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掌握第一个知识点,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1942年建立的同名机构只是陆海军参谋总长的简单碰头会,二战期间盟军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且不设主席一职,参谋团共同向美英两国首脑负责;再掌握第二个知识点,美国空军原附属于陆军而存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正式成为独立军种。



(马歇尔)

正是基于以上二点,马歇尔将军在二战时期的美国军队中,是近乎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首先,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是罗斯福总统全球战略的坚定支持者,是战争期间一日离开不得的亲信幕僚;其次,尽管在传统上美国海军的地位似乎略高,但二战期间扩充起来的庞大陆军和地面作战,使马歇尔在“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中成为主导人物;最后,由于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都是文官,马歇尔实际已成为战争期间美国军队的现役一号人物。这个局面直到杜鲁门时期才被打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拥有了实质性权力,首任参联会主席是1949年就职的布莱德雷将军。



(艾森豪威尔)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高潮阶段,亦即1944年盟军展开全面大反攻时,问题中这三位美国名将的关系是大略的等腰三角形: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身在华盛顿,站在军队中枢和罗斯福的身旁,是顶层的战争决策团队成员;艾森豪威尔是欧洲战区“美国军队”的老大,职务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而麦克阿瑟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是亚洲战场“美国陆军”的老大。

注意区别,艾森豪威尔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不仅统领着欧洲战场上的美国陆海军所有部队(含空军),还指挥着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盟国军队,在欧洲战场拥有绝对统帅权;但麦克阿瑟却只享有亚洲战场一半左右的权力,因为同时还存在着尼米兹将军任司令的太平洋战区,他与麦克阿瑟互相没有隶属关系,通通直接向罗斯福和参谋长会议负责。



其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性格大度的马歇尔确实有意让麦克阿瑟跟艾森豪威尔一样,出任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但提案遭到了海军参谋长金上将的坚决反对,他坚持认为太平洋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海战,他无法接受由一位外行的陆军将领指挥海军舰队,于是才有了上述的折衷方案。结果是,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负责西太平洋方向上对日作战;尼米兹的司令部设在夏威夷,负责中太平洋方向上对日作战。

麦克阿瑟对这个战区划分严重不爽,他怒斥道:“(美国军方)在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令人费解的恐怕就是没有在太平洋战场建立统一指挥,其结果是分散了力量,增加了伤亡和费用”。但鉴于美国陆海两军复杂的历史关系,麦克阿瑟是无力改变这一决定的。即便是日本投降时,特地将受降地点安排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而非东京,也是为了平衡海军的不满。



(尼米兹)

也就是说,二战美国军队在全球两大战场上共有三位前方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尼米兹,在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格局下,拥有欧洲战场绝对权力的艾森豪威尔显然更具份量;而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则是共同位于太平洋战场上,麦克阿瑟指挥陆军部队,两栖作战时由海军提供舰船支援;尼米兹指挥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时拥有海军陆战队。理论上说,他们都是马歇尔的下级,尤其是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两位陆军将领,本身就直接隶属于陆军总参谋长指挥。

纳粹德国和日本分别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的职权才算彻底拉平,因为战争结束就没有海军什么事了,艾森豪威尔出任驻德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任驻日美军总司令。1945年11月马歇尔提出辞职,而以艾森豪威尔继任陆军总参谋长,又成为了麦克阿瑟的上级,没办法,马歇尔就是器重和欣赏艾森豪威尔。



(罗斯福)

在1944年授予的首批六名五星上将中,罗斯福的特别顾问莱希(海军)排位第一,马歇尔第二,然后依次是欧内斯特·金(海军)、麦克阿瑟、尼米兹(海军)、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排名,更多考虑的是陆海军之间的平衡和将领的资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爆发时,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正式军衔不过是少将(临时上将),艾森豪威尔正式军衔才是个上校,1933年还曾在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手下打杂;而麦克阿瑟1925年就已获得少将军衔,是西点军校校长和前任陆军参谋长,1941年恢复现役时任美国远东军中将司令官。



怎奈罗斯福信任马歇尔,马歇尔又重视艾森豪威尔,因此在二战中两人迅速脱颖而出,职务直追并反超了麦克阿瑟。

1950年麦克阿瑟赶上了战争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而另外二位又升官了,马歇尔已任国防部长,艾森豪威尔则出任北约欧洲盟军统帅,两人地位其实还是高于麦克阿瑟。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之前:麦克阿瑟是临时四星上将,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地位、职权、资历都在三人当中排第一。马歇尔其次,中校军衔;艾森豪威尔是麦克阿瑟助手,少校军衔。

二战初期: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暂领上将军衔;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实际是菲律宾土皇帝;艾森豪威尔当时已离开麦克阿瑟,回到美国担任陆军第三师中校参谋长。

二战后期:三人都是五星上将,但马歇尔的地位最高;艾森豪威尔的职权相对最大;麦克阿瑟的职权相对最小,但他的权限自由度相对最高



先从麦克阿瑟说起。为什么先说他呢?因为他在三人当中的资历最老。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跟他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1930年麦克阿瑟担任临时四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的时,马歇尔还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当助理校长,军衔只是中校。而艾森豪威尔则是麦克阿瑟的助理,平时负责起草文件和撰写报告的工作,军衔只是少校。

一个是四星上将兼陆军参谋长,一个是中校助理校长,一个是少校助理。三人的地位差距非常明显。

一直到二战爆发前,三人的地位排名没什么变化。麦克阿瑟最高,性格最狂妄;艾森豪威尔最低,一直矜矜业业的替麦克阿瑟做助理。马歇尔排中间,高不成,低不就。

至于马歇尔在这一期间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这个跟麦克阿瑟还有点关系。据说麦克阿瑟在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他与马歇尔的关系很差,整整打压了马歇尔三年时间。

1932年底,马歇尔调到斯克雷文堡带兵,这本来是他在基层历练,为日后提拔升迁做铺垫的一个好机会,但却遭到了麦克阿瑟的打压,被调到了伊利诺斯州国民警卫师当师长(只要被调到国民警卫队,就没什么前途)

为了自己的前途,马歇尔找到自己的老长官潘兴帮忙疏通(潘兴是美军特级上将,级别高于五星上将),结果麦克阿瑟故意打马虎眼,气的潘兴牙痒痒。一直到1935年,麦克阿瑟从陆军参谋长卸任,被调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后,马歇尔才在潘兴的帮助下重新被调回陆军担任旅长(准将军衔)。当时的马歇尔已经55岁了。

不过马歇尔的运气非常好,虽然他当时已经快60岁了。但是在老长官潘兴的推荐下,他很快就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赏识,开始一路扶摇直上。

截止到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日),马歇尔被罗斯福火线任命为陆军参谋长,少将军衔,暂领上将军衔。

▼马歇尔和罗斯福▼



当时的麦克阿瑟还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相比于四年前,没什么变化。艾森豪威尔则在这段时间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折点。

1939年,艾森豪威尔向麦克阿瑟辞职,坚持要回到美国。麦克阿瑟极力挽留,并许诺他担任菲律宾少将军衔(菲律宾军衔)。但是艾森豪威尔觉得没前途,就回到美国担任陆军第三师中校参谋长。

1941年初,艾森豪威尔升为第九军上校,在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中,他由于表现出色,指挥有方,受到了军界的注意。在这次大演习后,他被调任第三军担任参谋长,并晋升为准将。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后,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火速回华盛顿报到。(因为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待过,熟悉太平洋的情况)

此后,艾森豪威尔由于支持罗斯福总统的先欧后亚政策,得到了马歇尔的支持,一路扶摇直上。


至于麦克阿瑟,他就倒了大霉。日军偷袭珍珠港后,75万日军席卷东南亚,麦克阿瑟指挥菲律宾美军和菲律宾土著军队抵抗了三个月后,丢城失地,最后灰溜溜的离开了菲律宾,去到了澳大利亚。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这里要额外说明,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敢留下。而是他的资历实在太老了,当时很多美军高级将领都是他曾经的下属,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认为如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这个陆军老帅就这么战死或被俘在了菲律宾。否则太丢美国的脸面。所以罗斯福才会专门派飞机把他接走。

后来的三年,尽管麦克阿瑟力图挽回自己的颜面,但是由于美国先欧后亚,亚洲问题的重要程度排在欧洲后面,麦克阿瑟被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先后逆袭。

截止到1944年7月时,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战区盟军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整个欧洲地区盟军(包括海陆空军)。

而他的老长官麦克阿瑟,其职务只不过是太平洋战区陆军的最高指挥官,从战区重要程度来说,他和艾森豪威尔没法比;从实际指挥权限来说,他只负责陆军,海军不归他管(海军归尼米兹负责),他和艾森豪威尔也没法比。

所以可以这么说,从1939年艾森豪威尔离开麦克阿瑟开始算起,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强势逆袭了自己的老长官。

至于当时马歇尔的地位,那就更高了。用一人之下(罗斯福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都不过分。

因为,马歇尔当时是罗斯福总统全球战略的坚定支持者,是罗斯福在战争期间一天都离开不得的亲信幕僚。并且,马歇尔还是“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中的主导人物,很多决策性的东西都是有他来策划的。这两点明显是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都比不了的。

因此,在二战后期,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的职权都比麦克阿瑟要大

并且还有一点,麦克阿瑟荣升五星上将,他其实是沾了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的光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军的军衔普遍都要比美军高一点。比如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军的帝国参谋长都是元帅军衔,都相当于是美国的五星级上将。而美国这边的马歇尔、欧内斯特金、亨利阿诺德,都是四星上将。英美两军的高级首脑做在一起开会,英国人都是元帅,美国这边都是大将。美军明显就矮了人家一头。

一开始,美军高层对此都忍了。但是到了1944年9月1日,英国授予了蒙哥马利陆军元帅的军衔后。这一下,美国不能忍了:因为蒙哥马利隶属于艾森豪威尔指挥,而艾森豪威尔的军衔是四星上将,居然比蒙哥马利还低了一级,这还怎么指挥


于是罗斯福就怒了。他立刻指示马歇尔火线授予艾森豪威尔为五星上将,反正不能让蒙哥马利骑在艾森豪威尔的头上。等艾森豪威尔授衔后,再提交国会批准,将美军在其它战场的高级指挥官一起提拔,与同一战区的英军指挥官平起平坐

因而,麦克阿瑟在1944年12月18日,他就因为沾了老部下艾森豪威尔的光,捡了一个五星上将军衔。

最后简单做个总结:二战后期,单看职务权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但美军比较重视资历,这三个人在美国官方的排序是,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

当时,马歇尔负责运筹帷幄统筹全局;艾森豪威尔率领当时最多的军队,负责统筹最大的战役;麦克阿瑟则相对要逊色一些,他的优势在于年纪在三人中排最高,资历在三人中也是最老的

不过,麦克阿瑟是三人当中,权限自由度最高的人。因为马歇尔的官位虽然高,但他不直接掌握军队,并且他身在美国国内,身边都是同级的同僚或是必须服从的上司,他的权限很受限制;艾森豪威尔统帅的部队虽多(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但他身在欧洲,要受到欧洲盟国的掣肘。也有诸多的限制。



而麦克阿瑟在二战之后的官职虽然只是驻日盟军总司令,但他实际上就是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太上皇。并且日本远离美国本土,麦克阿瑟一向又是胆大之人。因此,他的实际权限其实是三人当中最大的。

3

二战波及地域广泛,战争期间同盟国根据各个大国所能应付的最大面积的战区为一个战场。

在亚洲战场设立有: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兼美军总司令);

东南亚战区:总司令是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副总司令是美国的史迪威(兼美军司令);

就是他搞出了个印巴分治,东南亚、南亚的搅屎棍,绝对高富帅,曾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

这其中由于中国远征军入缅、入印,因而两个战区有一定重叠,中国战区后期也有称中印缅战区。

东北战区:这个时间很短,在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进军东北攻打关东军时成立,总司令是苏联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太平洋战场方向,设立了两个战区。

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美国海军主力即在这个方向,登陆作战以海军陆战队为主,辅之以部分陆军,战争后期时美国陆军大量加入此方向作战如冲绳战役。

日本海空军的主力是老子干掉的

也可以说太平洋战区就是除了东南亚外的整个太平洋,太平洋战区包含:北太平洋战区(弗莱彻)----范围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中太平洋战区(斯普鲁恩斯的第三舰队)----范围夏威夷中途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南太平洋战区(哈尔西的第五舰队)----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等等。

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兼陆军司令),战区范围主要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金凯德第七舰队作战属于麦克阿瑟领导,但是海军上司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

瓜岛战役时归属尼米兹指挥,在几内亚和印尼归属麦克阿瑟指挥。

在对德意方向:

苏联战区(东方战区):自然是斯大林大元帅任总司令。

北非战区:艾森豪威尔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

地中海战区(南线):总司令亚历山大。

先是指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在缅甸被日本爆打,然后去中东任总司令,蒙哥马利是他下属,指挥了阿拉曼战役(被蒙哥马利贪污了)胖揍了隆美尔,在北非由于美帝的加入只得担任不会打仗的艾克的副手,好在打意大利时候艾克和蒙蒂都调走了,终于扶正。


欧洲战区(西线):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兼美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兼盟军地面部队司令是英国的蒙哥马利。

美军的指挥系统是: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统帅),不过这大多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总统是政客,不是职业军人,打仗的事儿还得交给内行人军人来干。而具体指挥美军各个战略方向统筹全局的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二战时美国只有陆军和海军,因而陆军参谋长事实上就是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武装力量的实际最高指挥者。从1939年起马歇尔就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直到1945年11月杜鲁门批准他辞职,可以说二战时马歇尔是美军不挂名的“总司令”,职务上自然比任战区司令的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高。

从职位上来说,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都是战区司令,双方职务是平级的。

不过从资历上来说,麦克阿瑟资历稍微高于马歇尔(或者持平),一战时曾任42步兵师参谋长,第84旅准将旅长,战后任代师长。1919年任西点军校校长,后在1925年担任过军长(少将),还当过美国奥委会主席,带队参加了1928年奥运会。1930年就担任了陆军参谋长。

而马歇尔在一战时只是第一步兵师的参谋,虽然这个师是美军最牛逼的师(大红一师),后调到美远征军总部任参谋,军衔只是上校(临时)。战后1924年到中国担任步兵团中校副团长,而那时麦克阿瑟是菲律宾马尼拉军区司令,无论职务还是军衔都高于马歇尔。

如果从担任美陆军参谋长的时间看,麦克阿瑟>马歇尔>艾森豪威尔。

二战时,美军在六大战区都有大量作战部队,在欧洲方向美军投入了最多的陆军和空军,太平洋方向投入了海军的主力(不过主要归尼米兹指挥)。

如果从拥有的作战部队数量上来说,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马歇尔(他只有300名参谋军官可直接指挥)。

在二战前,美军的军衔是:一星准将、二星少将、三星中将、四星上将,只有担任陆军参谋长时才被临时授予四星上将,一旦卸任那么就会降回原来的军衔。而五星上将也只有在战时才被授予。

美国加入二战时,由于部队规模越来越庞大,罗斯福本准备授予马歇尔五星上将,但是被他婉拒。随着与盟军的广泛交往,苏、英两国都设有元帅,为了平衡起见,美国在1944年开始一口气授予多位战区司令以五星上将军衔。从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时间来说这三位都一样。

在盟国讨论登陆欧洲反攻时,马歇尔本有意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也得到了各盟国的同意。但是罗斯福考虑再三,特别是征求了一战英雄潘兴将军的意见后,还是不舍得放马歇尔去担任一个战区司令,将他继续留在身边当参谋长,毕竟无人能顶替马歇尔充任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指挥者而且指挥得如此出色。马歇尔不得已只得将艾森豪威尔提拔起来去当欧洲盟军总司令。

因此,从对二战所起的作用和职位的大小来说,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

但是二战后论当的官大小来说,艾森豪威尔(总统)>马歇尔(国务卿)>麦克阿瑟(地方总督+军阀到老百姓)。

打了败仗还牛逼哄哄的竟敢不鸟大统领,撤了他

4

美军史上这三大著名将领的关系纠结而复杂,却又十分有意思。麦克阿瑟与马歇尔同年出生,又是利文沃斯堡军官学校的同学。麦克阿瑟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12年后,艾森豪威尔踏进了这所著名学校。又过了8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

三人的共同点是:都是参谋人员出生,都在美国唯一的陆军特级上将潘兴手下工作过,都在菲律宾驻扎过。三个人都创造了美国军事史和美国史上的许多个第一:麦克阿瑟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除了是二战美军和欧洲战场几大战役的组织者、更制订了战后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他也因此获得了195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美国五星上将和国务卿。艾森豪威尔比马歇尔和麦克阿瑟小了整整10岁,曾是他们俩人的部下。

但是,艾森豪威尔制造的多个军中第一,也无人能及。第一穷的人却是晋升得第一快的人。1941年初,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上校,到1944年底,他已是五星上将。从上校到上将,他只用了4年时间。同样的路,他的三位上司,马歇尔走了20年,麦克阿瑟走了16年。

虽然是同班同学,但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两人关系紧张,宿怨甚多。麦克阿瑟任陆军总参谋长时,马歇尔还只是一名中校,还在为升上校而苦等苦挨。后来,为了他的升迁,赏识他的老上级潘兴,分别给总统和陆军部长写信。但是因为麦克阿瑟的压制,马歇尔升迁未成。

直到麦克阿瑟卸任参谋长赴任菲律宾,马歇尔才得以升职。新任的陆军总参谋长十分赏识马歇尔,一直提拔他。到1939年9月1日,与欧战爆发同日,马歇尔当上陆军总参谋长。欧洲爆发,也给在菲律宾麦克阿瑟手下呆得憋屈的艾森豪威尔,极大的机会。

艾森豪威尔长期在麦克阿瑟手下工作,两人关系既不紧张,也不特别要好亲密。麦克阿瑟是有几分欣赏艾森豪威尔的,也十分重用他。但两人在许多观点理念、处事作派上,大不相同。所以借着欧洲战争之机,艾森豪威尔强烈要求调回了美国。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马歇尔。

马歇尔以公正、沉稳、极具战略眼光、大胆启用并能驾驭有才并桀骜不驯之人著称。他并没有因为艾森豪威尔是麦克阿瑟多年的部下,而自己与麦克阿瑟有宿怨,就压制艾森豪威尔。反而不断提拔他,对他委以重任。

正是马歇尔,力排众议,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欧洲战区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对马歇尔也如师如父般尊敬他,直到他们生命结束。艾森豪威尔曾想与妻子离婚另娶,写信给马歇尔,被马歇尔一通臭骂后,从此不敢提离婚之事。

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当上美国总统而且连任的五星上将。资历远比他老的麦克阿瑟,战后也曾竞选总统,但在党内提名中败给了老部下艾森豪威尔。晚年郁郁寡欢的麦克阿瑟,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是在西点军校发表著名的演讲“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5

马歇尔和麦克阿瑟是宿仇。当年麦克阿瑟依靠其父老麦克阿瑟的余威,出任西点军校校长,50岁出任陆军参谋长,一直压制着马歇尔。麦克阿瑟和马歇尔一般大,马歇尔50岁了还是个中校。公认的最有才华的军官去到国民警卫队任职。

艾森豪威尔是马歇尔在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助理时“小黑本”上记载的人才之一。艾森豪威尔具备管理才能,组织计划出色。是一个天生的司令官。当初成立欧洲盟军司令部,马歇尔想自己去当司令,解放西欧。但是罗斯福觉得离不开马歇尔,马歇尔只好让艾森豪威尔出任最高指挥官。

罗斯福年轻时当过海军部长助理,总把自己当成海军人,开会时张口我们海军,闭口我们海军。马歇尔对罗斯福总统偏爱海军很不以为然。有一次公开说,你是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不是海军司令。要平等对待海陆军。

麦克阿瑟好大喜功,离开陆军参谋长之位后,跑到菲律宾当司令,弄了个元帅头衔。直到坐着鱼雷艇从科雷吉多逃出菲律宾。两年后涉水重返菲律宾莱特岛,让新闻界大肆报道。

马歇尔从未难为麦克阿瑟。即使是杜鲁门决定解除麦克阿瑟职务,时任参联主席布莱德雷,国务卿艾奇逊都支持,国防部长马歇尔在杜鲁门决心后才表态。

按照美国战时指挥体制,总统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指挥海陆军。同时有文职官员担任的海军部长和陆军部长作为内阁成员负责海陆军的管理。海军作战部长实际指挥海军,陆军参谋长指挥陆军。

二战时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兼任陆军副参谋长,也是联席会议成员。

美国在欧亚战场设立战区司令部,对日作战有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中国战区司令是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东南亚战区司令是蒙巴顿。

欧洲战场的盟军最高司令是艾森豪威尔,下辖四个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利,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后克拉克接任,第6集团军群司令德弗斯。

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美国几个有名的将军在干啥?

小乔治巴顿出任影子部队第一集团军群司令,旋即出任第三集团军司令。

马修·李奇微,第82空降师师长,

马克斯维尔·泰勒,第101空降师师长,

范佛里特,第4步兵师第8步兵团团长,在马歇尔知道自己错怪了他之后,100天不到,范佛里特从第9步兵师师长、第23军,第3军长。

6

首先,说说他们三个人在二战期间的隶属关系:马歇尔是在任陆军参谋长,其实权相当于陆军总司令,美国是“以文制武”的政治体制,陆军参谋长名义上服从于文职的陆军部长的领导,但是在战时,陆军参谋长就是陆军一号人物,相当于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都是他的部下、同为战区总司令。

麦克阿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欧洲战区总司令,两个人平级,互不隶属。但是,艾森豪威尔在欧洲战区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权力高度集中。而麦克阿瑟当总司令的西南太平洋战区旁边,还有一个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是海军上将尼米兹,统帅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力量。所以,麦克阿瑟掌握的实际兵力略少于艾森豪威尔。

说完了二战期间的隶属关系,再说说他们三人战前的关系,麦克阿瑟成名较早,战前就当过陆军参谋长,那时候,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都是他的部下。

马歇尔与麦克阿瑟算是同龄人(同一年出生),但是晋升较慢,不过他的晋升正赶上了好时候,他升到陆军参谋长的职位时,正好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他反过来,成为了麦克阿瑟的上级。

而艾森豪威尔则比他俩在年龄、军阶上低了一辈(比他俩小10岁),早年麦克阿瑟已经是上将军衔了,艾森豪威尔还只不过是一名中校,那时候,艾森豪威尔是麦克阿瑟的副官。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能在二战中飞黄腾达、火箭般的一跃成为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完全是因为他受到马歇尔的赏识,大力提拔的缘故。当然,艾森豪威尔在欧战中也大放异彩,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艾森豪威尔在战后也当过陆军参谋长。所以说,他们仨全都当过美国陆军参谋长。

最后是他们仨的最高军衔,殊途同归,全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7

首先要说明的是,他们三个人都是在1944年12月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一批晋升五星上将的(元帅)。当是他们的职务分别是艾森豪威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统领在欧所有海陆空盟军军队。马歇尔当时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实际是美国陆军最高军事长官。麦克阿瑟的职务当时最小,担任美国远东军司令以及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就军衔而言,三人都是五星上将。而就职务而言,无疑马歇尔最高,艾森豪威尔次之。麦克阿瑟最小,三人封五星上将的时候,马歇尔64岁,艾森豪威尔54岁。而麦克阿瑟与马歇尔同庚64岁。但就资历而言,无疑麦克阿瑟最高,父子都是职业美国高级将领出身,其父是美国准将身份退役,麦克阿瑟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而马歇尔则是三个人里个人能力最高的一个。马歇尔无疑是美国历史上绝对的国士无双的人物,文武双全,为将是陆军参谋长,为官是美国国务卿(外交部长)。艾森豪威尔却是三人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他成为美国总统,他是既开国总统华盛顿之后,第二个现役军官而成为美国总统的。在1952年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时年62岁,1956年蝉联总统。

在1944年的时候,二战已经进入尾声,三个人也在为未来的政治前途做准备,马歇尔最轻松,他想回家种地,当农场主,但被杜鲁门总统所拒绝,在1945年前往中国处理调停事务,但以失败告终。在1947年1月被杜鲁门任命为国务卿,当年六月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拿出相当于今天500多亿美金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就此彻底将西欧和美国结合在了一起,至今提及马歇尔,西欧国家也就念念不忘。在1949年1月辞去国务卿职务。改任美国国防部长。根据美国宪法十年之内,以及现役军官不得担任国防部长,马歇尔当时是唯一打破惯例的人。可见能力之高,在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在1959年去世,终年79岁。

但艾森豪威尔自打二战结束以后,就开始为他的政治前途做准备,凭借着二战的巨大的威望共和民主两党都希望他代表本党竞选美国总统,但艾森豪威尔却没有急于竞选总统,而是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出任美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实在是有些“搞笑”。在1950年出任第一任北约司令。两年以后,艾森豪威尔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1952年以共和党的身份两度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当1960年艾森豪威尔卸任的时候,他已经是美国年纪最大的总统了,时年70岁,9年以后去世,终年79岁。

在美国十个五星上将里,最无能,最做作的就是麦克阿瑟,此人桀骜不驯,志大才疏。作为一个高级将领,不听从总统与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调遣,实在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将领。他更是适合去做好莱坞名星(莱西语)。在菲律宾战役期间差点做了俘虏。1944年收复菲律宾的时候,就指挥水平的而言,实在是不高明。死伤无数,完全是拿尸骨推出来的胜利。盟军方面伤亡高达52万余人。就麦克阿瑟个人而言,具有个人英雄浪漫主义、过于为我独尊。太爱显摆。狂的都没有边的,目无余子。他日后就败在这个地方。1964因胆结石去世,终年84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8

这三个人中,麦克阿瑟的资格最老,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西点军校,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分数记录,破格晋升为上尉。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1918年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1922年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上将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2年不惜亲自披挂出马镇压华盛顿的美国退伍军人“退伍金进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而艾森豪威尔则在二战前地位非常低,1911年考入美国西点军校。一战爆发后艾森豪威尔他在美国国内负责训练新兵的工作。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5-1939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

在二战爆发前,艾森豪威尔一直在麦克阿瑟手下工作,而军衔在二十年的时间里(1916-1936)一直是少校。

二战爆发后,马歇尔成了艾森豪威尔的贵人,1942年5月,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6月,他返回华盛顿提出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943年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1943年11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最后于1953年任美国第34届总统。

马歇尔将军在二战时期并没有指挥作战,一直在罗斯福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但是他的重要性是最高的。1897年9月, 不满17岁的马歇尔跨入了维吉尼亚军事学院。与著名的西点军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毕业生并不能保证都可以成为美国陆军军官。1904年2月3日,在马歇尔毕业四年后,马歇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少尉。1906年他被选进利文沃思堡进修班进修。一年后晋升为中尉,1916年。这时他已36岁,晋升为上尉。

一战爆发后,马歇尔任第一步兵师参谋,第1步兵师在潘兴将军的美国远征军编内,最先在欧洲登陆。马歇尔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潘兴将军。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马歇尔被调到这位总司令的身边,当他的助手。并晋升为上校。1936年8月,55岁的马歇尔由中校正式晋升为准将。1938年夏,马歇尔准将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1939年9月1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正式授予他少将军衔,暂领上将军衔。在二战期间,他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一直留在罗斯福身边,为太平洋战争和北非,欧洲的战争出谋划策。为二战盟军的胜利做出非常大的贡献。1944年底,马歇尔和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一起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所以这三个人在二战中,麦克阿瑟起点最高,艾森豪威尔晋升最快,而马歇尔作用最大。但是三人最终的结局不同,麦克阿瑟因为朝鲜战争晚节不保,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并结束了朝鲜战争。而马歇尔主导了对欧洲的援助计划,让整个西欧最终恢复元气。




9

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马歇尔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职业经历一直让人津津乐道。他们仨同处一个时代,同属一国之人,免不了有各种交集,因此,人们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感兴趣。

一、老麦与老马和小艾,恩怨并存。

这三人之中,麦克阿瑟和马歇尔同年出生,且这两位曾是利文沃斯军官学校的同学。艾森豪威尔则是后起之辈,比这两位大佬足足小了10岁。

艾森豪威尔也算得上是麦克阿瑟的学弟,他俩先后都在西点军校读过书,只不过麦克阿瑟早了前者10年。

这三人有着共同的地方:都是参谋人员出身,都在美国唯一的陆军特级上将潘兴手下工作过,都曾在菲律宾驻扎过。艾森豪威尔则分别在两位大佬手下工作过。

他们之间的恩怨:

1. 据说麦克阿瑟与马歇尔虽是老同学,但彼此之间不和。麦克阿瑟任陆军总参谋长时,由于他的压制,马歇尔长期在中校位置上徘徊。直到老麦卸任赴菲律宾时,马歇尔才得以出头。

2. 艾森豪威尔长期在麦克阿瑟手下工作,老麦对他还不错,但是两人理念有别,相处不甚愉快。欧战爆发后,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这时候,在老麦手下待得不爽的小艾强烈要求调回美国,受到老马的重用。老马力排重议,任命小艾为盟军欧洲战区最高指挥官。此后,小艾和老马的关系如父如子,如师如徒。

二、老麦资历老,老马也不差,最强是小艾。

三人之中,老麦资历最深,二战开始前,麦克阿瑟就已经是临时四星上将了,他在和平时期就做了陆军参谋长的位子,非常了得。而此时他的老同学马歇尔,还是区区一个中校。至于艾森豪威尔,此时还仅仅是一个少校。

可以说,二战前期,麦克阿瑟把他的老同学老马和小学弟小艾,都远远甩在后头。

但二战开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麦克阿瑟被派往菲律宾但任军事顾问,在那块土地上称王称霸。国内的这两位却趁着战火,青云直上。

马歇尔一口气升到陆军参谋长,此时老麦与小艾都归他指挥。小艾为欧盟最高司令,老麦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论职位,此时老麦最低。

更有戏的还在后头。二战结束后,小艾在老马的鼓励下竞选总统,老麦也参选了,结果却是小艾胜出了。

小艾后来居上,当了最大的官儿,而他的老上司老麦,也只好自我解嘲说“老兵永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10

提到二战美国,大家都会想起二战美国涌现的一大批名将——例如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以及马歇尔。他们三人都为二战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麦克阿瑟是三人当中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人,所以麦克阿瑟在后世的影视形象更偏向一个放荡不羁的叼着烟斗的老男人,这确实有一点依据,而不完全是无稽之谈;马歇尔是这三人之间资历第二,凭借着战后的马歇尔计划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他和麦克阿瑟曾经是同一所军官学校的同学;艾森豪威尔则是三人当中资历最浅年龄最小的一个,资历有多浅呢——当艾森豪威尔考取了美国西点军校之后八年,麦克阿瑟已经可以做西点军校的校长了。

二战开打之前,麦克阿瑟居然已经是临时四星上将了,这很了不得,因为在当时美国的军队系统里面,像麦克阿瑟这样岁数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可能做到准将的级别,而麦克阿瑟做到了,不止做到了,甚至还做到了临时的四星上将,他的上司是美国的一位传奇人物——潘兴。

潘兴是美国历史上少见的特级上将,他对麦克阿瑟寄予厚望,认为这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日后必将取得不亚于自己的成就,此后在潘兴的大力栽培下,麦克阿瑟如同青云直上,在和平时期做官如坐火箭,一路升迁大开绿灯,竟然一口气做到了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位子,这可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


可以这么说,在二战前期,麦克阿瑟的地位要远远高于那俩兄弟,不管从什么角度,麦克阿瑟都在三人当中当之无愧的排第一——马歇尔虽然也在潘兴手底下工作,但受到的关注很是一般,与他同学麦克阿瑟比起来很不够看,只不过是个区区中校。

至于艾森豪威尔,当时职务是麦克阿瑟和马歇尔的属下,所以严格来讲也属于潘兴麾下,不过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这么一个学弟中的学弟,只不过是老学长以及后来的校长当时的准将麦克阿瑟的一个不起眼中不起眼的小小助手。

不过要是和老资历的上司马歇尔比起来反倒显得艾森豪威尔当时的少校军衔有点出类拔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马歇尔很讨厌麦克阿瑟,原因也比较耐人寻味——对于马歇尔来说,他们是多年之前的同学,老同学麦克阿瑟发达如此之快,衬托出来了他的无能,但最让马歇尔受不了的还是老同学麦克阿瑟发达之后不但没有在潘兴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反而经常故意压制自己,甚至在潘兴有意提拔自己做上校的时候,直接直言相劝,让自己升官梦想破灭。

至于艾森豪威尔,只不过是一个小助手,麦克阿瑟和马歇尔对他既谈不上爱也谈不上恨。 二战正式开打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麦克阿瑟被派往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之后,马歇尔终于摆脱了来自麦克阿瑟的持续压制,一口气升官发财直到担任陆军参谋长——就是麦克阿瑟调离了的那个原来的岗位。

这件事证明了马歇尔对于“之前麦克阿瑟真的在压制马歇尔”的这种看法,于是持续加深了马歇尔与麦克阿瑟的矛盾,双方从此甚至互不来往。

菲律宾的军事顾问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称王称霸,过着好日子,而艾森豪威尔不久就不再跟随麦克阿瑟了,他回到了美国担任某军的参谋长,军衔也得以升到了中校,与前辈马歇尔比起来,他是幸运的。年纪轻轻就赶上了打仗——他从中校升到五星上将只花了三年出头,这主要要感谢马歇尔。

艾森豪威尔长期跟随麦克阿瑟,但是马歇尔却并没有仇视他,反而极为欣赏这样的青年才俊,对艾森豪威尔大加赞赏与提拔知道后,才让艾森豪威尔短短三年就做到了五星上将——这条路他走了近二十余载年,老对头麦克阿瑟这样的天纵之才般的妖孽也走了十五年,这个后辈,只花了三年出头,接近四年。

极为有趣的事情在后面,二战结束之后,因为大力栽培艾森豪威尔以至于后来艾森豪威尔对马歇尔尊敬有加,马歇尔似乎依旧没有忘记“报仇”,或者说马歇尔似乎早就预谋已久——艾森豪威尔在马歇尔大力鼓励下竞选总统,他的对手正是老上级麦克阿瑟,出乎麦克阿瑟意料,麦克阿瑟败了,败给了这个新的天纵之才,麦克阿瑟也终于体验了一把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最后无奈地发出了“老兵永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的悲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