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逼孩子、放任孩子两个教育错误极端,三招可以回归正道
逼孩子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是当今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普遍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实际上是家长们个人的情绪急切表达,这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败下阵来的后悔表现。
家长们不敢想的是往事,同班同学有的成了专家教授或大企业家,正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有的还在打工,为生计忙绿,还在争取人生的生理满足。如果生命再能回去,肯定会争分夺秒的学习,一些父母们处在自我认知清楚,现实无法逆转的尴尬之中,于是把希望转嫁在孩子身上,这是逼孩子的表现。放任自流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算逍遥一生,这类父母实质是还没有长大的幼稚表现;另一种是“自我实现”,顾不了孩子,是无奈的表现。前一种是责任心问题,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后一种好歹有榜样的力量随时在影响着孩子。
尽管说人的一生是学习一生,奋斗一生的过程,但输在起跑线上的败局需要百倍的付出才能挽回。是想,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学会了起跑要领的人,可以一直狂奔,也可以中途歇歇脚。但连起跑要领都没有学会的人,是很难追上已经奔跑在路上的人。这如同春种秋收,秋天大家都在收获你却在播种,也是有违自然规律的。但不要小视这样的经历,前车之鉴也是人生财富,无论是经验或者是教训,用在家庭教育上并加上理智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1.相信自己的孩子。人的大脑重量相差无几,脑细胞个数也相当,人类利用大脑的资源能力有限,90%的脑细胞都在沉睡,孩子的兴趣是激发脑细胞活跃度的金钥匙;也不要纠结孩子智商的高低,智商要素之首就是情绪,控制好情绪,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人的学习好坏、快慢不是大脑聪明不聪明,智商高不高的问题,而是学习方法问题。尤其是孩子没有人生经历,学习的目的认知还不清楚,还是在为兴趣而学,所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2.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专家教授,在孩子心里已经有了高大形象;父母是大国工匠,所有的发明创造,会使孩子肃然起敬;父母是打工仔,不要怀疑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辛苦,辛苦的父母、温饱的家庭环境,可能正是激发起孩子奋发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常犯的错误是唠叨,唠叨的结果是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你行为什么要我也行?”“你不行为什么叫我行?”----噎死、气死父母。尤其是只顾自己逍遥、放任孩子自流的父母,要么孩子跟着学坏,要么瞧不起“父母”,另找其他偶像。开放的世界、香花毒草并存,逼孩子不行,放任更可怕。要孩子成器,父母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在父母身上有可学习、可感悟的闪光点。
3.善于换位思考。强迫做的事人人都不愿意做,这是人之共性。所不同的是成人可能因为任务,或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做,或许等事情做完了,还会变不愿意为兴趣都未可知。但是孩子则不然,他们的学习目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楚的,稍有点兴趣萌芽,被家长一逼,即可化为乌有。所以保护孩子的兴趣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但是未成年的孩子的兴趣还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父母的成就、父母的辛苦都可能成为改变孩子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处在婴幼儿期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加以控制和改变,只要世界发展趋势、未来社会需求把握的准,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引导使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的。
总之,家庭教育长达十八年之久,是孕育成功或失败的摇篮。逼迫孩子学习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重头再来,放任自流所产生的后果将无法弥补。教育学、心理学不外是平常事的经验总结,只要父母用稳定的情绪、正常的思维,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需求,换位思考,对症使策,人人都可以成为孩子成功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