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左良玉是行伍出身,屡立战功,最后成为一个拥兵数十万之众的跋扈军阀。左良玉无所谓忠奸,但他对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当北京城破、崇祯上吊自杀以后,左良玉时常闭门痛哭,伤心欲绝。
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风云人物。他是个孤儿,是他的叔叔把他养大的。成年之后,左良玉就从军了。
左良玉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并且左良玉还有一个特点:“目不识书而多智谋”。因此,左良玉早期在辽东地区的战事中屡次立功,升为军官。
后来,左良玉被调到内地,专门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从此,左良玉大显身手,闻名天下。
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左良玉战绩非凡。很多农民军首领都死在他的手中,著名的农民军首领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等人也都先后被左良玉打败过。
而左良玉和声名显赫的两大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张献忠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左良玉跟张献忠作战,胜多败少,一度打得张献忠陷入穷途末路;左良玉可谓是张献忠的克星,基本上是逢张必胜。
而左良玉在和李自成会战时,则是败多胜少;尤其是1642年的朱仙镇大战,左良玉多年培养训练的精锐亲军,几乎都被李自成农民军斩杀殆尽。以致此役之后,左良玉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之勇。
因此,李自成可以说是左良玉的克星。左良玉出战,逢闯必败。
在长期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左良玉深深洞悉了明朝政府的腐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开始注重保存实力,拥兵自重;而对督抚大员们的檄调命令,经常是置之脑后,不予理睬。
以督师杨嗣昌为首的部分大臣都弹劾左良玉跋扈不法,纵兵抢掠,杀良冒功,要求朝廷惩办左良玉。
可是,由于朝廷此时由于将才调零,而左良玉曾数次大败农民军,崇祯皇帝认为左良玉人才难得,更兼左良玉手握重兵,军中广布亲信心腹;因此,崇祯皇帝就对左良玉姑息纵容,不予治罪,反而多方慰抚,希望左良玉能够力挽狂澜,消灭势力越发强大的农民起义军。
1644年春,李自成从西安出发,进攻北京。崇祯檄调左良玉率兵勤王。
此时的左良玉却无可奈何!朱祁镇大战后,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所余无几了。他杀出重围,逃到湖广地区之后,为了恢复往日的荣光,就大肆搜罗残兵游勇,扩充军队。甚至于招降纳叛,广招农民军中的叛徒,以补充自己的实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充,左良玉拥有了二三十万之众,号称八十万大军,以此来恐吓要挟朝廷及地方官府,为其提供粮饷物资。
但是,左良玉心里很清楚,自己扩充的这支军队只不过是数量庞大而已,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旦出战,迎击李自成的百战精锐,那绝对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无论崇祯皇帝多么殷切企盼,左良玉都不敢率部北上勤王。
当北京城被李自成占领,崇祯皇帝自杀以后,左良玉感念崇祯皇帝对自己的厚爱,日夜痛哭,伤心不已。
说左良玉不忠,却也有失偏颇。左良玉不遵从朝廷诏令,他部下的将领很多是招降过来的农民军叛将,无法无天,左良玉也很难约束他们。崇祯皇帝死后,左良玉的部下将领纷给要求他率兵东下,占领江南,自成基业。
可是,左良玉并没有听取这个建议。为了安抚这些将领,避免战火祸乱江南,左良玉竟然公而忘私,把自己多年敛积的几百万家财拿出来,分给大家。
此举算是稳住了混乱的军心。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后,弘光皇帝颁诏,给左良玉加官进爵。但是,左良玉却拒不接旨,不愿承认弘光朝廷。
后来,南明“假太子案”发生。消息传来,左良玉认为太子是真的。为了报答崇祯皇帝的恩情,左良玉立即统兵出征,进攻南京,拥立太子即位。
可惜,在进军途中,左良玉病死了,从此离开了历史舞台。
结语:左良玉其实就是一个拥兵自重、贪图权势、飞扬跋扈的大军阀。这样的人,无所谓忠,也无所谓奸,只不过是一个朝代末期的乱世枭雄而已。
有人说,左良玉投降了清军,当了汉奸,那可真是信口开河。
投降清军的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左良玉死后,他的军队以左梦庚为主。可是,左良玉尚且不能有效地约束住部下,,何况他这不成器的儿子呢!
最终,乱哄哄的左部官兵,竟然以数十万之众可耻地向区区万余清兵投降了!
这可真是给九泉之下的左良玉脸上抹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