清算张居正时表示反对。

王锡爵就认为人已经死了,有多大的矛盾、多大的恨呀,该放下了。

又给次辅余有丁写信,希望不要“墙倒众人推”,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张居正,并警告一些人“以势交者必以势败”——不要人家受宠的时候就讨好,倒台了就破鼓万人锤。太不厚道。

由此可见,在当时、后世人们对张居正还是有一定同情的。《明史》给予张居正的评价我觉得比较贴切: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设立丞相,但是后来由于胡惟庸案的爆发,为了加强皇权而废除了丞相。

建文四年的时候,设置内阁,形成新的权力中枢,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是顾问的身份,并没有参与权力分配当中,到后来随着明朝各种奇葩皇帝的出现,皇帝荒于政事,只得依靠内阁来运行国家机器。

要说明朝在位时间长,还比较惰政的两位皇帝,一个是嘉靖皇帝,一个是万历皇帝,这爷孙俩,一个在位四十五年,一个在位四十八年,加在一起将近百年了,然而有趣的是,这爷孙俩都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主。

皇帝不上朝或者无法处理政务,内阁的作用就凸显了出现,嘉靖朝凸显出权臣严嵩,万历朝出现了权臣张居正,两个人作为大明王朝最出名首辅,是有着很多相同点的,两者都是权臣,又都做了很多事情。

要说区别的话,应该是,严嵩遇到了不靠谱的嘉靖,张居正遇到了年幼的万历。

严嵩:嘉靖皇帝的一块抹布,用脏了就得扔

严嵩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从小就聪明,尤其擅长音乐和对联,从宋代之后,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成熟,也为一些底层的读书人提供了机会,严嵩通过自己的才华以及努力,在科举考试中以进士二甲第二,庶吉士入翰林院。

在为官前期。严嵩广泛好评,但是在刘瑾执政时排斥南方官员,江西官僚纷纷辞官,严嵩旋丁忧归里,在其家乡钤山之麓建钤山堂隐居读书八年。

一直到正德十一年,才还朝复官,一直到嘉靖即位,严嵩被升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四年后升国子监祭酒回到北京。

在这段时间,严嵩逐渐不再批评朝政,自认为“工资不够养家,学问也没有成就”,开始追求功名利禄。后受到嘉靖倚重,成为他的心腹,在经历多次政治斗争后,严嵩最终成为首辅,宰执天下。

受以前文学艺术的影响,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藩的口碑极差,在人们的印象中,严嵩是一个贪得无厌、陷害忠良的人呢,单论他们所为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够下狱杀头乃至于灭门的重罪,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恶,当然也就惶惶不可终日,当然也就必然绞尽脑汁妄图谋求一个既能作威作福又能明哲保身的万全之道。

尤其是在结党营私这条路上,严嵩更是为人所诟病,实际上明朝党争并非一天两天,嘉靖更是擅长平衡权臣,扶持一派打倒一派,这样才能使得帝王的权力最大化。

在《明史》中评价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倒是比较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念,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的严嵩,严嵩其实还算是一个干臣,只不过嘉靖多年不上朝,很多锅都被严嵩背了。

总体上来说,严嵩并非没有能力,只不过他没有遇到一个好的皇帝,严嵩于嘉靖,其实就像一块抹布,帮助嘉庆擦拭一切肮脏的东西,当然,难逃最后抛弃的命运。

张居正:做一名优秀的帝王师究竟有多难

张居正,1572年47岁的张居正,名正言顺成为内阁首辅,开启了被称为明王朝暮色中最后耀眼光辉的十年。

张居正从小也是个天才,可他的家境并不好,尽管13岁就中了秀才,但他的官路却十分坎坷。经过十几年的残酷斗争,前赴后继陪葬了那么多官僚之后,张居正终于爬到了这个位置。

张居正上台之后就要改革,而且他认为只要目的达到了,多卑劣,多肮脏,他都不在乎。

即使为国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百姓也未必爱戴他,在一条鞭法中,老百姓也深受其苦。

其实,就连他的学生,万历皇帝也不理解张居正,张居正能够做出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又是打着帝王师的旗号主持朝政。

然而当张居正去世后,就遭遇各种各样的“鞭尸”,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符合传统儒家道德标准的人,很多贪官有的特征他都有。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的出现,让明朝推迟四十年灭亡,中兴了一个王朝,但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官。

为了站到权力核心,他可以和李太后暧昧,可以和太监称兄道弟,可以被人骂,可以被人误解,他都无所谓。

张居正结局很惨,被抄家,子孙后代被流放的流放,饿死的饿死,自己也差点被拖出来鞭尸。所谓的改革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被长久的采用。

可以说,严嵩与张居正在共同点上更多一点,在区别上还真就不多,假如两个人互换一下,还真就分不出谁是谁!

3

最近,刚好准备写一篇有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方面的文章。为此,收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个人的观点,非常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分享给题主和读者。

清人何曰愈在《存诚斋文集》卷二《张居正论》中这样论述权臣和重臣:

苏子由(即苏辙)谓天下有权臣、重臣,论之当矣。盖二者心迹迥殊而行常相似。以一身系天下安危,凡有利于国家者,独断独行,威震其主,虽万口腾谤而不顾者,重臣也……。以喜怒为威福,以从违为爱憎,独断独行,威震其主,虽万口腾谤而不顾者,权臣也……。重臣以天下为己任,其志在于利国,祸福生死不与焉;权臣视天下为奇货,其志在于遂私,祸福死生亦不与焉。故二者行常相似而心迹迥殊。

严嵩与张居正的相同点

严嵩与张居正的相同点,确实是同为明朝首辅,同样是权臣,同样是贪腐,同样党同伐异,同样维持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同样被否定了功绩。

当然,比较而言,张居正的权要远大于严嵩,张居正真正是“摄天下”,而严嵩之上还有历史上以权谋、聪明闻名的嘉靖皇帝;张居正的贪要远少于严嵩,毕竟张居正目的明确,贪腐只是顺带的;至于功绩被否定,则差异巨大,严嵩的所谓功绩几乎是被一棍子打死,而张居正去世后虽然遭到政治清算,但功绩还是被承认的,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后人的高度称赞。

严嵩与张居正的不同点

何曰愈的论点“盖二者心迹迥殊而行常相似”,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严嵩与张居正的最大不同点正是“心迹迥殊”。所谓 “心迹迥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格局不同,目的不同,目标不同。严嵩是为私,张居正则是为公。

张居正的改革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固邦安民,为此不惜“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在《张文忠公全集·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中,张居正借用郑子产的话表明心迹)。最为可贵的是,张居正顶住了压力,使尽了手段,不顾生死,不计毁誉,成就了利在当代、影响后世的“万历新政”。

与他同时代的海瑞,认为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其实不然,以张居正的智谋和眼光,并不是“拙于谋身”,而是明白不惜身方可谋国罢了。只是没有预料到的是,他没有享受到商鞅人亡政续的待遇,而是人亡政息。明朝覆亡前,尚书李日宣不得不感叹张居正“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小结:张居正应当是重臣而不是权臣,即使是权臣,亦是忠臣、能臣,而严嵩则是权臣,也是奸臣、佞臣。“二者行常相似而心迹迥殊”,这是他们两个人的后世评价差别巨大的根本原因。


附何曰愈简介

何曰愈(1793—1872年),字云陔(一作云畡),号退庵,广东香山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卒于同治十一年,享年八十岁。道光初,官四川会理知州。此归,适洪杨军入川,为当道陈机宜,不能用。乃退居灌县,莳花种竹自娱,后归,卒于家。子璟,官至闽浙总督。曰愈著有《存诚斋文集》十四卷,《余甘轩诗集》十二卷,《退庵诗话》十六卷,《清史稿列传》传于世。

何曰愈治边治夷很有经验,可惜洪杨之乱时,数陈机宜,而不能用。

4

这个问题挺有深度的,虽然后世对于两人的评价大相径庭,但是两位处于同一时代的内阁首辅确实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权势滔天、党同伐异,骄奢淫逸,结局都没有善终,不过如果从他们的出发点来观察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两人之间的区别,且容笔者细细道来!

严嵩

严嵩是嘉靖帝时期的内阁首辅,是嘉靖皇帝最为宠信之人,但请大家注意,严嵩只是嘉靖宠信的人,他所有的权势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面,嘉靖是大明朝最会御下的皇帝,所以能够在几十年不上朝的情况下依然牢牢把持朝局,这一点虽然他的孙子万历也学的不错,但是对比修仙的爷爷还是差了几分,因此严嵩内阁首辅的位置看似高高在上,但是并不牢靠,嘉靖一句话就可以把他打落凡尘。所以严嵩必须要站在皇帝的一边,他所有的行动必须要符合皇帝的意志,其实说的难听点严嵩只是嘉靖的奴仆,是要按照主子的眼神行事的,他忠于的始终是嘉靖帝一个人!

张居正

张居正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师从徐介,是万历的帝师,也是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在官阶方面虽然和严嵩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因为万历登上皇位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在亲政之前所有的权利其实都是掌握在张居正、李皇后和冯宝的手里的,即便万历亲政之后,张居正依然是以帝师的身份出现在皇上的面前,乃至最后世人只知有张太岳而不知有皇帝的程度,可见张居正权势之大。好在张居正一心只为大明社稷着想,本人并无丝毫不臣之心,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振兴大明,虽然改革的过程中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打压排挤,他却始终无怨无悔,终于在任期内实行了一条鞭的政策,让大明在万历年间出现中兴的局面。

由于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各不相同,虽然最终都遭到了当权者的反攻倒算,但是历史给了两个人最为公平的评价,严嵩的结党营私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没有为大明朝做出一个内阁首辅应该做出的贡献,而张居正尽管也被列入权臣的行列,但是他一心为国为民,即便有些手段看起来并不是十分光彩,但最终依然被视为是一位鞠躬尽瘁的治世能臣,这就是两个人最大的区别!

5

严嵩和张居正都是权臣,都贪腐,也都党同伐异。严嵩和张居正是一路人?!

答案:

不是一路人,他们有一点不同。严嵩是顺君之恶,和秦桧一样以忠于君主为主忠于国家为辅,政治上作的恶是被动的,所作贪腐受贿是君主放纵的结果。

张居正和王安石一样,人言不足畏,人主不足法,是自己做祖宗开山做祖师,所作的恶是自己主动做的,有人说他是忠国之臣,其实实施的只是管理者官僚主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强权政治!

一、顺君之恶的严嵩

严嵩做了二十年的内阁首辅,他执掌中枢以来,为嘉靖帝遮风挡雨。忠于皇帝个人是第一位,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是第二第三位的。因此执政以顺为皇帝为忧为主,没有主动的改革。严嵩替嘉靖帝杀了一些人,也罢了一些人的官。只要嘉靖帝想做,严嵩都极力满足。

严嵩懂得用人,同时为自己捞钱。很多人才他也是给皇帝当国士在用,比如说扫平东南倭患的胡宗宪、戚继光。他的动乱限制在京城和朝庭中高层。

因此,严嵩是忠臣,是贪官污吏,是顺君之恶的大奸臣!!

二、法西斯分子的张居正,极品的大奸臣。

首先,张居正政治水平低下。首先政治品德低劣,为上位首相与特务机关东厂冯保结盟。利用特务机构打击政敌和朝庭官员,哪怕是牺牲朝廷重臣,如高供!打去言官,所有言官凡是作对全免官。更坏的是,哪怕是牺牲千万个乡野百姓,不管老百姓死活!只要大明财政税收上升,他就心安理得的去做。他的政治上的动乱,污染从上到下的官场,更严重的是发展到了民间。

其次,他当首辅之时,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所有税收和劳役改交银两,国库大大的充盈。缺点犯了管理者官僚主义和法西斯强制错误,在甘肃陕西等北方银两流通少,只收银两造成粮食价格下跌,原来一两银两折一石小麦,银两紧张后一两银两折一点二到一点五石小麦。加重了农民负担。劳役改交银两后,地方官员自由量裁权想收多少收多少,地方腐败加重。

考成法考核地方官员收税能力,九成以下为不合格。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收税防止考核不合格,严重忽视朝庭对最穷的农民救济功能。以前大灾大荒之年可以免交,现在,官员对你受灾表示同情,但是银两还得交。

第三、个人专制一言堂

张居正自己说,我不是首相,我是居摄的代皇帝。施政时,他集权与一个手中搞一言堂,其他辅相不作数,小皇帝万历也是不作数。权威不仅仅是震主,更是威振群臣和六部。哪怕万历皇帝已经长大,依然要事事听他的。这个一把手政变夺权架空六部辅相群臣。

做首相的岂能凌驾于六部、辅相和皇帝头上?不利用朝臣的群策群力,群臣只能听张阁老的话,按张相的指示办事,不知有万历帝。但凡出现这种政治局面,就算是千古忠臣也得被清算。

第四、管理者官僚主义和法西斯强权政治

朝庭大臣的话都没有用,地方官员和百姓更没有份量。从上到下以强权收税和考核,自己办事方便了,但是给百姓增加负担不与考虑毕竟是国库银两迅速增加了。

第五、败坏明朝官场生态。法西斯强权只唯上只唯权,只考虑国库收入迅速充盈,不管婴幼儿童死亡率迅速上升,严重败坏整个官场品质。

总结

虽然严嵩和张居正的政治败坏程度有天壤之别。王安石蔡京张居正的法西斯管理者官僚主义造成民间婴儿死亡率大幅增长,严重败坏官场生态,才是最严重的。

6

严嵩和张居正有共同点,都是权臣,都勾结内监,都贪污腐败。

严嵩和张居正有不同点,严嵩是奸臣,馋臣,逢君之恶,结党营私,恩将仇报。张居正是能臣,是干吏,实心用事,为国为民。

严嵩怎么做奸臣逢君之恶的呢?

嘉靖帝喜欢钱财,大兴土木,严嵩父子就曲意逢迎,帮嘉靖帝搜刮民财。嘉靖帝喜欢修道求仙,严嵩就拼尽全力,绞尽脑汁,帮嘉靖帝写青词,是有名的青词宰相。作为内阁首辅,实际上的宰相,他不劝谏嘉靖帝用心国事,反而助长他大兴土木,求仙求道。这不是奸臣什么是奸臣?

严嵩是怎么做小人恩将仇报的呢?

夏言做内阁首辅的时候,把严嵩提拔到内阁做次辅,结果严嵩几次三番要整死夏言。他在嘉靖帝那里说夏言的坏话,老泪纵横,装作夏言欺负死他了,他受尽委屈了。结果夏言被嘉靖下令致仕。

后来夏言又回来了,又做了首辅,严嵩退居次辅,严嵩想,不弄死夏言,自己首辅就做不稳当。于是就趁着陕西三边总制曾銑上疏要收复关外失地的机会,在嘉靖面前构陷夏言跟曾銑内外勾结,要造反。最后夏言终于被杀。恩将仇报的小人,就是严嵩这种人。

反观张居正,对于提拔过自己的徐阶,至少没有落井下石。

对于为国家干实事,张居正更是超过严嵩百倍。东南抗倭,除了胡宗宪,剩下的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等,可都不是严党的人。

北边的俺答,在严嵩主政内阁期间,屡次进犯劫掠边关内地,甚至打到了北京城。而严嵩却没办法有效解决,还想议和。徐阶高拱一上台,重用王崇古、谭纶等人,北边基本没有了大威胁。到张居正时,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人,边关更是安宁了几十年。

张居正主持明朝内阁的时候,积极改革,整顿吏治,创制考成法,一条鞭法,对国民,经济,朝廷,税收,都有一定的好处。严嵩当首辅时又干了些啥啊?作恶多端,陷害忠良,逢君之恶。大奸臣一个。

当然,严嵩张居正他们的的同点就不用多说了,勾结内监,擅权,贪污,腐败。

7

历史人物不应该过度道德化。

说句不好听的话,历史上真正敢说自己不贪腐的朝廷大员几乎是没有的。无论是过去的儒家文化,还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对一个人的要求真的是太高了,高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达不到的。现在宣传的很多人,往往给人一种违背人情的感觉。比如要树立一个人高大的形象,往往要突出其高超的技术,即使父母去世,子女生病,也要坚守岗位。当然,他的家庭也是必定过得非常的苦的。


不是说这样的人没有,而是说这样宣传其实是不好的。因为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应该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加公正,更加有效率,让每一个人都凭借着自己的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提倡“无私奉献”。

我们除对现实的人要求如此之高以外,其实对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比如提起一个历史人物,他往往就会自带一个标签。比如提起关羽,那便是忠义;提起李白,则是豪放。

实际上历史人物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一生也都是极其复杂的。那里是一两个字能说清楚的!

严嵩和张居正亦是如此。有人说他们二人是当时权臣,同样贪腐,同样党同伐异,也同样维持了当时的秩序。

其实严嵩和张居正二人的权力可谓是天差地别的。严嵩主政期间,大明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嘉靖做主的。虽然嘉靖皇帝喜欢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但是他老人家可是对权力丝毫不放松的,严嵩表面上是内阁首辅,实际上不过是嘉靖的奴仆。

张居正就不一样了,他当政的时候的,万历皇帝不过是个孩子。他在内廷有万历的生母李太后支持,又有司礼监太监冯保帮助,可谓是权势熏天,这哪是严嵩能比呢?

那么为什么现在二人评价差距很大呢?根本原因在于张居正搞改革了,而且效果还很显著。因为时代的原因,毕竟我们改革了四十年,大部分的人都收益于改革,所以现在历史上大部分搞改革的人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都是不错的。比如商鞅、王安石等人。

这和前几十年大部分的农民起义领袖地位都很高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时代决定。

聂绀弩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上有时候是先有儿子,才有老子的。因为历史有时候真的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是为当代服务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8

严嵩和张居正的最大区别是一个不干实事一个干实事。

奸臣

严嵩,说起此人,可以说是大大有名,和秦桧不分伯仲,后人给了他一个称号――明代第一奸臣。严嵩是嘉靖皇帝时期的首辅,不过这家伙专门败坏朝政、祸害国家。严嵩一生通过讨好嘉靖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营私来获得钱财。之后被嘉靖抄家,儿子被杀,剥夺其全部财产,回到老家后靠乞讨维持生活,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郊野外去世,年八十八。

权臣

张居正,说起此人那也是大大有名的,比皇帝还皇帝的首辅,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的和严嵩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同样结党营私、大搞灰色收入,和他唱反调的官员通通被他赶回去养老了。但不同的是张居正为国家做实事,他推行的“万历新政”使大明国库得到充实,百姓不在像以前那样被官员随时欺负了;他派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驻守边境,使国家得到了安定。同样张居正死后也被抄家了,但他被抄家的原因主要是他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加之张居正生前对万历的态度不是太友好。

评价

严嵩,不折不扣的坏人。张居正,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一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为了实现理想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9

严嵩还是做些事的,比如一条鞭法,清丈土地,增加盐税,解决倭寇问题,与蒙古和议。严嵩不迎合皇帝不行,不迎合你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张居正也干了不少事,但张居正人品卑劣。李太后和皇帝不过是利用张居正给国库捞点银子。

10

题主说的不错,严嵩和张居正都是权臣,都贪腐,也都党同伐异。

这么看来,严嵩和张居正是一路人?!

不是一路人,他们有一点不同。严嵩是忠君之臣,张居正是忠国之臣!

忠君之臣的严嵩

严嵩是大明朝二十年的内阁首辅,他执掌中枢以来,为嘉靖帝遮风挡雨。

不上朝是违背礼制的,修玄练道也是违背礼制的。不管朝局的艰难,是不是嘉靖帝造成的。只要违背了礼制,就会遭到儒家士大夫阶层的抨击。

严嵩替嘉靖帝杀了很多人,也罢了很多人。只要嘉靖帝想做,严嵩都极力满足。

有人说严嵩此举陷君父于不义,这倒也不假。但是君父如山,又岂能清流泛滥湮没了山头。那样又岂是为臣之道?

严嵩在位不光懂得替嘉靖帝杀人,还懂得用人。很多人才他也是给皇帝当国士在用,比如说扫平东南倭患的胡宗宪、戚继光。

所以,严嵩是忠臣!!!



忠国之臣的张居正

张居正是忠臣,一生秉政破旧革新。为了大明朝长治久安,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哪怕是牺牲朝廷重臣!哪怕是牺牲乡野百姓!只要大明朝焕然一新,他就心安理得的去做。

他当首辅之时,任贤用能,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朝政清明,国库充盈,大明朝在万历年间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但是张居正权威震主,哪怕万历皇帝已经长大,依然要事事听他的。不管这是不是为了国家好,但是对皇帝却很不好。

做臣子的岂能凌驾于皇帝头上?群臣只知有张阁老,不知有万历帝。但凡出现这种政治局面,就算是千古忠臣也得被清算。



总结

虽然严嵩和张居正的秉政性质有些不同,但是结果其实是一样。

在二千年的中央帝制时期,国家和君主已经混淆不清了。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国家之不幸;

国事为艰一误再误,君主之心忧。

国运昌隆,帝王福泽,忠国之臣也是忠君之臣;

圣心安康,朝政无事,忠君之臣也是忠国之臣。

【潇湘夜雨一些粗浅的见解,让题主见笑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