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就得说到在康熙未见李光地时,仅凭容妃对他的事迹描述下的评语,当时康熙曾说李光地为:有勇有谋,甚至手段刁毒!

李光地的出身

李光地是康熙少年时期老师伍次友的学生,在福建一带比较有才名,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容妃的老家在福建,因为时常思念家乡,康熙特旨让容妃带着蓝齐儿回家省亲,顺便看一下姚启圣在福建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在福建的时候,容妃问姚启圣福建有什么有才干的后生,于是姚启圣说了一个人名,就是李光地,只不过姚启圣说他的字写得不错!后来在容妃回京的时候,李光地带着数百孩童拦了驾,并且上呈万言书!

容妃将这些带回去之后,交给了康熙看,康熙就给出了:“有勇有谋,甚至手段刁毒!”的评语。

李光地也由此获得康熙赏识步入仕途,康熙先是让他在福建做官,帮助姚启圣和施琅为收复台湾做准备工作。

李光地立下大功进入中央却水土不服

而李光地确实也不负康熙所青睐,确实有勇有谋,他辅佐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为康熙复台立下了大功。

而李光地也由此官运亨通,从地方直接进入中央,但是在中央期间李光地则表现出了水土不服,因为李光地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难以求生,而且李光地本人恃才傲物,他没有将明珠和索额图放在眼里,所以也导致了两位官场大佬后来对李光地落井下石。

李光地进入中央后,不明官场规则,打破朝堂的和睦并将一直不和的明索二党暴露在康熙面前,虽然,康熙早有处理两人打算,但当时还不是时候。

最后李光地也被康熙打入天牢,而明珠和索额图也趁机落井下石,如果不是苏麻喇姑救了他,可以说他已经死了。

重获重用的李光地就开始变得心地歹毒

经过这次事情后,李光地醒悟了,他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他变得冷酷回到朝堂后他跟明索二党争斗,并且什么都不在怕,他开始学习明珠、索额图学习他们的优势,等待扳倒他们的机会。

出狱后李光地很快获得康熙重用,伴随康熙征战葛尔丹并且一步步高升,从而获得皇帝的信任,因为他知道康熙需要他,他要做康熙手中那把利刃扳倒明索二党。

经过李光地的努力,也是在康熙默许下,他暗地里收集两人罪状,就等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

因此李光地在明珠六十大寿那天,实名弹劾明珠,并且当场把那些进贡给明珠的各类礼物全部交公,可以说李光地这招太狠也导致康熙不得不处理明珠。

索额图蛊惑太子,排挤明珠,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弑君,这些罪状哪一条都是死罪,但是康熙还不能太轻易处理索额图,因为他是功臣之后,是国丈,所以李光地又出现了,他利用明珠审索额图,这一招非常之阴毒。

李光地终于顺利的扳倒了明珠和索额图,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大阿哥和太子也受到牵连,这时李光地已经膨胀不已,所以当太子召见李光地时,他对太子说的那番话可见其心之阴毒,太子当即扇了李光地一耳光,说他是阴险小人。

而李光地也毫不留情的以眼还眼,借着索额图将太子彻底摧毁。

这些都能看出来李光地最后已经成了非常善于记恨报复的阴毒小人,而后来李光地也膨胀不已,他认为他可以取代索额图和明珠,他殊不知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

所以当康熙利用他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之后,康熙也就该处理他了,留他在身边也没有意义了。

李光地被贬也算是康熙对他的保护,也是他自己自保之路

当处理完明珠、索额图、大阿哥和太子之后,康熙意味深长的跟李光地说,当初被他贬到台湾澎湖去做知县的魏东亭年纪大了,该有人替他了。

李光地何等心思,其实他知道这是自保之路也是康熙在保他,当初魏东亭就是因为中央内部勾心斗角而被牺牲,是康熙念在自幼交情上保了魏东亭,派他去了澎湖。

这时康熙又对李光地说这番话,其实也是有意要保李光地,台湾虽然收服,但是也确实需要人去安抚,而李光地既有才能又有阴毒的手段,所以康熙想派他去。

而且李光地扳倒了明索两大党派,已经基本把朝廷上下官员都得罪光了,而李光地还越发膨胀,所以康熙在这时候开始处理李光地,即是敲打他,也是想保全他。

李光地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在中央继续待下去,所以他临走前恳求康熙不要再让他回来了,就是为此。

所以说电视剧中康熙贬李光地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而李光地自己也愿意走这条路,因此李光地这个结局是比较不错的结局。

上面说的电视剧中的李光地,下面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李光地

电视剧中的李光地最后有些阴毒,其实历史上的李光地可是深得康熙信任的高官,他一生屹立在康熙朝,始终深得康熙信任,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这在不设宰相的清代来说,李光地基本算是拜相了。

历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还要大将近10岁,他早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就以立下战功,被康熙所赏识,不过历史上的李光地也有点像电视剧中为了立功不择手段,历史上的李光地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联系到一个身在耿精忠叛乱地区的好友陈梦雷,他通过派人暗中与陈梦雷联系,获取了耿精忠方面情报,而陈梦雷还教他如何平叛,写了平叛的计策。

但是李光地不厚道的地方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他自己署名将陈梦雷平叛计策呈给了康熙,也由此深得康熙赏识,但是对陈梦雷只字未提,可以说李光地独占了平叛献策之功。

耿精忠叛乱被平定后,陈梦雷反而被抓,以附敌罪要将他问斩,最后李光地良心发现,上书证明陈梦雷与他安通消息没有附敌,但是依旧没有提陈梦雷参与平叛献策之事,结果陈梦雷是没有被问斩,改成了充军发配,也是比较惨。

李光地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又参与复台之战,也是李光地积极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和施琅主持复台战事,所以台湾收复后,李光地更进一步被康熙重用。

之后李光地就一直深受康熙重用,后来年过七旬的李光地几次向康熙请求告老退休,康熙都批准,执意重用李光地,直到李光地77岁时在家中病逝,康熙一直都没让他退休。

所以历史上的李光地是非常受康熙信任的大臣,而且官职也比电视剧中李光地大得多。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你好,我是小崔读书说事,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康熙王朝》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李光地实际上个伪君子、假道学,卖友求荣,亲生骨肉都不认之人。他居丧不谨,在居丧期间居然和歌女有染,十足的败坏风气。

康熙之所以重用他,是因为他是伍次友父亲的关门弟子,康熙很敬重伍次友,再一个,李光地本身也有才学,但他满口道德文章,表面很是正经,背地里却做坑人的事。康熙看中他的才学和伍次友的背景,但并不看中他的为人,之所以被发配,有这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也陷入了党争。详细解答,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李光地

李光地,福建安溪人,李光地并不是书香名门出身,家虽豪富,却是行商巨贾。弟兄四个他最小,因为从小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常遭受受父亲的白眼,只有他母亲出身乡宦,最钟爱这个读书种子。正巧有一年当年前明大儒伍次友的父亲老先生伍稚逊游历福建,偶尔乏资,来李家教书,李光地也是伍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李光地才有了今日的荣耀,这全亏了他母亲的坚持和伍老先生的教导。

原著中有讲述,有一次康熙和魏东亭微服出游时,在一个旅店里遇到了李光地和他的同乡陈梦雷,康熙见他们二人同其他进京赶考的举子会文作诗才思敏捷,很是欣赏,言谈间得知这李光地原来是伍次友父亲的关门弟子康熙更加对他看中,伍次友远离庙堂之后,康熙对接触过伍次友的人格外亲切,比如周培公,高士奇等等……这也是康熙后来重用他的一个原因,后来他和陈梦雷参加科举考试,都考中了进士,这时二人关系还是极好的,后来就变了味。

二、李光地做出卖友求荣之事

话说康熙准备撤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时,朝中局势紧张,这时李光地和陈梦雷已经入朝为臣了。一天晚上,康熙召见众臣子商量三藩事宜,康熙派人去传李光地,结果太监告知康熙李光地的父亲去世了,他准备交办差事,回去丁忧守制呢。康熙本想夺情,想了想像李光地这样的新进翰林,夺情是没有道理的,于是康熙命传话太监道:“就是丁忧也罢,叫他进来,再叫上他那个福建同乡陈梦雷也来。”

过了一会儿,李光地和陈梦雷便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臣以不祥之身辱圣上召见,不知道有何圣谕?”李光地一边叩首行礼一边说道。陈梦雷却一言不发地跟着行礼,用目光揣测康熙召见的用意。“李光地,听说你丁忧了?”李光地连连叩头道:“是。”康熙叹息一声道:“朕看你满面戚容,可要善自珍重。朕眼前正在用人之时,想夺情留用,你看如何?”

李光地听了,急道:“臣万难奉诏!老父阗然下世,白发老母倚闾相望,臣方寸已乱,何能为国筹谋效力?”说完,泪水已经夺眶而出。“好吧,忠臣出孝子,朕不拦你了。”康熙默谋良久,说道,“你和陈梦雷都是朕非常器重的臣子,你们二人又有莫逆之交,朕想索性成全你一下,让陈梦雷和你一同回去,一来帮你料理一下丧事,二来陈梦雷也可回家看看,为朕办个差使——陈梦雷,你可愿意?”

金榜题名,奉旨还乡,哪个读书人不想呢?这太喜出望外了。陈梦雷先是一怔,忙叩头答道:“臣受皇上恩宠,敢不铭心刻骨,以图报效!——但不知是何差使?”“目下正逢风云变幻之时,无事便罢,有事就不是小事。”康熙的瞳仁里放出晶亮的光,“你们福建地处海隅,东有台湾,西有三藩,是个是非之地,朕有意让你们回去替朝廷出力,但办什么差,怎么办,朕一时还说不清楚。”

“敢问圣上,”李光地叩头道,“万一世事有变,臣等可否在耿藩处谋一差事?”“梦雷可以,你不成。”康熙道,“你是丁忧守制的人,不祥之身嘛——你们明白了?”“奴才明白!”二人忙都答道,康熙并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给他们,以做不时之需。

后来三藩叛乱,陈梦雷在耿精忠处谋了一个差事,李光地则在家丁忧守制,二人密约,上“蜡丸书”给康熙,告知耿精忠造反的详细情况。两人商量完所有细节,约好由李光地写给康熙密信。可李光地是个夺情卖友之人,上“蜡丸书”之时只写了自己的名字。三藩被打败之后,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陈梦雷,反而落井下石。陈梦雷被锁拿进京后写的《告城隍书》、《与李光地绝交书》风行天下,李光地却弹劾陈梦雷负恩背义、甘心从贼。

三、李光地居丧不谨,在丁忧守制期间与青楼女子有染,母亲去世隐瞒不报

话说这李光地丁忧期间,居然不守孝道,与当地的一个名叫李秀芝的青楼女子有染,生出了两个儿子,活脱脱的长得像两个小李光地。三藩被平叛之后,李光地丁忧也结束了,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李秀芝母子,因为寄“蜡丸书”有功受到了表彰,官居高位。

有一次,河道总督靳辅进京的时候,李秀芝母子找到了他,让他带着他们母子去找李光地,靳辅看这母子很可怜便带了他们到京城,靳辅到京城后找到了李光地,本来想让他悄悄认下李秀芝母子,以免闹的尽人皆知,说了此事之后,没想到这李光地居然不认,后来靳辅带着李秀芝母子出来恰巧碰到了明珠,这明珠油滑啊,因为李光地和索额图走的近,这正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排上用场,便让靳辅把人交给他,他让管家养了起来。

后来李光地因为主张平台湾有功,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正是红极一时,索额图就让他弹劾明珠,李光地同意了,但被明珠的探子给打听到了,明珠在李光地的庆功宴上率先发难,请出了李秀芝母子,李光地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才勉强认下李秀芝母子。详细情节此处暂且不表。李光地满口道德文章,假仁假义,最疼爱他的母亲去世他居然隐瞒不报,亏他还经常自称孝子。因为这时他是有功之人,指望着能进上书房,所以隐瞒想进入权力中枢,但康熙是何等样人,早就知悉,痛批了他一番。


结语:李光地十足的假道学,伪君子,卖友求荣,假仁假义,抛妻弃子,居丧不谨,人品有问题,被贬很正常。需要说明的是,小崔以上所写都是讨论电视剧与小说里的内容,与真实历史事件无关,请看清楚再评论,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

于公于私李光地都得罪了康熙,想当初康熙皇帝的蓝齐格格对李光地有意,李光地也很喜欢蓝齐格格,可是李光地在喜欢蓝齐格格的时候居然背地里跟一个妓女有了关系,这件事一开始康熙是不知道的,可是后来李光地揭发索额图与明珠各自为党的时候,被此二人反咬一口,这时候康熙才知道了李光地的丑事,想当初康熙把蓝齐格格许配给噶尔丹的时候对李光地还有所愧疚,此时康熙则是感觉受了欺骗蒙蔽,心里自然对李光地是厌恶的。

再者康熙希望通过提拔李光地起到制约索明二党的目的,可是李光地不争气啊,不仅让索额图掌握了自己的把柄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后来即使求助了苏麻喇姑也无济于事,居然破罐子破摔跑到皇帝面前揭发索额图与明珠各自结党一事,康熙爷是谁呀,康熙爷这一辈子什么没见过,他会不知道索额图与明珠各有党派吗?

可是康熙是天下之主,所做的就是要权衡朝局,结果李光地把这事说开了,果然索额图与明珠就迅速联手打击了李光地,康熙看李光地如此不堪重用也是怒急攻心,后来即使再次用了李光地也还是从大局考虑,可翻过身的李光地开启了疯狂报复索额图与明珠,在明珠的寿宴之上宣读明珠罪状,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鄙令康熙所不耻。

李光地如此手段难保他日不会成为隐患,康熙在除掉索额图与明珠以后也直接打压了李光地,把李光地贬到台澎做个知县,这辈子也回不了京都,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4

康熙很器重李光地,索额图明珠倒台了就进监狱了,李光地还能起来,主要是有苏麻和蓝齐儿情分在,但是李光地毫不留情当着明珠寿宴参倒明珠,将索额图刺杀皇帝曝光,让康熙觉得她不适合自己的恩威并用,太绝情,所以外放了,本来说了改天在让你回来,结果李光地决绝,再也不回来了。已经心死了。

5

这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李光地为人刁钻狠毒,尚有品行不端的表现,为什么康熙皇帝要重用他,又为什么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之后,将他发配澎湖接魏东亭的班?这都是令人思考的东西。

其实要解释康熙的行为也并不难,《康熙王朝》讲述的是康熙皇帝的一生,从他身上的经历可以管窥一二。


康熙皇帝年青的时候,受鳌拜钳制,于是,年幼的康熙皇帝以一己智慧擒拿鳌拜,从而走上亲政的道路。但是,康熙掌控皇权,皇权独大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在《康熙王朝》里面,我们只看到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的丰功伟绩,却看不到他是如何乾纲独断,掌控皇权的斗争的。这话怎么讲?顺治年间有一则小故事可以说明问题:话说顺治想要修建被雷劈坏的宫殿,但是议案受阻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结果没有通过。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机构(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家可以上网查询,我在很多回答中也提及过),顺治作为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说明,康熙皇帝继承皇位之后,虽然铲除了鳌拜集团,但是依然还受制于由八旗制度演变而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他是不能轻易或随便施政的,唯有铲除这些阻力,让皇权绝对集中,才可能有平三藩、收台湾等功绩的。


对此,康熙皇帝仍然孜孜不倦挣脱这些来自于皇室贵族的桎梏,如:

康熙年间,由内阁处理政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 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甚至收纳来自各地的密奏小折,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更直接地行使皇权。

在《雍正王朝》里,我们看见雍正皇帝建立了军机处,将皇权推向另一个高度,从朱元璋废黜宰相制度之后,到清朝几百年,皇室、皇帝成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大一统历史上最高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象征,再没有什么行政力量与皇权抗衡。皇帝的内阁,只不过是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而已,干的不过是起草文书,撰写诏书的事儿,与决定决策无关,只有皇帝的话才是最高指令。


为什么要介绍这样的历史背景,因为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康熙王朝》里,到收复台湾,干掉葛儿丹之后,康熙皇帝一生的传奇算得上已经写完,后面的戏是明珠和索额图党争。康熙皇帝为什么迟迟不除掉党争?原因在于太皇太后的一句话,党争虽然坏,但是也可以利用。康熙皇帝实际上早就盯上了党争,只是在等待除掉他们的时机而已,等到南北都平定之后,索额图和明珠两大党争头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为什么康熙皇帝要搞掉索额图和明珠,因为党争架空了康熙的皇帝权力,不仅仅李光地在其中受着夹板气,康熙皇帝也一样,从明珠和索额图安排人事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他们互相安插自己的亲信,其目的还是要蒙蔽皇帝的手眼,让皇帝成为睁眼瞎,从而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康熙皇帝从年少的时候就在不断挣脱这些束缚,在他更为成熟的中晚年,怎么会受制于明珠和索额图的安排,这是对皇权至上赤裸裸的威胁和绑架,索额图甚至还心生歹意,与假朱三太子合谋要弑杀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怎么会容忍二人。当然会除掉他俩。

再说李光地,一个靠万言书起家的投机分子,在李光地飞黄腾达之前,编剧对他做了很多铺垫,编剧让他和康熙皇帝的女儿蓝齐格格谈恋爱,让他在谈恋爱和丁忧的时候逛青楼,这种铺陈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自虐,也有人说根本就是品行不端。个人认为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历史上的李光地的确有一段并不光彩的历史,电视剧为了符合历史需要,所以编了他一点不光彩的故事;另一点是为李光地因为刁钻狠毒,最终被康熙皇帝贬斥埋下伏笔。总归一条,李光地确实做出过品行不端的事儿。

但是品行不端的人并非一无是处,李光地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建议康熙皇帝开启风闻言事,他在明珠寿宴上公开弹劾,他还建议明珠审理索额图一案。所以,李光地虽然品行不端,但是康熙皇帝重视他,重视他的原因,正是他刁钻的治人治事手段。


在另一部经典《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撤掉处事比较周全的吕方,而启用手段毒辣的陈洪,来对付严嵩父子和海瑞等官员,和康熙皇帝启用李光地,对付明珠索额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皇帝使用的臣子不过就是一枚棋子,看重的是臣子的能力和手段能为己所用,而不是其他什么要素。

在康熙收拾完明珠和索额图之后,就只剩下一个李光地了,不用质疑,像李光地这样的人即或不结党营私,对于朝政的危害并不比明珠索额图小。随着一大批新秀的崛起,比如说在《康熙王朝》中仅出现几场的张廷玉,康熙皇帝已经将朝廷上的各种势力收拾殆尽,剩下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皇帝的权威。张廷玉等,不过是初入内阁的几个毛蛋而已,没有根基,没有势力,没有权力,也没有威胁。


所以,李光地是康熙皇帝进一步收拢皇权,强化皇权的最后一个打击对象,所谓对他的保护,纯属于无稽之谈,此时的康熙,才是真的天子,其他所有人,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罢了。

6

康熙时期,台湾可不像现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而是远离大陆、人口稀少,粮食无法自足的蛮荒之地。让李光地到台澎当知县,说发配也不为过。之所以把李光地安排到台湾,主要有几种考虑:

一、李光地心狠手辣,不适合继续在朝中当政。李光耀因为结识康熙爱女蓝齐儿格格,康熙把他调进中枢,进入上书房工作,把他作为准驸马来培养。因为人事安排事情,李光耀把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全部得罪了,这些人想置李光地于死地。康熙爱李光地的才华,又因为蓝齐儿喜欢李光地,就把他保下来。后来外放到福建当巡抚,协助总督姚启圣攻打台湾。


台湾统一后,李光地再次进入上书房,这次康熙召他回朝,目的是让李光地整治明珠和索额图。李光地心里憋了一股气,发誓要把这两个权臣连根拨起。他变得比以前低调谦虚,表面上拜两位权臣为师,暗地里收集各种罪证。

明珠60岁大寿前,李光地罪证收集差不多了,康熙决定收网。但明珠毕竟是康熙朝多年的重臣,康熙派李光地前往贺寿,为明珠保留一点脸面。只是李光地做事更决,直接在宾客满堂的明珠府上揭露罪状,这种狠毒劲就连康熙也过意不去,责怪李光地不留情面。

康熙之所以没有继续让李光地留在朝廷,也是因为李光地的手段过于狠毒,万一这种人坐上高位,只怕比索额图危害还大。

二、安抚台湾,需要李光地治国之材。李光地是福建人,又当过福建巡抚,对台湾风土人情比较了解,早在康熙决心收台之时,李光地就提出“收台必抚台”的方略,深受康熙赏识,康熙甚至认为李光地想的比自己还深远。

台湾当时远离大陆,长期受大陆政治影响较少,虽然台湾收回来了,但要让台湾人归心可是不容易的是。台湾山地多,耕地少,粮食产量不足,如果没有大陆支持,因为收台之战让台湾经济凋零,需要一个有能力又了解台湾情况的人来治理。魏东亭是康熙信得过的人,也是有能力的人,如今魏东亭老了,让李光地代替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李光地手段毒辣,用于对付当地不服的民众正好派上用场;另一方面,需要李光地对台湾励精图治,而这也是李光地本意,让他去也十分合适。

三、保护李光地不卷入夺嫡之争。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大阿哥和皇太子也被圈禁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康熙朝的“九龙夺嫡”就此结束了。本剧中尚未露脸的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才是后面夺嫡的主角。

康熙中期把魏东亭贬斥到台彭当知县,除了要魏东亭治理台湾外,另外也是为了让魏东亭远离政治中心,免得卷入夺嫡之争。让李光地去台彭接替魏东亭,同样是不希望他成为夺嫡之争的牺牲品。

7

康熙帝为何贬谪李光地:

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初衷原本只是往索、明势力中“掺沙子”,以达到权力平衡的战国。换言之,康熙帝只是想用李光地作为自己的“看门狗”,让他咬索额图还是咬明珠得看自己的意思。可是,羽翼渐丰的李光地显然不愿意当“看门狗”了,他直接卷入了索、明之间的争斗,让朝局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显然,这是康熙帝不愿意看到的。

与此同时,随着康熙帝准备对索额图、明珠下手,李光地原本的作用已经失去了。一旦索额图和明珠被彻底拿下,谁来制衡李光地?这是康熙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李光地既然已经卷入了三方争斗,让他主动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康熙帝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给李光地上眼药,以期他能“迷途知返”。可见,康熙帝与李光地还是留了几分情面的,并没有打算置之于死地!

于是便有了升魏东亭那一段,在说升魏东亭的同时,康熙帝“征求”起了李光地的意见。其实,这个时候李光地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康熙帝这是打算“卸磨杀驴”,只是在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李光地是聪明的,既然康熙帝已经容不下自己,倒不如老老实实“出局”,以换取平安。就这样,李光地“自愿”出任台澎知县……康熙帝兵不血刃解决了朝中的党争。而李光地也因此得以善终,虽然只是个知县,可总比人头落地强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