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时间,我脑中浮现了一个画面,骁勇的骑兵挥舞着马刀,胯下清一色的骡子,这个画面是不是很有喜感。

先别忙着笑,历史上真有骑兵使用骡子当坐骑。

“初李希烈据淮西......淮西少马,精兵皆乘骡,谓之骡军。”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没有骑兵使用骡子,只是没有普及,而且是难以得到马匹时的无奈之举。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比一下骡子和马。

首先我们得知道骡子是怎么来的

骡子分为公驴和母马杂交的“驴骡”,还有公马和母驴杂交“马骡”,他们都结合了马和驴的优点力量大,耐力好,抗病能力强,不挑食,有些类似于狮虎兽和虎狮兽。

相对于马和驴,骡子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杂交而来,不具备生育能力,不利于大规模的繁殖。

骡子和马的优缺点

虽然骡子的优点很多,但是作为骑兵使用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速度

骑兵一般来说是指骑马的部队,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形有骑骆驼的还有骑大象的。

相对于步兵,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一般而言在两军对阵中以骑兵发动冲锋来达到冲破地方阵营的目的。

相对于马来说,骡子的速度和爆发力均不占优势。

骡子的主要用途

其实在部队中骡子也有很大用处,那就是作为辎重部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运送粮草,大型武器等等。

直到近现代战争中,一些山地部队还在使用骡子或马匹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对于骡子的使用,是按照其特点物尽其用。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恰恰相反,古代汉族的骑兵部队是有大量骡子的。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骡马化,骡子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介绍一个基本概念。

骑兵绝非是只靠骑兵坐下的那匹马就可以作战的。即便是游牧民族,一个骑兵也要配备多匹骡马。

因为骑兵作战离不开补给品。

大家认为蒙古骑兵横扫欧亚,是一路杀过去,隔二三天就要打仗?

其实,骑兵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枯燥的行军中。

因为长距离的行军,自然需要大量的补给品,一个骑兵需要几匹骡马运输物资。

这种运输物资的骡马,和作战的马匹不是一回事。

作战的战马需要较高的速度,较好的爆发力以及耐力,马匹通常要相对高大一些。

战马要从小进行繁杂的训练,这样才能作战。

马其实是很胆小的动物,萨沙有个读者是骑马爱好者,蒙古族,家住牧区。有一次他回老家,骑一匹新马出门转转。刚走出几百米,突然路边窜出一条狗。这就把马惊吓了,将他摔下,跌的头破血流,好在没有骨折。

所以,战马的训练是很不容易的。

但运输的马匹就没必要这样,只需要有一定力量和耐力即可。正常农民干农活的强壮马匹和骡子,都可以胜任这个任务。

上面扯了一大堆,下面说骡子。

骡子分为两种,由公驴和母马所生称为马骡,公马和母驴所生的后代则称为驴骡。

如果是驴骡,他的个头小、力量小,当然比驴子强,却不能胜任军用长距离运输任务。

只有马骡力量大,个头大,耐力比马还好,性情也比较温顺,是比马匹还适合作为运输的。

同时,马骡吃的饲料不像马那么挑剔(马的消化能力差,乱吃饲料很容易死亡),也不容易生病(马匹对于温度相对敏感)。

所以,古代中国骑兵很多使用骡子作为运输工具。

只是,虽然适合运输,却不适合战斗。

不过,马骡也有自己的很多弱点,它的速度较慢,负重能力比马匹要低,力量也差一大截。而古代骑兵即便是轻骑兵,也有衣甲、各种武器、各种装备,加上马鞍等物品,重量是很大的。

如果让马骡作为骑兵的坐骑去打仗,自然不是战马的对手。

所以,古代骑兵大量使用骡子,但只是作为运输使用。

有人说骡子不能生育,不适合作战。其实,绝大部分战马都是被阉割的,不然难以驯服,和骡子也差不多。


骡子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在阿富汗山地作战中也大量使用骡子。因为山区很多地形,直升机无法降落,全地形车甚至摩托车也开不进去,只有骡子才能胜任。

没有骡子,美军在阿富汗也是步履维艰的。

3

看了你的提问,引的我哈哈大笑!只好简要作答。古代作战用骡子的不在少数,也有骑骡子打仗的,只不过都是骑兵或马队之类。①骡子为驴马杂交品种,母马生者为马骡,体型比马小比驴大。母驴生者个头小。凡骑马骡打仗的大都是骑兵马队。其它骡子均用来运粮草。凡有名的战将都用高头大马。你骑马骡出阵,就会自贬三分!让对方耻笑!(骡虽耐力好,但速度比马慢)。②据史料所载,在唐宋时期就有用骡子组成的骑兵队。那么,在史书上为什么记载很少呢?原因很简单:都叫马代替了!!!比如人们常说马到成功,即使骑骡打了胜仗,也不能叫骡到成功!还有一马当先,即便你骑骡冲在前面,也不能叫一骡当先!还有,古代征战常称马踏八方,没有叫骡踏八方的!你骑的骡子速度再快也不能叫战骡奔腾,只能叫战马奔腾!综上可知,古代不是没有骑骡打仗的,但都叫马代替了!

4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母马生的叫马骡,是一种常见的役畜。马骡个头比较大,比驴大,比高大的马略小,兼有马和驴的优点。马骡有驴的负重能力和耐力,力气比马大,驮东西比较多;马骡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骡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比马省草料,像驴子一样不计较草料。马骡叫起来的声音更像驴子。

马骡的弱点是奔跑速度比马弱,脾气比马要犟,因为盆骨不能开合不能生育。

马、驴、骡都不是反刍动物,骡的胃比较小,上端有括约肌不能呕吐,吃撑了会把胃撑破。胃糜中易消化的被小肠吸收。但骡、驴的大肠比较发达,比马要发达,粗饲料主要由大肠消化。大肠由盲肠、大结肠、小结肠和直肠组成。骡子继承了驴的盲肠,非常很大,功能类似反刍动物的瘤胃,有大量的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盲肠上端与回肠相连的回盲口、下端与结肠相连的盲结口都非常细,使小肠来的食糜能长时间停留,由盲肠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分解。骡的大结肠也很发达。这是骡子不计较草料的主要原因。

所以骡子在军队中,主要是驮军用物资,而不是当骑兵坐骑用。

还有一个问题:骡子兵上战场的时候,容易笑场!试看,别人骑兵的马在咴咴叫着冲锋,很有气势。你这边几千头骡子在冲锋,像驴一样嗯啊嗯啊叫着,还忽闪两个大耳朵,很容易把对方的骑兵笑岔了气从马背上跌下来,很不公平的!

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骡子骑兵,那是唐朝中后期的淮西节度使组织的一只奇葩部队。

淮西在今天河南南部,淮河上游,这里没有合适的牧场,养的马少。并且淮西节度使是个割据的大军阀,唐朝政府一直对他进行封锁,让他买不到马。当地倒是有很多驴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急中生智,果断下令组建骡子兵。淮西节度使的骡子兵大约有五千,战功赫赫。

淮西军最早的来源是平卢军,也就是安禄山的老巢那里,一部分平卢军反对安禄山造反,就来到了淮西,把北方的战马也带到了淮西。但以后却得不到足够的战马补充,只得采用骡子军。

淮西节度使依靠这五千骡子军竟然屡败大唐朝廷的军队。

李希烈击败朔方名将哥舒曜,占领襄城,哥舒曜逃回洛阳。

李希烈占领汴梁,汴滑副都统刘洽率曲环、李克信军十多万人来战而败,刘洽退还。

唐朝派十六道兵马前来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结果大败而回。唐朝只好封吴少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5

有网友问:为什么古代骑兵不用骡子?其实清朝末年的捻军就大量装备了骡子。有一位传教士倪戈氏就亲眼看到,并且记载了一次捻军来袭的场景。捻军要求被围城市交出所有的骡子,驴子,当然有马就更好了。

捻军过境,抢掠所有值钱的东西,会烧掉村庄,吃掉所有家禽,狗,猪和牛。然后把所有男人都穿上捻军的衣服,让他们骑着骡子,毛驴加入到捻军的行列。在进攻战斗的时候,这些人将作为第一轮冲锋,并且参加最惨烈的战斗。

捻军最喜欢年轻的小男孩,让他们骑着马,穿上漂亮衣服,当做童子军使用。捻军当做的黑旗军是杀戮最残忍的,他们带走年轻的女性和男性,摧毁一切。

捻军所有人员全部骑马,骑着骡子和驴,每天都在行军,左右奔突,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等多个省份纵横。捻军最惧怕进行阵地战,一旦进入阵地战就会被清军包围,在包围圈里,捻军将无法抢掠粮食,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崩溃。

捻军最不惧怕的就是僧格林沁那样的猛烈追击,因为,捻军同样可以保持极高的行军速度,最后进行伏击战打掉追击的敌军。比如在高楼寨,捻军数万人埋伏在十多里高粱地当中。

当1万多蒙古骑兵和汉军进入这大片高粱地以后,捻军使用几米长的长矛从道路两侧进行突刺,一举击败了战马更加优良的蒙古马队,八旗马队和汉军火枪手。随后就骑着骡子,马匹迅速转移到百里以外。

最后,清朝建立起各种堡垒民团,要求民团坚壁清野防御,另外湘淮军从各个方向进行包围,逼迫捻军进行阵地战,随后以近代化枪炮为武器,彻底打败了捻军。

李自成大军也是出名的喜欢骡子的军队,李自成大军在行军的时候喜欢骑毛驴和骡子,到了战场上才会骑马。所谓,“贼介马驰,一日夜数百里;我步兵多,骑少,行数十里辄疲惫,以故多畏贼。”

李自成大军每次战斗缴获,诸营较所获,马骡者上赏,弓夭铅铳者次之,币帛又次之,珠玉为下。李自成在山海关,在河北,在陕西打不过八旗军的关键是,八旗军是真正的重甲骑兵和弓骑,又比这种骡子,毛驴和耕地马占了很大部分的李自成军队的冲击力更强。

6

骡子走路轻巧,声音小,吃的少,耐力,养活成本低,适用于运输,但奔跑爆发力不行,慢,和主人的配合不如马,不如马认主人好培养情感,马有龙虎之性,但骡子次之,骡子脊背窄,不如马背宽平好骑,本人养之多年,稍知略有心得!

7

纠正一下,历史上是有骡子骑兵的,就是唐代淮西镇的“骡军”:

初李希烈据淮西......淮西少马,精兵皆乘骡,谓之骡军。

这里已经说明了淮西军乘骡子的原因,就是“少马”,那么,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古代的骑兵要骑马,而不是普遍骑骡子、骑驴?

在我们的影视剧里,骑兵其实就是骑乘着马的武林高手,为了拍摄方便,比如甄子丹的《关云长》里,关二爷都跳下马来打步战了,这种状况,并不是古代骑兵的常态。

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骑兵,都类似于欧洲东罗马帝国的重装甲骑兵,既使用弓箭,也装备有近战肉搏的武器,只有少部分时候,比如南北朝、隋唐、北宋,采取甲骑具装的装备,也就是人马披甲的状态,采用类似西欧诺曼、法兰克重骑兵的“夹矛冲锋”。

“夹矛冲锋”如下图:

拜占庭骑兵的使用方法如下:

这幅图里比较全,最近处的这位,是双手挺刺的战法、右侧骑白马这位是单手持短矛,自上而下斜刺或投掷(轻骑兵,无马甲),远处弯弓那位马没有披甲也是骑射轻骑兵。

不过,以上除了骑射轻骑兵之外,对于马匹的速度带来的冲击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你的马一路慢悠悠地走,就没有足够的动能,武器缺少动能自然也就不容易破甲杀伤敌人,更不用说破开敌人的密集队列防御了。

骡子也好,驴也好,长途行进的耐力都远比战马强得多,但是其全速冲锋的速度就实在有点悲剧,而在战场上的短途冲锋,马匹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也就意味着战场冲击力和机动性的有机结合。

有人说蒙古马如何,蒙古马虽然也矮小,以耐力见长,但是短途加速还是比骡子和驴强得多的,当然非要和欧洲的重型马比,那确实差得远,不过蒙古骑兵的战法,也不单纯是突击一项,也就意味着蒙古马是当时的蒙古骑兵能够得到的能力最综合的坐骑。

骡子和驴,真不行。

8

想象一下一个英明神武的大将军,骑着一匹骡子,带领着手下的士兵们冲锋,士兵们也都骑着自己的骡子,这个画面其实还是挺有趣的。当然不是在这里嘲笑骡子不行,只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导致了人们会觉得想到这个画面感到好笑,实际上骡子还是很有用的。

可能很多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都不知道骡子是什么东西,骡子就是马和驴杂交的产物。如果有人是农村的,那一定知道骡子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它的体力非常好,而且是吃苦耐劳,古人也深知这一点。

在古时候运送辎重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骡子的身影,可它绝对不会出现在战场上的。骑兵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高效的机动性,这一点是骡子绝对比不了的,如果骑兵都骑了骡子,速度大大折扣还怎么起到骑兵的作用。正面冲锋的时候还会面临骡子爆发力不足的情况,不耐骑乘这就导致了在战场上会处于劣势。

骡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不会有后代的,所以大规模的使用也不可能。可是千万不能小瞧了骡子的作用,骡子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是不容小视的,有趣的是它的力量还比马的大,还有一点就是它吃的相对比较少,用起来绝对好,所以实际上在军队中骡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

没错骡子在军队中就是运输兵,马则是冲锋的士兵,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粮草都是要运的,这个时候骡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些骡子做好后勤工作,一场战役也是很难取得胜利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9

小时候我听说一种奇怪的生物,叫做骡子,原因大家估计有所体会,就是小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就是彭德怀元帅和他的大黑骡子。

对于这种生物,后来老师也给我们解释就是说由于马匹他爆发力比较强,但是耐力不足,而驴子这种生物呢,耐力足够,但爆发力不强,所以人们就把这两种动物杂交在一起,形成了骡子这种独特的生物,兼具了马匹的力量大,同时又有驴子的那种高耐力,对于农民来讲,这种生物简直就是福星。

但是对于军队来说,这种生物顶多就是用来打杂的,并不是用来作战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生物不是集合的两点之间的优势吗?军队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对于这种生物竟然看不上眼。

不是军队的眼光太高,而是战场上面生存的形势,这恶劣要求生物必须要有高爆发,爆发越高,你在战场上面生存下来的概率也就越大。

大家想想,两军对垒,骑兵与骑兵之间的对冲,讲究的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说这个时候你力气太小了,被敌人的战马直接给拱飞了,那你就死啦!面对敌人步兵的时候,虽然说考验的是你的耐力,你要靠骑兵慢慢的磨死对,手没有哪一支轻骑兵会蠢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撞击敌人的坚固的阵型,但是如果你没有速度,敌人的弓箭追上你一键直接可以将你丧失战斗力,所以在与敌人对垒的时候,虽然耐力很重要,但是更加要求部队需要用高速度高爆发,这个时候骡子的那种低速就有点扯部队的后腿。

所以在军队里面对于坐骑的。那里要求是其次的,最重要的作战的坐骑,必须要有高爆发,也就是在生死一刻的时候,你给我把速度提起来,让我干掉对手,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其他时候就算我们扛着你走也行。

所以在绝大多数拥有骡子的军队里面都是用骡子用来涂一些战略物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而不是用来作战,实在是某些逼不得已的军队比如说我这个地方不生产战马?我又买不到,最后没办法,我只好用骡子,这些骡子也是直接从农民那里征调过来的!有总比没有强,然后形式性的组一个骑兵部队,但是这样的骑兵部队作战能力一般都不高。

与此同时,骡子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这种生物不能够生育,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由于马匹和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物种,所以二者之间虽然说没有生殖隔阂,但是生育下的物种是不能够繁殖的,这就有点尴尬了,你一匹上好的战马,你只用来生骡子,那怎么能行,你还必须得去跟其他的马匹交配,生下好的战马以后,用至下一代的战马来生育骡子,这样的话,你的养殖场可能任务有一点儿繁重,不仅驴子跟马否要分开处理,而且到了必要的时候还得挑选出公驴子,母驴子,公马,母马,然后进行繁殖,但是生物的繁殖期是有一定期限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半的时间得去生育自己的物种,另一半的时间得去生育骡子,你部队的数量永远提升不上去,还不如搞一水的大路货,比如说我养战马的我全部养战马却我养驴的我全养驴去,免得到时候下面还要跟你打报告说,到季节了,该生骡子了,我们得把这个驴子和马关起来……

10

古代骑兵是用过骡子的,唐朝的淮西镇用骡子作为马匹的替代来组成骑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获得了战场的胜利。

当时的李希烈占了淮西,淮西少马,于是他便用骡子替代,精兵都骑着骡子,俗称骡子军。骡子军战斗力非常强悍,当时大唐的政府军是非常惧怕的。后来淮西镇这种骡子军的方式被广泛使用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建设中:

1.白敏中在剑南西川,增加骡子军。

2.李固言“始置骡军千匹,有募锐士三千,武备雄完。”

白敏中是在唐宣宗的时候,李固言则四朝元老,这两个人做官名声都是不错的,任人唯贤。在唐朝的时候,这两个人都是做过宰相的。当他们是西川节度使的时候,对西川的武备建设都采用了同样的措施,那就是设立骡马军。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骡子军的战斗力应该是受认可的。

骡子是由马和驴杂交所产生的。由公驴和母马所生的为马骡;由公马和母驴所生的为驴骡。骡子具有马和驴子的优点,比如马骡力气大,是马和驴子远远不能比的,而驴骡则善于奔跑,也是驴所比了的。螺子能够使用的时间为20到30年,这是马和驴都比不上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螺子都是很好的畜力。比如二战的时候很多装备都是用骡子来运输的。即使是到了21世界的现在,装备最发达的美国在山地作战的时候也是需要使用骡子来作为运输工具的。因为山地地形复杂,很多车辆是不可能通过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