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做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观点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事件,首要的是,从该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历史状况出发,对该事件的发生,从矛盾对立的双方,做出全面的评价,而不要从某种主观预设的前提出发。

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农村土地政策,由没收地主土地改为减租减息。针对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这是否意味我党放弃了阶级斗争的疑问,毛泽东回答:停止沒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就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特殊表现。

因为,现在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当前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采取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方面,作为爱国的地主资本家,首先应当尊重民族利益,对工农的生活及待遇极力加以改善。所以,要减租减息。

另一方面,工农大众是抗日救国的主要力量,抗日救国没有他们是完全不行的。但工农在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改良之后,同样应该顾全大局与民族利益,以便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对付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故必须,停止沒收土地。

最佳贡献者
2

个人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主要遵循几个原则,抓住这些原则能客观、深入、全面一些。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当时的历史现实,避免主观臆断。我们作为人,看任何一件事总是容易受主观感受的影响,结果得到偏离实现的判断。

比如一个“苏轼小妾换白马”的事情,我们从现在的角度很容易就觉得苏轼这个人不尊重人、不尊重女性,觉得他道德败坏,是个薄情之人。实际上苏轼的品格是很好的了我们可以看他的诗句,感情是十分真挚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产生我们现在这种观念的土壤,当时的妾、婢都是买来的属于个人财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他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不认同同性恋,我们会觉得很正常。如果几十年以后同性恋被世界所认同了,那时候的人如果说我们迂腐、顽固,我们是不能认同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习总书记说“不能拿现在否定过去”就是这个道理

注意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任何历史事件不外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是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这些关系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就是生产实践,通俗说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对一个历史事件很迷惘,查一查当时的经济条件,大多数都能解开。

我在头条上有一篇历史上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文章,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就能清晰一些。男女关系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社会生产力发展史,谁掌握的经济权力,谁的地位就更高。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注意个人的作用。

普通大众是历史发展真正的动力,看历史事件从这个角度才能看的清楚,但同时也要记得个人也会在历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伟人是能影响历史的。

历史同时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必然性的,例如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同时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会出现很多的意外。就像我们都知道历史发规定社会主义必然是未来,但历史不会规定具体哪个国家会最先进入,发展的最好,这些都是充满偶然性的,

以上几条原则是我读马列主义典籍和历史典籍总结出来的一些原则,对我帮助很大,也很实用。

因为个人年龄和眼界的限制必然有很多说的不好,不对的地方,难免挂一漏万,局促辕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3

历史唯物,本就是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但这个“物”的实际是看如何水平成度的人观察认识,此下便天壤云泥之差了。实事求是,若知之于耳目,是释其炤炤而道其冥冥也;要有一贯坚强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意志与踏实虚心的人格与工作态度,如下神喟然在之,渊清则智明发现实际事情里的关系、关健所在。此下才能做到以历史唯物的视角发现处理事情。

4

首先把历史唯物主义学好,不要用错误的、自以为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去解读历史。马克思创建这门科学史观,是“论从史出”,不是“以论带史”或“以论代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宗旨是承认事实,那种动辄以现代人之心和因现实需要而去曲解、剪裁史料的做法,不入唯物主义范畴。

举例子么,最典型莫如诛心论,认定陈寿跟诸葛亮有仇就说他故意贬低诸葛亮云云,这就是不顾事实的诛心言论,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是这样写历史的,就说陈寿也必定这样,却不是从上下文整篇看,去抽取片言只语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治史,是没有什么结论不会得到历史证据证明的。这种治史观念,当今非常流行,举这一案例,并非仅此一例,事实是非常多的问题都是这个本质造成,更可悲的是他们自以为政治正确应该这样解读历史,把这种实际唯心的东西说成是唯物的。

如何做到?首先不要动辄怀疑史籍记载是错的,怀疑记载者动机,不合己意就说人家伪造、篡改、欺骗,你不信证据,又何需证据,正如法庭审判,不信证人言论,何必传唤证人,存心已偏,证据的取舍必然有所故意,这就不是科学观。其次,不要标新立异,有的人一发掘到《竹书纪年》,就张口指责司马迁骗你千年之论,似乎新资料有可信性而旧资料没有似的,至于为什么信这个不信那个、为什么能用这个否定那个,其实说不上来,总之是新奇的能夺人耳目的就行,刻意创新,其实是标新立异。总是抱着想搞大新闻、大成绩的态度去治史,是谓“有为”,一定入歧途。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