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重庆在隋朝之前,都被叫做巴州或巴郡,真正意义上有现在这个名字是从随便开始。
隋朝时期:"渝"简称出现之时
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被废弃称号,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
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出处。
大业三年(607年),渝州名称被废弃,复为巴郡。
唐朝时期:渝州再复
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同年(618年)巴郡重立为渝州
唐玄宗李隆基元年(742年)改渝州为南平郡,
唐肃宗元年(758年)复南平郡为渝州。
自此之后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
宋代:重庆之名到来
宋崇宁元年,宋国子博士赵谂被人告发,说他在渝州与李造、贾士成等扬言,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出语狂悖,有谋反之意。
北宋统治者立即对赵谂加以处罚,并认为渝州的"渝"字字义不祥,有变化,谋化的意思,于是改"渝州"为"恭州",然而,恭州之名仅仅沿用了80余年。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封其子赵惇于恭州,为恭王。
并于同年二月禅位于赵惇,即宋光宗。
赵惇认为自己在恭州先封王后称帝,实为双重喜庆,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
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
于是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元代:"大夏"建国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至正十三年冬,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
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
明朝:朱元璋灭大夏国,复为重庆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统一四川,灭大夏国,后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明末:重庆的灾难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
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有3000人。
清朝: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近代屈辱的开始)
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