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淡妆浓墨总相宜,要留遮羞在人间。

曾国藩,晚清名臣,湖南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事中,因功升迁至总督、大学士,位极人臣。

为了政治需要,满清把曾国藩吹嘘为“半个圣人”,彷佛树立一个乖就有肉吃的奴才典型。

其实笔者想说,中国的圣人是完美的先哲,曾国藩不要说够不够格,连给先哲提鞋都不配。

圣人三标准“立功、立言、立德”,都没做到,唯一做到的立功,竟然还是老弱妇孺的人头堆起来的,这样根本不是立功,而是血腥屠杀。

一,曾国藩性格缺陷,草菅人命

1850年末,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席卷了中国半壁江山,腐朽的满清朝廷,根本无力对抗,无奈之下,只能号召地主们自己搞团练武装,以此抵抗太平天国。

10多年的太平天国,造成了7000多万人丧生,胜利的满清一方,把这些罪过全部怪责到了洪秀全等造反者身上,在史书上大肆污蔑“长毛贼”有多残忍。

其实,那些无辜惨死的平头百姓,大部分都是清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杀的。

大家很难想象,曾国藩一介书生,竟然能对普通百姓大肆屠戮,他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请看他的残忍思想:

曾国藩“在省城设‘发审局’。凡团绅送被捕人到局,立即杀死,禁止尸亲呼冤,又禁止向团绅讲理。他竭力提倡团绅捕人,地方官杀人、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官杀人‘不必拘守常例’,绅捕人‘不必一一报官’。

曾国藩这个侩子手,思想里满是血腥残忍:抓到就杀,多抓多杀,杀错了也不要理会,不要顾忌后果。

本来他在湖南就有“曾剃头”之名,随着他大肆残杀无辜,渐渐这个恶名传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江南地区。

1861年,曾国荃攻打太平军所占领的安庆城前,曾收到他哥曾国藩给他的信,里面一句话:“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意思就是,弟弟啊,杀吧,不要管那么多,太平军头颅是军功,普通百姓的头颅也是军功嘛,况且士兵卖命打仗,占领城池后,捞点油水也无可厚非嘛。

因此,曾国荃攻下安庆之后,将城内2万多太平军,无论投降抵抗,全部屠戮一空!之后,解散军纪,湘兵们开始在安庆烧杀抢掠后,丧心病狂的进行屠城!

后来,湘军攻占南京,也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大量老弱、妇孺、平民被残杀。据李秀成回忆,当时太平军在南京的人数仅剩数千人,而曾国藩在上给同治的奏折——《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中描述:

“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想想,本来只有几千人的太平军,却有击毙10多万的请功奏折,那剩下的九万多军功,全是老幼妇孺和无辜平民的头颅来填。

(湘军屠城记录)

曾国藩的残忍杀害无辜同胞的举动,连同乡人谭嗣同也看不下去,他在《仁学》中就曾揭露说:

湘军以戮民为义……(城邑)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逋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矣。

(屠城剧照)

除了安庆、南京,有寥寥可数的记载外,其他周边城市、小县城、小镇子、村落等,被残杀的就更不可计数了。

曾国藩为何如此残忍嗜杀?怕是除了兽性之外,别无解释了。

二,湘军的后勤压力

曾国藩兄弟纵兵劫掠屠城的原因,除了他性格缺陷外,还有后勤压力。

由于湘军属于地方地主团练武装,根本没有资格享受满清朝廷的俸禄,也就是咱们说的没有国家发的工资。

湘军的工资是由发起人提供的,亦即是曾国藩曾氏家族提供。

刚开始,曾国藩组建起的湘军,仅有十三个营的兵力,陆军6500人,水军5000人,共1.15万兵力,

(湘军剧照)

并定下军饷:普通步卒月薪是4两多一点,按当时购买力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20元人民币,一个湘兵能拿900到1000元,而当时绿营兵才仅拿到300元的月薪。更何况其他各级军官的饷银只会多不会少。

如此高额的军饷,曾家能供应多久?仅仅练兵时间就持续了一年,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给到军饷啊。

湘军在那期间仅靠在地方设立关卡收税,相当于杯水车薪,而且曾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维持湘军一年的军饷已经是很难得了。

因此,1854年,湘军出动,攻打太平天国占领区时,曾氏兄弟对湘兵不加约束了,沿途所过的村庄、城镇,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湘军打仗,提着脑袋刀口舔血,就是为了发财的,一旦开仗,相当于抢钱。如图:

为了维持高额的军饷,曾国藩默认了士卒们的抢掠、劫杀平民,甚至可能为了打军饷,主动派兵去洗劫平民也说不定,毕竟死无对证了,也无史料记载,也有满清帮洗屁股。

在南京屠城中,有湘军一人就抢得了700两的重金。可想而知,造了多少杀孽!

三,镇压太平军的战争策略

除了军饷后勤压力,曾国藩纵兵劫掠,残杀平民,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坚壁清野战术。

太平军在迅速的占领了江南地区后,并未大肆破坏,甚至还经营得比在满清时要繁华。

咱们先来看一些史料:

据亲见的苏州人王韬说:“盛於未乱时倍蓰”,意思是江苏在太平军手里要比在满清手里繁华一倍。

常熟报恩牌坊碑序描也歌颂太平军:“禾苗布帛,均出以时,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平租佣之额赋”。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各安其业,简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连谭嗣同也有采访记载:

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指太平军,按清方称谓)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由史料可见,太平军实在是解放汉人的救星,连占领区的老百姓都如此归心了。

但,正是因为占领区的平民心向太平军,所以被曾国藩残忍的杀害,就是为了实行坚壁清野战术。

因为平民会为太平军提供军需后勤,会给他们补充兵员,甚至充当耳目探子。

因此,曾国藩的湘军,每占一地,便劫掠、焚烧、屠城,就算太平军再抢回去,也只得到空城、空地,而没有军粮、军需、兵员等补给。

这种“三光”政策,导致什么后果呢?

1863年,李秀成被洪秀全逼着执行“进北攻南”策略,率领精锐大军十几万,从安徽舒城西进,兵逼湖北的武昌、威胁荆州,谁知道大军才刚到了六安州,还没出安徽,就因为各地被湘军坚壁清野,而无法补给,饿着肚子,不得不回军。

(太平军剧照)

回到寿州时,坚壁清野再加上土匪劫掠,造成大饥荒,李秀成的军队活活饿死了一半,这些都是太平军的精锐啊,回到天京后这支军队也残了。

可见这种“三光”政策的恐怖,简直是人畜不留,寸草不生,后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写了日记,记载了他这种暴行:

城内 “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自湘军平贼以来,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群尸山积……白骨山积……自五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

曾国藩这种政策,被史学家范文澜称之为“兽性报复”,被湘军抓获的太平军俘虏,一律活挖眼珠,再千刀万剐处死,他还亲自下令,让士兵活割太平军俘虏的肉吞下,作为一种胜利的宣示。

(曾国藩剧照)

正是由于这种灭绝人寰的“三光”策略,才不断压迫太平军的生存空间,又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原因,最终被曾国藩血腥镇压了。

满清朝廷看到太平天国结束后,为曾国藩弹冠相庆,大肆封赏参与镇压的侩子手们,并给他们洗地,抹去曾经的斑斑劣迹,及浓厚的血腥。

舔着脸吹嘘曾国藩为挽救满清朝廷的再造大臣,中兴大臣,甚至更进一步吹嘘为“半个圣人”。

咳……呸!真恶心,这种人也能吹成半个圣人?怪不得近代中国人,看到国人被日本人砍头时竟然如此麻木不仁,甚至还有人出钱沾些人血馒头吃,禁锢民智骨气到这地步!

章太炎曾说过: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看来章先生对曾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啊。

PS:太平天国不是要灭绝儒家人伦,要是灭绝的话,那他们举行科举考的是什么?圣经吗?别搞笑了,这都是满清污蔑的,污蔑他们毁孔孟之道。其实他们跟刘邦斩白蛇起义,借助的迷信力量是一样的。

文:梁生

最佳贡献者
2

有句话可能不中听,然而它在历史上确实是真实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含义深刻↑

什么是“刍狗”呢?这个词其实内涵深刻。

很久远的年代以前,老百姓们祭祀的时候往往用狗当做祭祀牲畜,因为猪牛羊这些家畜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对家庭作用太大,人们不舍得杀掉它们,于是用狗来替代。

再到后来,人们祭祀时连真狗也不用了,而是用草结扎成狗的模样,用来祭祀,这就是“刍狗”。

“刍狗”的命运是怎样的呢?刍狗做好以后,在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特别敬畏;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它就没什么作用了,就把它扔下不管了,丢弃,践踏,烧掉。

《道德经》里这句话真的非常形象的写出了“老百姓”的地位:平时,肉食者阶层口口声声以黎民百姓为主,民为天,可到了关键时刻,老百姓无一不是刍狗,甚至完全丧失了人格属性,像鸡狗一样被砍杀。

这样的故事,在几千年中内外历史上不绝如缕,随手翻史书,例子比比皆是。

到了曾国藩这一代,这样的不幸再度发生。

↑曾国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在成立湘军,与太平天国做生死相搏之前,曾国藩是有名的理学家,他不但不贪腐(当然,他当时确实也没那个条件),不混日子(每天反省自己,并通读有清以来的所有奏折文本,学习治天下),更是口口声声心怀天下。

咸丰元年,曾国藩上疏咸丰《备陈民间疾苦疏》,这本奏疏非常深刻的揭示了当时老百姓生活之艰辛困苦,其中他指出一条:“二曰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也”,“今日之劣兵蠹役,豢盗纵盗,所在皆是,每一念及,可为寒心。”

也就是说,很多基层都在养寇自重,官匪一家,鱼肉百姓。

有这样的认识之后,曾国藩苦思良策,最终走向了法家严刑峻法的解救之道。

因此,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曾国藩创立湘军初期,在湖南办理审案局,捕杀“百姓”。在他看来,乱世须用重典,他决意杀鸡儆猴,把挑头闹事,流氓惯犯一律杀头,宁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如果每个犯人都审上一年半载,如此效率能办得成什么事?

↑曾国藩虽然落得“曾剃头”的称号,但他此时的杀戮并没有那么夸张↑

也正因此,曾国藩得罪了那些纵寇养寇的官僚(几乎是当时整个湖南省官僚群体),办案就是人情,办案就是政绩,办案就是白银!曾国藩却眼一闭,心一横,挥舞屠刀,砍掉数百人头的同时,也砍向社会最深层的潜规则。落得个“曾剃头”的名声。

当然,在这次杀戮之中,曾国藩存在误杀滥杀的行为,但总体上没有把百姓当成“刍狗”,等到了湘军打仗的中后期,曾国藩已经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力,同时,他自己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以安庆之战为例:1861年的安庆之战后,曾国藩确实纵容部队对安庆老百姓犯下了暴行,而他的动机,无非就是为了湘军的士气和财路,劫掠既可以实现湘军士兵的发财梦,屠杀更是能够泄愤久围不下的巨大牺牲,作为报复。

可见,这时候的曾国藩已经“以百姓为刍狗”了。

↑曾国藩有两个弟弟死在了讨伐太平天国战争中↑

但小编仍要指出,湘军的暴行是有客观原因的,那就是湘军过高的待遇,以及待遇迟迟落不到实处,迫使湘军将帅和士兵以劫掠为生。

在湘军一开始筹建时,曾国藩是天真幼稚的军事新手,他信奉爱民之师才有战斗力,于是编写《爱民歌》,在军事训练的同时,狠抓部队思想教育。

可惜,道德抵不过事实。清廷的官僚体制,决策层对汉人集团的压制和戒心,让曾国藩湘军的筹粮筹钱举步维艰,曾国藩一度想撂挑子不干了,每天他最大的压力,就是像个要饭似的,四处筹款筹粮食,而江西,湖南等地官僚系统不但不予以最大支持,反而和曾国藩对着干,等着看他的笑话。

你曾国藩可以讲道德,因为你饿不着肚皮,但湘军将士们就没这么“高尚”了,不抢不杀,难道饿死不成?

小编无意为曾国藩的屠杀开脱,但我们在指责他的同时,确实应当设身处地想想他当时的处境,而且不能忘记另一个幕后杀手——清廷决策层以及腐朽的官僚集团。

↑曾国藩一直受到清廷高层的猜忌和防范↑

曾国藩纵容湘军屠杀的另一个动机,在于报复——长毛太平军是他的死敌,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关系,1861年夏季,安庆即将被攻破,曾国荃写信请教哥哥如何处置安庆投降一事,曾国藩回信写到:“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弟意如何?”

此时,曾国藩真是已经彻底把老百姓当成“刍狗”了,多杀有利,则大肆杀伐,老百姓不过只是两脚羊罢了,尤其是安庆百姓始终坚定支持太平军,这让曾国藩付出了几乎生命的代价——1860年,曾国藩在祁门大营驻守,意在拖住太平军在江西的兵力,为安庆之战争取时间,而他差点就死在祁门大营。

几经生死,曾国藩再也不是当年哀叹百姓多艰的书生官吏了,他的心志早已磨练成为杀人利器。

我们当然要谴责他,但换成你是他,估计也会这样做的。

没办法,这就是人间的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

曾国藩,字伯涵,号剃头,人称曾剃头

其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成为晚清重臣,也是晚清汉军中领军人物。像后期的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或者受他举荐。曾国藩固然在镇压太平天国中杀人盈野,劫掠无数,但,他曾剃头称号,并非来自于此

1854年前后,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有时兼管审案断案。有一天,接到报案,说城中有人哄抢米粮,老曾即派兵弹压,抓了十余人。经过审问,得知缘由,米粮老板用陈粮霉米以次充好,老百姓上当后气不过,抢了米店

如果按照一般思路,米粮老板投机倒把,估计讨不了好,判下狱到不至于,罚钱没收打几个大板子应该免不了;至于抢米粮的,打几个板子,事情,也就过去了。当时的巡抚官员什么的,也这么认为。但曾国藩不是一般人……

第二天一早,人家直接把这十几个给砍了,人头挂在城门口示众,说乱匪就应如此。时人送评:杀人跟剃头似的,瞎几把乱搞,不如叫曾剃头。史书记载自巡抚司道下皆心诽之。据说米店老板,还给曾国藩送了万民伞,也不知道他收没收

后来,兵练好以后,随着出征大军,这曾剃头的外号,就传了出去,曾军过处,一路杀一路抢,曾剃头名副其实,渐渐的人们都喊他曾剃头了。再后来,老曾觉得剃头有些土气不雅,索性取名涤生,我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在曾国藩看来,老百姓都是莠民猾胥,对待不以烦府县狱,杀掉了干净

以上,泄愤说法,当不得真

实际上被老曾用忠君思想武装的湘军,不堪一击,自己也差点投江。用他总结的话说:今世乱,贤人君子皆潜伏,吾以义声倡导,同履危亡。后来就直接真金白银了,可自己没钱养兵怎么办?抢了就是自己的。以后有人报复怎么办?杀掉,斩草除根

这样,湘军愈战愈勇,直至击败太平天国,解散了事

曾国藩的一生自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4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然而,其残忍狠毒一面很少为人所知。自曾国藩组建湘军,到太平天国灭亡这十多年间,中国的总人口减少一个多亿。除去3000万人死于瘟疫,其余的几千万人都是被屠杀。美化曾国藩的人把屠杀无辜的暴行归咎于太平军,其实,湘军在其中扮演的杀人角色,比起太平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曾国藩做为儒家学说忠实信仰者,为何要对平民痛下杀手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杀人立威。曾国藩信奉乱世用重典,他认为太平天国统治下老百姓,多为刁民,是太平军的支持者。要想剿灭太平军,必先剪出他的羽翼,将那些支持太平军的老百姓杀干杀净。如何区分良民与刁民呢,那就是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要放过一个 。1858年,湘军攻占九江,曾国藩一声令下开始屠城,血腥的杀戮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湘军见人就杀,逢人便砍,无论男女老幼,一个都不放过,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有三万多军民像猪牛一样被屠杀,尸体堆积如山,连江水都染成猩红色。曾国藩称赞说:经此大创,足以寒贼胆而伐贼谋,既可不留余孽并可灰其死守之。

二:杀人以震慑民心。1862年,湘军收复安徽,进入城中以后,湘军又一次展开血腥的大屠杀杀,安徽城内一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直到两个月后,太平军和老百姓的尸体仍然无人安葬。就连号称“曾屠夫”的曾国荃看到这惨绝人寰一幕,都害怕死后下十八层地狱,写信给曾国藩,信中有悔意。曾国藩看到信后,轻轻一笑,提笔休书一封,说道:“无惑于枉杀良民空伤阴陟之说,斩刈草菅,使民畏之于我远畏之于敌……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这段话告诉曾国荃,不要担心杀人太多会遭到神灵报复,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老百姓害怕我们远胜于害怕太平军……你不要假仁慈为误了我的大事,更不要后悔多杀人。

三:杀人以劫财。湘军是曾国藩的私人武装,军饷完全靠自筹,曾国藩家是个大地主,根本无法养活几万湘军。为了筹集军饷,湘军就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攻下一座城池,放假三日。说白了,在这三天之内,湘军不受军纪约束,可以随便烧杀抢掠。为啥抢了老百姓的财,还要将人杀死呢,曾国藩就是怕抢劫的恶行传出去,影响他的仕途。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延续其一贯土匪作风,进行了长达一个星期大屠杀。是见人就杀,见财就抢,见房就烧,四十岁以下女子无不遭到蹂躏,一时,天京变成人间地狱,到处是杀戮,到处是放火。最后,实在没啥抢了,就开始刨坟掘墓,将墓中的财宝洗劫一空。据说,抢劫十万两白银的湘军将领不下百人。几天后,曾国藩的高级幕僚赵文烈来到天京,看到曾经的六朝繁华之地,到处是残垣断壁,尸体处处可见,遂将自己见闻写于日记中:“沿街死尸者十之八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也戮以为戏,匍匐于道……哀嚎之声达于四方。”这是第一次记录湘军以杀小孩取乐 。赵文烈估计天京一战,城里城外被湘军杀死不下20万人。史书对当时惨象做了如下描述:“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可以这么说,这是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劫难。

有人看到这里该说了,你这是危言耸听,曾国藩哪有这么歹毒!那么,就请看看曾国藩在给皇帝的两道奏折中,他是如何对待太平天国的军民的。第一道奏折中这样写道:“生擒老贼二百二十一名,每生擒一贼,辄剖肠,剥皮挂树,磔石,见者无不凛凛!”第二道奏折写道:“三日之间,毙贼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由此可知,曾国藩被老百姓叫做“曾剃头”,绝对是名至实归 。

不管曾国藩杀人的理由多么充分,我们也决不能原谅这种无差别杀戮。这即使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死去几千万冤魂的告慰。因此说曾国藩算不上一个好官,更不配称千古万人,最多是一个延续清朝腐败统治的重要帮手。

5

曾国藩是清末“四大名臣”之一,是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他受朝廷委托组织湘军对抗太平天国,亲自撰写《讨粤匪檄》,声言为拯救中国传统文化、捍卫中国文化而战,并不强调捍卫满清王朝,使朝廷某些人很不高兴。同时曾国藩为约束湘军官兵的行为,专门撰写了《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做主。第一扎壕不要懒,莫到人家取门板”,“莫打民家鸡和鸭,莫踹禾苗坏田产”……湘军对士兵管理很严格,不打仗时只准在军营内接受军训和听长官讲儒家忠君爱国的学说,常讲礼义廉耻为人处世的道理,禁止出军营闲逛和扰民,有湘军士兵违反营规偷偷外出与军营周边女子恋爱,发现后就被当众枪决,军纪之严可见一斑。

湘军是一支有理想、有担当、有纪律的部队,(湘军也有个别部队军纪差)但整体上与太平天国的士兵随意杀人放火抢劫有天壤之别,如果说曾国藩纵兵对平民痛下杀手是无稽之谈!

6

曾剃头所领导的湘军,其实是一群湘西土匪组成的土匪队伍,他们太平年代尚且忙时为民,农闲为匪,何况战乱岁月。士匪的最大爱好是求财。获取财富的最快途径是偷,抢,而土匪在拥有绝对武力的情况下,必采用抢一招,而要抢就会有人反抗,而要抢成功,必然杀死财富的原有者,要获取大量的财富就要杀大量的人,这就是曾剃头杀人如麻的原因之一,之二是曾剃头从满人那里获取不到足够的军饷,而要有军饷和战争物资就只能自己筹,其想到的只是抢,杀人。从而失去汉人支持。这也就是为何曾剃头不可能成为圣人,又不敢自立,而只能永远做狗的原因。

7

战争虽然是两军相对各事其主,但是战火所及生灵涂炭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大的程度上,平民既是被无辜卷入战争的受害者,也是战争中重要的参与者。更可怕的是这两者掺杂在了一起难以分开,这就导致很多人为了避免放虎归山,养痈遗患,只能是采用斩草除根的方式将平民也一起诛杀。历史上很多的屠城都是因为这一点而出现的,曾国藩也不例外。


曾国藩的确是有“曾剃头”的外号,但实际上曾国藩却是一个连马都骑不好的人,他往往是远程遥控战争的发展。后来更是出现了规律,凡是曾国藩亲临战场的,往往战役就会失败,曾国藩屡败屡战指得大多数都是他亲自上阵的战役。但只要他远程遥控,战役就会取得胜利。而曾国藩的手下除了士绅阶层之外,还有很多的社会流散人员,也就是乡勇民团的成员,这些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平民下毒手的很多都是这些部下,而非曾国藩本人。


太平天国是一场以宗教思想为号召手段的农民起义,有大量的民众夹杂在其中。这些人拿起刀就是叛匪,放下刀就是百姓。加上太平军严令百姓蓄发,禁止剃发,这使得地区百姓无奈之下违背了清朝的法令。所以,很多的太平军就混在百姓之中,一些将领为了斩草除根往往就是大规模屠杀。造成了平民的极大死亡,也为后人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8

曾国藩这个饱受史学界争议的人物,今天被作者再度提起。曾国藩是历史上继孔孟之后,又一位被称作圣人的晚清大臣,其人博学多才、胆略过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举起屠刀、杀尽东南各省平民近1亿之多,双手沾满了汉族民众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戴花翎,一步一步官运青云直上。

纵观曾国藩这个晚清的刽子手,其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不亚于日本侵我中华的南京大屠杀,所到之处血流成河、令人胆寒,这样的人,纯属大清的一只鹰犬,为维护其统治不惜屠杀无辜民众,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还就是其屠杀无辜民众的真正原因所在。


9

为了天下不乱,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个人名节自有后人评,忠义千秋

10

曾国藩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自居,在他眼里太平天国纯属邪魔外道,理应平灭。军事政治斗争本就是你死我活,如果是针对敌人而不是无辜,不存在什么屠杀。当然战争中的军纪是个世界性难题,不排除有下面的滥杀行为。洪秀全得了个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自己发挥发挥搞了个拜上帝教,有很强的邪教色彩。建议你看看历史上真正的太平天国宣扬什么,内部发生了什么。杨秀清是怎么死的,石达开是怎么走的,陈玉成是个什么处境……先是创立邪教邪说,后又血腥内部倾轧,最后搞成了洪氏家天下。曾国藩是守旧派,但天国更非善类。闹义和团时曾国藩已经去世了,还有太平天国是有浓重邪教色彩,而义和团则是几乎是彻头彻尾的邪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