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富贵闲人晏殊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他是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被誉为“导宋词之先路者”。他一生悠游富贵,在政治上虽有过数次被降职使用的经历,但每次挫折都能成为他向上攀登的基石,仕途一直是螺旋式上升,最后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在文学上,晏殊著述颇丰,其词集《珠玉词》,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他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创作令词的重要作家,把令词的艺术品位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掀开了宋初令词创作的新篇章,后人评价他是“倚声家之初祖”,可谓是名誉地位双丰收。
中国古代文人从政的历史,就是一台充满了悲欢离合的催泪大剧。在这个舞台上,悲剧多,喜剧少;血泪多,欢笑少。真正登上政治舞台,实现平生抱负的文人少之又少,但晏殊偏偏做到了。晏殊是贫家子弟,虽不至于像欧阳修一样一穷二白,买不起纸笔,只能靠借书和在沙地上写字,但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晏殊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诚实淳朴、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一生中屡有贵人相助,身历北宋真宗、仁宗二朝,且两个皇帝都曾对他“倍加信爱,受特遇之知”。他从八九品的科处级芝麻小官,仕途一帆风顺,三十岁时就做到了厅级干部,后相继做过礼部、工部、刑部、户部、兵部的领导,反正宋代六部的首脑,他做了五个,他还做过枢密使,相当于掌管兵权的国防部长,最后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辅,封爵临淄公,可谓是位极人臣。
晏殊的一生,是富贵闲游的一生,人间所有的富贵,晏殊都曾经品尝过,被人称为“太平宰相”。宋代党争尤为激烈,即使在北宋前期,朝廷内的党争也已渐露端倪,后来也一直没有停歇过,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晏殊何以做到享尽富贵全身而退?他的弟子欧阳修在晏殊去世后写的挽辞中给了我们一个初步的判断,他这样写道,“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前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晏殊幸福安然的一生,后一句话则点出了问题的答案。晏殊在数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始终奉行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与世无争、与人为善,这一点,和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些相似。
官场讲话的艺术
宋朝是一个相当文艺的时代,它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享乐主义。特别是在王朝的前期,国家太平无事,经济高度发达,娱乐行业高度繁荣,各级官员们自然就该吃吃该喝喝,出入高档酒楼和娱乐场所,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用现在的话就是,官员们“卡拉OK熟唱百首,宾馆菜谱倒背如流,中外名胜处处游遍,麻将骰子样样拿手”,大家都是娱乐高手。但当时晏殊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只能眼巴巴地呆在家里看书学习。宋真宗发现其他大臣每天革命小酒天天醉,唯独晏殊在家勤奋读书,很是奇怪。一天,宋真宗召见了晏殊,好奇地问,你看别人都玩得花天酒地,而你却活得清汤寡水,这是为什么呀?晏殊再次展现了他诚实淳朴的品格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回答说,我其实也很眼红这种快乐的生活,但是我兜里没钱啊。这句回答具有一石三鸟之妙。首先,巧妙地告诉皇帝,我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绝没有贪污受贿拿回扣的现象。其次,顾及了其他臣子的脸面。他要是说,我没有寇准宰相那么有钱之类的话,就相当于给自己脖子上下了个套。第三,在皇帝面前适当地装傻和“卖萌”,这种接近于自嘲的回答方式,深深打动了宋真宗。于是年纪轻轻的晏殊去做了太子的老师,打下了以后官至宰相的坚实基础。
晏殊能从一个寒门子弟而一跃成为宋朝宰相,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营造了一张紧密的关系网。所以,晏殊是营造官场人脉圈的绝顶高手。
欧阳修在《晏公神道碑铭》中说:“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晏殊不仅是个老实人,对待别人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他豁达大度,待人以诚。遇到心仪的人才,比亲儿子还亲。他儿子晏几道也是个大才子,与他并称“二晏”,词作水平犹在其父之上,与秦观一起号称“古之伤心人”,但在晏殊死后家道败落潦倒一生。这一点,晏殊是“有责任”的。俗话说,有权不用枉做官,但晏殊把慧眼都聚焦到其他青年才俊身上,对他们关爱有加,但没听说他利用个人关系,给儿子们谋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在裙带政治盛行的中国封建官场,是很少见的。
官员的担当
后人评价晏殊是“太平宰相”,一生吃喝玩乐,热爱歌女舞姬,醉心于宴乐之中,没干过什么正事。现在看来,是很不公平的。晏殊能执掌宰辅之位十余年,颇受真宗、仁宗二帝的信任,不是只会拍马屁、和稀泥就可以的。他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常偷偷地写在小纸条上,向晏殊请教,晏殊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看成皇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这一点,远胜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官场秘诀的清朝三朝大学士曹振镛。
乾兴元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晏殊提出请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反制之策,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晏殊后来因违反刘太后的旨意,反对张耆任枢密使,遭贬到应天府。但晏殊没有被挫折击倒,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他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应天书院和白鹿洞、石鼓、岳麓等三大书院并驾齐驱,合称宋初四大书院。后来晏殊因得罪太后,几次被降职使用。但他能够坚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在时机成熟时,在军事上屡出良策。当时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军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晏殊在壮年时,相继遭遇丧父丧母之痛,也曾希望按照习俗辞官归乡守丧三年,却被宋真宗以国事繁多为由,提前召回,对此,晏殊毫无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宋真宗也对晏殊非常倚重,达到了“事无巨细,皆咨访之”的程度。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晏殊是个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优秀公务员。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因为曾经拥有,所以害怕失去”。“太平宰相”晏殊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幸福指数爆棚。但在晏殊的心里,总有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的恐惧。这一点,在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哀叹人生苦短,感慨花开总是伴随着花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晏殊开始了他及时行乐的人生历程。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每天过着呼朋唤友、大宴宾客的豪奢生活。有一种说法,世界上的优秀艺术品都是无所事事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他的词多表现诗酒生活的悠闲情致和贵族的无所事事的闲愁。晏殊生活豪奢,更是个炫富高手,但他的词中绝不会出现金玉之类的富贵之词,认为这是典型的土豪气息,他追求的是富贵的意境和气象,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词人李庆孙填了阙《富贵曲》,里面尽是诸如“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之类的描述。晏殊看后极为鄙视,净扯些金玉之类的,完全是没品位的“土豪金”,骨子里透着一股穷酸寒伧气。而晏殊的炫富之作要高雅的多。“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穷人家哪里会有楼台、帘幕和梨花院落,所以我敢说,仅靠那点工资,晏殊算不上最富的,但晏殊的炫富方式是最有文化品位的。
晏殊一生践行圆融无争、与人为善的生存哲学,身上承载了中国传统文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公忠谋国兢兢业业,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典范。但在传统中国极权体制下,包括晏殊在内的知识分子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惧始终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藏锋隐智、以退为进的生存哲学就成为他们恪守的另外一套人生准则。这两套准则时隐时现或明或暗,深刻影响了晏殊的一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走出困境?晏殊用他一生写下了一本奇书《解厄学》,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论述,在这个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啻一管清醒剂,时时提醒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要先驾驭好自己狼奔豕突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