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篡位时,大部分曹魏老臣的后代都不想保卫曹家。而且,大部分曹魏老臣的后代其实也没能力保卫曹家。
一、不想保护
曹丕登基后,出于稳固皇权的目的,对所有近支皇族,比如曹植、曹彰等,都进行了政治打压。而他的这一举措也导致整个曹氏近支皇族出现了人才断层问题。
近支皇族都被打压了,那么谁来维护曹氏江山呢?曹丕想到了夏侯氏、曹仁、曹真、曹休等远支皇族。终曹丕一世,曹魏军事力量都掌握在这些远支皇族手里。
▲曹魏皇权之下,以大司马权力最大,大将军其次。三公只是虚职。
按照曹丕的设想,近支皇族可能会篡位,而远支皇族概率相对较低。所以他很放心把权力交给这些人手上。但是,曹休、曹真这些远防亲戚和曹丕一样,都是短命鬼,而且子孙还不堪大用。因而到了曹叡时代,远支皇族也出现了人才断档,无人可用的地步。
我们知道,曹叡时代正好是诸葛亮北伐的高峰期,蜀汉接连发动北伐,孙权也适时对曹魏发动攻势。面对敌人咄咄逼人的架势,曹叡必须把军权交出,交给了司马懿、满宠这类有能力外姓士族掌握。否则,江山社稷就完蛋了。
所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们开始接触到了兵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们品尝到了权力带来的愉悦感。
曹叡去世前夕,估计是他意识到了军权不能为外人所掌控。于是他决定收权,把一部分权力交给了远支皇族出身的曹爽。让曹爽和司马懿相互制衡,以确保曹芳的皇位稳固。
曹爽是曹真长子。他这个人有没有本事,不好评价。但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曹叡让他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绝对是看走了眼。
因为曹魏的政治结构很简单,就是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只要与士族搞好平衡,朝廷就能相对稳固。曹丕时代,曹叡时代,在这方面做的都还算及格。但是到了曹芳时代,由于曹爽的进一步收权,平衡被打破了。
而平衡一旦被打破,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士族开始与皇权离心离德。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无论曹丕、曹叡怎么削近支皇族,曹爽怎么削司马懿一家人,士族们都没有吭声。
因为在士族们看来,近支皇族被削,与他们没关系。司马懿被削,那也是他权力太大了导致的结果,削司马懿,也跟他们没怎么关系。反正自己也没权,削不到自己头上来。
但当曹爽把魔爪伸向其它士族群体后,大家这才发现,曹爽的野心很大,他是要把士族一锅端。再不反制曹爽,大家都没得玩。于是士族们也就纷纷站在了司马懿一边。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士族对曹魏的忠诚,其实就不存在了。
比如当时的颍川荀氏。由于荀彧是被曹操害死的,荀氏本来就对曹家怀有恨意,本来跟曹家的关系就不好。而曹爽现在又无差别的打压士族,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还支持曹家呢?司马氏篡位前后,荀彧的儿子荀顗打一开始就站台司马氏。曹氏大权沦落,这在荀顗看来,是天道有轮回,你曹家也有今天?
还比如弘农杨氏。由于杨修被杀,杨氏的族长杨彪与曹家关系一直就很僵。曹丕多次想缓和关系,但杨彪根本就不领情,到死都不做曹魏的官。所以杨氏一族与曹家的关系其实也很一般。曹氏大权沦落,这在杨家人看来,也是天道有轮回,关我屁事。
再比如说河东贾氏,颍川种氏,高唐华氏和东海王朗。虽然他们与曹家无仇无怨,但问题是贾逵、钟繇、华歆、王朗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投机分子。他们的政治主张是谁当皇帝都可以,谁当皇帝都就跟谁联姻,谁当皇帝他们都劝进,争当开国功臣。
在他们的心里,根本不存在皇位只能由曹家人坐的概念。所以曹家大权旁落,在他们后代的眼里自然也只是汉献帝禅让的重演。汉家四百年江山都能让,在位才四十余年的曹家凭什么不能让呢?(曹丕当年被这些人扶上位时,应该没想过这些人的后代,也用同样的方式抛弃了曹氏)
▲如果历史上的王朗真是被骂死的,我想曹家后人应该会很解气吧
另外,有人站台司马氏,自然就有人反对司马氏。比如高平陵政变后,王凌、文钦、诸葛诞等人就起兵反对司马氏专权。不过,他们反对司马氏,不是为了做曹家的忠臣,而是他们认为司马氏能篡权,自己也可以。他们想取代司马氏,来一把黑吃黑。
从以上种种列举就可以看出,曹魏政权的根基打一开始就不稳固。大部分重臣都是顺风表忠心,逆风挖墙角。从始至终都没有几个人愿意为曹家出头。
二,没能力保卫
老臣们的二代除了不想保卫曹家外,其实相当一部分官二代也没能力保卫曹家。因为当政权稳固后,一个人的上位要论资排辈,官二代们年轻,没资历,也没有才华(相当于父辈),很多人都没能掌握实权。
比如说程昱的儿子程武、程延;贾诩的儿子贾穆、贾访、贾玑;郭嘉的儿子郭奕。在历史上都是默默无闻,官职最高的人也就是太守。像他们这类人,不管是帮忙造反,还是阻挠司马氏篡位,其实都起不到什么大用。
还比如一票老将的儿子。张辽儿子张虎,官职只到偏将军,在当时属于第五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校级军官;于禁、徐晃、张郃的儿子更惨,于圭、徐霸、张雄根本就没有当过官,只有爵位。这就可想而知,这帮人相比于父辈是混得有多寒碜。
典韦的儿子典满,许褚儿子许仪,李典的儿子李祯同上,也都是草包。尤其是许仪,他在司马昭伐蜀期间(灭亡蜀汉的那次),因为没有及时修补道路,居然被钟繇的儿子钟会下令斩了。可叹他爹许褚那么骁勇,儿子居然死的如此憋屈。
与以上凡夫俗子相比,乐进的儿子乐綝是最争气的,封亭侯,官至扬州刺史。然而他是支持司马师的。他跟王朗的儿子王肃,贾逵的儿子贾充,华歆的儿子华表,庞德的儿子旁会等人一样,打一开始抛弃了曹氏。
当然,大部分官二代是草包,不等于所有的二代都是草包。毌丘兴的儿子毌丘俭,陈群的儿子陈泰就是当时的杰出人物。司马师废黜曹芳时,毌丘俭起兵护驾,但因为是孤军奋战,所以很快就被司马师消灭。(毌丘俭报答曹叡的知遇之恩)
陈泰有点本事,在西北跟姜维互有胜负,他也有点良心,政治上同情曹氏,坚决反对司马昭弑君。但是,他的政治智商不够。该出手时不出手,等到司马昭大权独揽之后,他再去骂司马昭不忠,要求杀贾充。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或许在别人看来,当年曹丕、曹叡对他们陈家那么好,可连陈群的儿子都不清君侧,我们又凭什么当这个出头鸟呢?后来陈泰被排挤,郁郁而终,曹氏的江山就是没人能遏制司马氏,真的该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