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纠正逼孩子、放任孩子两个教育错误极端,三招可以回归正道

逼孩子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是当今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普遍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实际上是家长们个人的情绪急切表达,这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败下阵来的后悔表现。

家长们不敢想的是往事,同班同学有的成了专家教授或大企业家,正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有的还在打工,为生计忙绿,还在争取人生的生理满足。如果生命再能回去,肯定会争分夺秒的学习,一些父母们处在自我认知清楚,现实无法逆转的尴尬之中,于是把希望转嫁在孩子身上,这是逼孩子的表现。放任自流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算逍遥一生,这类父母实质是还没有长大的幼稚表现;另一种是“自我实现”,顾不了孩子,是无奈的表现。前一种是责任心问题,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后一种好歹有榜样的力量随时在影响着孩子。

尽管说人的一生是学习一生,奋斗一生的过程,但输在起跑线上的败局需要百倍的付出才能挽回。是想,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学会了起跑要领的人,可以一直狂奔,也可以中途歇歇脚。但连起跑要领都没有学会的人,是很难追上已经奔跑在路上的人。这如同春种秋收,秋天大家都在收获你却在播种,也是有违自然规律的。但不要小视这样的经历,前车之鉴也是人生财富,无论是经验或者是教训,用在家庭教育上并加上理智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1.相信自己的孩子。人的大脑重量相差无几,脑细胞个数也相当,人类利用大脑的资源能力有限,90%的脑细胞都在沉睡,孩子的兴趣是激发脑细胞活跃度的金钥匙;也不要纠结孩子智商的高低,智商要素之首就是情绪,控制好情绪,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人的学习好坏、快慢不是大脑聪明不聪明,智商高不高的问题,而是学习方法问题。尤其是孩子没有人生经历,学习的目的认知还不清楚,还是在为兴趣而学,所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2.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专家教授,在孩子心里已经有了高大形象;父母是大国工匠,所有的发明创造,会使孩子肃然起敬;父母是打工仔,不要怀疑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辛苦,辛苦的父母、温饱的家庭环境,可能正是激发起孩子奋发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常犯的错误是唠叨,唠叨的结果是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你行为什么要我也行?”“你不行为什么叫我行?”----噎死、气死父母。尤其是只顾自己逍遥、放任孩子自流的父母,要么孩子跟着学坏,要么瞧不起“父母”,另找其他偶像。开放的世界、香花毒草并存,逼孩子不行,放任更可怕。要孩子成器,父母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在父母身上有可学习、可感悟的闪光点。

3.善于换位思考。强迫做的事人人都不愿意做,这是人之共性。所不同的是成人可能因为任务,或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做,或许等事情做完了,还会变不愿意为兴趣都未可知。但是孩子则不然,他们的学习目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楚的,稍有点兴趣萌芽,被家长一逼,即可化为乌有。所以保护孩子的兴趣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但是未成年的孩子的兴趣还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父母的成就、父母的辛苦都可能成为改变孩子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处在婴幼儿期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加以控制和改变,只要世界发展趋势、未来社会需求把握的准,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引导使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的。

总之,家庭教育长达十八年之久,是孕育成功或失败的摇篮。逼迫孩子学习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重头再来,放任自流所产生的后果将无法弥补。教育学、心理学不外是平常事的经验总结,只要父母用稳定的情绪、正常的思维,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需求,换位思考,对症使策,人人都可以成为孩子成功的领路人。

最佳贡献者
2

语文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孩子的学习非逼不可!

我自己当年读书时,是没有人逼我读的。父母只管种地打工供我们读书,最多每学期结束问我考了多少分。学校也大多管理宽松,少量作业,没有月考,没有补课,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那时候,我本人不希望自己像祖辈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心要跳出农门,在学习上还算自觉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高考成绩上了重点线。但我知道没有人逼的自己跟现在的有人逼着学的孩子比起来,努力程度天壤之别。

但我现在有时也会想,如果我生活在现在,我会考上什么大学呢?现在招生数量大增,学校管理严格,估计我考上浙江大学应该没有问题。

我对我儿子的教育也一样。我一直秉承着快乐教育的理念,基本都是鼓励为主,很少逼迫孩子学习。他的小学初中成绩都不错,但到了高中,去了外地一所知名重点高中,管理比较松懈,他也放松了自己。等我发现之后,怎么劝都没有用,结果只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

我自己所在的高中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我又想,如果孩子不去外地知名高中,而是留在自己学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我感觉肯定会好很多。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所以,我以自己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孩子的学习非逼不可。

3

在孩子有心学习的时候,逼他一把,成为他的助力,而不是逼他“有心学习”;

让孩子往健康的方向自由发展,而不是任由其自由发展;

在健康且正确的方向中狂奔,取得成绩几何是他的自由,予以尊重,而不是在他自由狂奔的时候,拔苗助长,以成绩为第一导向;

自由,建立在规则之下,逼,建立在对方有心为之的前提下;

毫无规则的自由,终将“出轨”,如汽车般,不按交规形式,害人害己;

与对方方向相逆的逼,最终获得的是对方的反抗,形成了压迫,形成剥削,形成意志强塞,不是对方意志崩溃,就是自己意志崩塌。

这是一个模糊的问题,水平有限,仅能作模糊的回答。见谅。

4

学习如果能逼出来,所有的人都是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了,与其逼孩子不如多用闲暇时间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有助于亲子关系,也有助于让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5

谢谢邀请!

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碰撞的问题,也是困扰很多家长已久的老问题。

其实,无论是“逼孩子学习”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其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成人成才,在这一点上两者有共通之处。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显然,“逼孩子学习”的方式值得商榷,因为它不是以孩子的发展为本,这一现象大多数发生在为孩子教育而焦虑的父母身上。

在我看来,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项,需要进一步去剖析才能得出客观结论。

01

我们知道,无论怎样教育孩子,都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遵循基本教育规律。而“逼孩子学习”的方式显然违背了基本教育规律,这势必也难以收到家长所期望的良好学习效果。

实际上,我们从身边就可以发现,那些被父母逼着学习的孩子,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大都非常一般,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因为父母“逼”得过紧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爱因斯坦有句教育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应从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靠“逼”是无法真正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更不可能让孩子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02

至于“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大方向没有错,孩子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顺其天性,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而这个自由发展空间的提供者主要来自于父母,很多人把这种教育方式看作是“放养”。

但我要在这里强调的是,“放养”并不是对孩子的放任不管,“放养”的结果就是使孩子成为“脱缰的野马”。

因此,父母不能缺失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责任,应该要以兴趣为导向,在构建孩子规则意识的大框架下,在约束孩子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基础上,尊重孩子自我个性发展的意愿,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03

教育是慢的艺术,任何操之过急的教育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逼孩子学习”肯定是我们要避免的错误教育方式,而“让孩子自由发展”也不等同于是“放养“,需要抱着科学正确的态度去实施。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6

当父母的都想要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是因为自己吃过生活中的苦。作为孩子,从小衣食无忧,没有生活的压力,自然也不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为人父母才会体会到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可是孩子不知道。所以当父母的总是想着拿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

逼孩子学习效果甚微,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如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还能听父母话的时候,可能多少会起一点作用,也就是说孩子虽然不愿意学,但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作用还是会去学习,这里发挥作用的是我们说的情感动力,不过,即便如此,作用也不会太大。

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他有更多自己主见的时候,父母再逼着他学的话,往往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后果。

如今的大多数孩子可以说是生在蜜罐里的,一大家子人都围着他转,以他为中心,这些孩子没有受到过多少批评或挫折,这样的孩子抗挫能力比较差,心理很脆弱,父母一味去逼孩子的话,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孩子可能一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但是作为家长,不逼着孩子学习,该怎么办呢?

第一,正确的时期做正确的事情。在关键的时期多培养孩子,孩子智力开发第一个关键时期是0至3岁,第二个关键时期是4至13岁,家长一定要在关键时期对孩子做好引领和教育。

第二,帮孩子制定计划,并且及时鼓励。给孩子的目标是一些跳一跳能够的着的,在实现的过程中,多鼓励和提醒孩子,让孩子更加有动力去实现目标。

第三,身教胜于言传,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很多家长说不想让孩子迷恋手机,但是自己却机不离手,而这个时候对孩子说多少就是如用的,因为孩子在看,在模仿。所以父母要时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恪守本分,做好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健康学习,爱上学习!

关于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的问题就为大家解答到这里了,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们“KDC家庭教育”,一起来探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7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由发展,但是所谓的自由发展是指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一技之长,扬长避短吧!并不是狭隘的理解为,让孩子想干啥就干啥,不逼孩子学习呀。小屁孩小时候都能懂个啥呢?他们还是需要家长们在身后稍稍地推一推的呢!

8

要逼孩子学习,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个问题反映出的一个社会现实是:当下家长在养育类型上的焦虑。

很多父母因为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而感到自豪快乐,他们更倾向于“放养”孩子;也有很多父母担心,如果不强迫孩子学习,不强迫他们追求父母认为最好的东西,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生活的失败者,比如经常可以翻阅到的“现在不让孩子吃学习的苦,以后就让孩子吃生活的苦”之类的抨击“放养、快乐教育”的文章。

著有《虎妈战歌》的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就直言:

所有体面的父母都想为孩子做最好的事情,只是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中国人有完全不同的思路。

4种养育类型你选择哪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保姆林德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养育方法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之后,心理学家埃莉诺-麦科比和约翰-马丁在其分类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把养育方式分为4种典型。现在,全世界的发展心理学家基本上都认可这4种养育方式。

这4种类型的养育方式一方面表明了父母要求孩子的程度,另一方面显示了父母回应孩子的程度:

1.放纵型:要求低,回应高。

这类型的家长照顾孩子的每一个需求。他们不愿意制定规则,也不提出期望。尽管他们会提醒和唠叨孩子,但很少落实。他们认为孩子不会犯错误,他们表现得更像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父母。放纵型父母往往较为富裕,受教育程度也高。

2.忽视型:要求低,回应低。

这类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撒手不管,容易形成两个结果,一是孩子天生天养,没什么毛病,成材完全靠自己。二是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管教而触犯法律底线。这种父母不参与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与孩子在情感上很疏离,甚至在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方面,他们也不太靠谱。这类父母大多生活贫困,或是精神抑郁焦虑,因而导致对孩子的忽视。

3.专断型:要求高,回应低。

这类父母很严格,期望孩子服从、尊重他们。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会受到惩罚。他们也不会解释自己行动的缘由,口头禅通常是:“我是你妈(爸),你就得听我的。”他们重视成就、秩序、纪律和自制力。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要承担很多责任。在农业和工业时代这种养育风格尤其突出,今天仍多见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大部分工薪阶层家庭。

4.权威型:要求高,回应高。

这类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他们对孩子有严格要求,但同时他们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为了实现学习目的,他们会跟孩子讲道理,和孩子平等沟通,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和试错,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通过以上4种养育风格的对比,相信聪明的你会一眼发现第四种,即权威型养育风格的描述看起来最为理想。

确实如此。

为什么权威型养育风格最合适?

权威型养育风格听着像是专断型和放纵型的结合,但又有不同。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执行规则,但和专断型父母不同的是,他们会和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把孩子视为独立、理性的个体。他们会参与孩子的生活,回应孩子的需要,但不同于放纵型父母,如果孩子犯了错,权威型父母会追究。

《纽约时报》的记者阿曼达-里普利在其畅销书《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中提到了养育的作用:

专断风格的父母在学术训练和时间方面走得太远;而放纵风格的人则娇惯孩子,让孩子无忧无虑,好像生活在月亮上一样,权威型养育风格最好,兼具严厉和温暖,这样的家长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重。

西北大学的学者曼达拉研究了近5000名美国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发现权威型父母抚养的孩子学术成就较高、抑郁症状较少,也较少出现攻击、反抗问题和其他反社会行为。

如何养成权威型的养育风格?

斯坦福新生教务长朱莉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给了7条建议:

  1. 让孩子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2. 传授孩子基本生活技能

  3. 教会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4. 帮孩子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5. 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6. 教孩子面对挣扎的人生百态

  7. 倾听孩子的心声

朱莉说,养成权威型的养育风格,

“这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反复磨合、练习。可能有时我们会难以控制情绪,会有失误,但有时又能因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及孩子的良善行为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唯一的秘诀就是把关注点放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和爱自己上,这样,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应该否定的“快乐教育”是父母自以为是自认为能让孩子“快乐”的那种专断教育,而不是孩子“自我满意后感到快乐”的教育。

9

谢谢邀请!

关于“到底应不应该逼孩子学习,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回答: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孩子自律性是不一样的。

对于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良好习惯没有养成的孩子,是要逼一把的。

比如低龄学段的孩子,大多数还没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目标难以明确,要孩子非常认真长时间投入地学习,往往不容易做到,再说意志力的锻炼也是要时间的,学习没有毅力,就要借助一定的外力作用,比如家长的引导和鼓励,甚至需要家长“逼”一把。

但是,对于高学龄段的孩子,如果前期已经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学习动力很足,学习很自觉。这样的孩子,往往不需要家长去逼着学习,家长再逼迫,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对于学习很自觉的孩子,也不能说就任其随意发展,自由生长,而是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定人生发展目标,有一个大体的发展规划,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利,给孩子更宽松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只有这样,孩子今后才能成大器,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不管是哪类孩子,都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特长)和天赋去培养。否则,难免也会出现“仲永泯于众人咦”!




10

到底应不应诊逼孩孑学习?这就要看孩子有没有这学习的习惯!如果这个孩子喜欢学习,这时候家长就不用逼孩子!应该好好地引导孩子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安排好合理的学习计划就行,不能有意增加孩孑的学习压力!每个星期有一天和二天给孩子自由放松的时间,在完成学校作业的情况下,孩子可以自己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家长也抽出时间多带孩孑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转转,增长一些课外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也可以学习儒家文化忠,孝,礼仪,廉耻!中庸之道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孩孑是不用逼的,只要加以引导它就行!

但也还有一些孩子比较贪玩,不爱学习,这时候我们家长就不能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就应该逼它,适当的在学习上给孩子点压力!让孩子彻底取掉那些不学习的坏毛病!指引它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我们家长就应该強行制订一套学习计划,同样一个星期有六天按学习计划学习,不许贪玩,不许玩手机。只有在星期天可以自由玩玩,看看手机等!当然我们家长也可以陪孩子看看电影呀!到展览馆去转转!家长引导孩子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任由其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同样的教育方式,运用在性格不同两种孩孑身上,一个是自觉的发展,另一个是逼孩孑在有规则之下自由发展!但最终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