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同别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多的国家,而在康熙时期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割让中国领土的开端。

1689年,索额图带领传教士徐日升和张诚在内的清朝使团前往尼布楚,清朝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第一次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亮相国际条约上。《尼布楚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在这次条约签订过程中,葡萄牙人徐日升和法国人张诚,收受俄国人的礼物后,将康熙皇帝谈判的底线全部提前透露给了俄国人,造成了清朝谈判极为被动。徐日升供职于钦天监,张诚作为皇帝的宫廷教师,康熙皇帝特别信任这两个外国人,还赏赐他们黄马褂,官封三品,可是最后他们辜负康熙的信任。幸亏签订条约的那段时间,喀尔喀蒙古人和布里亚特人在尼布楚发动对俄军的进攻,让清朝在谈判桌上重新掌握了些许主动权。

经历了多次谈判,最终中国做出了根本性的退让,在《尼布楚条约》中把贝尔加湖以东,原属于中国的尼布楚富庶地区让给了俄国,割让了大量领土。同时,还将北诺斯山与南支之间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包括堪察加半岛和整个乌第河流域在内,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疆域,变成了至今无法解决的领土争议地区。

《尼布楚条约》第一次官方划分了中国和俄国的边界问题,后来经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边界往中国领土内迁移,清朝割让中国领土的步伐踩不住刹车。1858年,软弱的清政府和俄国《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划为清朝和俄国公管地带。在两年后的1860年,清朝又和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继《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又通过以上三个条约共割让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

回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代背景,“康雍乾”盛世常用来形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繁荣强盛,但是康熙皇帝在位的鼎盛时期,为何同俄国签订了失地的《尼布楚条约》?

首先分析号称“大清帝国”这边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杀权臣鳌拜,平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这些都大耗国力。康熙九年,即1670年,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发起叛乱,而且飞速扩张。此时,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终于在1697年灭了噶尔丹的叛乱。而俄国从顺治时期的1652年就开始大肆侵占中国领土,康熙皇帝也曾分别在1685年和1686年派兵攻击俄国侵略军。但是,当时为了全面解决清朝国家内部的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便对俄国做出了让步,同俄国签订了失地条约《尼布楚条约》,急于划清边界,集中精力对付噶尔丹。

沙皇俄国从皇帝伊凡四世起,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侵占和统治。1636年,俄国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并于1650年左右的顺治年间开始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进行野蛮的烧杀抢掠。

处于极速扩张的俄国,趁清朝内乱时期,同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如果康熙时期各种叛乱已经在签订条约前解决,肯定会派兵和俄国决一雌雄,更有甚者,清朝有可能会占领部分俄国与中国边界地区。而且此时,俄国正在进行多地区的扩张,兵力不足,为了争夺黑海的出海口正在和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征战。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16、17世纪,沙俄奉行军事扩张政策,不断东侵,于明末与中国接壤。

顺治初年,清兵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时,沙俄殖民强盗趁机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现在阿尔巴津)、尼布楚(现在涅尔琴斯克)等城,有时还入侵到松花江与牡丹江汇流处。他们掠夺土地、黄金、财物和女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严重影响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宁。


沙俄的猖狂侵犯引起顺治帝的痛恨,虽然此时在进行统一全国的行动,但他仍积极派兵抵抗侵略者。顺治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清军在松花江口、呼玛尔诸处及古法坛村等地,曾多次大败沙俄。虽基本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军,但由于认识不够、力量不足及准备不充分,并没有彻底将其根除。沙俄仍以尼布楚、雅克萨等处为巢穴,筑城盘踞,不时地出没在上游地区。

康熙亲政后,立意剿灭沙俄侵军。他多次派人“细访其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为反击沙俄做好思想准备。后来三藩之乱爆发,他无力北顾,为征讨叛军还把黑龙江、宁古塔(今宁安)等地驻防清军南调。这就给了沙俄以可乘之机,他们继续阴谋扩大和加紧对中国北疆的侵略,以策动当地少数民族头目叛逃的手段,来达到侵占中国土地的目的。



康熙帝首先对沙俄采取了和平外交的方针。从康熙五年起,10余年间,他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臣前往尼布楚交涉,并给沙皇写信,阐述了清朝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呼呼沙俄停止侵略、交还逃人和平地解决争端。康熙十五年,沙俄使臣尼果赖来华活动,康熙帝再次要求俄方“毋扰边境,许贸易通好”。

但是对康熙帝的一切和平努力,沙俄根本不予理会,相反,还提出自由贸易、开辟口岸、停止反抗等无理要求,并继续扩大侵略活动,又窜至黑龙江中游地区筑室盘踞。面对沙俄的无理要求和野蛮侵略行径,康熙帝无法容忍,决定采取武力。



康熙做出“征剿”沙俄的战略决策。先派遣副都统郎坦、彭春等率200余人的小股部队,以打猎为名,前往黑龙江侦察敌情。年底,郎坦等顺利完成侦察任务,向康熙帝报告说:“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还不到30岁的康熙帝,深谋远虑,当即采取如下措施:

一、调取乌拉、宁古塔兵1500人,并携带红夷大炮、鸟枪等,由宁古塔将军巴海、萨布素率领至黑龙江。

二、在璦珲、呼玛尔两处“建立木城”,与沙俄“对垒”。

三、备足军粮,令科尔沁十旗和锡伯、乌拉地区官庄提供12000石粮食,足够3000部队三年之用。


清军至驻地,即行电田耕种,再由索伦人接济牛羊。为保证长期粮饷供应不断,康熙帝又指令开辟辽河、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水陆联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运饷的困难,保证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长远看,康煕帝的这些措施对开发东北也有重大意义。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萨布素提出攻取雅克萨的作战计划。康熙帝又从京师、东北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调来八旗官兵,另从福建调来藤牌400人,共计兵力近3000人,先集结于瑗珲。为保证前线与朝廷之间军事畅达而迅速,康熙帝特指示自齐齐哈尔(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设立驿站,负责传递军情。在康熙帝的精心筹划下,军事部署十分完备。四月二十八日,彭春、萨布素统率清军自瑷珲水、陆并进,目标直取雅克萨。六月初,清军大胜,沙俄遭到重创,被迫出城投降。清军将700余俄国人遣返俄国。另有俄军40多人投降,不愿回国,被编为康煕俄裔近卫军。



清军撤离雅克萨不久,沙俄派遣陆军大佐伯拜顿率军赶到尼布楚。七 月初,他会合督军托尔布津的残兵败卒共500余人,再次返回雅克萨据守。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萨布素率部兵临雅克萨城下,双方炮击,枪弹交加。 沙俄军损失严重,托尔布津被击毙。清军将俄军围困达5个多月。至严冬,俄 军死亡800余人,仅剩100余人。当时,沙俄正和瑞典争夺芬兰,无暇东顾,被 迫遣使来华求和。康熙帝即下令清军解围。第二次反击战又以胜利告终。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ニ十四日(1689年9月7日),双方使臣在尼布楚谈判边界 问题,共同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这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共有六项 条款,包括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分、越界人员的处理、中俄贸易等内容。其中明确 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 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俄国撤出雅克萨及所有在 中国境内的军队和据点。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存待议。

《尼布楚条约》的缔结,使俄国取得了尼布楚周围及其以西原属于中国的 领土,现固了在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并打开了与中国通商的门户,在以后的对 华贸易中获取了重大利益。


清政府尽管在领土方面做了很大的让步,但应用外 交与武力互为表里的策略,收复了雅克萨等长期被俄军霸占的领土,遏制了沙 俄侵略的因焰,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俄东部国界,捍卫了领土主权的完整,独 立自主地解决了外交,并使战争结束东北边疆得到150多年的安宁,经济逐渐 发展。

所以,该条约完全符合世界公认的国家法准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这样,清廷解决了东北问题,就可以集中力量抗击准葛尔侵扰,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3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沙皇俄国对黑龙江的入侵

沙皇俄国原是一个欧洲国家,领土与中国并不接壤。至17世纪俄国先后吞并了西伯利亚诸汗国,越过乌拉尔山,征服了西比尔汗国,并建托博尔斯克城,作为向东扩张的据点。接着,又占据叶尼塞河流域,建叶尼塞斯克城。不久,又推进到勒拿河流域,建雅库次克城,又向东扩张,一直达到鄂霍次克海。叶尼塞斯克、雅库次克遂成为俄国哥萨克人侵黑龙江流域的两个据点。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当俄国哥萨克在阿尔丹河流域建立塞堡时,才知道有关黑龙江这条大河的最初消息,竞比中国人晚了近三千年。此后,俄国就不断有人入侵黑龙江流域。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俄国雅库次克督军彼得·戈洛文派遣70余名哥萨克入侵黑龙江,因中途受阻,未果。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彼得·戈洛文又派瓦西里·波雅科夫率133人深入黑龙江。他们自雅库次克出发,到达精奇里江上游,顺流而下,冬季到达乌姆列坎河口。好客的达斡尔人给他们提供食物,并介绍了与博格达汗(即清朝君主)内地的交易情况。然而他们强盗行径不改,到处烧杀抢掠,使当地达斡尔人不得安宁,终于奋起反抗。



1644年(顺治元年),他们沿精奇里江窜至黑龙江,当到达松花江口时,当地的虎尔哈人消灭了其中的许多人。由此他们不敢从原路返回,而从海上遁逃,历时两年才回到雅库次克,生还者仅15人。

1649年(顺治六年),俄国又组织了第二次对黑龙江的武装入侵。由哈巴罗夫率领的70名哥萨克于次年越过外兴安岭,到达雅克萨以西的鄂尔河口。当地的达斡尔人得知消息,及时撤离,哈巴罗夫把军队留在这里,他返回搬兵,又带来137人,并携有要求当地人做他们的奴隶的“训令”。



1651年(顺治八年)哈巴罗夫率200名入侵者到达古伊古达儿村时,要求居住在此地的千余名达斡尔人和50余名满族人向俄国纳赋。达斡尔人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坚决抵抗,结果661人被杀,361名妇女儿童被俘,是年秋,俄国哥萨克袭击了旧瑷珲城,又到达黑龙江下游赫哲人居住的乌扎拉村,四出抢掠,遭到当地赫哲人和朱舍里人的联合抵抗。赫哲人和朱舍里人向清廷报告说,这里来了“罗刹”,要求派兵保护。清廷命宁古塔章京海色率600人包围了乌扎拉村,哈巴罗夫被迫向黑龙江上游撤退,并遣使莫斯科要求增援。1653年(顺治十年)哈巴罗夫回到莫斯科。

1654年(顺治十一年),俄国又派斯捷潘诺夫代替哈巴罗夫,率领370名哥萨克第三次人侵黑龙江。他们窜到松花江骚扰,与清朝军队相遇,结果被打败,退出松花江,向黑龙江上游逃窜,至呼玛河,建呼玛城堡。年底,清廷派固山额真明安达往征黑龙江上游的“罗刹”。清军包围了呼玛城堡,分三路围攻。

哥萨克拼死抵抗。清军因携带的粮食有限,只好撤围。此次战役之后,清廷将作战基地由宁古塔移向乌喇(今吉林)、卜魁(今齐齐哈尔)及黑龙江城(今爱辉),并恢复了乌喇造船厂。盘据在呼玛城堡的哥萨克,为解决粮食困难,又窜到黑龙江下游费雅喀人居住的地方抢掠,并在那里建立科索戈尔斯克越冬站。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派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军打败了俄军,斯捷潘诺夫率500人沿松花江而上,沙尔虎达率军激战于黑尼江松花江汇合处,打死和活捉了270名哥萨克,其余230人逃回雅库次克或尼布楚。



顺治十七年(1660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巴海辛军大破哥萨克于黑龙江下游古法坛村,至此,入侵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匪徒全部被肃清、清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

沙俄派哥萨克从雅库次克入侵黑龙江,另派哥萨克从西面入侵黑龙江上游流域,顺治十一年(1654年),占领了尼布楚,当地的蒙古族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康熙四年(165年),又南下占领了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所属的楚库柏兴(色格楞斯克),并东进占领了雅克萨。土谢图汗多次向沙俄提出抗议,并于康熙十三年(1673年)、十四年两次派人去莫斯科交涉但是沙俄是不甘心退出已侵的地区的。康熙十九年,沙俄又成立了“尼布楚督军区”,并在额尔古纳河东岸建立了额尔古纳堡。

康熙二十年清廷派大理寺卿明爱前往黑龙江与沙俄交涉,雅克萨俄军头目拒不谈判。圣祖决策,以武力驱逐侵略者。

二、两次雅克萨之战

1.战争的准备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平定了吴三桂之乱,二十二年又收复了台湾,就转而解决北部边疆的安全问题。收复台湾的前一年即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圣祖先至盛京“谒陵

4

既然说背景,就把范围放大了说。大家都有个误区——总盯着清朝和沙俄两个势力打转转。实际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背景是十七世纪东亚版的三国演义


如果说三国,可能有点反动。但是,确实是三个权力在争斗的结果。

哪三个呢?沙俄、清朝、准格尔汗国。很多人,把尼布楚签订之前的准格尔汗国漏掉了。要知道,康熙为什么能签这样一份条约,还得先说说准格尔与清朝的关系。

东亚双雄:清准对峙。

本来清朝入关之前,准格尔的首领就已经向清朝表示了臣属关系。但到了噶尔丹成为准格尔汗国大汗后,开始有了想进一步做大的想法。毕竟每个蒙古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噶尔丹心中,也有个征服世界的梦想。

新疆这个名称是乾隆给取的,以前的名字正是准格尔汗国。

准格尔汗国极盛时期,北到叶尼塞河上游,西到巴尔喀什湖,南到西藏阿里地区,东到蒙古萨彦岭,疆域四百余万平方公里。是个与清朝并驾齐驱的庞然大物。

准格尔是最先与扩张的沙俄中的碰上的。沙俄先派出哥萨克人在当地建立堡垒,众多堡垒连城线,再一步一步向前推进,逐渐向东占领土地。而蒙古人又是逐水草而居的习俗,也没有国家边界的概念。

直到准格尔汗国意识到沙俄的野心,才开始与其交战。但沙俄每次被打败,过段时间又卷土而来。像极了一伙臭流氓。

当时,噶尔丹已经成为准格尔汗国的大汗。他懒得理沙俄那伙臭流氓,完全把的注意力放在了漠北的喀尔喀。

进占喀尔喀是第一步,兵临北京城下是第二步。因为,准格尔汗国的前身,就是兵力北京城下的瓦剌部也先汗。

与噶尔丹对阵的正是刚刚平了三藩,收了台湾的康熙。当时清朝也面临能打仗的老将即将凋零。如果此时任由噶尔丹做大,自己将来都不一定对付的了。那就只能一决雌雄了。

当康熙正磨刀的时候,发现后背站着一伙臭流氓。这伙臭流氓怎么跑我家后院来了?


这后院,便是尼布楚所在的地方。

尼布楚在西伯利亚的东南。随着元朝灭亡,明朝鞭长莫及,这里成了无主之地。当地的土著是蒙古人的混血鞑靼人和通古斯人。他们接受清朝的管辖,并向清朝纳贡。但因为人烟稀少,清朝也没精力管理。造成了有边无防的状态。

随着沙俄向东方的扩张,最终达到这里,并与清朝碰上了面。沙俄先是修建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萨城,作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并妄图进一步侵犯黑龙江以东以南。

但当时清朝没有驻军,并维持了三十多年这样的状态。

更大的威胁是,如果沙俄与噶尔丹联手,清朝的胜算会很小。要知道,之后的乌兰布统之战,康熙倾巢出动,也是堪堪取胜。

清朝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将沙俄的主力击溃,收复了失地。沙俄路途遥远,无力支援,只能被逼到了谈判桌上。

1689年,清朝与沙俄在尼布楚谈判。一等公索额图代表康熙,经过几轮交锋,最终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将尼布楚让给沙俄。

谈判时,沙俄代表还得寸进尺,妄图以黑龙江为界,双方一度陷入僵持。但谈判桌的后面,有清朝在边境的10000人军队,90艘战舰。而沙俄军队只有1500人。

1689年9月7日,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直至海为界,以北以西属俄国,以东以南归中国。额尔古纳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归属为俄国领土。雅克萨城归中国所有,俄国将修建的城池拆毁,居民遣回俄国。双方定约之后,准许互通贸易。

清朝用土地换来了沙俄在清朝和准葛尔之间保持中立。

但,清朝愿意让与土地,是因为本来对这里也不怎么重视。而沙俄也在这里经营了三十年。清朝又急需沙俄保持中立。所以,这样的让与,在当时是最佳选择。

这些荒无人烟的边疆地带,本来在归属上也是模糊地带。古代中国是不会管这个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还划什么边界呢?只是随着帝国的扩张,才开始重视边疆。而对于边疆的重视的一个表现,就是用约定来明确疆界。

所以,这个签订也是进步的表现。

至于《尼布楚条约》是否不平等。通过上面的回答也就不难理解。但这里还想细说一下。

这个条约签订后,确实是吃亏了。此地,作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枢纽,战略价值很大。尼布楚丢失,犹如中国的东北被打入一根楔子。无异于,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为以后的沙俄进一步扩张,做好了准备。外东北从而丢失。这在战略上是个极大的疏忽。

经济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河湖众多,草原辽阔、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九十年代的苏联解体,作为生命线的西伯利亚地区,为俄罗斯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源。俄罗斯才不至于崩溃。这是资源上的极大错漏。

不过,被强迫签订的明明就是吃亏的合同,是不平等条约。而签完合同之后,才发现吃了亏,那就是自己的原因了。

所以,《尼布楚条约》是在平行互惠的国际法原则基础上缔结的。这项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部边界。条约缔结后,中国的东北边疆保持了160年的安宁,俄国则获得了贸易利益。这也是一向目中无人的天朝上国,放下身段签订的平等的两个国与国之间的条约。

后记

不过,要是把时间再拉长一些,尽管那片土地已经远离中国,可当地大量的林木资源、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无数中国人去投资、贸易。搞活了当地经济,这笔账又怎么算呢?

现在中国那么多单身汉想娶洋媳妇。据说,紧邻东北的这片地区,是全俄罗斯美女最多的……

5

中国主流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清史专家戴逸先生说:“《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有人认为《尼布楚条约》“割地”,因此对中国来说是不平等条约。如果说《尼布楚条约》割地了,那前提至少是俄国所得之地之前就是清朝领土,而尼布楚地区虽在以前为蒙古茂明安部落的游牧地,但茂明安部落早在后金时已经内迁归附,离开了尼布楚。

当时尼布楚地区游牧的是蒙古布里特亚部落,他们并不属于清朝,清朝也并未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此谈不上清朝割让了本国领土给俄国,其实质只是一块无主地的归属问题。而且《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喀尔喀蒙古也不属于清朝。

扩展资料: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互赠礼品,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e68a84e8a2ad7a6431333366303232“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俄国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国军政界“收复黑龙江”的叫嚣日甚一日。

6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当时尼布楚地区游牧的是蒙古布里特亚部落,他们并不属于清朝,清朝也并未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此谈不上清朝割让了本国领土给俄国,其实质只是一块无主地的归属问题。而且《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喀尔喀蒙古也不属于清朝。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等条约。清军入关后,兵力大部分移到内地,所以驻扎在东北的清兵有所减少,黑龙江一带屡遭沙俄的侵扰。当时清朝忙于攻取江南、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等,无暇顾及东北黑龙江一带,给沙俄入侵造成空隙。

康熙帝继位后,鳌拜专权,政局混乱,鳌拜对沙俄入侵又隐瞒不报,致使沙俄先后占据雅克萨、尼布楚等地。他们在两地修建碉堡,建立殖民地,强征当地居民的赋税,甚至向清朝发布外交文书,要清朝皇帝向他们称臣。甚至还无理要求中国每年向沙俄进贡白银4万两和丝绸等物资。这一切都遭到康熙帝的严辞拒绝。

三藩平息后,国内基本安定。康熙帝以为应适时出兵黑龙江,给沙俄侵略者以应有的回击,以保卫祖国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为此康熙帝于公元1682年借回盛京拜谒太祖、太宗陵寝之机,亲自调查边境情况。

经过实地了解,康熙帝对出兵黑龙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掌握沙俄的实际情况,回京后,他即派都统郎坦率几百健卒,化装成猎人,深入雅克萨一带侦察敌情,勘察地形交通。郎坦等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侦察,取得了可靠的材料,绘制了地形图回到北京。

公元1683年康熙帝派兵驻守瑗珲等地,任命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到吉林督造船只,修通水路,扩建陆路,使边境与北京的通信几天就可以通达。

经过二三年的准备,到康熙二十四年,出兵击退沙俄侵略者。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

综上,清朝为了不使沙俄支持准噶尔,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承认了沙俄对于远东地区的占领,勉强算是一个平等条约。但是,俄罗斯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


7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先来说说签订尼布楚条约前,中俄双方的背景,沙俄当时的皇帝是著名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雄才大略,当时的沙俄只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为了扩张国土,军队跨过乌拉尔山脉,开始占领亚洲的大片土地,这就逐渐的打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中国呢,在大清的康雍乾盛世的康熙时期,也是全盛时期,两个伟大的帝王,最终还是康熙获胜,打败了沙俄军队,但是考虑到边远地区,严寒,不适合耕种,并且人烟稀少,再加上清朝军力有限,对那些地方也当做鸡肋,就这样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把清朝的一部分领土,赠予沙俄,重新勘定边界。两个睦邻友好。所以说(尼布楚条约)属于平等条约,那些土地是大清自愿放弃的,而不是被迫割让的。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8

中国东北的领土,自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以来,始终仅有7万平方公里左右。从前称为辽东,也就是现在的辽东半岛,包括沈阳和辽阳两个大城。满洲人原来只局限于狭小的辽东半岛,他的北方和东方。仍住着很多比满族人更为落后的部落,满洲人通过战争,把这些部落完全征服。满洲人进入山海关时,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满洲人统一中国后,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成了他们嫁妆的一部分。

一、倒霉的俄国人

在清帝国向北扩张的同时,俄国已经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征服了西伯利亚荒原上的人数稀少的原始游牧部落,并在荒原上建立起来一系列殖民城市。接着,不断向温暖的东南方和南方发展,窥探并侦查当时刚被清帝国征服不久的黑龙江流域。

清帝国于1642年吞并了呼尔喀、达瑚尔部落,俄国于1643年到达这里,相差不过一年,但这一年已经能够确定中国在法理上对于黑龙江南北两岸广大地区的主权。

俄国人的运气不好,不仅是脚步迟了一年,而且他遇到的不是名政府奄奄一息烂透了的弱小中国,而是正在走上坡路,朝气蓬勃的强大的清帝国。俄国人在精吉里河口建筑城堡,兴高采烈的打算长期占领时,中国出动45艘军舰,逆黑龙江而上,给俄国人迎头痛击,全军覆没。

二、康熙帝的反击

清军撤退后,俄国人又回来,并在黑龙江北岸,建筑雅克萨城要塞。这些俄国人把当地土著索伦人当做奴隶,奸淫妇女,并抢劫他们辛苦猎取的貂皮。索伦人报告中国官员,但这时清政府正困于三藩的战争,没有力量北顾,俄国人作威作福20年,三番战争结束,台湾也跟着合并,康熙帝对雅克萨城采取行动。

1685年。中国边防军司令彭春,率大军包围雅克萨城,用150门野战炮和40门攻城炮,日夜轰击,俄国人投降。中国允许俄国的残余部队向尼布楚撤退,当俄国人再回到尼布楚时,中国没有再把它们驱逐,这是一个大的失误。等到俄军撤退,清军纵火焚毁雅克萨城,也跟着撤退。

不久俄国的增援部队到达,他们又重新修建雅克萨要塞。1686年,中国再围雅克萨城,除用巨炮轰击外,还使用从台湾调来参战的藤牌军攀城作战,俄国只剩100余守军,陷落就在旦夕。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接到停止攻击的命令,因为中俄两国外交人员正在北京接触,俄国要求先行停火,康熙帝允许。

三、中国和老外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1689年,中国代表团索额图,俄国陆军上将费要多罗,在尼布楚谈判。双方都戒备森严,双方的态度也都非常强硬,而中国代表更甚。索额图有两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继续攻城。俄国代表终于采取妥协态度,签订《尼布楚条约》:

一、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于俄国。

二、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以西属于俄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两大扩张势力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170年的和平,跟11世纪宋帝国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114年和平同样重要。俄国对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中国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筋疲力尽。

四、《尼布楚条约》使中国受益巨大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但获得的利益,却十分巨大。当时,中国的力量事实上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延伸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俄国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进入流奶与蜜之地,永远不会自动停止。而中国不然,汉人那时仍以辽东半岛为主要范围,有耕种不完的肥沃土壤,没有人傻到从流奶与蜜之地投到冰雪荒原。这可从对雅克萨城的处理看得出来,中国人把它焚毁而退,俄国人却把他当做宝贝,建了又建。所以《尼布楚条约》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种保卫。

9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等条约。清军入关后,兵力大部分移到内地,所以驻扎在东北的清兵有所减少,黑龙江一带屡遭沙俄的侵扰。当时清朝忙于攻取江南、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等,无暇顾及东北黑龙江一带,给沙俄入侵造成空隙。这伙侵华沙俄原居欧洲,距中国十分遥远,然而他们侵略成性,经常用最残忍、最野蛮的手段向外扩张,最后魔爪伸到亚洲,直到中国黑龙江一带。

康熙帝继位后,鳌拜专权,政局混乱,鳌拜对沙俄入侵又隐瞒不报,致使沙俄先后占据雅克萨、尼布楚等地。他们在两地修建碉堡,建立殖民地,强征当地居民的赋税,甚至向清朝发布外交文书,要清朝皇帝向他们称臣。甚至还无理要求中国每年向沙俄进贡白银4万两和丝绸等物资。这一切都遭到康熙帝的严辞拒绝。沙俄恼羞成怒,增兵雅克萨,修筑更多的碉堡据点,威胁大清,并伺机扩大侵略范围。

三藩平息后,国内基本安定。康熙帝以为应适时出兵黑龙江,给沙俄侵略者以应有的回击,以保卫祖国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为此康熙帝于公元1682年借回盛京拜谒太祖、太宗陵寝之机,亲自调查边境情况。他出柳条边,乘船沿松花江北行,询问由黑龙江逃回来的老百姓,打听那里的情况,听到百姓对罗刹(即沙俄)的愤怒与咒骂,得知民心思归,百姓爱国,不为沙俄所用。这是击败沙俄,保卫边境实现领土完整的有力保证。康熙帝安慰百姓说:“朕对罗刹早有所备,待我大军一旦布置就绪,即刻发兵,收复失地,让你们返回家园。”

经过实地了解,康熙帝对出兵黑龙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掌握沙俄的实际情况,回京后,他即派都统郎坦率几百健卒,化装成猎人,深入雅克萨一带侦察敌情,勘察地形交通。郎坦等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侦察,取得了可靠的材料,绘制了地形图回到北京。郎坦上奏说:“根据臣等实际了解所掌握的情况分析,要想打败罗刹并不难,只要派3000兵就可取胜。”郎坦的报告与康熙帝的分析是一致的。为了永保边境的长治久安,康熙帝考虑必须在边境建城驻兵,屯田开荒,修筑水路公路,加强与内地联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

公元1683年康熙帝派兵驻守瑗珲等地,任命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到吉林督造船只,修通水路,扩建陆路,使边境与北京的通信几天就可以通达。康熙帝谆谆嘱咐萨布素,要求他关心和保护好边民,加强军民团结。

经过二三年的准备,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春,康熙帝得到萨布素的报告,知道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下令攻占雅克萨。强大的清军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很快攻下雅克萨,将沙俄侵略者赶走,首战告捷。康熙帝告诫萨布素要警惕罗刹的卷土重来。

果然不出康熙所料,沙俄退兵并不死心,不久窥探到清军撤回休整,雅克萨守兵少的机会,立刻组织大批军民,偷袭雅克萨。沙俄这次占据了雅克萨后,高筑墙,深挖沟,准备死守下去。雅克萨失守后,康熙帝命令萨布素第二年春必须夺回雅克萨,彻底消灭这股侵略者。这次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因为沙俄防守工事修得又多又坚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最后沙俄头子托布尔津被击毙,士兵死亡百分之九十,清军重新夺回雅克萨。

第二次击败沙俄,康熙帝致书沙皇,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沙皇因两次受挫,看到想用武力霸占黑龙江流域毫无希望,只好答应谈判,想到谈判上再捞一把。沙皇的代表是老奸巨滑的果洛文,清朝代表是索额图。果洛文使出浑身解数,耍尽了无赖手法;索额图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在雅克萨中国各族居民强大声势的压力下,果洛文害怕如果再赖下去,将失去在黑龙江一带所有的地方,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方案。双方达成了协议。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双方在尼布楚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文规定:“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分界线。分界线以南原俄国所建的据点包括雅克萨在内,全部拆毁;中国把尼布楚和它以西直到贝加尔湖的领土让给俄国。

《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把原来属于中国的一部分领土让给了俄国,但这是出于清政府战略上的考虑同意的,是双方共同商议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等条约。它确定了中俄双方东北部的边界,此后长达150年的时间里,这一段边境一直比较平静。《中俄尼布楚条约》也是康熙皇帝在外交政策上的一次胜利。

但是沙俄侵略者并不死心,它开始改变了侵略手段,以挑拨中国民族关系为阴谋,鼓动中国西北部的噶尔丹起来作乱。



10

自古以来,中俄两国的渊源可谓爱恨不断。抛开蒙元时期不谈,中俄两国真正的冲突和碰撞正是始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这一历史时期,也就是清朝初期。所以,《尼布楚条约》对于中俄两国而言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那么,《尼布楚条约》是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呢?答案很纠结它是一个既平等又不平等的条约!

那么它平等在哪里?又不平等在哪里呢?

从秦始皇修长城到汉武挥鞭,从宋辽檀渊之盟到明清关内关外,中国历史上的领土疆域之争从未停息过。然而,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似乎我们很难找到“平等条约“这个概念。因为实际上”条约“就是“和约”,战争双方打不下去了,谈个条件暂时休战而已,一旦有一方实力增长难保不会卷土重来,毁约再战!

从这个角度讲,《尼布楚条约》其实就是一部“和约”,只是因为康熙忙着收拾准噶尔的噶尔丹叛乱没腾出手来,而俄国沙皇也因为蒙古时代的阴影没敢继续挑战中华帝国的底线,这从“雅克萨之战”的几千人的交战规模就可见一斑。

如果真有机会、有闲心双方拉开架势再打一次,康熙大帝和沙皇没准揣着什么心思呢?估计《尼布楚条约》就是张纸,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一张纸!一张废纸!

沙俄后来和中国签订的系列条约之所以不平等,就是因为相对《尼布楚条约》来说,是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屈辱!国力的强弱才是“平等条约”的基础,强者之间才有对话的权利,弱者是没有谈“平等”的资格。正因如此,《尼布楚条约》称为旭日初升的清帝国和蠢蠢欲动的沙皇俄国之间的“平衡条约”也许更恰当。

那么为什么有人称《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呢?因为它是一个真正近现代意义上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条约,也就是符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的条约。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后所确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是以“主权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基础,产生了以“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为原则的“民族国家”。

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时代,正是大清王朝和沙俄帝国所处的时代,因此《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恰逢其时,成为了近现代中西文化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第一次基于“国际法”意义上的谈判,也会被很多专家当作国际法的案例,所以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平等条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那么,《尼布楚条约》从国际法的形式上说平等了,但内容上呢?答案是,绝对的不平等!因为中俄两国的人都说这条约不平等!

签署《尼布楚条约》的彼得大帝之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怒火万丈,说清廷“欺负”了他们,后来的尼古拉一世,公然叫嚣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意志”,为沙俄出口气,一雪前耻。

《尼布楚条约》哪不平等了?明明是大清帝国丢掉了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清帝国没叫屈,俄罗斯人叫什么屈?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问题就在这,因为价值观不统一,所以中俄两国都叫冤!中国有句话叫”自古以来“,讲的是历史渊源,因为遥远的土地上生活着彼此血缘亲近的人,所以土地就是我族的!所以,康熙大帝以保护族人为目的和俄国开战,谈判失土是因为泱泱大国不差这点地方,这是中国人的历史逻辑。

而俄罗斯人在尼布楚之前,和所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样,只是掠夺财物和粮食,从没有移民到寒冷的西伯利亚的意愿,在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之后,膨胀的彼得大帝比康熙大帝的脑袋里多了一张世界地图,所以他要占有横贯东西方的土地,重要的是两个出海口,西方的波罗的海和黑海,东方自然就是北海和东海。所以,谁先占领就属于谁,这是沙俄的强盗逻辑!

于是,《尼布楚条约》是在康熙大帝的”怀柔远方“和彼得大帝的勃勃野心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签署的,我敢说康熙大帝要是拥有一张现代版的世界地图,打死他也不会签什么《尼布楚条约》,保不准一股脑把那些俄军打回莫斯科也说不定。

历史的局限性让《尼布楚条约》成了中俄双方都不满意的条约,所以它真是不平等!

《尼布楚条约》就像所有国家条约一样,在很多年后成了一张废纸!《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土地一丢再丢,直到黑龙江的北岸成了归不去的故土……

2008年,随着《中国俄罗斯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的签订,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中俄之间不再有领土争议。

这一年,距《尼布楚条约》签订的1689年过去了整整319年。三百多年间,中俄两国的恩恩怨怨始于领土,我想肯定也不会终于领土,历史将拭目以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