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献帝退位对他来说是并不是好事,理由两点:

一、汉献帝刘协退位让他颜面完全丢净。汉献帝退位相当于把他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揭开了,不管怎样,它只要在位一天,好歹还算是当下天子。而一旦通过被禅让“赶下台”,没有任何反抗就“心甘情愿”地把天子的位置让给了别人,这个“软蛋”的耻辱将永远写在历史中。与其在屈辱中苟活,还不如在抗争中“永生”。

二、汉献帝退位成为刘氏家族的“历史罪人”。汉献帝的禅让,让刘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断送”。刘协将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去见他的刘氏列祖列宗?如果刘协不主动退位,曹丕好歹不敢毫无理由地把他给“废”了,最多让他“暴毙”。但如果这样的话,曹丕还是不能名正言顺地取得皇位。因此,只要刘协“赖”在皇位上不下来,汉室江山就会多存活一天。指不定刘备的“勤王”成功的话,你刘协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代明君呢?

最佳贡献者
2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本没有机会登基为帝,是董卓乱政时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的他为帝。

战乱中刘协也四处奔逃,是曹操把他迎往许昌才有了栖身之所。但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只是个傀儡。

刘协年龄稍长后不愿大权旁落,曾想利用外戚诛杀曹操。事败后,董承、伏寿等皆被诛杀,董贵人、伏皇后也未能幸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袭魏王。同年,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东汉亡国。曹丕不同于曹操,刘协不禅位就会原因不明的“暴毙”。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皇后曹节(曹操之女)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对于刘协31年傀儡皇帝是一个痛苦煎熬,真正放下才是解脱。

身为山阳公的刘协史实记述不祥。相传刘协与曹节在封地为百姓免费诊病、兴办学堂、鼓励农桑、为百姓拥戴,最后得以善终。

3

半闲认为,汉献帝刘协的退位,对他自身来说应该是件好事。

汉灵帝晚年病重,立刘辩为帝,是为少帝。而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随着董卓进京把持朝政,董卓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大惊失色,慑于董卓的淫威,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后并把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此时的刘协如丧家之犬,无人关心他的死活。而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敏感的发现奉迎这位名义上的天子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政治资本,立即将刘协迎入洛阳。汉献帝刘协也过上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生活,对曹操感激莫名。

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时代的开始。随后曹操胁持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此时的刘协,十分厌倦继续充当傀儡的角色,主动请求禅位于曹丕,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过上自由的生活。

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远离政治,一心融入民间,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习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在农村中针灸、拔罐从不收费,以示遵守汉献帝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这位一生颠沛流离,作了32年的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魏青龙二年(234年),寿终正寝,终年54岁。魏明帝曹睿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献皇帝。

纵观刘协的一生,虽说是几经磨难,但最终也落得几年自在生活。虽然大半生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但也落得个善终。要怪只能怪其生不逢时吧!

所以半闲认为:汉献帝的退位对他来说是件好事。

4

从结果上看,汉献帝选择退位,将老刘家四百年大汉基业交给老曹家,虽然有万般不舍和无奈,但却是非常明智的,且从结果上看也是好的。

之所以说。汉献帝退位是无奈之举,原因有三。

一是没有班底,孤掌难鸣。

汉献帝可以说是一生坎坷磨难,他一出生就被何皇后追杀,幸得董大后庇护才得以保全性命。

本无缘大位,却因何进作乱,引来董卓,阴差阳错坐上了皇位,匆忙上位的汉献帝,一无外戚掌权,二无宦官撑腰,一帮子王公大臣怎能敌得了董卓,曹操这样手握大权的虎狼军阀。

所以献帝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没也摆脱不了被挟持,被控制的命运。

二是争附曹魏,耻为汉臣。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后,除了跟献帝一起的一班老臣,其余都是曹操的人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曹丞相如日中天,且不说曹操手下人,就是跟献帝一起流浪的大臣们也纷纷看曹操表忠心,有的甚至宁愿当魏官,也不原为汉臣。

比如曹操的嫡系心腹夏侯惇看到一起打拼的武将都授有魏的官号,只有自己却授的是汉朝的官职,觉得非常丢脸,便向曹操要求宁为魏官,不当汉臣。

许多原来跟献帝流浪到许昌的汉臣,要么投靠到了曹操门下,要么完全靠边站,要么有名无实。

由此可看出,汉室这块金字招牌已经完全没有号召力了,可想而知,献帝这个皇帝的含量。

三是诸侯遍地,无人思汉。

灵帝当初为了镇压黄巾军,设立州牧制,造成地方诸侯坐大。大家都一门心事地抢地盘,那有心事管汉室江山。

三国这时的政治格局,和战国初期非常相似,诸侯争霸忙着兼并攻伐,天子已经完全没人搭理了。

这一点,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时就可看出,当时献帝下诏勤王,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都不理会,只有曹操跑来接驾,可我们都知道,他是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这一点,献帝在退位诏中就写道:“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幸得曹操“树神武之绩”,“危而复存”。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献帝要人没人,要权没权,虽贵有帝王之名,却人人避而远之。

公元220年,已经年满40的献帝迎来了新魏王曹丕,其代汉之心已昭然若揭,不像曹操那样有所顾忌,心灰意冷的献帝于是顺水推舟退位了。

之所以说,汉献帝退位是好事。

一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其实从何进招来董卓之乱,大汉已经名存实亡。曹操从公元196年“挟”了献帝,至公元220年,25年的征伐,曹操已经成了真正的帝王,天下没有人关心汉室的存在了,从魏公、到魏王,从节钺,到加九赐,可以说曹操代汉自立,已经差临门一脚了。所以临死前说了一句:“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

有了这句,接班的曹丕,做一回周武王,取代汉室也算是不违天命,水到渠成,顺了老爹曹操的心愿。

二是条件优厚,保障到位。

献帝退位禅让自然有许多的无奈,曹丕代汉心情虽然急迫,但想到王莽的下场,还是不免有所顾忌,不敢把献帝逼得太甚,再加上献帝还算是自己的亲妹夫。所以曹丕给汉献帝开出的优厚条件是: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其在封地使用天子礼仪,行汉正朔,祭祀宗庙等,最后还承诺献帝:“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曹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献帝在山阳公的位子上又活了15年才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睿亲自哭祭,以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献帝的后人袭爵至十六国时期。

所以,作为亡国之君,献帝的人生结局,在历世末代帝王中是最幸运,最好的。

三是放下负累,做真自我。

让出皇位的献帝,就像卸下了压在身上的一块大石头。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献帝当时的心境也是看穿了,看淡了,献帝凭一己之力,延续大汉江山32年,也可以说无愧于先祖,禅让在当时也不是非常丢脸的事。

人生如梦,大彻大悟,成为山阳公的献帝没有了负累,与妻子曹节过起了的平民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访贫问苦,躬耕菜圃,济世悬壶,安享余生。

以另一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5

就那样,汉献帝退位是好事,曹丕是他小舅子,对他也挺好的,他应同他小舅子讲明退位缘由和要求他小舅子多让其带些财物和人才出海谋生。

6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汉献帝在某些地方,和蜀国的丞相的丞相诸葛亮比较相似,单从年龄上来看,都是出生于公元181年,且都是公元134年去世,都活了54岁。诸葛亮被人称之为卧龙先生,而汉献帝又是皇帝,被人称之为“真龙天子”。

汉献帝小的时候比较聪慧,也有着雄心壮志,但是由于他出生的时代实在是过于险恶,也就是这样使汉献帝一生做了32年的傀儡皇帝,可以说在位的时候他的权利全都被大臣掌握着。

  1. 汉献帝第一次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经历了几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一是大军阀董卓,《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

董卓作为一个大臣,他竟然能随意的废除皇帝。可见当时他在汉朝廷有一手遮天的本领。他拥立汉献帝当上皇帝之后,自己升迁为相国。每日朝见天子时不曾起名,可以穿鞋配剑进入宫殿。也就是说董卓这时候可以在汉宫随意的出入。无人敢管,无人能够阻挡。

随后董卓又控制了武库和御林军,占有了国库的珍宝。这个时候汉献帝名义上是个皇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一个虚有其位的空架子而已。这是第一次被人挟持。当时汉献帝年幼,他很无助,因为以自己的实力,根本就没办法与董卓抗衡,只能听之任之。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初平二年,乃徒天子都城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倔陵墓,取宝物。

由此可见,董卓不但把汉献帝挟持到另一处,把能带走能搬走的都搬走,搬不走的就焚烧宝物取尽。可见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

后来王允用美人计诱吕布杀死了董卓,董卓一死,汉献帝以为自己的日子能好过一些。其实他想错了,王允比董卓好不到哪儿去。王允,骄傲自满,且气量狭小,不久后,就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杀死。汉献帝像一个待宰的羔羊,第三次落入虎口。

为了夺个人利益,李傕、郭汜二人又相互猜忌,这一次无辜的汉献帝再次受伤。成为了李郭二人的出气筒。

公元195年初,李傕先下手为强,把汉献帝和汉献帝后宫的一干人等。全部一窝端的接到自己的军营中。当郭汜得到消息已经晚了一步,不得,他只劫持了汉宫中的部分大臣。李郭二人,因为个人利益一直坚持了几个月,僵持不下。汉献帝想从中调解,但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就像被别人踢皮球一样,争来争去踢来踢去的,很是受伤。

汉献帝最后一次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曹操,曹操虽然挟持他,但是对他的态度却温柔多了。这次挟持,起码让汉献帝不再漂泊。不但如此,而且还保留了天子之名。这样傀儡的日子直到曹操死后。

汉献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一生坎坷。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他就像笼中之鸟,敢怒不敢言,只能唯唯诺诺的做人。汉献帝退位,其实他解脱了。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操的次子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就这样,汉献帝结束了他的傀儡生涯,同样延续了近200年的东汉也宣告结束了。

7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作为四百年大汉王朝最后一位的皇帝,汉献帝刘协身上有着太多坎坷的经历了,他退位我觉得是个好事,幸事,而不是坏事。

刘协的一生充满着很多悲剧的色彩,直到退位后才享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活出了自我。

一开始,刚出生生母就被何皇后(何进的妹妹)毒杀,幸得董太后多加抚养照顾;本来无缘帝位的他,被权臣董卓一把扶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年少的他只是董卓手上的傀儡。

从公元189年即位到公元220年禅位于曹丕,中间31年的时间,先后经历了董卓、李榷、郭汜、曹操等权臣的摆弄。名义上是汉朝的天子,但却毫无实权,就像是呆在笼中的小鸟,想飞得经过主人的同意。

屡受权臣的压迫,刘协想过反抗,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结果事情败露。曹操诛杀伏皇后时,曾向皇帝丈夫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就这样刘协无法保住自己的皇后与子嗣,被曹操诛杀殆尽。

公元220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汉献帝刘协在曹魏群臣的胁迫下,禅让帝位与曹丕,自己受封为山阳公,卸下皇帝的重担反而一身轻。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

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比如“娘瞧闺女”的典故,皇后曹节随之被软禁在山阳城。曹节逢年过节不能去京城看望母亲卞太后,而她的母亲卞太后不怕儿子魏文帝曹丕,可以任意到山阳城探望二女儿曹节。后来民间效仿,端午节、中秋节盛行"娘瞧闺女",流传至今。

公元234年,刘协病逝在山阳城,同年诸葛亮也病逝在五丈原。综观刘协的一生,前半生都是悲剧,禅让帝位后的他反而活出了自我,得到了自由,自由自在了14年,后半生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汉朝天下的衰亡并不能算在这个末世帝王身上,东汉末年的土地兼并严重,宦官与外戚争斗不休、豪强的崛起,作为汉献帝的刘协也是无力回天。经历过大起大落,仍然能泰然处之,正如他的皇帝名号“献”,献出了皇位,做回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皇位、天下都他刘协无关了。

8

汉献帝退位,对大汉朝来说是悲剧,可是对他个人来说,那绝对是天大的喜事,为什么?因为退位了才能真正做主。

过去做皇帝的时候,先被董卓胁迫,又被李傕郭汜压榨,后来还被曹操拎着,根本就没有任何权力和自由。

可是退位做了山阳公以后,山阳地区的所有事务,那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小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舒服了,鬼才愿意去做什么大汉天子呢!

汉献帝做皇帝的日子,可真的蛮辛苦。

  • 1、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傕郭汜挟持。

汉献帝年幼的时候,并不是皇帝,他老哥刘辩才是真正的皇帝。可是董卓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孩子天生就是做傀儡的料子,所以就把刘辩给废了,选择了刘协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从此刘协就过上了游历在大街和楼房 心中是骏马和猎场的日子,成为了董卓手里的玩偶。等到董卓被杀了以后,汉献帝以为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万万没想到,司徒王允不给力,挡不住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力量。

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吏民死者万馀人。李傕等并自为将军。己未,大赦天下。李傕杀司隶校尉黄琬,甲子,杀司徒王允,皆灭其族。---《后汉书》

最终汉献帝又落到了李傕和郭汜的手里,成为了他们手里的玩偶。这样晃晃悠悠也就慢慢长大了,汉献帝也逐渐适应了成为傀儡的日子。

可他没想到的是,连傀儡好像都当不成了,因为李傕郭汜发生内讧,天下诸侯又没有人要接纳这个天子,汉献帝一眨眼就成为了流浪的天子,简称浪子。

  • 2、汉献帝做皇帝时,连媳妇儿孩子都保不住。

曹操是个好臣子,至少汉献帝刚见到曹操的时候,的确是这么想的。他认为曹操非常懂礼貌,以天子的礼仪半路上把汉献帝给捡走了。

从此汉献帝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可这日子里似乎总少了点什么,原来是权力。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成年的皇帝,手里没有权力,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后汉书》

为此汉献帝开始寻找权力的影子,原来权力都在曹操手里。这家伙看着忠心,却也是一个权臣,所以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希望有良心的臣子出面剿灭曹操。

结果衣带诏事件被泄露了出去,国舅董承全家被杀,就连董贵妃和她腹中的胎儿也都未能幸免于难。汉献帝再一次尝到了失去亲人的感觉。

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后汉书》

多年以后伏皇后也被曹操的手下人给抓了杀掉了,伏皇后希望汉献帝能救她一命,可汉献帝却表示,他自己都不知道活到什么时候,此后两位皇子一同被杀。

  • 3、汉献帝这个皇帝,只是个摆设罢了。

皇帝当到这种地步,其实汉献帝也可以直接下岗了。但是曹操偏偏就是不让他下岗,为什么呢?因为留着汉献帝还是有点用处的。

汉献帝在曹操手里,那么曹操就可以用汉献帝的名义,去招揽天下英才。那些有才能却不得志的人,往往会看在天子的份上,主动投效曹操。

至于令诸侯这种事情,其实就是说笑而已,各地诸侯各自为政,哪里会听天子的调遣呢?更加不会听从曹操这个权相的调遣了。

汉献帝成了招揽人才的金字招牌,此外就只有一个摆设的作用了。至少证明了曹操代表着大汉正统,并不是割据政权。

汉献帝退位以后,小日子过得十分逍遥。

  • 1、曹丕和曹彰争位的时候,汉献帝帮了不小的忙。

曹操去世以后,汉献帝没指望能够恢复自由身,因为汉献帝明白,老曹家也是世袭制,新上台的人说不定比曹操还要难说话。

没想到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小插曲,曹丕继承魏王位以后,他的弟弟曹彰不服气。因为曹彰手握重兵,而且带着大军准备前来许昌争夺魏王大位。

心急如焚的曹丕,这个时候必须要感谢一下汉献帝了。因为汉献帝在这种关头将天子大位禅让给了曹丕。

曹彰最多跟曹丕争夺一个魏王之位,可是人家曹丕已经是皇帝了,你还能去争夺皇位不成?从正统角度来说,曹丕得到了汉献帝的禅让,那就是正统,是曹彰无法匹敌的。

为此曹丕非常感谢汉献帝,将汉献帝刘协封为山阳公。整个山阳邑的地盘都归刘协掌管,当时公和王是基本相近的,所以曹丕这是封了汉献帝为山阳地区的王爵,有世袭权。

  • 2、汉献帝从此逍遥自在,对曹丕感激不尽。

谁也没想到,一个亡国之君,不仅能够安然活下来,而且还被封为了王爵,在地方上拥有实权,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后汉书》

我们看后世的亡国之君,基本上要么被囚禁到死,要么被杀害,没什么好下场。汉献帝得到如此待遇,真的是要感谢曹丕了,或许是曹丕的几个妹妹起到了关键作用。

汉献帝是曹操的女婿,而且是三个女儿的丈夫,也算是曹魏的皇亲国戚了,所以多少都沾点光。

为了报答曹丕的恩情,汉献帝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曹丕做后妃,以此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可见汉献帝是真的感谢曹丕的安排。

总结:31年的傀儡皇帝,真没有山阳公来的舒服。

汉献帝足足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按道理说,汉朝在31年前,就应该灭亡了。汉献帝这傀儡皇帝当的是真的不舒服。

山阳公就不一样了,他是地盘上的一把手,拥有相对的自治权。此后他这个山阳公还传给了子孙后代,一共传承了4代。

一直到了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最后一代山阳公刘秋,在五胡乱华的时候,被胡人给杀害,山阳国这才被除国。

山阳国从刘协建立,一直到刘秋灭亡,持续了89年之久,而刘协也过了整整14年的自由生活,我想那段时间他是非常高兴的。

参考资料:《后汉书》

9

我认为是好事。

汉献帝人生十分悲惨,董卓立他为帝后,各诸侯以讨伐董卓名义纷纷兵器,妄图挟持他夺取最高权力。

汉献帝虽贵为天子,可他在那个时候没权、没势、没地位只能在风雨中飘摇。

曹操先将汉献帝迎人洛阳,后又胁迫他迁都许昌,一系列操作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未能改变傀儡命运。

汉献帝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断,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父亲董承想法设法杀死曹操。

无奈的是,群臣畏曹操如虎,多为拒绝,虽说服了刘备、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可这些人那是曹操对手,不久相关人员全部一网打尽,董贵人也给曹操处死。

伏皇后十分害怕曹操,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他能想办法处理曹操,无奈曹操势大,伏完不敢轻举妄动。

这封信还是给发现,伏家满门被杀,伏皇后给幽闭而死,两个儿子全部给毒杀。

曹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将几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

汉献帝虽不情愿,可他只能接受,曹操之女曹节立为皇后。

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汉献帝,掌控大权,减少个诸侯反对,一举多得。

曹节成为汉献帝皇后,并未担任曹操眼线,也未和曹丕商量密谋篡位之事,在曹丕夺位之时,多方反对。

建安十五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继承曹操爵位。

孙权、刘备虽不断犯边,可北方基本已稳定,改朝换代时机已到。

曹丕决定废立汉朝建立属于自己王朝,他先派华歆去探口风,可遭到皇后曹节反对。

可这并无法阻挡曹丕夺取天下之心,在多番努力下,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东汉灭亡。

汉献帝退位后给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内采用汉制,这时候,汉献帝才对自己人生有了一定自主性,安定度过晚年。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去世,魏明帝曹叡率领群臣祭拜,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10

君不见三十一年傀儡生活度日如年,身在曹营,一心向汉,东汉王朝最后的守陵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最后的倔强又有谁能懂――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出生时不久生母王美人便死于后宫内斗,刘协便被汉灵帝托付与董太后抚养长大,灵帝死后,朝廷陷入宦官与重臣之间的党争之斗,少帝刘辩与刘协这弟俩如皮球一般被这两伙势力争来夺去。直至董卓入京,费少帝立刘协为献帝,自此,刘协开始了漫长的傀儡皇帝生涯,那一年,他只有九岁。

冬去冬又来,何时春归来。何进死,宦官来;宦官亡,董卓来;董卓亡,李傕、郭汜又来……直至遇到一心向汉的曹操,这才停下了流离颠簸的脚步,曹操虽待其不薄,将三个女儿嫁与他,但是刘协知道,曹操这个国丈不过是想利用自己试图完成自己统一大业罢了。不过直至曹操病死,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敢直接取代刘协自立为帝。直至小舅子曹丕继位,逼的自己退位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汉献帝刘协这一生始终在为如何兴复汉室而努力,数次密谋起事,无奈身单力薄,兵少将寡,不成气候,反被把持者残忍迫害其亲信。刘协退位,我想,也算是好事吧,这么多年君不君、臣非臣的日子,山阳公也罢,庶民也好,终究是熬到头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