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道问题。首先,非常肯定的说,康熙不是通过修改遗诏登基的。提起康熙登基就不能不提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由宗室贵族、五大臣、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等贵族聚在一起商讨大事,并且一旦决定下来“至尊不得更改”,属于比较原始的部落贵族议会,讨论内容包括继任储君人选,当时的清朝没有皇位父死子继的明确规定,而是由“会议”在“选帝侯”们(此处借用一个“中古战锤”的名词,其实就是指有继承资格的人选)当中选一个人作为储君。

本来顺治曾想过在他的兄弟辈中挑一个合适的人继承,但这时深受皇帝信赖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给了一个意见,玄烨出过天花,对此病有免疫力,而其他候选人没有。要知道当时,顺治也感染了天花,已经病入膏肓,皇帝染恶疾对一个王朝来说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汤若望的意见顺治甚以为是。另外,孝庄在关键时刻拉拢了多位大贵族拥护玄烨。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玄烨为储君,尽管那年他才8岁。

《清史稿》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顺治感觉身体不爽,传唤大臣至床前说“朕出痘,势将不起”,口授诏书让大臣记下,指定玄烨继承皇位,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并在当夜去世,正月初九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称帝。




最佳贡献者
2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首先康熙不是通过修改遗诏登基的,他是顺治帝亲自任命的,顺治帝在临终前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听说是因为康熙出过天花,而具有了免疫力。

你说的通过修改遗诏登基的,应该是他的儿子雍正,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说康熙把遗诏放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雍正搜罗了一群武林高手,让他们潜入皇宫修改了遗诏,本来是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

事实是这样吗?先不说他俩的名字不一样,十与于确实很相似,但是别忘了遗诏上还有满文,这个可没法改!而且当时十四阿哥远在边疆,而京城已经被四阿哥和隆科多控制了,没必要再多生事端,那些传言都是一些当时反清复明的人士杜撰的,慢慢的被后来的导演编剧改了改作为吸引观众的彩头。

不管他俩是不是通过修改遗诏获得皇位,他们父子俩都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而雍正通过自己的勤政,让乾隆有了挥霍的资本。

3

大清入关定都北京之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顺治帝的三子玄烨在北京紫禁城景仁宫降生,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的喜欢,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特委托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哺育。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势危重,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由于玄烨后来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因而被选为继承人,随即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顺治遗诏中除了罪己自己犯下的十四项罪责,另外册立第三子玄烨为储君,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七日,顺治帝逝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八岁的玄烨即皇帝位,是为康熙皇帝。

4

康熙并没有通过修改遗诏助自己登基,清朝历史上唯一被质疑通过修改遗诏登基的皇帝是雍正,康熙登基的合法性并没有受到史学界和大众的质疑。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生于北京,顺治皇帝第三子,母亲为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康熙有两个哥哥,大哥爱新觉罗牛钮,早折,二哥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生人,只比玄烨大一岁,玄烨之所以能够继承大统,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他得过天花,并且活过来了,天花这种病在古代几乎是不治之症,如果闯过来,你就活了,而且终身免疫,但也在康熙脸上留下了麻子。

第二,大哥早折,二哥福全也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据说顺治有一次问福全有什么理想,福全立马说,“愿为贤王”。事实证明福全是个当将军的好材料,在康熙朝为弟弟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受封和硕裕亲王。两人感情很好,兄友弟恭,至于其他几个弟弟,要么能力有限,要么幼年早夭,根本对玄烨的继承权够不成威胁,况且康熙八岁即位,根本没有能力改诏书 ,所以康熙的继承权是完全合法的。

康熙算是清朝为数不多的明君,即位之后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疏通槽运,改变了积留已久的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亲政后,对内为了乾坤独断,擒获权臣鳌拜,集大权于一身。对外平三蕃,稳定西南边疆。对台政策强硬,策反台将施琅,为我所用,率大清舰队横扫台澎金马,使郑经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促成国家统一。东北沙俄猖獗,时时骚扰边境,康熙二十四年,派大将军萨布素率军发动对沙俄的反侵略战争,收复失地。维系东北边疆稳定,后在此地设黑龙江将军,使东北地区实际处于大清控制!蒙古地区葛尔丹欺压其他部族,联合沙俄妄图把广大莫北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在沙俄支持下自立为王!康熙最终与其宣战,经过三次战争,将其部族斩杀殆尽,虽有漏网之鱼,但以行不成气候,无法对康熙的统治造成实际性威胁。至此,爱新觉罗.玄烨完成了他统一中国,皇权独揽的梦想。晚年虽然纵容官员贪污,吏治腐败,失去了一部分发展的时间,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了不起的。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一个朝代只有开国之君的庙号能被称之为“祖”。清朝却出现了三个,开国定基的太祖努尔哈赤,定鼎中原,改国号为清的世祖福临,还有就是收台湾,抵外辱,奠定康庸乾盛世基础的康熙帝!





5

顺治帝死于天花,玄烨小时候得过天,一个得过天花的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得,其他皇子没得过天花,也保证不了不会得。得天花后,人的脸上会留下黑点,所以,现代人也称康熙为康麻子。康熙是正大光明得的皇位,没有改遗照一说。恐怕你说的是雍正吧!

6

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修改遗诏。

7

不可能的,遗诏上都是满汉同时写的,汉子好改满文怎么改?康熙选择继位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8

影视作品中大多会提及这种方式(十改于的说法),实为无稽之谈。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康熙遗诏中可以得知原文:传位皇四子。而且原文是满汉文字各半,不可能修改。

9

长期被支持“雍正合法继位说”的学者作为证据列举。对于这份所谓的《康熙遗诏》,史学界争论颇多。支持雍正皇帝即位的史学家认为这是康熙钦定遗诏,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根据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诏修改而成。

《康熙遗诏》真迹现存于第一历史档案馆。 诏文内容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 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 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

《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

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

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 《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

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

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

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 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

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10

没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