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飞是民族英雄,临就义前写在一本兵书上的,后人整理,更加塑造一位英雄。今人说不是岳飞所作,其实是为了装扮自已。词里的时间地点之说,不能成立,有好多的诗词写的地点时间不合多的是。

抹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那就不负责任。

千年的英雄象征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气节,不是那一个人说不是就不是。那都是胡说八道。

最佳贡献者
2

根据词的气势和岳飞的精神气质,我看相吻合。

3

怀疑一切的人大有人在!在他们眼里还有什么是真的呢?

请尊重历史吧!

谢邀

4

谢谢。

岳飞首先是抗金民族英雄这是史实,凭借一支岳家军打得金兀术望风而逃。岳飞当时是南宋的中流抵住,在人民内部矛盾战争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军人不论是古代还是如今,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这一点从不质疑。

至于有人质疑(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不是岳飞所作,一是与岳飞的年龄有疑问?二是到了明朝这首词才流露出来,怀疑后人伪作?三是还有人认为岳飞所作所为是自己的政治目的,以至于他的死与其有关?那么本人史学有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如上问题,不足不妥之处,共同讨论。

首先肯定这首词是岳飞所作,理由如下;当时南宋的历史背景是女真族,金人攻破京都后,将宋微宗,宋钦宗父子掳走去了北方。俗称(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的江山也是风雨飘摇。此时岳飞临危授命于乱世之中,时年三十几岁的年龄。眼望家国支离破碎,激起英雄的为国而战,视死如归的情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说这段词不是岳飞所作,因为他年轻,阅历不够,我想要知道作诗作词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读者,没有真实的经历是写不出诗词的意境深远。岳飞作为前线一级指挥官,军中主帅,文气与霸气同时具备,不应怀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不仅仅是是一介武夫,历史记载他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由于蒙冤入狱,后含冤而死。岳家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以致岳飞的遗留下来文集书信全部被扣押或停止流通。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今天我们可想而知。正是由这个原因,岳飞的诗词大约在明朝时,才被后人传出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人怀疑岳飞,抗金一心想解救微钦二宗。这是他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假如岳飞真的救出二帝,光复了河山。他将会得到无上荣光,在宋祖面前说一不二,这是其一。其二;如果真的接回二帝,现今的南宋皇帝会同意吗?他如何接驾?如何面对自己的皇位?综合利弊只有处死岳飞才是上策,这就是致他死地的直接原因所在。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所作无疑,因为他经历了别人根本体会不到的境遇。可以想象出一个呼风唤雨,手下百万千军的人物。一朝被囚禁在狱中,心情是何等的愤怒,何等的无助。

历史和如今一样,就有那么一些人,无所事事之余,开始琢磨这个人物是不是有什么疑点,那个人物是不是有婚外情。哎呀你累不累啊!甚至还怀疑起历史民族英雄来,你真是黔无驴,无言以对!!!




5

无聊的话题,提问者其心可诛,查查是否姓秦?

6

岳飞:有人讲他不好,讲不好的理由?岳飞文武双全,是一个好人。

7

他人高论不敢同,

一代忠良大英雄。

功业千秋铭史册,

高歌一曲满江红!

仗剑报国志未酬,

风波亭上热血流。

人民千载感忠义,

蝼蚁撼山意何求?


8

明朝年间出现在杭州西湖岳王庙壁上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题名为岳飞。后人对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提出了质疑。

持怀疑论点的人所提出的怀疑理由归纳如下:

一,岳飞的儿子岳霖和孙子岳珂收集岳飞的文章,辑成"金陀粹编"和"家集",两集中没有这首词。

二,宋元人的著述中也没有这首词的记载。

三,"满江红"与当时的地名不符。如:踏破贺兰山阙。贺兰山属西夏,不属金。如果是岳飞写的,不会写贺兰山阙,因为当时的目标是东北。

四,满江红的作者应该是明朝时的王越。因为把这首词刻到杭州岳庙中的时候,正是明朝打败鞑靼五,六年以后,而这次战争的指挥者正是王越。而王越又个进士及第,能作诗填词,颇高文彩的一个人。而且只有明朝王越统领军队的时候,才有争夺贺兰山的事实。

下面说说岳飞是满江红作者的理由。

一,南宋人赵与时编写的"宾退录"中,记载了岳飞的一首诗,诗是:

雄气堂堂贯斗牛,

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

不问豋坛万户候。

这首诗是岳飞在镇压江西的一小股起义军的路上写的,刻在一座寺庙里。岳霖,岳珂就没有收集到。

假定说赵与时的宾退录失传了,诗是被明朝人抄录,流传下来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对这首诗产生疑问呢?

既然有岳霖岳珂父子遗漏的实证。就不能排除满江红是他们当时没有收集到的可能;在宋元人某一著作中收录了,而这一著作遗失了,造成今天的疑案。

再看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这不就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吗?"不向豋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吗?

岳珂所编"家集".都是岳飞的作品,其中有几篇题记,是岳飞走在哪里写在哪里。岳飞投军以前的文化水平不高,投军以后的文化程度提高得非常之快,到哪个地方都要卖弄一下自己的文才。有一篇叫"五嶽祠题记",是题在了张渚镇一个大户人家客厅内的屏风上。题记的内容如下: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南,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可快国仇于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虜,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虜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宗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河朔岳飞题。

他的大慨意思是:我从军以来打了二百余战,虽然没能扫荡到敌人巢穴中去,但算是报了一点仇。现在来在宜兴,恢复了建康(今南京),一鼓作气,打败了敌虜,恨的是没能把他们斩尽杀绝,使他匹马不回。

下面说,以后的目标是打到漠北"蹀血虜迋,尽屠夷种",这不和"饥歺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是一样的意思吗?"迎回二圣,归金阙",这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又有什么两样呢?

至于说满江红词与当时的地理环境不符,如"踏破贺兰山阙",贺兰山属西夏,并不属金。岳飞应该对此熟悉,当时的目标是东北。

岳飞在这里是泛指,不是实指。"饥歺胡虜肉,渴饮匈奴血"如果是实指,应该是"女真肉","金人血"才对。既然写的是匈奴血,就是泛指,是指广义的敌人。既然写匈奴,他就可以写再往西一点的山,可以写祁连山,汉朝与匈奴作战,祁连山就曾是争夺的对象。祁连山在甘肃,岳飞没写祁连山,而写了贺兰山,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要否定岳飞是满江红的作者,就应该证明这首词的真正作者是谁,在没有找出"真正"作者是谁之前,"否定"是不能成立的。于是质疑者说"满江红"的作者是王越。理由是:把这首词刻在杭州岳庙中的时候,正是明朝打败鞑靼五,六年之后,而这次战争的指挥者是王越,而王越又是一个进士及第,能作诗填词,颇富文采的人,而且只有明朝王越指挥军队的时候,才有争夺贺兰山的事实。

这种说法的疑义在于,既然王越填词誇耀自己的战功,为什么要嫁名给岳飞呢?那时候作满江红这首词决不会犯什么忌讳,要写自己的成功,完全不需要借用岳飞的名字。

再说,如果王越是实写,那么,"踏破贺兰山阙"前面的"靖康耻,犹未雪"竟然可以泛写吗?亡国是何等重大的事件,词人豈可泛用?如果是泛用,它指的是明朝的什么事?何况,此句后面还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又将如何解释?这一句也只是符合岳飞当时的情况,南宋当时连淮水以北的土地都没有了,岳飞才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责任感.。明朝的鞑靼只活跃在河套以北的地区,"旧山河"都在朝廷手里,为什么竞要"从头收拾"呢?这和当时的情况极不相符。

如果把满江红的前后半阙作连贯的理解,而不仅仅纠缠在"贺兰山阙"这四个字上,则由明朝人王越所写这种讲法就很难讲通了。

综合以上理由,我觉得"满江红、怒发冲冠"应该是岳飞所写。

9

质疑可以,拿出证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