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历史上小人物改变局势首推许贡的门客。

起因

公元195年,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趁机摆脱袁术控制,攻占江东。

时任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浙江嘉兴)被孙策击败后,投靠山贼严白虎;后严白虎也被孙策击败,二人投靠许昭。由于孙策敬佩许昭有“丈夫之志”就没有继续追杀,后来许贡归附孙策。

虽然归附孙策,但许贡无一日不想找机会夺回吴郡。于是向朝廷上表,说孙策其勇可与楚霸王相当,不能放任孙策继续在江东坐大,否则终成大患。他建议朝廷以皇命招孙策进京。

可没有想到这道表书被孙策截获,孙策找许贡对质。许贡极力否认,大怒的孙策将许贡当场绞杀。

过程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开干。曹操袁绍两个儿时的好基友因为天下反目成仇。

孙策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就秘密整顿部队,调遣将领。准备袭击许昌,迎取汉献帝。

四月四日这天,孙策骑匹快马打猎。被蓄谋已久的三个许贡门客袭击,孙策虽然杀了三个门客,当自己也面部中箭。最终不治身亡,终年26岁。

影响

如果孙策不死,带兵攻占了许昌。不管成功不成功,曹操都将腹背受敌。而且曹操当时军粮不多,这种情况下曹操将无立足之地。

所以说这三个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的门客,不经意间改变了整个三国的走势,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宋江宋公明!

醉酒题诗,后来逼上梁山坐上了头把交椅,又木的雄心壮志,搞招降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前程。(不好意思哈,写完了发现写成水浒传了,总是会把这两个搞乱了)


3

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大棋局。

中牟功曹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虽然董卓非常器重曹操,但曹操却不想与之同流合污。于是,改名换姓,逃出洛阳,想要潜回家乡,招兵买马。谁知在路过中牟的时候,却被亭长怀疑,捉拿到了县里。此时,中牟县令也已经收到了董卓捉拿曹操的文书。可以说,此时曹操的生死正在一线之间。

与《三国演义》不同,但是中牟县令不是陈宫,而且帮助曹操脱险的也不是县令。而是中牟县的一位功曹。这位功曹位卑不敢忘忧国,虽为一县之功曹,但却心忧天下,他认出了曹操,但却认为,在天下大乱之时,不应该拘捕天下英雄。于是,劝县令释放了曹操。我们想,如果没有这位功曹,曹操势必凶多吉少。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时代,真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的历史要完全因此而改变。而这位无意间改变了历史走向的功曹却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


郭汜之妻

董卓被杀之后,余党李傕、郭汜等把持朝政,他们“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搞的民不聊生。但怎奈两人权势熏天,群臣都无计可施。打破这一僵局的,确实郭汜的妒妻。当时,李傕多次设酒宴款待郭汜,有时候甚至留郭汜住在家中。郭汜妻子担心李傕赠给郭汜婢妾而夺已之爱。于是,就想方设法离间两人关系。


正赶上李傕给郭汜送食物,郭妻就把里面的豆子当作毒药,给郭汜看。后来,李傕又宴请郭汜,郭汜在李家喝的大醉。这时郭汜担心李傕害他,伴着粪汁喝下解酒。这样,在郭汜妒忌的妻子的不懈努力下,郭汜终于与李傕产生了嫌疑,并逐渐演变成了武斗。两人一人劫持公卿,一人劫持汉献帝相互争斗不止。由此,汉献帝离开了长安,几经辗转,才被曹操迎到了许都,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路。


卫温、诸葛直

此两人地位虽较前两人较高,但放在三国群雄中,却也是微不足道。但两人做了一件事,却值得大书特书。在东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将士,出海寻找夷洲及亶洲。



据说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寻找蓬莱仙山,到了亶洲就不再回去了。但卫温、诸葛直两人并没有达到亶洲,他们仅到了了夷洲,并带回了数千土著。但这样的结果却令孙权很不满意。在第二年,两人被以“违诏无功”的罪名给杀了。当然,孙权没有看到两位将军这次出海对于后世的中国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所到达的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岛,正是卫温、诸葛直才有了两岸交流最早的官方记载,台湾成为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三国不起眼的小人物对时局起到关键性作用,当推张松,他促成了三国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张松(?-212年),字子乔,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张松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材矮小,不满五尺,形象丑陋,走路一瘸一拐的。然而声音洪亮,言语有若铜钟,很有才干,颇有计谋,奇丑无比的他在当时存在感非常低,以以致于去拜见曹操时曹操开始都不想见这个小人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自率兵征讨荆州,这时,据守蜀中的益州牧刘璋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刘璋派遣使者张松担任特使,前去示好曹操。哪知道张松早就觉得刘璋暗弱无能想找个新的靠山,便一门心思的向曹操推荐自己,希望能够投靠曹操换来一场富贵。哪知当时曹操看到如此丑陋的张松,很是冷淡,而张松也是一个个吃软不吃硬的货,差点命丧黄泉,被曹操手下乱棍赶出

此时的张松可谓是碰了一鼻子灰,自己在刘璋处夸下海口,无法交差,而且被乱棍打出,心中的懊恼和气愤可想而知。但天无绝人之路,在张松归川路上一筹莫展时,受到了另有所图的刘备的极力礼遇。此时的张松可谓是感动得一塌糊涂,自己被曹操乱棍赶出,却受到刘备的热情款待,内心对刘备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之余将自己原本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


以张松献图为基点,刘备制订了“立足荆州,谋取西川,北图汉中,直指许昌。”的立国战略。汉建安16年(公元211年),益州别驾张松献图后,汉左将军宜城亭侯皇叔刘备提三万精兵,领庞统,黄忠,魏延入川。从此,刘备正式按隆中对策略,从而奠定中兴四百年汉室的基业。也成就就了刘备建立蜀国的霸业。形成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5

1.十常侍,如果不是为了除掉宦官,应该不会招董卓入都城。

2.赵云他哥,赵云就是为了给他哥奔丧守孝才有机会离开公孙瓒,之后公孙瓒被袁绍几乎全军剿灭。没有赵云,阿斗还不知谁去救。

3.郭图,是袁绍的谋臣,本来袁绍离汉献帝更近,就是这货劝袁绍别去接天子这个烫手山芋,结果曹操接了。

4.袁术(这个也要姑且也当作小人物吧),就是这哥们搞称帝,刘备才抓住这个理由脱离曹操。

5.许攸,淳于琼,一个告密乌巢有袁绍主力军粮,一个没有守住乌巢。

6.蔡帽和他姐蔡氏,硬要把刘琦扶成荆州主子,然后直接投降曹操,逼得刘备断绝了任何依靠北荆州防御曹操的办法,没多久向东边结成了孙刘联盟。

7.徐庶,引进诸葛亮。

8.阚泽给黄盖送诈降信,曹贼一向狡猾,开口就说这是苦肉计,这个阚泽说服了曹操黄盖是真投降。

9.张松,送益州地图给刘备。

10.刘循,刘璋的儿子,刘备打他的城池打了一年,最终打不下让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只留下了关羽在荆州,这个人事变动很重要。

11.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而不是率军抵抗争取时间或者北上汇合关羽,关羽只能跑到麦城去,而难以调动荆州剩下的兵马。

12.张达还有范疆,趁张飞睡觉砍了张飞。

13.郝昭,以绝对劣势守住一个孤城,搞得诸葛亮一次完整的北伐无功而返。

6

贾诩,他不是小人物,可这个名字是不是看起来甚至有点陌生,作为一个谋士,他远没有郭嘉、诸葛亮、荀彧这些人出名,可是他的做法却足以左右整个三国的走向。

贾诩,字文和,今天的甘肃武威人。贾诩最开始是董卓手下的谋士,可是他很早就看出董卓这个人不堪大用,董卓死后,他献计李傕、郭汜攻打长安,也就是说,搅乱长安的人是贾诩鼓动的,李郭之乱源自于贾诩,这是他第一次影响时局。

李郭二人虽然重用贾诩,可是他们非常忌惮他,贾诩也深知这两个人不过是酒囊饭袋之辈,所以在自己母亲去世时就辞官不做了。

贾诩后来投奔了段煨,段煨虽然了解贾诩的能力,可是他害怕贾诩夺取自己的兵权。当张绣来迎接贾诩的时候,贾诩就去了张绣处,有人问贾诩,段煨对他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投奔别人。贾诩说,段煨害怕我谋夺他的军权,所以我在他这的话他早晚会害死我,可是我去了张绣那,他可以联络张绣,所以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贾诩在张绣处,张绣对他言听计从。建安三年,曹操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突然有一天曹操听到袁绍要偷袭许都,就立刻回援。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继续追击,被曹操打得大败,回来后尚未休息,贾诩立刻说:快再去追!”张绣不解,但是贾诩一再坚持,张绣只能带兵再追,结果大胜而归。张绣问贾诩是什么原因,贾诩说,曹操急于撤兵,不是因为战败,必然是因为后方出事,所以在撤退的过程中必然是亲自断后,将军不是曹公的对手,当然战败,可是第二次再去时,曹公必然去前方领兵,其他人也不是将军的对手了。

建安四年,袁绍招降张绣,张绣想要同意,可是贾诩坚决制止。他说袁绍的势力很大,将军去了那里必然得不到重用,而曹操稍弱,必然善待将军。于是张绣就投奔了曹操,果然,曹操非常高兴,这是贾诩第二次影响时局。

曹操后来准备选定接班人,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犹豫,于是便私下问贾诩的意见,贾诩一直闭口不言,曹操问他为何不回答,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暗示曹操不能废长立幼,曹操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选定曹丕为接班人,这是贾诩第三次影响时局。

后来他觉得自己容易遭到曹操的猜忌,就终日闭门谢客,子女也不同权贵通婚,所以一直被曹氏重用,得以长寿善终。

贾诩算得上三国时最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体现在对人的了解以及对人行为的预测,他的做法真正左右了历史的进程。

7

第二十三回中祢衡骂曹操,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言辞虽有偏颇,但从作者的立场出发,可谓骂得洒脱自如,正气凛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