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成济是因为杀死曹魏皇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权臣司马昭诛灭三族,当了替罪羊。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经父子三人掌控曹魏朝政,到司马昭时皇帝已基本成为傀儡。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为皇帝以后,很不甘心被司马昭控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决定放手一搏,召集殿中宿卫讨伐司马昭。
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不敢抵抗,手下兵士也纷纷逃走。贾充带人迎战,但部下面对皇帝终究放不开手脚。太子舍人成济见势不妙,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日之事。于是成济下手,杀死曹髦。
曹髦虽然是傀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杀死皇帝是为弑君,舆论压力极大。司马昭想取而代之,希望的是把戏演足的禅让方式。贾充要成济下手,其实有点鲁莽,给司马昭挖了个大坑。毕竟当时忠于曹魏的势力还不可忽视,还没到予杀予夺的程度,此时必须要有所交代。所以司马昭还得惺惺作态,假意伤心痛哭,要追究责任。
反对派拿司马昭没办法,却敢于挑战其手下。陈泰就声明最起码也得杀贾充才能谢天下。贾充干了这档子事儿,其实也挺危险的,要是压力再大点,只怕也会被司马昭当成弃子。
但成济这种地位不高的人物,又是直接凶手,肯定是死路一条,必须用来背锅。
在事件发生时,成济误判形势,急于表现,冒天下之大不韪弑杀皇帝,以为能立大功,最后成为替罪羊。
当时情况下,成济自己确实处于极为危险的状态,介入到权力斗争中,委实是性命交关。这种时刻首先要考虑的恐怕是如何自保,而不是立功。
在曹髦已经孤注一掷的状况下,成济要保护自己,最好是将其控制住,但要保持基本的礼节。最后如何处理,留给司马昭来决定,这样既没有冒犯皇帝,又不违抗将令,至少不会留下多大的罪名,或许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