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至今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人王伏羲。一个著有《共产党宣言》,一个著有从河图洛书中整理出《八卦》,后来被周文王姬昌编辑整理成《易经》。很多人错误的把算命认为《易经》《道德经》就是迷信,这都是道教造的。道儒不分家,诗书礼易乐春秋,易即《易经》易理部分。算命的部分是后人发扬创造的数术部分,这部分可以当迷信。老子的《道德经》也背黑锅了,道教在用。
《易经》分为六十四卦,上经三十卦讲述自然规律“天道”,下经三十四卦讲述伦理道德“人伦”,在读这本天书的时候后,莫忘一个人“颜回”,人家一箪食、一瓢饮,整理这部《易经》付出了毕生,三十来岁就离开了!孔子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发出哀啕“天丧予,天丧予”,可见孔夫子对这位才子的爱惜。孔子对易经的重视还说过,“述而不作”;五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离卦第三十卦,丽也),四十不惑(解卦第四十卦,化解),五十而知天命(鼎卦第五十卦,改善),六十而耳顺(节卦第六十卦,节制),七十而从心所欲而愈矩(不违背自然规律)。——《论语》。虽然是其弟子整理出的论语,但是孔子的很多言论,在《易经》都能找到。儒家思想从七千年伏羲氏的河洛文化汲取了很多精华,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只不过孔夫子将这种规律在当时固话,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言论有一些过时,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放在两千五百年前,完全没毛病,利于当时社会安定,但是放在今天,恐怕只有军事(听话照做)、洗脑(相信再相信)思想能适用,在民间已经智识遍开,信息不公开就不适用了。
《论语》更像封建社会的,员工管理手册,写的很详细很具体,两千多年没更新,难免过时了。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完全照着《易经》来的,上部分讲天地之道,下部分讲人理道德。老子的无为思想,恰恰是无所不为,被称为迷信,只能是被宗教所滥用。在今天应该辩证认识,《道德经》更像是一篇战略方针。《易经》就像是他们的核心思想文化。成编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也吸收了不少《易经》易理的思想。
《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理解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就来分析中国人的根“农村”,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宗族文化是很难被钢筋水泥混凝土给禁锢和抹杀的,这恐怕要让马克思失望,因为其《宣言》中明确了资本经济阶段,农村会被城市消灭,发展至今,越来越多学者政客认识到了大面积城镇化的弊端和危机。反正过年,省会都变空心城,农村变得异常热闹。不过随着老一辈渐渐老去,新一代可能就不愿意留在农村了。那时候恐怕再来提倡三农有点难。
温教授没有提倡放弃全球化,只是全球化会短暂的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各国会趋向于紧缩政策,这是趋势的暂时回弹。按照马克思所讲的,人类早已经是一家,文化相互融合,物质互相渗透,已经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只不过今大灾大难,粮食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国际不确定性因素过多,因此国内大循环提出来,第一有利于国内发展不平衡的调节,第二进一步稳固国家大环境不受外界不确定因素影响,比如外贸,出口的同时扩大内需,一旦危机出现,也不至于被动,影响整个国内经济主体的稳定。
总结一句话:温教授的话,是历史逼着我们不得不作出一些改变,而一直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