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是刘备一心恢复汉室的真诚托付,但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那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给了后世太多“看破玄机”的理由,又是埋伏刀斧手,又是以李严制约,看似托孤,实为试探。对此我也只想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实看清这个事情,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看临终前的刘备对诸葛亮,刘禅,李严都做了什么。
而根据《三国志》关乎“白帝城托孤”的记载在《先主传》里仅为“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个是不足以发掘什么的。那我们来从另外几个人身上找寻线索。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前对刘禅说要将诸葛亮看做父亲一样,而刘备死的时候还有一个记载“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也就是刘备对二儿子刘永也交代了要像刘禅一样把诸葛亮当做父亲对待。这里说明了刘备真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孙,所以才这样交代后事。
而在《诸葛亮传》里记载的这一段为刘备病重之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能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白帝托孤最为重要的一段,刘备对诸葛亮说出的这一席话,是以安国为引子,以托付为目的,以取而代之为下策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尽量辅佐我的儿子,如果实在辅佐不了,当以复兴汉室为重,取而代之,不可否认这是刘备的客套话,刘备与诸葛亮共事之久,人品深知于心,说出这些话无非是给诸葛亮加担子,但也能看出刘备有多么绝望,当然,也看出刘备对兴复汉室的伟大志向看的有多么重。
而《刘彭廖李魏杨传》里关于托孤李严时记载了很简单的一句“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里会给后人留下把柄,就是李严掌了军权,用以平衡诸葛亮的势力。但之前还有一段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旨永安宫,拜尚书令。”说明白帝托孤之前李严就已经被召到了永安,为何?因为东吴陆逊在夷陵大胜之后一直追到了永安,调李严到永安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做军事布防。而诸葛亮是从成都召到永安托孤的,李严是一直在刘备身边直到病重,所以刘备真心想托付重任的是诸葛亮,而在当时的永安,最得蜀中官员敬重的旧臣就是李严,所以托付的第二人选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头上。并不是刘备有意要用来遏制诸葛亮。
而刘备于章武元年的时候就立刘禅为皇太子了,也就是蜀国储君。《后主传》记载“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表明了刘备之前就为生后之事做了准备,而之前准备的和托孤时所想表达的也是一致的,唯有诸葛亮可以托付而已。至于取而代之这样的话,也就是表明刘备很倚仗诸葛亮,老伙计要帮忙照顾好刘禅。
而在陈寿评价里专门写到此事“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也最能说明刘备托孤之真诚,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