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周王朝建立到最终被秦所灭,周天子一直都是天下共主。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由天下的实际掌控者,逐渐蜕变为只徒有虚名“天下共主”了,这个转变表现为周天子失王的过程。

一、天下共主,周天子凭什么

共主,不言而喻,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物,天下共主也就是天下诸侯共同的领导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获得,除大多数诸侯国都是由周天子所分封之外,还在于周天子对天下诸侯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这种控制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

1、经济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周时期生产力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主要都是依靠农业生产,而此时的生产工具还十分落后,为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们多数情况下还是保持着氏族部落时期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西周推行的井田制,就固定了这种生产关系,它既保证了西周的经济发展又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当然了,这种生产关系在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周王室所辖王畿千里之地,而他所分封的诸侯国最大不过百里,这也就确立了周天子相对于诸侯国经济上的优势。除此之外,按周礼规定,各诸侯国还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贡,王畿内采邑主也有缴纳贡赋的义务,这就是“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下那么多诸侯国,他们的也就使得周王室的经济实力更雄厚了。

2、政治方面:建立起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再次进行分封,这样就可以使诸侯国的势力相对分散,同时也固化了社会阶层,极大的消除了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3、文化方面:建立起一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周礼文化。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在当时如有不遵从周礼规范的行为就会被批判处罚,这就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控制。各诸侯国也不例外的需要遵守周礼,有了这种对周礼崇敬的文化向心力之后,即便是诸侯国国君也不敢轻易违反礼法。

4、军事方面:周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商朝而立国的,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强大的军事实力无疑也是周王室维系对天下统治的重要因素之一。按周礼对军制的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种军制的规定,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周王室,在军事上拥有对诸侯的绝对优势。西周当时在宗周有六师,在成周有八师,正是这样强大的军力,为周王室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西周时期实际掌控天下的天下共主,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存实亡的天下共主,周王室这一失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周王室相对于诸侯所拥有的这种优势已不再。

二、周天子失王的大致过程

周天子的失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是从成康之后一直到西周灭亡,致于东周时期,周天子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左传》记载说:“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周本纪》说:“刑措四十年不用“。可见成康之时,是整个西周王朝十分兴盛的阶段,自此之后到达顶点的周王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周王朝由盛转衰,《周本纪》说:“王道微缺”,是从周昭王时开始的。昭王南征江汉,结果丧师身死,可见此时周室对汉水流域己难于掌控了。

周穆王时周室还是相当有实力的,穆王曾“伐大越,起九师,东至九江。”但穆王无辜伐西戎,也导致了藩属不再朝见周。

到了周夷王之时,情况进一步恶化,夷王因国势衰微,为笼络诸侯,竞打破周礼,下堂迎接诸侯。南方楚国的熊渠竟公然分封其子为王。《楚世家》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到周厉王更是被国人赶走,堂堂一国之君流亡在外,形势更是相当严峻了。

到周宣王时期,虽号称中兴,但从史料记载来看,宣王屡屡对外用兵,不但大耗国力后期还屡遭失败,甚至还丧南国之师,为补充兵员宣王还打破礼法料民于太原。

周幽王时期,天灾频繁,除水旱灾害外还发生了严重的地震,人民流离失所,但幽王却贪图享乐,任用奸臣,最终导致了申侯联合外族犬戎攻灭西周。

周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当时,周王室却存在二王并立的局面,天子的权威又大大削弱。后来郑武公任执政卿士负责周朝内政,但却打着天子旗号为郑国谋取私利。如果说周王室动迁之后,诸侯还对周王室保有敬畏,还处于观望中的话,那么郑庄公,公开向天子发难甚至用射中周天子,这无疑就使得诸侯都以为周天子好欺,此时的周王室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了。

东迁后的周王室,丧失宗周土地六百里,经济上也出现了困境,据《左传》记载,平王死后周王室竟然负担不起葬礼,周天子公然派人向鲁国求取财物。周桓王率领四国联军攻打郑国,还被郑庄公轻易打败,可见此时周王室军队上的优势已是荡然无存了。随后的周王室内部不断方式继承危机,而各诸侯国却在不断兼并其它小国扩充自己的实力。周王室衰微,天子失势,礼崩乐坏,原本的政治秩序实际上己经瓦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沦为名义上的共主就成为了必然。

最佳贡献者
2

被楚国暴打了一顿,军队被灭团,周天 子被射伤了。本来可以活捉的,楚国觉得不合适,毕竟他才能天下公认的王。经过这次战斗,周天子的威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3

周朝的地位并不是突然降低的。。。

前796年:发兵杀鲁君伯御,立懿公之弟称(鲁孝公)。自此,诸侯多叛王命。这时诸侯开始不听话。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想废太子(周平王)立幼(不爱笑的大美女褒姒之子)。太子之妈告诉太子之姥爷申侯,申侯姥爷与缯、西夷犬戎组成联合国军杀了幽王立了太子为周平王。PS:此时申国是离周最近的周初最强诸侯之一。

此为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真相。

公元前770年,太子周平王怕他姥爷或他舅舅,或他表兄哪天再搞个联合国军,于是迁都洛阳,和他本家姬姓大宗虢国,和他叔叔郑武公的的郑国挨着。

周平王迁都洛邑以避戎狄。以郑伯、虢公辅政。。。

此为平王东迁。

这几次事件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一是周宣王,周幽王不按礼法出牌废长立幼,沉迷女色,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二是周平王是杀了爹才上位的,而且是被他姥爷一个侯爵的诸侯杀了爹上位的,更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

但这时周依然很强大,强大到后来只是西边关中的土地赏给秦国就让秦国牛逼起来。而且也很有威信,国为战国时强的不得了的一些诸侯,现在根本不起眼。姬姓同宗依然占着全国大半,依然需要姬姓的王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

然后周不断赏地给秦等小弟诸侯们,国力越来越小。。。

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蔡、虢、卫四国部队讨伐郑庄公。。。。周桓王是周厉王的五世孙,郑庄公是周厉王的四世孙。。。结果神武的四世孙打败了侄儿五世孙。。。

此后周的国力越来越小。。。但依然是“王”,是天下共主。多数国家还听周的话,还是要朝贡周。

前667年(平王东迁之后的一百多年后):赐齐桓公为方伯。

春秋五霸时代,只有一些周的死党还给周王朝贡。大多数国家都听霸主的话,给霸主朝贡。但并没有人称僭越称王,但实际上的国家政权已经在霸主手里了。

南边,这一时期楚国灭了大量南方的姬姓诸侯发达了“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东边,齐国越来越强大,山东的土著蛮夷基本被齐国收编,死党鲁国和齐国差的越来越远。

北边,自己同姓大宗的姬姓晋国也发达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西边,秦国灭了西方戎狄,占了周国的龙兴之地,越来越强。

春秋时代姬姓国越来越少,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强的四个诸侯,齐国是当年和老祖一起创的伙伴,晋国是自己姬姓本家,这两家的创业资金周起初就给的高,和周的关系近,也需要王室来确定自己的合法性。秦,楚,是爵位低,文化低,实力强的暴发户,起家的时候周给的创业资金很少,和周的关系很远。

两百年后。。。。

公元前379: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

周的创业伙伴姜姓齐国被人篡了。。。

公元前349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封的强宗晋国被人给瓜分了。。。。

周初封的五十多个姬姓国,都喂了七雄了。。。

于是战国七雄里只有一个最远最弱的燕还在500年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剩下自己当初只给了五十里子男之地的秦楚还有和自己基本没什么关系的田齐与三晋。

这时开始了战国时代,大家彻底断绝了和周的宗属关系,开始称“王”,与周王平起平坐。战国之前是没有人称王的,(楚“王”是不算在“诸夏”之内的蛮夷,大家只当他是在家玩COSPLAY,只认他作子爵)战国之后才有秦王,齐王,楚王,韩王,燕王。。。。。

综上,严格按礼法来说,是在战国之后大家纷纷称王之后才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