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明受诏归府,唤诸将听令: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副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中参军——安远将军马谡;前将军——都亭侯袁綝;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右将军——玄都侯高翔;后将军——安乐侯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行参军——偏将军爨习;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典军书记——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以上一应官员,都随着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诸葛亮。分拨已定,又檄李严等守川口以拒东吴。选定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师伐魏。

不太了解汉末的官制,只能从原文寻找了,孔明北伐时候的召令,可以看出官职排名了,都尉在军队中任职应该是行参军级别的,后面还有从事,典军书记等。应该原文还有其他有关都尉的文字,可以检索一下看看。

最佳贡献者
2

有。

“都尉”在后汉三国时算是一个中下等武官,但都尉以下仍有其他军官职衔。

首先要说的是,“都尉”并不是惟一称号,即使在三国时也有很多杂号。

三国时期,“都尉”为郡军事长官之一,算是太守的副将。一般中原地区不设这个职务,或仅有虚衔,只有边境几个郡设实质性的都尉。《后汉书·卷一百廿八·百官五》记载: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在边境郡来说,都尉算是中高级军事长官,他手下“皆置诸曹掾史”,与他一样,主要负责“典兵禁,备盗贼”,也就是各地的诸曹,县、邑、道的令、长等。

而在军营中,一般不设都尉。若设,则多为杂号都尉。

杂号都尉虽称“杂号”,地位却未必低。

比如《三国演义》里写的“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考虑到许褚、典韦的身份,那是曹操亲卫,虽然名义上是都尉,但实际地位明显要高于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只是不怎么带兵上阵罢了。

三国中各势力官职体系不一样,并且由于杂号校尉、杂号都尉的存在,不一定哪个官职更高些。

有人说校尉职衔比都尉高,未必。

校尉也有杂号校尉,比如“昭信校尉”,这个职衔在三国中只有蜀汉设立,是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也是个虚衔,但是比起有实权的都尉就不灵了。

再有,杂号校尉多如牛毛。三国时尚有汉八校尉,其中有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如果有非杂号的都尉在,胡骑校尉的职衔则在都尉以下。

设立都尉时,一般不单封。

三国时的都尉不算一个常置武职。封某人为都尉时,那人一般都会有其他职衔。换句话说,都尉在三国时多以兼职的情况出现,所以这个人具体算多大的官,手下还有什么人,还要结合他所兼的其他职务来看。

但总之,就算是最低级单封一个的杂号都尉,手下必置功曹和官掾,而在功曹和官掾之下,一般就不会再有什么官职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