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问题。
关于《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资治通鉴》的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但是朝政局势不稳、存在弊病。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夹杂苦闷的时代,这是一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一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仁人志士多在考虑如何更好地生活,寻找出路。
图:《资治通鉴》
司马光前后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在神宗元丰七年将编好的《资治通鉴》呈报宋神宗,他在《进书表》中称“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写完《资治通鉴》之后,两年之后就去世了,这本书耗尽了司马光全部的精力,让人敬佩。
图:司马光
《资治通鉴》的内容
- 书名的由来取自宋神宗对本书的定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通过战国至五代期间的1362年的史事脉络梳理,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
- 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图:宋神宗画像
二、《资治通鉴》的历史意义
- 各界专家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希望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
- 其中,司马光主编主编的《资治通鉴》最具代表性。
- 本书以儒家正统思想提纲挈领,是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 根据史料记载,伟大领袖毛主席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他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 毛主席总结性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 清朝史学家王鸣盛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图:本图形容知识带领我们飞翔
综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生路漫漫,智慧常相伴,智慧源于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从而打造更有价值的人生。通过阅读《资治通鉴》,见贤思齐,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和修养,学习伟人开阔眼界,做人有大格局、有情怀,这些离不开书本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梅溪沐雪客,了解更多历史故事,可以关注我、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