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沂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下辖兰山、河东、罗庄三区和沂水、沂南、蒙阴、费县、平邑、兰陵、郯城、莒南、临沭等九县,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

临沂古称琅琊,但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称呼,后来因境内第一大河沂河流经城东,故更名为临沂,沿用至今。

琅琊原系山名,位于今青岛胶南西南处,最初的琅琊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胶南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置36郡,其中就有琅琊郡,治所也在这一带;西汉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琅琊郡治所迁到今天的诸城一带。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分封儿子刘京为琅琊公,后升为琅琊王,国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莒县离诸城很近——今天看来,琅琊王这个封号大概是借用了琅琊郡这个名称。

琅琊国地理位置优越,百姓众多,气候宜人,四季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在当时属于非常富庶的地方,引起很多人的垂涎。但刘京的父亲是皇帝,无人敢提出异议。后来刘京的侄子汉章帝即位后,权力重新分配,刘京被迫以琅琊国的五个县换取东海郡的两个县,国都也从莒县搬迁至开阳,即今天的临沂城,临沂从此被称为琅琊。汉献帝初平年间,最后一代琅琊王刘熙被废,立国150余年的东汉琅琊国至此寿终正寝。

今天的临沂地域在历朝历代分属不同州郡,清初雍正年间设置沂州府,管辖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六县一州。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改兰山县为临沂县;南京政府成立后,1936 年设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驻临沂。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临沂地区,地委和专员公署驻临沂县,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3个县市。1989年,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莒县划归日照市;沂源县划归淄博市。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

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下辖三区九县,直至今天。

最佳贡献者
2

琅琊,是山东省古代的一地名。今天山东青岛还有一地名为琅琊台,安徽滁州有一座山,也名琅琊山。但问题中的“琅琊”应该指的是古地名。古代地名的改变与地方行政级别和地方区域的划分有密切关系。“琅琊”从春秋时期的邑到秦时的郡,西汉时的琅琊国,再到隋唐时改置“沂州”,清朝时期的琅琊道,最后到今天的临沂。从名称上看就可以看到每一时期的级别和区域划分的不同,这种改变都是因时而变。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琅琊邑,大概在今天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西北。秦朝统一之后,推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了三十六郡,其中琅琊郡管辖区包括东部沿海各地区,如琅琊、不其、即墨等地,在今天山东东南。山东地区自古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渔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经济不断发展。到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实施,看重了这一地区,增设琅琊国,为汉高祖刘邦从祖昆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政治中心设在琅琊。文帝时一度废除,东汉时期,又立琅琊国,封刘秀之子刘京为琅琊公。此时的琅琊国辖有十三城,地域广大,属县众多。治所从琅琊改到了开阳县(今临沂城北)。但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是纳税大省,汉献帝时再废琅琊国。西晋时,又分封邦国,司马伦的封地即为琅琊国。根据史料记载,琅琊国统九县,大概有二万九千五百户。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才复琅琊国为郡。隋朝时,地方行政机构改为州县两级,琅琊郡改称为沂州,治所在临沂县,管辖七县。此时的辖区已经不涵括黄岛地区了。大业年间,又改沂州为琅琊郡。唐朝时,稳定下来,置沂州,治所仍在临沂,辖五县。自此琅琊郡基本成为沂州的一个别称。到清朝地方行政划分有省、府、县三级,沂州升为府,辖六县一州。民国时期,沂州府依政府命令被裁撤,各县直隶于省。

综上,琅琊改称沂州,是从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随着人们熟悉“沂州”的称呼,以及沂州行政级别的降低,“琅琊”这一称呼逐渐地成为历史记载,不再适用于现世。

3

作为一个临沂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临沂总面积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下辖3区9县:兰山、罗庄、河东3个市辖区和郯城、兰陵、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莒南、临沭9个县。尤其以小商品批发而出名,被称为长江以北的商贸中心。

临沂地区在商周以及春秋时期分布着众多的小国,战国时期逐渐被齐国和楚国完成统一,南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以后,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

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

1950年撤销鲁中南行政区,临沂地区成立了沂水专区、临沂专区,其后又经过多次调整。1992年的临沂地区包括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

现在的临沂因流经该地区的母亲河临沂河得名,而在历史上最常用的名称是琅琊和沂州。由琅琊到临沂的演变也是逐步进行的,宋朝还有沂州府琅琊郡,但是自从元朝开始,逐步被沂州所取代。元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撤沂州府,临沂划归济宁道和胶东道,然后演变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才有后来的临沂专区和临沂地区。

所以,由琅琊改为临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演化的过程,琅琊作为古名已成为过去,这正如原先的琅琊国阳都县现在名称变为沂南县。但是,从名字来看琅琊和阳都都比现在好听,但是那些都是历史演化的结果。

4

现在人们通常认为临沂的古称是“琅琊”,但其实“琅琊”二字最早属于青岛的胶南,也就是现在人们常称的“黄岛”。

1、“琅琊”得名于胶南的琅琊台,其高180多米,三面临海,因“山形如台”而得名。关于山为何长成台子模样,一说琅琊台本是大禹治水时用土筑成的,用来观望水势。二说是越王勾践曾在此会盟,筑土为台,并在这里建有行宫。

三说源自《太平御览》,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作琅琊台,立石颂秦德”。秦始皇把3万户百姓迁到这里,修筑琅琊台,刻石纪功。据传,徐福东渡时就在这里启航,至今还留有相关的遗址。

2、秦统一全国后设置有琅琊郡,最初的郡治就位于琅琊台下。此后,琅琊郡治一路西迁,汉初改在了东武(今诸诚);东汉时升格为琅琊国,建都开阳(今临沂)。“琅琊”二字与“临沂”二字第一次发生交集是在隋朝。

隋大业3年重置琅琊郡,治所就位于临沂。此后琅琊、临沂经常合并出现,相互代指,而治所始终在临沂。临沂则因为临近沂河而得名,沂河古称“沂水”,古代为泗水的支流,被称为临沂的“母亲河”。

3、元朝时,“琅琊”被“临沂”彻底取而代之。为何“琅琊”这一地名消失了?这首先缘自琅琊台的废置。秦朝时,这里建有秦始皇琅琊台行宫,汉初毁于一场地震,此后相关建筑湮没于历史风云中,琅琊台的盛名不再。

另外,琅琊郡的郡治不断西迁,也导致琅琊的地名失去依托。根据古人设置政治中心的习惯,郡治通常位于山川腹地,不会临水设置。因此,地名也随着郡治的迁移而变化,因此“临沂”取代“琅琊”,也是古人政治文化发展的一次记录。

“琅琊”二字近年来随着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而被人熟知。很多年轻人认为,“琅琊”相比较“临沂”更显得有个性、更有古风感。据相关报道,《琅琊榜》热播后安徽滁州、南京栖霞山、青岛胶南均来认领“琅琊”二字和自己有深厚渊源。

琅琊、临沂——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我们的家乡。家乡无论叫什么,都是最美的。

5

琅琊王陵遗址虽然在临沂,但是当年琅琊地区是在青岛!

6

古时取地名往往以其地所依之山或所临之水来命名,地处山之南水之北即称\"阳\",反之为\"阴\",如洛阳处洛水之北,淮阴处古淮水之南。还有就是靠近什么河直接取\"临X\",如临漳、临沭。临沂乃其东临沂水之故,在汉时就存在,在现临沂之北。

7

作为一个临沂土生土长长大孩子,在来南京之前我也曾有过这个疑问,通过这么些年不断地寻找,我发现其实临沂跟琅琊一样也是个非常古老的地名,琅琊和临沂曾经有很长时间是并列存在的。

大学期间在临沂报社实习,那时报社还办了一个临沂官方新闻网站叫琅琊新闻网。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对琅琊这个古地名感兴趣,查了一些书籍资料。发现古琅琊曾经是个封国,也曾经是个郡,后来北方沦陷一群临沂老乡簇拥琅琊王渡江到了南方,在南京又新建了琅琊县,临沂县等。这叫侨郡县,所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山东有琅琊有临沂,江苏南京一带也有琅琊有临沂。



题目说为什么把琅琊改为临沂,题主可能是觉得琅琊比临沂更有历史沉淀,毕竟这些年随着《琅琊榜》的热播,琅琊这个名字广为人知。

但是,不存在琅琊改名临沂这种说法。我觉得今天的临沂市不用琅琊选用临沂是有原因的:

1.琅琊这个名字包含的范围比较大。

虽然今天临沂号称古琅琊,其实古琅琊郡或琅琊国的地域比较广,从胶东半岛到鲁南一带都属于其范围。今天青岛还有个景点叫琅琊台,这不是巧合,而是最早的琅琊。

秦始皇统一天下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是其中之一。这是琅琊最早的由来,不过这时候的琅琊郡治所,差不多相当于省会,不在今天的临沂,而在青岛,具体位置是今天青岛市黄岛区的琅琊镇。而此时,今天临沂市区一带叫启阳,属于琅琊郡管辖。



西汉时,琅琊郡的治所又搬到了诸城。到了东汉,光武帝分封了第一代琅琊王,把琅琊郡改为琅琊国,不过没有定都诸城,而是把琅琊国的都城搬到了今天的莒县一代。

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琅琊治所第四次发生改变,这次才迁到了开阳(也就是今天临沂市区一代,此时已经改名开阳)。

从上面四次治所迁徙看,琅琊郡或者琅琊国其实没有固定的地域依托。

(临沂重建的琅琊国城门)

2.临沂也是个古老地名,且更有指向性。

在琅琊郡或琅琊国里,还有个地方叫临沂县,著名的琅琊王氏就住在当时的琅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天这里是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从秦朝开始全国实现郡县制,临沂县是琅琊国下辖的一个县,除了临沂县当时还有阳都县也很有名,就是今天的沂南县。琅琊诸葛氏、琅琊颜氏都出自这里。另外还有即丘县。

给大家看一张我收集的《东晋都建康图》的一角,这是东晋时期都城建康城也就是南京城的地图。在图中清清楚楚标注有琅琊县和临沂县,两个县挨着,南边是阳都县和即丘县。这活脱脱就是今天的临沂版图。具体位置应该是在今天的南京仙林大学城一代。这是西晋灭亡后咱临沂老祖宗跟随琅琊王渡江到南京后,在南京建立的地盘,所以按照在老家时的籍贯住在一起,而且仍然按照老家的名字来叫。

后来,到了隋朝初年,琅琊郡已经名存实亡了,境内的临沂县、开阳县、即丘县合并为新的临沂县。新的临沂县属于沂州。治所就在近临沂市区一代。清朝沂州升为沂州府,民国时期仍然叫临沂县。1950年设置临沂专区,后来成为临沂地区,1994年才正式升为临沂市。

3.叫临沂可能与沂蒙精神有关

从上面这一系列变迁可以看出,琅琊只是临沂的一个大帽子,叫临沂的时间更长。后来建国后也沿用了临沂这个名字。

另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临沂人用生命和热血铸造的沂蒙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临沂,字面意思有临近沂河之意,沿用临沂这个名字,可能也是想发扬沂蒙精神。



如今的临沂市是中国第二大物流集散中心,也是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城市。虽然临沂是沂蒙山腹地,但是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希望临沂能够越飞越高,临沂人能都尽快更加富裕起来。

8

临沂,原名琅琊。春秋之齐国置有琅邪邑,这是琅琊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置琅邪郡,郡境为山东东南部,涵盖今临沂大部。到了宋朝,置沂州,治所在临沂,琅琊不再作为地名。从古韵十足的琅琊到通俗的临沂,的确有点天上地下的感觉,你能想象琅琊榜改为临沂榜时观众的感受么?至今,沂蒙人民对琅琊甚为怀念,今设有琅琊王路等。琊之所以更名临沂,也有部分原因是取“临近沂水”之意,因地临沂河得名,足见沂水的重要性。不过很多人认为,琅琊更适合,毕竟琅琊更为大家所熟知,大家都知道《琅琊榜》,这里好歹也是”智圣“诸葛亮的故乡,多少应该有点玄玄的感觉,“临沂”这个新名字,显然差点意思。如果,《琅琊榜》改成《临沂榜》,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看

9

春秋战国时的琅琊山在海州,今名焦山,很小,原在海中也称礁山,山海经图赞谓之“韩氅(即沭阳韩山)在海中,琅琊礁嶛貌若云楼”。意思是从海中的韩山看琅琊山,就向云朵状的礁石一样浮在海面上。后都淤成陆地山丘,越王勾践迁都于此,今为焦山东南侧九龙口,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口内有春秋战国古城,城内筑有高台,台上有宫殿遗址,今此台仍然可见。秦始皇东巡,将原齐国东部立为齐郡,原莒国和郯国及古朐国(秦始皇设朐县)立为琅琊郡,后者郡府设在城阳(诸城)。因琅琊郡太大,后分出一部分为东海郡,郡治设在临沂,东汉改为东海国。

10

这么说比较合适——琅琊作为郡国的名字起源于胶南琅琊镇但没演变成临沂的新名字。作为临沂地区首府的地方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字(县名),开阳启阳祝丘即丘临沂兰山。临沂历史上就叫过临沂(治所在今临沂城北)后来行政区划没把临沂地区的首府叫做用琅琊县。,睡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