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200多年,刘氏一族文治武功给华夏大地带来了空前的兴盛。王莽篡汉后,刘家宗室光武帝刘秀很快又统一了纷争建立东汉。给汉朝刘家又续了将近200年的江山。
以至于当时大家都已经认定了天下就是姓刘,刘氏就是真命天子。所以其他人妄图称帝的,都会遭到全天下的反对。
袁术过早的跳脚称帝,大大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西汉200多年,刘氏一族文治武功给华夏大地带来了空前的兴盛。王莽篡汉后,刘家宗室光武帝刘秀很快又统一了纷争建立东汉。给汉朝刘家又续了将近200年的江山。
以至于当时大家都已经认定了天下就是姓刘,刘氏就是真命天子。所以其他人妄图称帝的,都会遭到全天下的反对。
袁术过早的跳脚称帝,大大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东汉末年,诸侯称帝困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汉朝深入人心,大汉是第一个长时间大统一的朝代,并且空前繁盛,长达四百余年,所以在众多的民众心里,还是尊崇汉朝为正统王朝,试图篡位的,从心理上就不被别人认可。
其二,同行太多,郭德纲说得好,同行是赤裸裸的仇恨,一个人做大,别的人是绝不允许的,况且你是取代汉朝自立,自然会打着保护汉朝的名义共诛之。
其三,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原本袁绍四世三公,领土也最多,可是官渡之战一战回到解放前,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袁绍后是曹操,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领号称83万大军攻打孙吴,结果孙刘联军于曹军在赤壁大战,曹军惨败,自此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取西川后,实力大增,与曹操在汉中大战,大胜,从此声威大震,但是经过夷陵之战,损失七十万兵马,刘备还去世了,这样刘备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可以这么说,这几位豪杰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和威望,再加上汉献帝还存在,就称帝很难了。
那么后来为什么三国有称帝了呢,主要还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汉朝的影响力基本殆尽,而曹丕没有他父亲的驾驭力,需要称帝来凝聚人心,就这样汉献帝成了牺牲品,三国纷纷称帝,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我的问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因为大家都是习武之人,基本都是同等级选手。
还有就是百姓对汉室还有认同,所以做事得处处小心,搞不好就被打成反贼标签,招来其它同行群殴。
不难啊,袁术不就称帝了吗?
我个人认为古代的称帝有点类似现在男女朋友间的表白。许多人把表白当成是冲锋的号角,而其本应是胜利的凯歌。
称帝这个事也是这样,朱升当年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很好的正面例子,称帝不能是冲锋号角,而应该是猥琐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在经济、军事、政治、技术上都获得了大量的发展和积累,才水到渠成的一种表现。
题主说东汉末年称帝难,其实那时的州牧们个个都是人精,当然也许除了袁术。我能想明白的事他们一定也想明白了,都没打算马上去表白,而是在猥琐发育呢。那段时期军阀混战,其实谁也没有获得绝对的压倒性的硬实力,因此也就没有称帝什么事了。
谢邀。
第一,东汉末年朝廷的式微和军阀的崛起除了个别大家族之外,几乎没有一个积累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一场黄巾起义打垮的朝廷,喂饱了各地的太守和刺史。但是,这些人虽然看起来自立了,但需要的人才仍然是汉朝培养的。而且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行为,加之董仲舒改良的儒学将皇权在历史上第一次在精神上推到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步。所以,纵使朝廷实力不济,但对于天下士子的号召力仍然存在,天下希望汉朝复兴的有才之士依旧广泛的存在。由此观之,如果有军阀称帝,天下士子会口诛笔伐且不往此效力。
第二,刘邦在创立汉朝之初就提出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加之汉朝的选官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人被世家大族和各地豪强垄断,所以只有只有这一部分人能彻底控制一片区域,而各地军阀虽说独立,但除了个别诸侯之外,都得靠世家大族输送人才、补给,才能够生存下来。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虽然诸侯想称帝,想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地位,但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他们要的是传承是扩张。虽然如果支持成功一个皇帝可能会使家族膨胀为顶尖的存在,但是东汉末年诸侯繁杂,谁也没有把握能一统天下,所以世家也就不会把宝全部压在一个人的头上(糜竺除外)。所以当一个诸侯称帝,与全世界为敌的时候,他身后的世家大族很有可能停止支持,还很有可能反咬一口,所以在没有绝对的实力面前很难称帝。
第三,东汉末年的诸侯繁多而且大多拥有野心,但是在那个时候仍然讲究出师有名,所以如果有一路诸侯称帝,其他诸侯很有可能以讨伐逆贼之名一拥而上,并且这个时候其他诸侯也会因为大义所阻而不好偷袭自己的地盘。
总结一下,东汉末年是一个地盘分崩离析但舆论和道义相对集中的一个时代,汉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虽然不是历史最强。但毕竟是汉以强亡,没有给各地诸侯一个积累实力的时间,所以东汉末年的军阀称帝比其他王朝的末年困难。
分析一个事件要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思考。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军阀林立,各方势力崛起。这些手握大权的军阀们,个个狼子野心,目的就是为了称王称霸。但真正敢称帝的人却只有袁氏兄弟,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分析起来并不难以理解,首先,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高权力只有皇帝享有,皇帝权威不可侵犯。作为臣子叛乱不管在何时都要背负巨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东汉王朝已存在近二百年,根基深厚,在群雄心中无疑是华夏正统。举例来说,曹操之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汉献帝才是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即使曹操已经掌握了实权,但任需要打着献帝的旗号做事。刘皇叔也正因为有了“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才具备了“恢复汉室”的合法性。
二是,称帝不仅需要巨大的物力资源并且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必须有深厚的政治势力,在地方割据一方的军阀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袁氏“四世三公”的巨大政治资源的,不能建立全国性的正统政府。
三来,在东汉末年之前,敢于造反并能凝聚强大力量的无非是宗族和外戚,如七国之乱和王莽篡汉,地方军事强人即使掌握了地方实权,也只能通过武力征服的形式强行建立合法性,是一种损耗极大、吃力不讨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想在东汉末年称帝,大多数军阀并不具备或是世代高官、或是皇亲国戚的名号和实力,也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威信的合法政府,称帝的行为只能被其他军阀以“讨逆”的名号予以消灭。
东汉末年,大多数的诸侯还是心向汉室的,即使曹操也终身以是汉臣自居,再比如关羽也以汉寿亭侯为荣。此时汉室虽然衰微,毕竟也名义上的统治者,大义所在。
称帝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确实是个糟糕的选择。当时即使成功攻伐了某势力,也需要上表朝廷领太守 州牧职位,否则也是不被其他势力所认可。袁绍灭公孙瓒,统一北方,袁术也曾修书怂恿其称帝,被袁绍否决。孙权擒杀关羽后,也曾向曹操称臣,怂恿其称帝,也被曹操拒绝。此时的汉室尚存,称帝的话就失了大义,为其他势力所不容。
在看看汉末称帝的案例,泰山太守张举因不得重用,和张纯 丘力居等人叛乱屯兵十万,自称天子。后为公孙瓒 刘虞所败,北逃塞外。袁术割据扬州称帝,几乎众叛亲离,先是孙策摒弃了和袁术的盟友关系,占据广陵、江东自立;从弟袁胤因孙策获罪,被逐;吕布 曹操数次征讨袁术,从称帝到灭亡只有仅仅两年时间。
在看看董卓的下场,把持朝政 随意废立皇帝就已经被群起而攻之,在那个时代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称帝就是个笑话。曹操至死都没敢称帝,无非是不想背负弑君篡汉的骂名。
在从历史上看,唐末朱温杀唐昭宗自立,后被李克用 李茂贞 王建组成联盟声讨。乱世称帝是个糟糕的选择,势必成为出头鸟,为大义所不容。
1、刘氏享国历四百年,其间强盛时为国人带来无荣耀,衰败时宗室奋威拯民水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念远未深入人心,老百姓心理惯性自然认为非刘氏不帝不王。
2、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思想文化的大一统,至东汉光武帝,其本身为太学生、高级知识分子,在全国大力推广儒学的忠孝仁义思想,历经近二百年,深入人心。史学界有共识,东汉一朝儒学思想最为深厚浓烈,社会的整体道德度冠于历朝。
3、东汉一朝实则是皇室于地方世家大族共治的集团公司,皇家是董事长大股东,各个世族是参股小股东。除皇室外,各世族力量均不足以取而代之,彼此间又多有相互提防制约之处,所以尊拥刘氏为天下共主实为政治必然。
4、东汉世族基本垄断了教育权,也导致世族精英层出不穷,他们深植儒家正统思想和忠孝理念,特别是党锢之祸时期和汉末混战时期。这些精英是当时社会的中流砥柱和政治风向标,其背后由整个世族为后盾,实力强大。比如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做的是大汉的官,一生以兴复汉室为信念,选择曹操是因为当时以为与自己政治理想一致。当曹操称魏王露出真实意图时,荀彧以死明志。终曹操一生不敢称帝,很大程度是因为以荀彧为代表的世族不支持非正统皇权。诸葛亮出身瑯玡诸葛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刘备驱驰,心甘情愿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其世族知识分子的身份和从小儒家思想的洗礼。刘备携民渡江中的民,绝大部分不是个体自耕农,而是新野及周边大小士族组织起来的本族老百姓。他们跟着刘备走,一是因为刘备的皇室宗亲身份,二是因为刘备素行仁义而曹操屠城恶名远播,世族必然亲刘背曹。
统上,汉末篡位是一件风险极大难度其高的事情。反面教材一,四世三公的大世族当家人袁术,甫一称帝,立即被全国讨伐,原来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纷纷与之划清界限,连最能打的属下孙策,也正好找到理由自立,转瞬间袁术自己就名败身死。反面教材二曹魏皇室,曹操终其一生不敢做的事,曹丕还是做了。于是天下世族发现,原来皇位并不一定是姓刘的坐,曹氏一个军功小族能坐,我们就坐不得?曹丕以九品中正制交换来的世族对他称帝的支持,是一种功利的买卖行为,忠诚度很低,司马氏以晋代魏,从此权臣篡位就成了常态,人们开始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汉之后的篡位变得简单许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军阀你争我夺,却极少有人敢称帝自立。
在东汉末年,刘汉皇室依然有极强的政治号召力。自刘邦建汉开始到东汉末年已经有四百多年,汉朝皇帝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且东汉的合法皇帝汉献帝依然在为汉朝的延续而努力。因此,曹操才做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也一直以刘汉皇室自居。
各路军阀初起之时,都没有拥有控制全国的实力。董卓入京,只能控制京城地区,曹操初起之时,也只拥有兖州等少量地盘。袁绍先占据冀州,后又先后夺青、并二州,最后也只统一了河北地区。在没有绝对实力时擅自称帝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袁术不自量力,称帝后被群雄攻击,旋即失败。
当天下群雄被曹操等人消灭后,曹丕没有了后顾之忧,马上废掉汉献帝,开始称帝了。
曹操就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他,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关键,就是曹操举着天子的牌子。这个也就是说曹操是举着汉朝正统大义的。
这个时候,任何敢于称帝的,那都是直接挑战曹操,因为这是不把汉献帝当回事,直接要扒掉曹操的举起的大旗。
那么称帝的结果,就是直接会受到曹操的首要打击,当时有几个人能扛得住的,扛不住的,自然也就不敢了。哪怕孙、刘也是等到曹丕称帝之后,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