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的业务是点评人才,而不是自己亲自上阵干活。
东汉时期还没出现科举制,当时挑选官员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前者由地方行政长官推举到朝为官,后者则是由天子直接征召入朝。
那么,怎么才能进入地方长官或者天子的法眼呢?你得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即有名气。而让自己成名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名士对自己进行点评。
所谓名士,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当时的大儒。东汉时期,为了稳定统治,历任皇帝大力提倡儒学,朝廷花大力气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大量的官学,此外还有些名儒开办的私学;这种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有志于游学的士子提供了极大便利,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了空前发展;到了东汉末年桓、灵两帝时,全国儒生数量已超过十万人。
为了有机会进入体制内,这些儒生互相吹捧、点评,其中资格老、名气大、比较有水平的一些人,就可以被理解为“名士”(当然还有一些朝廷高官)。
这些名士掌握着民间舆论的制高点,如果他们对某人作出了积极的点评,那么此人的仕途将一片光明;甚至连曹操也不能逃过这个潜规则。
当时的太尉桥玄就是个著名的点评家,他首次见到曹操后大为惊叹:“老夫见的人多了,但像你这样骨骼惊奇的人才还是头回见!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届时请关照下我的老婆孩子~”,就凭这桥玄的这句话,曹操从此声名鹊起;
不过桥玄认为自己还不是最牛的名士,为了进一步帮助潜力股曹操,他这样建议:“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就是许邵,是当时的头号人物点评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他的金口一开,几乎被士人视为金科玉律;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号,传说正是出自他之口。
而司马徽正是这种名士、职业点评人。《三国志》称他“清雅有知人之鉴”,即为人高雅,善于鉴别人才。他与荆州另一位名士庞德公称兄道弟,几乎垄断了当地的人物点评圈;而且他们包装起自家人来,那更是毫不羞涩,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庞德公侄子)、司马徽是“水镜”,正是出于庞德公之口。
看到这里咱们就明白了:庞德公、司马徽,其实就是诸葛亮、庞统的经纪人。
当刘备到荆州后,第一时间请司马徽为自己举荐人才。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即:一般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时务?能认清时务的,只有俊杰之士。在襄阳这里,自有伏龙与凤雏。
如此牛气冲天的名头,成功吊起了刘备的胃口,他连忙追问这二位大神是谁,司马徽如愿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两位重磅明星:“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刘备疯了似的三顾茅庐。
至于司马徽为啥不出山,人家就是一个经纪人,怎么能逼他亲自上台?还有,司马徽与司马懿没什么关系,只是同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