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用。蒋介石把曾文正公的书当做座右铭,治国,治军,治家全是靠曾文正公的理论。他治得怎样,暂切不论,最重要的是蒋学习和发扬了镇压农民起义运动的刽子手‘曾屠夫’、‘曾剃头’的残忍,来对付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茅草过火,石头过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那个杀革命者的狠劲,比起他的偶像曾国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不知现在是怎么了,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曾国藩和独夫民贼蒋介石不断有人顶礼膜拜,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却不断遭到污蔑诋毁。难道这才是‘正确的导向’?呜呼!哀哉!天理何在?正义何在?

最佳贡献者
2

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再看一遍《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

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不是在官场中搏斗,就是在战场上厮杀,历尽周折沉浮,极尽人生睿智。

曾国藩和心学大师王阳明,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被称为五百年来的“两个半圣人”。

曾国藩一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在文学、军事、学术思想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上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有人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如果做人做事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古往今来总有一些高人,得到他的指点,你就会少碰壁。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好榜样,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的家书多是

(1)

虽然资质平庸,但曾国藩做到了平凡但不能决定人要平庸。

曾国藩的一生,曲折又坎坷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

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

曾国藩由科举入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正是我们为人处世,在职场,生活和商场的人士学习的地方。

在写给他的弟弟们的家书有这样一段话“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①,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能而且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的野,热闹的闹市,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

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

自己的志向是不是真的,曾国藩以长兄的身份鼓励自己的弟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读书。

影响自己能读书有没有收获的不是场地,而是个人的志向够不够坚定,决心够不够大,说白了就是你自己有没有自主学习的决心,能不能学习和环境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对曾国藩的这段家书深有感触,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只会种地,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饱饭不停的在地里劳作,哪有时间管我。

所以从小学到大学我都自己学习,从来没有抱怨过学习环境和生活上的不如意,反而比别的孩子 学习成绩好,所以跛脚猫认为曾国藩的家书很有用。

(2)

在职场做事情当不苟不懈,,用尽智慧解决事情。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极协和。

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这段话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就诗,由于生病,隔一天到衙门去办公事,其余时间在家不随便出门,现在衙门的事,儿子都熟悉了。

属下各司官对于儿子都很佩服,上下水乳交融,同寅也很和协。儿子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这些事,不苟且不松懈,一概按规矩办理,也是我愿意干的。

这里曾国藩用了一个不苟不懈来做衙门的事情。放在今天的年轻人说就是职场上,和同事相处的很好。

他的上司同僚都很器重他,对于工作他是一直按规矩办事的,不会出差错,他做的工作是他喜欢的,所以做得得心应手。

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既写出了如何在办公室和人相处,也告诉我们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

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官场中搏斗,历尽周折沉浮,极尽人生睿智。

(3)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也就是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在写给曾国藩的九弟的家书中,曾国藩是这样说的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①仅占十分之三。

无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的谋划只占十分之三,天意占十分之七,往往劳累日久的人,不就是成名人;成名的人,不就是享福的人。

积劳的人就是成名的人,从天意来说,已真是十分公道的了,我们兄弟不要在积劳二字上下工夫,成名两个字,不必问及;享福两个字,更不必去问它。

这就是曾国藩的胸怀和智慧,只做好该做的事情,至于事情的结果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做事之前不要想着功名和利益,做事对得起自己就好。

这样的心态和智慧,不值得当下浮躁的我们学习和借鉴吗?

@跛脚猫

曾国藩的家书我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曾国藩的性格一生发生过多次转变,早期个人修养并不深厚,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勃然大怒,脾气性格很不稳定。

与人交往时善于言谈,爱出风头。

但他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他认为,知过即改,从善如流,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至关重要,因此便下定决心改变这种性格。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才能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这是千古不变的生存法则。

这也是曾国藩家书的精华,所以读曾国藩的家书非常有用。

这是跛脚猫的第80篇问答,感谢阅读点赞,关注我每天分享读书智慧,祝你一生幸福。

3

有 用。当年蒋介石就是靠曾国藩家书和阳明心学治国平天下的。


在《曾国藩家书》中,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收录的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中,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方面均有涉及。我们都知道曾国藩一生勤奋,也有着很高的成就和地位,但在封建时代,一不留神就容易引起树大招风,功高盖主的嫌疑,造成“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在那个如履薄冰的境况之中,曾国藩一番可以如此从容镇定,其内心之强大也是可见一斑了。

其实,曾国藩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君子和圣人,人无完人。而在这个抵抗挫败感、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良好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成就人生的一个关键步骤,不如我们看一看曾国藩对此有什么见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这句话是曾国藩为后世后人留下的很有名的一句锦囊劝诫,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种“知止”的心态和思路。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物极必反是常理,要懂得适可而止,需知道骄心日盛、利欲熏心,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论语》中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其实和这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稳稳的幸福。

人到中年所面临的的诱惑越来越多,金钱、权利、美色,各式各样,有所追求固然是好,但不懂得适可而止的话,那便过犹不及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利益只是暂时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则长此以往很容易在追名逐利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也会让挫败感压制了自我认同感,让贪得无厌打败了知足常乐。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慢慢变得越来越贪婪,他的自我需求会越来越得不到满足,于是心理落差渐渐加大,挫败感的消极情绪便会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会让一个人变得骄心日盛,甚至会去想其他的“门路”来获取利益,进而引起纷争,可见,久利之事、众争之地是要远离的,因为众争之地早晚会变成众矢之的。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就算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它不啻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为后人敲响警钟,远离“久利之事、众争之地”,不让挫败感有机可乘。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静,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静并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字看起来容易,其实“修炼”起来却是颇费一番功夫的。

心静如水并非万籁俱寂,而是面对各种纷扰杂乱,都可以用一种平和而宁静的心态对待。

孔子说:“仁者静",老子说:“致虚静,守静笃",其实儒释道三家都讲究一个“静”,想要修身养性,首先要让自己静下来,静费沉默,口之静不如心之静。

对于“静”,曾国藩也曾在家书和日记之中,表述过很多观点和言论。曾国藩身处乱世之中,时局动荡,物欲横流,他却可以保持一个宁静的心态,平静的心绪,可是这谈何容易呢。曾国藩为了修炼好“静”之一课,每日静坐沉思,“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制欲窒忿”来克己自己,才能戒除淫思奢欲,让头脑越来越冷静,才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和衡量。

心静以修身”在他用兵和为政之道上,都有过很大的助力,他在京为官时谨言慎行,耐得住清静,敌乱我不乱。身居高位依然能后淡泊名利,让心归于宁静,着实不易。人总会经历磨难,在坎坷之时,要拿得起放得下,抵御挫败感的来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让郁郁寡欢让自己丧失斗志。

以平静之心,直面人生的挫折,给自己和别人都留有余地,才是对挫败感最强有力的绝地反击。生活的确残酷,但也有温柔之处,是挫败还是奋起,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不如意事常八九,追名逐利的路是没有尽头的,正确看待成败得失,也要即使把握机遇和时机,静下心来多思己过。



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

《孙子兵法》有云:胜不骄败不馁,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者,可为大将军。

得意之时不娇纵,失意之时不气馁,骄傲自满与挫败打击都是修身养性的大忌。人活一世,不可能一直坦途,也不会全是荆棘,每一次成败都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让戒骄戒躁成为自己的气度和修养,想对别人提出高要求,不如先学会严于律己、自省自查。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是给世人以“勿妄言”的警醒,乱嚼舌根、在背后非议别人,永远是最不聪明的行径。不仅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很难收获真心,反而只会得到别人的戒备之心,平白招生事端。对此,曾国藩认为“凡事后悔己之隙,与事后而议人之隙,皆阅历浅耳。"人要学会“守拙”,谦虚慎言,见贤思齐。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匪言勿言,匪由勿语。”指的就是不该问的不要问,没来由的不要说,要知道,很多时候是“祸从口出”的。正如他在给弟弟的一封家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当此乱世,黑白颠倒,办事万难,贤弟宜藏之深山,不宜轻出门一步。无论外间何事,一概不可与闻。即家中偶遇横逆之来,亦当再三隐忍,勿与计较。”说的就是这“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轻言妄语,终会找来祸端,要时时记着言多必有失,不仅要学会谨言慎行,更要学会自省自查。

懂得自省的人,内心会越来越强大,相反,自大自满之人,内心的堡垒其实才是最为错弱的,有时候,炫耀不过是为了掩饰心虚,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其实内心就越缺少什么。

当你的内心真正强大的时候,才是可以轻松抵御挫败感的时候。

实在赶不走挫败感,我们该怎么办?

挫败感有时候顽固又淘气,更不是那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面对挫败感,我们修炼不到曾国藩那种境界的时候,又该如何做呢?不如尝试一下如何让我们的挫败感,变得更有价值。既然打不败、赶不走它,那就从它的身上吸取我们需要的东西,既然被它挫败,就自然有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要在消极情绪中深陷,让挫败的沼泽变成小水洼,让挫败感也可以产生治愈的力量。

01.总有一件事,你能做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即使你还没有发现,但是当挫败感来袭,让你感到无助的时候,不如转移视线,专注一项你感兴趣,而且能够控制的事情。不要让不可控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上时,会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失败的。

情绪稳定好转之后,一定要记得再次审视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并且分析一下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哪些因素可以化到可控范围之内,进而的出解决方案,下次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啦。

02.挫败不丢脸,大胆说出来

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预期值和实际情况经常会产生落差,让我们感到灰心沮丧,这个时候不如去坦率的承认自己的失败,不用憋在心里害怕被别人知道,虽然失败注定会让人不舒服,但是敞开心扉、坦然去面对,反而会让心里的负担小了很多。

如果实在做不到乐观的说出来,那么可以尝试在一些社交网站上把它们写出来,让情绪有一个“发泄”的出口。

03.一次不成功,还有下一次

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失败常有,但是一直失败跟中彩票的难度就差不多了,所以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失败了一次可以再来了一次嘛。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可是再平坦也有可能会摔倒;饭是一口一口吃的,可是即便每天都在吃饭也有可能会被噎到,当我们被生活打倒的时候,重整旗鼓,让自己振作起来,未下一次成功做准备,谁说人生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4

有用,教你做个好人,但实际意义不大,与曾国藩自己的成功之道完全无关。

现实中的曾国藩完全不是这样:

他杀人不眨眼,对降兵许下活命的承诺,但随后背信杀死对方,丝毫不以为耻;

为了打败太平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与正在攻打大清皇帝的英法侵略者搞亲善合作,同僚骂他毫无羞耻感,他表示无所谓;

战略眼光非常准,实行战略非常狠,行动果断,不顾天下物议,看准水军的重要性,不惜代价砸水军;看准安庆的重要性,就瞄准安庆猛打,甚至不管老友胡林翼的安全。

战争成功后,看到士兵都发了财,就知道军心不可用,乃退下来乖乖当忠臣,相当知进退。

曾国藩成功靠的本领是什么?是狠,胆,眼光,无耻,实事求是。

但是曾国藩为啥教儿子那些迂腐不堪的东西?

很简单,曾国藩家族已经富贵以极了,他儿子需要的是保全性命、享受富贵的乖顺,而不是枭雄的才能,所以才会教儿子们这些道德文章。

苏轼有句话说得很好,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就是这个道理。

隋代杨智积备受皇帝打压,所以他深恐惹祸、子孙受难。杨有五个儿子,他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这些用来洗脑的经书,不容许其读帝王史、方志和兵法,且只让他们进学堂当上课,不容许他们交往豪杰宾客。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作为,他道:“如果孩子读书广泛了,就会增加才识,如果他们多与豪杰交往,就会滋生志向。人一旦才识多了,志向大了,就可能引来杀生的祸患。”后来,杨家上下果然得以保全性命,别人都很佩服他这种见识。

其实曾国藩的处境也是这样,他给儿子看的东西,也只能是这些东西。现代人与曾国藩家书的初衷完全不同,盲目模仿,只会误人不浅。

5

没用

6

我觉的还是有用的,曾国藩生于乱世,农家子弟一介布衣,他性格沉毅艰忍,他的成功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说他资质平平只能说是自谦,没有大聪明大智慧能做到出将入相这种大成功吗?遇大事不慌乱,有大功而不自矜,平心待人,近代史上最后一个大儒,剿灭太平军时做为一个三军统帅,繁冗之中还不忘对家中子弟的教晦。不止是读什么书做什么事,甚至于一言一行都曾涉及,曾嘱其长子语速太快,步履太浮而不稳,无论大事小节无不顾及,如果现代的高官,富人能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则幸莫大焉,布衣宰相,官至极品尚嘱咐儿媳勿忘绩织,定期给他做布袍,布鞋,可见其对自己的戒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曾国藩身上体现的最充份,剿灭太平军的功过是非咱们且不讨论,只说对朝廷的忠诚,对国家的安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愚以为亟待提高儒家思想,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谢谢。

7

li感谢话题分享。
对这个问题,我就之前自己读《曾国藩家书》的一些感悟试着解答。
一、曾国藩家书的编辑是谁
曾国藩家书是又李鸿章两兄弟编辑的,李鸿章小名“李合肥”,晚清中兴四大汉臣之一。从编辑者的地位来讲,这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可见这部书的厚重感是很强的。
二、曾国藩家书的时代意义
家书中提到了很多家庭管理的琐碎细节,也包含了曾国藩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对我个人影响最深的是曾国藩给自己孩子开的书单,足足有上百本书,可见其自身阅读量之惊人。当然这些书单对一百多年前的人有用,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用的,所以作为年轻人看书,能够将书单中的书一一看完也委实是一项大工程。
三、曾国藩家书的现代意义
我们应该抛却自己的骄傲,学习曾国藩“谦劳”的精神。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更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工作,学习新的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32, "vid": "v02016af0000brt13mo1ahq0u6kevkg0

8

绝对有用。但要说明一句,治国有风险,应用要谨慎,蒋委员长就是用了这服药才泻掉八百万人马的。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大陆的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家里大小人物,大凡小事无不涉及,内容之丰富,令人瞠目。因此,《曾国藩家书》对于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作用。

作用1:写信价值大。这个作用几十年前最明显,现在其实也大。给家里小孩、晚辈子侄写段寄语啊,必要时刻在微信、图条写段有内涵的文章啦,这个家书就太有用了。怎么抄都行,还可以正大光明地说,这是曾国藩说的。

作用2:为官用。这个价值最大。曾国藩写了巨量的为官心得,极少有领导都会这么做,把自己的真经心传都拿出来分享的,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分享精神。曾国藩也没有这么好的分享精神,但是对于子孙,他可不能不教点真东西,所以后代人才有福了。比如曾国藩提倡吃亏论,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吃亏福气来”。这个见解就很高明了,平常人也这么说,但放在官场就大大的有学问了。再比如,曾国藩提倡耐得烦,当官一般脾气大,就是耐不得烦,这就容易出问题,犯下各种错误,耐得烦可谓切中肯綮。曾国藩自古以来都被奉为“官场楷模”,所以,当官不读曾国藩,后起悔来没个完。

作用3:学习作文用。听说曾国藩是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学习这样的文章大家作品,作文水平是不想提高都难。

作用4:延年益寿用。《曾国藩家书-修身之道》中,谈了许多养身益寿之道。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在遵循父亲保身之则——“节劳、节欲、节饮食”的基础上,他还常常提醒家人以保身为重,如“弟此时无论如何懊怫,如何穷窘,总以保养身体为第一着。”,“惟望兄弟各善调摄,异日相见,尚各康强为幸”。曾国藩还创造性地将养身与修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养身内涵极为丰富,越读越有益。

还有很多作用,由于时间和见识问题,有待个人慢慢总结。

9

以前,有一种说法,就是曾国藩怕信件,特别是家书一类的,在投送过程中有官方私下拆检,引祸杀身,搞“文字狱”,就写一些日常生活用语,细致到种菜,练字这些琐碎小事,不厌其烦。既便是这样,也能从其受益,持家治学是曾国藩教育后代的重点,严谨宽厚的处事方法,我有一册曾国藩家书选读本,早些年常翻阅,也能感觉到曾老夫子帐下得闲修书,是一种气魄,是一种格局,让后人受益匪浅,做事成人的标杆。现在的新疆伊犁就是左宗棠、曾纪泽一文一武,虎口掏食,让沙俄归还了中国,看史料,有一个俄军官不甘心地说,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归还他们(中国),赤裸裸的强盗逻辑。有了以上史料不证说明《曾国藩家书》的价值受用无穷的。

10

看你想在里边得到什么,如果是想学习修身,养性,齐家的本事,那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想要学到平天下的本事,可能里边内容有点少。

如果想要学到发尽天下大财,交尽天下朋友这类功利的本事,里边确实没有。

当然,即使里边有你需要的东西,首先你得愿意相信愿意改变才能学到东西,如果抱着看热闹,看新奇的好奇心那可能真的没有太多用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