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病房收治一个男性80岁肺炎病人,入院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只有35*10^9,而白细胞与红细胞均无明显异常。仔细询问及检查该患者,抽血部位没有出血不止,也无皮肤紫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痰中带血、胃肠道出血等任何临床出血症状。除了高血压,也没有其他慢性病,平时没有服用特别的药物。第二天复查血常规,结果仍差不多。老爷子很是着急,一再询问不会得了某种血液病吧。
血小板不明原因低下,而且跟临床症状体征不符,会是什么原因呢?慎重起见,我们与检验科沟通,他们很仔细的进行了瑞氏染色镜下观察,发现在片尾及两侧可见PLT成堆成簇聚集现象,据估算血小板实际并不少,而且发现两次抽血标本中都有血凝块。检验科建议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血送检,这次结果是正常的。
检验科给的回复是这个患者实际血小板正常,属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
什么是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
血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也广泛用于常规体检。由于EDTA抗凝剂不影响血细胞的形态,所以被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作为血细胞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目前医院普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静脉采血2ml,置于EDTA抗凝的真空管中,结果立等可取,比以前采末梢血和手工计数更简便、快捷。
然而大约0.07%~0.20%的健康人群,他们血小板中的特殊蛋白能被EDTA诱导发生凝集,这样一来,相对“傻瓜”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就会无法判断判断这些聚在一起的大血小板,从而把它们排除在血小板之外,血小板的计数就会呈现假性减少。这种假性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临床误诊误治,比如做不必要的骨穿,或者使用升血小板药物及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增加病人痛苦和医疗费用。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某种疾病状态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心病、脑梗塞、败血症、肝病、肿瘤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等。还有学者认为可能与个体基因、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相关。既然是假性减少,说明并不是生理性或者病理性减少,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准确判断很重要,需要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来共同完成。
总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是由EDTA 抗凝剂引起的发生在体外的血小板聚集现象。临床上如果怀疑是此类情况,可以更换抗凝剂重新检测。如果更换了枸橼酸钠、肝素等多种抗凝剂,均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则需要手工计数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