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建时代,为争夺帝位,骨肉相残,并不鲜见,但象李世民这样决绝的古之未有。玄武门政变杀了兄弟,又杀了十个侄儿,而且提着亲兄弟的血淋淋人头去胁迫父亲李渊让位。事成后,还将李元吉之妻收为己有,长期霸占。

无情最是帝王家。如果李世民不先下手,那血淋淋的人头就是他。你死我活,皇位之争是政治。虽然做的过于残忍血腥,但离百姓很远。政治可以掩盖,百姓所关心的是生计。政治和生计是两码事,所以,并未影响到李世民明君的形象。

李世民在位期间,重用贤臣,虚心纳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我所用。立足民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调动了农民耕作积极性。施恩于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厉行节俭、重视农田水利,支持发展商业经济,很快,国家气象为之一变,呈现出政治清明,生活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泰民安的盛世之实,史称贞观之治。

至于开疆拓土,尚武且有军事天才的李世民,拿出的成绩单是胡狄共尊为"天可汗",版图远越强汉。

但这并不是底层百姓十分关心的,他们要的是君主能满足吃饱穿暖的政绩。李世民做到了。这也是后世衡量帝王是否明君的一个重要标准。

政治层面:亲贤臣,远小人,厉精图治,国力强盛,士大夫推崇他;民生上,百姓认可且拥护。因此,李世民尽管有污点,但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明君”是政治用词,用来评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是否开明,也就是能否采纳各方的意见,综合做出符合当时条件的决策,而且事后看来还是“利大于弊”的结果。不过,大多情况下还是要有“政绩”来坐实的。

很显然,李世民当政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符合这个“明君”的标准。所以说,李世民即使在其他方面有很多的污点,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对外的“政绩”都是极为突出的。对外清除了长久以来对中原王朝有重大威胁的突厥势力,稳定了边疆。接着又开通了边贸市场,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本人也是获得了“天可汗”的美誉。内政方面,李世民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出现了“房谋杜断”的政局新气象。经过君臣的不断努力出现了唐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一举奠定了其后来的历史地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影响力至今犹存,不可小觑。

至于“玄武门之变”,其上位之初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有悖于封建伦理纲常的。血腥破坏“嫡长子继承制”、无情杀害自己的兄弟,等等残酷的做法。这是为许多人所不能容忍的,更是遭到了人人的唾弃和谩骂!

当然,这些做法的结果,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为后来政治的运作提供了一个不好的示范!

3

我们知道李世民后来成了唐朝有名的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将大唐推向了世界强国之列,后来历代君王甚至将李世民作为楷模和学习的对象对他的评价十分之高。然而李世民一生也有很多污点其中杀兄夺弟媳就是他为人所诟病的污点之一。

自李世民鼓动其父李渊起兵反隋之时开始,李世民便开始为自己筹谋天子之路了!唐朝初建,全国尚未完全统一,李世民通过四场战役为自己争取民心、积攒威望。而李世民的太原起兵是为他与的约定,以此可以坐上太子之位,可惜李渊有自己的打算,不愿立李世民反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之后,李建成与李世民开始勾心斗角,争夺天子之位。而后突厥侵犯边境,李建成想立军,控制李世民的兵权。李世民便起了杀兄弑弟的念头,先发制人,于玄武门杀天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事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坐上了约定好的天子之位。然而,此时的皇帝李渊早已是个傀儡,后来李渊正式退位称太上皇,禅位给了李世民,最终坐上了天子之位。种种行为都是大逆不道,人人喊打的逆子,虽处理家务暴戾,对于朝政却是另一番景象。

李世民以亡隋为戒,善听王孙大臣们的谏言,励精图治,为政谨慎,军事上也平定外乱。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在位期间为大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政之事,事无巨细,做到了一个皇帝真正该做的一切事物。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文治方面:

1、改革三省六部制,裁汰冗员,整顿吏治;

2、重视科举,为有识之士提供晋身之路,促进社会稳定;

3、选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4、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足见政治之清明,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明君。

李世民的一生鸿鹄之志算是舍小家为大家了,不是一个好兄弟好儿子,但在位几十年对外诸部臣服,对内百姓安居乐业,李世民学到的点点滴滴,尽数施展于朝廷,可谓是一代明君!

4

明君的概念是什么?不滥杀无辜,开创盛世.,国力強,民安定,政策顺通可称明君,李世民杀的是该杀之人,符合明君之实。

5

李世民在国家层面的身份是秦王,太子,皇帝。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儿子,兄弟,叔伯。从国家的政治层面上讲,他的确是明君。

不仅改善了民众在长期战乱当中的生活,而且改变了国家北部的政治格局,击败了东突厥,重现了汉朝的强盛之风。在品评历史上的政治人物时就不宜将他放到家庭秩序当中去看待,因为中国历史是政治优先,先有国后有家,先君臣,后父子。一些在普通家庭秩序当中认为无法理解,无法原谅的事情,但是在国家秩序当中是讲得通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南北朝历史上已经多次上演,所以,李世民诛灭李建成,李元吉两支血脉是有道理的。李世民能够成为一个善待百姓的好皇帝就足够了,其余的不必过多深究。

从历史的发展前景角度看来,李世民的明君称谓是实至名归的,如果是李建成继位,那么国家很有可能还处于分裂和突厥的阴影之下。而从历史上类似的政变看来,李世民的处理还是比较仁慈的,虽然诛灭了太子与齐王的儿子,但是却没有伤害支持太子的大臣,反而大加重用。这说明,在李世民的心目中玄武门之变也是只不过是一场宫闱之变,是家族内部秩序的清洗和重建,并不涉及到国家和政治的领域。像是后来的几次政变中都有大量的官员殉难,深刻动摇了国本。由此看来,李世民的处理方式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6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杀兄杀弟,逼迫父亲,杀侄子,强娶弟媳妇,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但是,都这样了,为什么还是被人称为明君呢?

明君,意思是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事变的污点,但是,这是在他登基之前发生的。看一个皇帝是不是明君,要看他登上皇位之后的作为。

李世民的作为,称不称得上明君呢?

任用贤臣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而且李世民没有诛杀开国功臣,从来没有因为臣子功高而猜疑。唐朝开国功臣,是历史上少数可以得善终的。

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经济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军事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灭亡东突厥。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

贞观十九年(645年),薛延陀首领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次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贞观时期,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家富裕,商业繁荣。

贞观时期,万国来朝,李世民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雄才伟略,不愧明君之称。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7

李世民与杨广在这点上非常相似,与李世民有同样行为,隋炀帝杨广同样杀了哥哥杨勇,和杨勇的10个孩子,而杨广却被后世称为暴君,李世民被称为有道明君。那么明君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以下几点才是关键。

1.政治清明,官员清廉;

2.爱惜百姓,爱惜民力,人民安居乐业;

3.军事力量强大,无外敌敢犯;

4.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李世民,虽然杀了兄弟和10个侄子,但是他却给无数百姓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盛世。从君主角度讲,李世民无愧为一代明君!


8

李世民灭兄弟,霸嫂弟媳,成贞观之治。李隆基抢儿媳成天宝盛世。秦始皇统一六国,行暴整,焚书坑儒。刘邦扔女儿保生命,建汉朝……都是功大于过,公大于私,国大于家的硬道理。

9

人永远是多面性的,任何人都是如此,而且明君也不代表他没有残忍的一面。

李世民杀伐果断是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从道义上来说李世民弑兄杀弟屠侄是有些违背人道主义。

但是你要知道后世称颂的可不是李世民弑兄杀弟屠侄这些争权夺势的杀伐手段,而是称颂的是李世民开疆拓土,让百姓安居乐业,受万民拥戴,万国来朝,社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将古代中国推向了世界巅峰,歌颂的是李世民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贡献。

后世对于明君的评判标准在于帝王登基执政以后,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而不是看登基执政以前的问题。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的人品污点,但那是发生在他登基之前的事情,这个污点与他是不是明君没有任何关系。

李世民登基之后虚怀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俭,劝课农桑,与民生息,重视国力和经济发展,使得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万国来朝,为唐朝后来的巅峰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开创出“贞观之治”,他如何不是明君,所以说他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弑兄杀弟屠侄没有任何联系。

退一万步说,李世民即使在玄武门之变中弑杀了他的父亲李渊,按照他后来的“贞观之治”他也一样算是一代明君。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10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门所做的那一切,都是被逼无奈的,因此这些并不能说他不是个明君。

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是无辜的,当年李雍建立唐朝以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却是个文武双全之人,久而久之受到了李建成的嫉妒,他怕李世民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有了谋害李世民的小伎俩。

李建成一个人当然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因此他联合了同样憎恨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两人经常在李雍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让李雍去怀疑李世民,而李世民知道了这一切之后,他只能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经玄武门进入皇宫,一行人埋伏在临湖殿附近,射杀了准备入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雍让位,李世民即位。

这次李世民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为了没有后患之忧,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杀掉,虽然他这样做没有人道,但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他的这些侄子长大后知道了这一切,李世民还会过的安稳吗!

因此杀侄子这件事上,李雍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所以被杀。

李世民杀了兄弟又杀了侄子,为什么还被人喊明君

他让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我就不说了,就说说玄武门这一事。

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是被迫反击,如果他再不下手,那么死的就是他,杀了兄弟之后,又惨杀自己的是个侄子,那是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就算十个侄子不找他报杀父之仇,未来也有可能来争抢皇位,这样的事情比杀父之仇还可怕。

而李世民逼迫李雍让位,这也是考虑了自己的窘境,如果不逼迫李雍让位,那么李雍肯定会找他算账,毕竟是李世民先开的头,才发生了这一切,但李雍并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因此他只会认为一切都因李世民而起。

因此李世民这些远大的谋略说明了他有“明君”之资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