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2020-08-18 17:41阅读(80)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有远见的父母,他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对孩子"

1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对孩子"狠"一点,是想让孩子更加自律一点,为以后的生活做长足的准备。



但是这种"心狠"并不是在态度上对孩子凶狠,而是能够坚定自己的决心。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当孩子不愿写了,父母不会宠爱孩子,而是会对孩子讲道理或用其他办法鼓励孩子完成作业。他们不会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一般来说,对孩子心狠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控制型。他们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规则来做事。属于高坚定低和善型。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标准去发展。他们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爱看小说等等,就考不进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过不上好的生活。父母的担忧导致他们必须对孩子"心狠"一点,这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现在很多大学生他们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都越来越难,因为人数也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在我们这个保育院里,有的老师参加了几年的考试都没有考进来。还有很多朋友的孩子考研几年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还有的是因为笔试过了而面试又没过。若孩子没有前面的努力做基石,后面的考试又怎能轻而易举的通过呢?因此,现在不对孩子心狠一些,迟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的。



"心狠"的父母在他们看到孩子努力的同时心里也是很心疼的。并不是漠视孩子的付出。我有一位同学的孩子从高三开始每天1点左右睡觉,父母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补身体,加强营养。我的孩子高考前没有太晚睡觉,但每天学习的时间也非常长,我们都希望孩子那时多看一会书,多刷一点题。而不要在考场上留下遗憾!如今,我同学的孩子被保送到北京人民大学,我的孩子考上广东一所大学。感觉那几年大家都没有白白付出。当然,在父母"心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有的有抑郁症,有的逃离学校自暴自弃。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理念的。



父母在对孩子"心狠"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对孩子厉声恐吓。要多看看进步努力的过程,给予他们鼓励和适当的表扬。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感谢您留言关注和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

为什么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心狠?

这里的心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恶毒。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独立,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在现在的物质社会。每个家庭有个孩子都当做宝,掌上明珠。父母疼,爷爷奶奶疼,姥姥姥爷疼。这又不让孩子做,那又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第一个这会让孩子建立一个错误的世界观。他认为周边的人都要对他好。会让孩子以后经不起挫折。第二会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以后会眼高手低。

我舅舅舅妈就是这样,对孩子太好。导致我表哥三十多岁,现在一事无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有时候到处骚跑。关键还到处借钱不还。而且谎话连篇。这都是小时候惯的。对孩子不心狠,没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导致现在养废了。

还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就是你建立一个游戏账号,你要不断的打怪升级啊。你不打怪升级。你这游戏账号不是废了。每天挂机有用吗?只有不断的锤炼,才会有所成就。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从小就会对孩子心狠,让他们独立。不是不疼孩子。其实父母也心疼。只不过他们知道如果孩子不经过这些苦。哪来以后生活的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




3

谢谢您的提问,在回答问题先,我想先讲一个真实例子。

暑假我与孩子一起学游泳,上课第一天我们班有2个孩子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泳池边哭了起来,一名8岁,一名10岁。教练在耐心做孩子心理工作,示意2名家长不用担心。

8岁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有点狠心,面对孩子的哭闹,她面部表情平静如水慢慢走到孩子边上说:妈妈有事先出去了,你没准备好哭一下我理解,等你准备好了就必须跟教练好好练习哈。”说完就转身,出了训练场。此后孩子妈妈每天都狠心的把孩子交给教练。

10岁孩子的妈妈见到孩子哭了,表情凝重了起来,看得出来她很忧虑和不舍。她急急的跑过去蹲在孩子边上,安慰说:别怕,你是最勇敢的,妈妈和教练都在看着你呢。妈妈一直都在你边上,别怕!孩子见妈妈这样说,反而更哭了,撒娇的说,就等等再一去。

12天的游泳培训结束时,8岁孩子早在练习第8天已字,学会游泳了,结业时已可自由游了一圈又一圈。而10岁孩子12天后依然不会游泳泳带着浮板在玩水,一练习想方设法的说服教练他要找妈妈,要唱水,要尿尿一节课下来,正真学习时间很少很少。孩子妈妈每天都陪蹲守孩子,孩子稍有要求就立即满足,孩子不学习的借口越来越多。孩子也在妈妈的不舍里找到安全避风港不愿吃苦,教游泳的教练也没信心能一定教会这位孩子。

古人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长远而思虑,孩子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是易事,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也不容易。我们大人做事也有想放弃和灰心的时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理解这种情绪,在孩子想放弃时狠心的父母会想办法帮助孩子坚持的,监督孩子形成好习惯虽然痛苦,但狠心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为型后,以后就好办了。

狠心不是用语言的攻击和简单粗暴的体罚去掌控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希望通过现在狠心传递给孩子的是执着,坚韧,努力…等精神。

狠心的父母在该讲规则,讲礼貌,讲认真努力会以身作则,不妥协的去形影响孩子。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品格在孩子越小时越易容形成。

正如著名的哲学家稻盛和夫曾说过:过份强调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了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与自由结双成对的义务,几乎不教。

在孩子规则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薄弱时,更需要在父母监督下形成的。虽然在监督的过程中很痛苦,但狠心的父母知道一旦孩子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后,以后就好办了。

我们可想像一下,我们和孩子约定从山脚一直爬到山顶,在中途孩子各种理由想放弃,但狠心的父母这会是不会因为孩子各种理由和孩子们累而停下脚步,他会坚持和耐心的引导孩子一起爬到山顶,一起遼望山顶的美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晓笛育儿分享记 与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4

孩子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是易事,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也不容易。

我们大人做事也常有想放弃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知道这种情况,理解这种情绪,每每在孩子想放弃时,决不心软,一定会狠心地想办法帮助孩子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监督孩子形成好习惯。这过程虽然痛苦,但有远见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为定型后,接下来的事就顺风顺水,一路凯歌高奏。

惯子如杀子,此话一点不假。我有一个亲戚就是最好的例子,父母从小对孩子太好了,并导致他儿子三十多岁了,现在仍一事无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啃老。有时还到处瞎跑,最可恶的是还会招摇撞骗,而且谎话连篇——在旁人看来就是标准的巨婴。这都是小时候被大人惯的,没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才导致他现在被养废了。

狠心并不是用语言的攻击和简单粗暴的体罚去掌控或打骂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希望通过现在狠心传递给孩子的是执着,坚韧,努力等精神。所谓孩子学步时第一次摔倒最好不要立即扶,书包要让孩子看书背,没特殊情况必须风雨无阻去上学……曾经有一同事的女儿,父母从小就依着她、惯着她,还在幼儿园时稍不如意就不上学——感觉孩子还小,就一直依着她。上小学时,路有点远,也不过三华里左右,总骑车接送……一年一年,现在也基本废了,成天在家“抑郁”,好在国家政策好,捞了个低保,要不能怎么活都成问题。

狠心的父母在该讲规则、讲礼貌、讲认真的时候更会注意尽量以身作则,不妥协、不心软地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教导孩子。我的孩子偶尔小病不想上学,我就陪着他步行去学校,三华里的路,一般都不用车送。

苗要从小育,育苗要从小!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行为和良好品格在孩子越小时越容易形成。

在我印象中,常有聪明的虎爸、虎妈决不姑息、迁就孩子的缺点。能较真实地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非《虎妈战歌》一书的作者蔡美儿莫属。美国著名教育家安赫尔伯特这样评论作者蔡美儿的育儿战术:“蔡美儿非常诚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战术,令人震动……她是一只咆哮的老虎,很少软言。她指出,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自然主动地要求“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练习”。

现实中,有的孩子可能较聪明,有学习的天赋,但同时他们的天性也会自我放纵,常为自己的失败或懒惰找借口……这时就需要大人果断地指正,严厉地管教。

有时或许你眼前的孩子正面临着各种叛逆的情结,但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努力一定会带来内在的自信。对于孩子来说,不断的成功与奋斗,会让他们更自信,自我价值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更加长久的满足。

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和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第一任老师,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要想让孩子对父母心悦诚服,做父母的就必须足够努力和优秀,给孩子做最好的学习的榜样。

狠心摔孩子的手机,不让他玩,父母却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是另一种无用功。我曾经不看电视,就果断地把有线电视报停,连续几年不看电视,不打麻将、不打牌……静下心来带孩子进图书室,下围棋、打球……付出总有回报,我竟然把麻将、扑克等都戒了。

你必须让孩子看见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们,去带动他们,像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他们前进、前进,坚持、再坚持。有个40多岁的妈妈为了辅导女儿作业,一狠心竟自学考上了大学,与90后一起上大学。

有远见的父母,一般比孩子更了解他们自己,比孩子更知道他们最适合什么。在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尽可能地早一点做好人生的规划。有人说要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实行快乐教育——那是扯蛋!有见过牛快乐耕田,警犬快乐工作的事吗?没有,快乐教育其实就是孩子喜欢做的事,那往往会毁了一个孩子。

换言之,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所谓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用他喜欢的办法养着他,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有的小孩在童年暑期并不是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等他们有几分醒悟的时候,早已过了最该努力的年纪。所以父母早一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孩子的天赋,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更能避开孩子成功的弯路。

狠心的父母不但勇敢地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和激烈的情绪,对“不努力”一定说“NO”。人的劣根性在于贪图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给孩子太多选择的权利,结果孩子很轻易地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有人称之为“逼孩子成人(才)”。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更没有个性完全一样的孩子,当然也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绝对有效。孩子的可塑性强,也许父母会遇到孩子很多的对抗行为,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同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会朝你所期待的方向走下去。

狠心父母一般都能逼出最坚强的宝宝,这是自然规律,在野外的动物身上最能见到这种残酷的现象。但人虽然不必也如此惨死,但如果太过娇惯自己的子女,尤其穷家还出现富养儿的情形,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23岁小伙饿死在家中,就是活生生的溺爱过度的教训;还有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巨婴,他们不但没有感恩情怀,只会啃老。

5

远见的父母不是对孩子心狠,而是心中有数

与远见的父母相对的,就是只看见眼前利益的父母,这叫近视。远见的父母与近视的父母相比,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一样,尤其是对孩子的成长的关键点看到的不一样,特别是对孩子当下所吃的苦痛点的感受会不一样。站在旁人的角度来看远见的父母,可能就会认为这样的父母心太狠了,但实际上这不叫心狠,而叫心中有数。

远见的父母很清楚孩子正在经历的痛苦是什么,也时刻准备着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状况而应对。他们希望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而不是总依靠父母解决问题,是在给予孩子成长的锻炼机会,而不是消除孩子的成长机会。

痛苦本身也是一种快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里的这句经典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可能经历的东西,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奥的道理在里面。痛苦的当下,其实也是一种快乐,这不是让我们去虐待自己,而是提醒我们去感受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

确实,在我们体会到痛苦的时候,我们因为各种酸、各种痛,放弃了当下的动作与行为,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但是,当你在痛苦的当下,细心的感觉身体本身那股痛,不再给痛命名为痛的时候,只是纯粹地感觉那股感受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就会发现痛的背后也是一种自然的、轻松的体验,我们仍然可以在痛苦发生的当下享受到一种安宁、自在。

人生总会是经历挫折的,在风雨中不断成长我们的身心感受能力,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心中的胸怀就会真正地打开,不仅能感受到在顺境中自由自在,更加能够在逆境中感受到自由自在。这样的一种经历,不是心狠,真的是心中有数才能明白。

教育孩子不是逼迫孩子去承受,而是引导孩子去感受。

要想让孩子真实地体会到在痛苦当中也是一种快乐,不会轻易被痛苦与挫折所压倒。我们要学会从心上出发,用心去体悟与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别人的体会时,就是换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角度体会别人的场景,在这种情景之下,感受内心的体验,体会到内心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认识之下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这种体会内心的方法,不仅仅是我们在做,也是要教给孩子们去练习和体会的方法。如此做,才能真正地在痛苦、挫折经历的当下,感受到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就能体会到在痛苦与挫折的当下,心中还是安宁的、祥和的、自在的、愉悦的。

结束语

有远见的父母不是对孩子心狠,而是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伤害到孩子的身心问题的,那才是真正地心狠,不顾及孩子的内心真实感觉,不引导孩子去调整内心感受,那才是真正地心狠。心狠是伤害孩子,有远见是帮助孩子,两者之间差距是非常大的。

@童教雷鸣,一个小小的多平台自媒体人,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能力提升,解决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长少花钱,欢迎关注!

6

与其说他们心狠,不如说他们爱的更理性。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却养出一个不务正业的白眼狼。

犹太妈妈沙拉写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一段话:“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白眼狼是怎样养成的?都是父母不够狠心的缘故:

舍不得孩子做事,舍不得孩子委屈,舍不得孩子哭,舍不得孩子………

舍不得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自己越来越狠心。

我是生活能力偏弱的人,知道生活能力弱有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有了女儿以后,我不断反思:我应该养出怎样的孩子?

我把独立放在首位。幼儿园时就训练女儿独立买菜、做饭、独自上学、独自处理事情,自己支配金钱。甚至生病了,都是自己背着小包,坐上农班车,去找在乡镇医院上班的爷爷奶奶。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如果有一天,家人都不在了,你也要有能力活下去,而且要很好地活着。

有的父母辛苦付出,孩子却永不知足,总认为父母爱自己不够多。我的女儿随着年龄增长,却越来越感激我们给予她的爱。

小学三年级时写过一篇作文,里面有一句话:母亲的爱,看似残酷,但是这残酷中却蕴含着伟大。

现在,她经常感激我们给予她的各种自由,感谢我们给予她的与众不同的爱。

看着女儿能够独立地越走越远,路越走越宽,考虑问题越来越周全,生活规划越来明确,我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坚持了自己的养育方式。

其实父母帮孩子做事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自我成长机会的过程。你做的越多,孩子的发展机会就越少;你做的越多,孩子就越习惯不劳而获,也越接受的心安理得。

当父母的越放手,孩子的锻炼机会就越多,发展的机会也越多,能力自然越强,孩子也会为自己的能干而得意。

有远见的父母,肯定会狠心放手,培养孩子适应一生的能力和素养,助其更好地成长!

7

有远见的父母不是对孩子心狠,而是放开紧握的双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孩子的每个成长都有独立性,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需要父母间断的放手,这样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对孩子放手的第一件小事:吃饭

喂饭的时候总是跟在孩子后面一口一口的喂,饭没吃到几口却绕着家转了几圈,这种哄喂方式没喂到饭,孩子还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其实,吃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把孩子固定在餐桌前,打好饭菜放在孩子的面前,不要喂,不要喂,不要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弄得一桌子一身都是饭菜,这个时候不要急,忍着。

父母肯定担心孩子吃不饱,这个也不要急,除了主食还有辅食,总不至于饿着。

一日三餐都这样,每天都这样坚持着,快则一周慢则几个月,孩子的吃饭习惯养成了,不用追着投喂,肚子饿了也会老老实实端坐餐前正儿八经吃饭。

放一时的手,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其他的残局就把手收回来好好收拾。


2. 对孩子放手的第二件小事:刷牙洗脸穿衣洗澡

忘记了小时候成长的模糊记忆,但是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有清晰的路线,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

说说我的女儿吧,从刷牙开始,她不接受牙膏味道,就给她买了喜欢的草莓口味,接受了这个味道就开始刷牙了。

洗脸倒是没有排斥的,小的时候帮她洗,等她能拧毛巾了就让她自己动手。

就这样,刷牙和洗脸都是自己动手了,慢慢养成了洗刷的习惯。

穿衣服这件事上应该是上了中班后在学校养成的,幼儿园的老师经常跟她们班的小朋友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直到现在女儿还会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教育我。

洗澡是女儿五岁的时候主动说自己洗,然后就一直自己洗了,中间很多次都寻求帮助,但都没答应,顺便还学会了洗头。

放手放的自然而然,也要顺水推舟。


3. 对孩子放手的第三件小事:学习

现在升学压力这么大,孩子的学习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父母要适当的监督,学习也需要让孩子独立去体会并成长。

女儿在读一年级,她刚接触的新知识都是我们已经学过了的,所以看问题的时候总站在自己懂的那一面去指责她不懂的一面。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是沉默低头,次数多了我才发觉是我太急了,于是把自己的速度放慢配合她的学习进度,就这样几分钟解决了。

孩子学习走的每一步都有她自己的见解,父母想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就必须跟着孩子的脚步走,走不动的时候推一把。


4. 对孩子放手的第四件小事:兴趣爱好

没有生来就会的孩子,都是靠后天的培养。

女儿喜欢画画,没有去上培训课,但是我陪她一起学习画,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画出来的东西有时候让你感动,有时候让你爆笑,有时候让你哭笑不得。

女儿还喜欢手工制作,家里不要的瓶瓶罐罐废纸箱都会被她收藏到角落,放假的时候经常拿出她的剪刀做出各种各样的小东西。

给女儿报了个舞蹈班,练习拉丁舞。刚开始不愿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熟悉熟练,得到老师的奖励,还收获了好多跳舞的同伴。

兴趣要培养,最重要的还是坚持。


放手促进成长,握手给予关爱,松紧节奏灵活,雏鹰才会自强。

8

慈母多败儿,古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呢!宠爱是标配啊,但是宠归宠,过度了就不好。今天对孩子的溺爱在未来会以痛苦加倍的还给我们。可惜,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父母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家有钱有权,不用吃苦努力,父母的钱我可以花一辈子,不知道孩子的这种想法是从何而来,是父母灌输还是耳闻目染?!殊不知这样会害了孩子也害了家长。虽然说我们中国人讲究传承,父母的大多会留给孩子,但授人以渔不是更好吗!

9

【我的观点】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我认为,父母对孩子心狠,并不是狠毒的狠。而是想放手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个自立、自强、自律的好孩子。

一、父母要狠,才会成就孩子

1.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家长们都对孩子过于关注,所有大人都围绕这个孩子转,让孩子有种“在家很重要”的感觉。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分依赖,长时间已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当大人不在帮忙的时候,孩子就一愁莫展,不依不饶。想让孩子试着学会这些本能。那家长就要对孩子“狠”了。让孩子饿一次。

表妹的孩子在5岁时骑自行车,不带辅轮子的那种,很喜欢骑,但是骑不稳,老哭着要大人在后面扶着,追着他跑。时间长了这累得大人够呛,就要孩子自己练习骑,孩子死活不同意。那妈妈一狠心,确定不再扶着孩子,让孩子想骑就练,不骑就算了。孩子没办法,又想骑,只好不怕摔倒,继续练习,没多久就骑得很顺手了


2.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爱睡懒觉,常常叫几次都起不来,起来了还懒洋洋,慢吞吞的。每天都是“黄帝不急太监急”,长期如此,孩子的习惯性慢慢形成。放心睡,不怕迟到,有大人叫起床。那么家长想要孩子意识到上学会迟到就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迟到一次。

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永远无法学会飞翔,必须给他们一个机会。

3.让孩子养成还原的好习惯。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许多孩子家里的玩具多的数不胜数。喜欢的时候拿出来玩玩,不喜欢就到处乱扔。大人看不得乱七八糟的样子常常跟在屁屁后面收拾放回原处。因此孩子觉得有人收拾整理,自己就懒得的去整理了,慢慢又养成了一个习惯。习惯形成了便难以改变,那么这时候又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独立完成还原玩具。

虽然收拾是件简单的事,但长时间的形成会让自己生活乱七八糟,整齐有序的生活让人舒服,也表明了人的素质。


二、想要成就孩子,父母对自己也要狠

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游戏或手机。知道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却忍不住要看。很多家长食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刷屏,那么这时候,想要教育孩子,家长也对自己“狠”一次。别在孩子面前不停看电视和刷手机。

无论你对孩子如何去管教,你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2.生长在城里的孩子条件比较优越。什么苦也没吃过,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体验一下劳动的生活,体验一下“粒粒皆辛苦”的意思。那么这时父母对自己“狠”一次。自己也体检一下劳动成果,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

曾看到过一句话:你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那么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你对孩子不够狠心,那么这个世界会狠狠地替你教育他。

3.狠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架,总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质问,甚至帮助孩子,但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处理,无论打输或赢,至少孩子有一个经历,一个教训。那么这时父母“狠”一次,不要心疼孩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很多事情才会长大的,父母要狠心放手,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小凌云,喜欢写作,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增值自我,欢迎你的关注,谢谢!】

10

心狠,不是心狠手辣,而是适度的选择放手,让孩子经受挫折教育。

01

挫折教育,让孩子更快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都是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孩子不会知道,这个世界,除了家庭之外,处处都是风雨。


拿婴幼儿走路来说,爸爸妈妈怕孩子摔跤,选择不放手,始终牵着。



孩子即使学会走路,一旦失去帮助,他自己也不敢去迈步,不敢独自去面对一个人的处境。

当然,还有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很多父母,都为拿孩子还小为借口,帮孩子做了。

殊不知,这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一个受过挫折教育的人,成长经验丰富,更懂得珍惜。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需要狠一点。

02

家长最高级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不想成为父母的样子,因为他更想成为他自己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父母的复制品。

他们成长,他们探索,他们执拗,他们喜欢说不,他们选择叛逆……这些反应,都是在告诉家长,他们想成为他们自己。

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是需要每一位家长思考的问题。



杨杨爸认为,起码做到以下几点。

(1)遇事先听孩子怎么说。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干净如水,他们的想法,更是简明清澈。只是很多时候,这些想法,不符合家长的判断或认知,于是批评教育。孩子的情绪被压抑,个性与创造力收到限制。

(2)让孩子自己选择,并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的路,终究是他自己走,他的生活,始终是他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选择,不管结果怎么,父母都要现在身后,共同面对。

(3)选择逐步退出孩子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聪明的父母,都会在孩子成人后,选择退出,不干涉,选择过自己的生活。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要让孩子经历风风雨雨,父母看着孩子经历风风雨雨,而不替孩子遮风挡雨,父母真的需要点狠心。


欢迎关注@杨杨爸亲子驿站,我们一起学习育儿知识,共同成长,做有心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