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认为这是刘备一心恢复汉室的真诚托付,但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那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给了后世太多“看破玄机”的理由,又是埋伏刀斧手,又是以李严制约,看似托孤,实为试探。对此我也只想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实看清这个事情,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看临终前的刘备对诸葛亮,刘禅,李严都做了什么。

而根据《三国志》关乎“白帝城托孤”的记载在《先主传》里仅为“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个是不足以发掘什么的。那我们来从另外几个人身上找寻线索。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前对刘禅说要将诸葛亮看做父亲一样,而刘备死的时候还有一个记载“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也就是刘备对二儿子刘永也交代了要像刘禅一样把诸葛亮当做父亲对待。这里说明了刘备真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孙,所以才这样交代后事。

而在《诸葛亮传》里记载的这一段为刘备病重之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能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白帝托孤最为重要的一段,刘备对诸葛亮说出的这一席话,是以安国为引子,以托付为目的,以取而代之为下策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尽量辅佐我的儿子,如果实在辅佐不了,当以复兴汉室为重,取而代之,不可否认这是刘备的客套话,刘备与诸葛亮共事之久,人品深知于心,说出这些话无非是给诸葛亮加担子,但也能看出刘备有多么绝望,当然,也看出刘备对兴复汉室的伟大志向看的有多么重。


而《刘彭廖李魏杨传》里关于托孤李严时记载了很简单的一句“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里会给后人留下把柄,就是李严掌了军权,用以平衡诸葛亮的势力。但之前还有一段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旨永安宫,拜尚书令。”说明白帝托孤之前李严就已经被召到了永安,为何?因为东吴陆逊在夷陵大胜之后一直追到了永安,调李严到永安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做军事布防。而诸葛亮是从成都召到永安托孤的,李严是一直在刘备身边直到病重,所以刘备真心想托付重任的是诸葛亮,而在当时的永安,最得蜀中官员敬重的旧臣就是李严,所以托付的第二人选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头上。并不是刘备有意要用来遏制诸葛亮。

而刘备于章武元年的时候就立刘禅为皇太子了,也就是蜀国储君。《后主传》记载“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表明了刘备之前就为生后之事做了准备,而之前准备的和托孤时所想表达的也是一致的,唯有诸葛亮可以托付而已。至于取而代之这样的话,也就是表明刘备很倚仗诸葛亮,老伙计要帮忙照顾好刘禅。

而在陈寿评价里专门写到此事“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也最能说明刘备托孤之真诚,毋庸置疑。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

刘备以人和而得天下,你看与关羽,张飞虽没结拜但情若兄弟,生性骄傲的关羽比刘备年长而心甘情愿的做老二,而关张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打天下,直止战死沙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刘备的仁义,那只能说刘备有一套,有组织能力,这是当领导的第一要素。

其实刘备就一伪君子,临死还试探诸葛亮,也就是要诸葛表态,必须尽心尽力的扶持阿斗,这江山是刘家的,其实这是刘备虚伪的一面,诸葛本身也是打着框护汉室的旗帜来的,没有必要试探,借诸葛几个胆他也不敢把自己架到火炉上烤,因诸葛知道刘备心黑,打了败仗只顾自己逃命,管它老婆孩子的死活,他两个老婆被曹操俘虏,还是看关羽的面子才让其带回,诸葛听了刘备的试探吓得连忙瞌头像鸡吃米一样,血迹都瞌出来,诸葛是像掉进冰窖,还得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在金钱与权力的面前,有时人才露出本性,再见!


3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在刘备临死前曾经交代诸葛亮,如果刘禅不值得辅佐,那么“君可自取”,不过这应该不是让诸葛亮自己称帝,而是指可以在刘禅之外选择一个皇子继位。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关于这个“君可自取”一直争议很大,有人说是刘备的肺腑之战,“诚君臣之至公”,有些人认为刘备是故作姿态,“诡伪之词”,还有些人甚至阴谋论,说刘备这是为了测试诸葛亮所以故意这么说,其实早就埋伏下了刀斧手,诸葛亮应答不对一刀就砍了,这完全是瞎想。

在夷陵之败以后,蜀汉集团人员损失惨重,此时刘备能用的不过诸葛亮、简雍、董和、吴懿,李严,费观等人,其中只有诸葛亮、简雍是跟随他多年的元老,董和等人都是益州派的,刘备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他除了相信诸葛亮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而且任何一个智商在线的人在此时都会做出最正确的应答,保证辅佐幼主,哪怕是曹操、司马懿在这个场合下也不会说错话,这种测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刘备说这句话应该是出于本心,毕竟他和诸葛亮相知多年,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而他那句“君可自取”也不是让诸葛亮自己取而代之的意思,封建王朝历来是家天下,子孙相传,刘备一心复兴汉室,也不可能随便将汉的法统想让。所以刘备的意思应该是万一刘禅不可用,那么允许诸葛亮从其他皇子中选择一人来代替刘禅。

这种事情在汉代早有先例,像陈平和周勃废立刘弘拥立刘恒,而霍光也废立刘贺拥立刘询。刘备直接授权给诸葛亮,允许他根据情况废立皇帝,这个并不超过历史上臣子的权限。此外,刘备在临死前还让刘禅、刘永等人都“父事丞相”,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4

老刘在临挂前从成都把诸葛亮招到永安(白帝城),其目得就是为了托付身后事。自从被陆逊这小兔崽子在夷陵击败后,这小子穷追不舍,连惊带怕仓皇逃命,再加上连日饮食不调,幸得赵云挡住追兵,再加上年事以高竟然一病不起。

自觉不久于人事,刘备在卧

榻上开始思考后事。”我大儿刘禅虽已立为太子,二儿刘永年幼,但是这时蜀汉已大伤元气,风雨飘摇,必须有能人扶佐才能安稳守住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现在朝中只有诸葛亮能够胜任,我和诸葛亮共事多年,深知其人品高洁,王佐之才也。只怕诸葛亮自立,但我对他有三顾之恩,应该不会废禅自立。”

”李严虽有声望,但是不足以担当大任,还是以诸葛亮为首,李严为副,托孤二人不至于生变。我把诸葛亮叫来还是以诚相待托付给他吧”。

于是才有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说。

必竟人心隔肚皮,历史上因为那个宝座父子兄弟反目何其之多,更何况一个外姓之人。但是诸葛亮乃圣人君子,一生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怎能自立呢?于是有了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老刘这才放心的去了。

于是,中国历史上出了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5

相信大家都听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里面讲的是刘备在临死前把还是很小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辅助刘禅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同时还告诉诸葛亮“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为什么刘备临时前要说这句话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原因。

原因一,刘备快要离世时,他的旧部剩下的也不多,能担任此重任的就更少之又少了,张飞本可以算是这个少之又少的人,可惜的是他喜欢喝酒,喜欢喝酒本没有什么,但是因喝酒就误事就不行了。像有一次战役时,就是因为张飞喝酒,导致刘备家人都被掳走了,所以能担任此重任的似乎只剩下诸葛亮了。

原因二,诸葛亮确实有这个才能,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帮助刘备找到了光明道路,取得了三分天下的好成绩;是诸葛亮出的联吴讥曹策略,帮助刘备起死回生;是诸葛亮为刘氏集团集资备战,解决了刘备后勤之忧;也是诸葛亮的谐调荆益的人才,全心全意的为刘左将军服务,解决了刘备的后顾之忧。所以刘备绝对相信诸葛亮能担此重任。

原因三,他们的政治理念是一样的,都是要匡扶汉室正统,无论刘禅有多荒唐,但是他是正统的汉室呀,再加上诸葛亮这个人十分注重纲常,在他心目当中,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他绝不会越俎代庖。所以刘备敢于把刘禅把自己的江山交到诸葛亮手上。

大家现在好奇的是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能理解,毕竟那时候的刘禅还很小,需要人来帮助他打理江山。那么刘备为什么要加上“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这句话呢?

原因一,刘备十分清楚诸葛亮在蜀国的位置,如果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昏庸无能,即使自己不说诸葛亮也势必会取代自己儿子的地位,与其这样不如由他自己说出来,要真到了那一步,诸葛亮好歹也得顾虑一下他的提携之恩,在加上他直接把这样的话说出来了,诸葛亮他还好意思坐上那个位子吗?

原因二,刘备心里十分明白诸葛亮并非是个不忠不义之人,相反他很重视自己的名声,绝不会背叛刘备。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而言有知遇之恩,所以刘备故意说这句话是为了试探诸葛亮。而这时候的诸葛亮当然不能说遵旨,只能拒绝,还要表示自己对刘氏的绝对忠诚,让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临死前所发的誓言,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政治手腕。

原因三,是为了拉拢诸葛亮。自古以来,一旦有大臣的功盖过了主,那么皇帝对这个人就不得不防了。即使诸葛亮并无二心,但是刘备他自己就快要死了,而刘禅还那么小压根没有什么威望,他担心也许开始诸葛亮真的没有要自己为皇的意思,但是时间久了呢?大臣们又都推举他呢,所以他临死前说的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自己为皇,并不是真的说当刘禅不行时,诸葛亮自己可以为皇,而是为了表达他自己对诸葛亮有多么重视他,相信他。

6

谢君之邀!

关于这段话,《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记载的,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刘备清楚自己蜀国的实力,更明白前路的艰难,于是趁着自己还剩一口气,给了诸葛亮一把尚方宝剑。

告诉诸葛亮“君可自取”,其实这句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就是要让其他人都知道,就算诸葛亮要取而代之都是我刘备允许的,那取而代之以下的事情,谁也别来质疑诸葛亮的权力。特别叮嘱自己的儿子“事之如父”也是为诸葛亮铺平道路的意思。给予诸葛亮在蜀国无上的权力,这才是刘备的重点。

而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有意试探诸葛亮,我并不这么认为,刘备知人善用是众所周知的,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几十年,他的杰出才华和赤诚忠心,刘备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而且,他们两人之间是君臣又是挚友,没有谁比他刘备更加了解诸葛亮了。

刘备这句话不仅没有猜疑之心,而且体现了他的胸怀坦荡,目的是让阿斗全心全意依靠诸葛亮,也是让诸葛亮全力辅佐阿斗,将阿斗当做自己儿子一样辅佐!

7

首先,这句话其实是刘备既害怕诸葛亮也是相信诸葛亮,才会对他这么说的。

自古以来,大臣功高盖主,位高权重一直是皇帝所忌讳的。或许,诸葛亮没有别的想法,他只想安心的辅佐阿斗,但他那时的威望大过阿斗,这是客观的。这不是诸葛亮想不想为皇,而是他有这个能力,更有达到万人之上的条件,刘备怎么能不害怕不担心?

天下有哪个人不想做皇帝?坐在龙椅上的,更要想尽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刘备也同那些皇帝一样,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是靠相信底下的大臣不会谋反自己,而是靠更完善的制度来证明自己不可背叛。刘备对诸葛亮不可能没有顾虑,因为他一死,刘禅在朝廷没有威望,压不住诸葛亮。所以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可“自选”,其实是在试探他,而诸葛亮当然不能说“遵旨”,只能拒绝,还要表示对刘氏的忠心,让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临死前所发的誓言。

刘备的这一招是真的秒。就算以后诸葛亮有别的心思,也没办法,毕竟你对先帝发过誓的。

其次,国人一直非常注重血缘传承,尤其是皇族的血统更要纯正。没有人愿意把自己辛苦打拼的财产送给别人吧。肯定是遗留给自己的儿女,更别说刘备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

再则,我们看三国里的刘备(仁义,慈爱),但我们必须知道,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生存群雄割据,战争不断,道义退化的年代的人。在这样的年代,如果不懂权术,不懂政治,不讲仁义,为了蝇头小利去追逐割据势力是难以长久的。所以他的所为所谓都必须以仁义为前提,所谓的仁义,就是收买人心,吸引贤者为他打拼。但遇到影响自身重大利益的时候,他就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内心。如:想获得刘表的地盘,刚开始不好意思,怕自己辛苦积攒的名声毁了,但当曹操威胁益州时,就有了借口,立马夺了刘表的地盘。

当诸葛亮的威望影响到阿斗皇位的时候,刘备担心诸葛亮。但刘备不能动他,他需要诸葛亮辅佐阿斗。所以他用了看似相信的诸葛亮的一句话来栓住他,让诸葛亮当面拒绝,也就彻底抹杀了诸葛亮心中的欲望。

刘备的一句临终遗言,收买了诸葛亮的心,让他反而更忠心与刘氏。

其实刘备说:“君可自取”,我的理解为,不是让诸葛亮取代,意思应该是“如果阿斗不成器,让诸葛亮另外从别的皇室子孙中再选一个的意思”。

毕竟,刘备再怎么仁义,也不会把自己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

我是红尘,走过路过,还请给个关注,点个赞吧!

8

刘备征吴失败后,重病将逝,于白帝城(四川奉节)托孤,对诸葛亮说:“先生才学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天下,如果阿斗可以辅佐,那就辛苦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成器,先生尽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哭泣道:“臣定当担负辅佐之责,效法忠贞节操,直至死去”。



那么刘备是出于什么用意说这番话的?

?刘备是故意的,拉拢人心令臣下死心塌地,一直是刘备的拿手好戏。以前也有过这么一出,赵云血战长坂坡,将襁褓中的阿斗交到刘备手中,刘备接过儿子,生气的扔到地上,怒道:“为了你这小子,差点损我一员大将!”赵云连忙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作为当世豪雄,刘备收买人心水平是超一流的。古人崇尚士当为知己者死,主公如此待己,那自是“虽粉身碎骨不能报”。



?托孤一事也显出刘备虚伪的一面。他很了解诸葛亮,忠贞不渝,平生志愿就是“匡扶汉室”。古人对于血脉传承非常重视,何为汉室,刘邦的子子孙孙才能是汉室啊!他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名正言顺。让诸葛亮取而代之,那不是陷其于不义,让诸葛当乱臣贼子吗?所以诸葛感动之余,连忙跪下:“臣当死而后已。”如果换了托给司马懿,看刘备还敢这么说不。



?阿斗刘禅性格懦弱,但没有害戾之心。刘备自知以阿斗之能,无以担负治国大业。他这么托付,又命阿斗:“你要听丞相的,要把他当成父亲对待。”这就是把国家交给诸葛亮管理,以免阿斗用命自专,误了大事。因此遗命既是说给诸葛亮,也是嘱托阿斗的。

9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给关羽复仇,发兵攻打孙吴,结果却兵败白帝城。刘备知道自己已经油尽灯枯,就在白帝城交代后事,其中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对诸葛亮说:“丞相之才,十倍于丕,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可自己为帝”


为何刘备会在死前要对诸葛亮说这样的话呢?

原因有一下几点。

首先:三国时代,就是一个犯上作乱的时代。天子势弱,暗浪汹涌,各股势力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大V也是机关算尽,只为了获得那个最高的地位——天子之位。

先是有外戚专权,后有十常侍弄权,最后闹得,远在羌地的董卓,以护驾之名,进入长安,弄得好好的一个长安满目苍夷。天下痛恨董卓残暴,十八路诸侯举兵讨伐,曹操也是借此机会出道,最后获得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

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也是一路随刘备东征西讨,从占据荆州后,又出兵西川,可以说在蜀汉的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同时诸葛亮一直在刘备军队中,都是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无论是后勤补给还是战略方案,都是具体的负责人。刘备对于这些都很清楚,再加上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战死。

如果此时诸葛亮乘刘备驾崩后,有异心,则恐怕刚出道的刘禅,很难是其敌手。倒不如先主动说出。

其次:三国之中,曹操是宦官之后,虽然说出生不怎样,得不到什么政治资本。但是有一点,却是却拥有很多当时人都没有的资本,那就是有钱。

有了钱,很多东西都会有,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曹操就是看准了这个天下大乱机会,变卖家产,招兵买马,才有了他出道,群雄逐鹿的机会。南方的孙策,夺得江东八十一郡,除了他自己武艺高强,也的确非常努力之外,和他是孙坚之子也很有关系,毕竟孙坚也是老牌的军阀,在江湖混了这么久,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社会关系肯定都有不少,给与孙策的教育也是不一样,同学也不一样。

孙策在江东打天下的时候,周瑜就带兵过来相助,而这周瑜就是和孙策在读书时候相遇的同学。所以可以说的上即是一个富二代加官二代。而刘备虽说顶一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但这种类似于精装修的话,也只是大家客气一下。

说到底,刘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屌丝,曹操也说过,刘备是一个卖鞋的小儿,可以说是即没有钱,也没与人脉。所以其家族实力也是最弱,如果诸葛亮有谋篡之心,也是很难制约的。

最后:刘备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想借机刺探一下诸葛亮的反映。毕竟像刘备这样的最底层,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能天下三分占据一份,从底层一步一步的爬山来,这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察言观色的本事,肯定是不差的。要不然,早就在前几集就挂了。

10

別相信刘备的话,相信了,你就死定了。

刘备有两个儿,一个刘封;一个刘禅。这二子一合并就是AB十AC=A(B十C)。刘封加刘禪=刘~封禅。

谁才能封禅?只有帝王。这刘备辛苦半辈子才打下一块托足之地,容易吗?能拱手送给外人吗?不能。

刘备不听群臣之言,一意孤行,要为二个弟弟报仇,整治乘虚而入的舅子孙权。人家舅子百般讨饶,送地送钱送还妹妹,刘备还是不依不饶。结果让曹丕笑得半死。刘备自己逃到白帝城,无面目回成都见父老群臣后宫。一诏召来故旧托孤。跟孔明说,要是吾儿可以辅助就辅助,要是不可辅助就算了,你可以自为成都之主。

——这是什么话,分明就是一个坑。孔明才不会去跳。刘备这是正话反说,让丞相安心辅佐,勿生异心,否则,否则什么呢?其实前朝就有先例,还有好结果吗?所以孔明冷汗直冒,磕头出血,口称不敢……要不,出不出得了这寝宫还在二可之中。而孔明回答发誓诅咒后,刘备才满意,才放心去了……这也反正刘备先前在说假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