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之死无疑是三国历史上一个无解的谜案,而最大的嫌疑的人就是姜维。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依旧有能力与曹魏抗衡,但随着一起谋杀案的发生,蜀国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诸葛亮的心血付之东流,这场凶杀案就是三国末年著名的“费祎遇刺案”。
费祎何许人也?
费祎学识渊博、聪明过人、知人善用、光明磊落、操守廉洁、性格谦恭,对内制定安民之法,对外计划攘敌之策。
费祎的智慧被诸葛亮认可,费祎的为人被刘禅所信任,诸葛亮出征之时,费祎经常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出使吴国,与孙权商谈蜀吴两国共同抗曹的具体事宜,费祎的口才和人品被孙权大为赞赏,因此,费祎在蜀吴两国的口碑都十分良好。
《出师表》里面,这个了也是亲自推举过费祎。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去世之前,亲口指定费祎、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辅佐刘禅管理蜀国,可见费祎对于蜀国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费祎遇刺案的经过
延熙十六年正月 ,蜀国全体人民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身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费祎在葭萌关主持岁首大会。
生性洒脱的费祎在酒宴之中推杯换盏、豪饮美酒,不经意间便欢饮沉醉,刺客郭脩趁费祎酒醉之时靠近他的身旁,抽出刀子便刺向费祎的心脏,费祎躲闪不及,当即死亡。
卫兵擒住郭修后,不由分说的将郭脩,当场杀死……
刺客郭脩
刺客郭脩原本是魏国凉州西平人,曾宣誓效忠曹魏政权,姜维征战西平时郭脩被俘。
一向憎恨魏国将领的姜维,一反常态的将郭脩推举为“左将军”,正是因为姜维的大力推举,身为俘虏的郭脩才能够得到官职,并且混入只有蜀国的中、高层人物才能参加的岁首大会。
费祎遇刺案的疑点
疑点一:郭脩为什么要刺杀费祎?
理论上来说,郭脩效忠于魏国,而费祎是蜀汉政权中的关键人物,如果郭脩企图打击蜀国,杀死费祎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个答案似乎说不通。
第一,如果郭脩企图向世人显示对魏国的忠心,大可在姜维面前以身殉国,没有必要“夹着尾巴做人”投降蜀国作一个阶下之囚。
第二,郭脩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姜维提拔,所以他不可能在投降之前就计划好了刺杀费祎的过程。 第三,从灌醉费祎,到郭脩靠近费祎的过程一气呵成,这很显然是一场谋杀,而不是简单的刺杀。
疑点二:卫兵为什么要将郭脩当场杀死?
《蜀书》、《后主传》、《费祎传》中写的很清楚:“郭脩被蜀兵杀死。”并不是自杀。 为什么卫兵要将郭脩杀死呢?难道不应该抓起来调查一番吗? 这两个疑点,将“费祎遇刺案”性质变为“谋杀费祎案”。 通过调查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各种线索,历史将真相的指针,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姜维。
幕后凶手姜维
证据一: 姜维与费祎素来不和,二者之间不合表现在政治思想的分歧上。 姜维是“鹰派”,费祎是“鸽派”,姜维是个“赌徒”,费祎是块“石头”。
诸葛亮过世后,费祎坚持休养生息,不管是前面的魏延还是后来的姜维,每每要求出兵伐魏,费祎都裁制不从。可以说费祎在世时,姜维被打压的很惨。特别是蒋琬死后,二人矛盾一度升级,堪称针锋相对,《三国志》记载,费祎死后,姜维立刻便率领数万大军出征。可见姜维有多么盼着费祎死。
证据二: 郭脩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左将军,参加岁首大会,姜维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刘备、马超、张飞均当过左将军,可见左将军这个官职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尤其是刘备当过左将军之后,这个官职更是非心腹大臣不能赐予,而郭脩区区一个俘虏,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升任左将军,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担任蜀国大将军的费祎之外,只剩下刘禅和姜维了,刘禅虽然傻,但不至于把自己老爹当过的官职赏给俘虏。 如此一来,便只有姜维有这个权力,和动机。
证据三:《姜维传》中写的很清楚:“好立功名,阴养死士……”。
好一个“阴养死士”,把姜维的心性写的明明白白, 郭脩不就是死士吗?
《福尔摩斯》中一句话写的非常好。 当一切合乎情理的线索全部指向一点时,哪怕这一点再不可思议也是绝对真实的。“费祎之死”的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姜维,虽然不能就此断定姜维是不是幕后黑手,但从嫌疑上讲,他绝对是“费祎谋杀案”最大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