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过说炀帝 。
一说到隋炀帝,人们总认为他是一个淫乱丧国的无道昏君。其实,隋炀帝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功绩比起来毫不逊色,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得从隋炀帝的谥号说起。 鲁迅说过:一个封建王朝年代长,作史的是本朝人,说的好话就多;年代短,作史的诗下朝人,说的好话就少。
隋朝共历27年,就被唐朝推翻,而撰写《隋书》的人是唐朝名相魏征。隋炀帝的政敌为他写历史,还有好话说吗?
在古代,名人死后一般会给他加上一个谥号。“隋炀帝”是杨广死后的谥号,按照《逸周书》的谥法解释:“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依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守礼法,脱离群众,贪恋女色,荒废政事,死后即加“炀”这样一个称号。
其实,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大权在握,谁敢称他“炀帝”,不是灭族之祸,也是杀头之罪,这还了得。一旦被推翻,就只好任人摆布了。
谥号的好坏,与他生平做事的好坏并无必然的联系,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丧权辱国,干了不少坏事,她死后的谥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共计16个字,无一字为恶谥,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
武则天死后不过谥为:则天大皇太后,比比慈禧太后,武则天太委屈了。
而就是这个被谥为“隋炀帝”仅做了14年皇帝的杨广,却干了两件功垂千古的大事,历代皇帝和他一比都会黯然失色,只不过由于生活作风不检点,被后人抓住小辫子,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有的史学家明白隋炀帝冤枉,也不敢为他说好话,生怕落个同流合污的下场,只好沉默不语,隋炀帝的千秋功过,便无人评说了。
隋炀帝伟大的历史贡献之一是建立科举制度。
隋朝继承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体制,实行门阀士族制度。华胄世业,讲究门阀,区别出身,守护极严,官场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老百姓中纵有俊才,也不能与高第大户子弟一样进入仕途。高第大户子弟尽管是草包一个,但靠祖宗的荫庇,依然青云直上。
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便瞄准了高门大户子弟赖以飞黄腾达的血统,“最先发明了一句 他妈的 ,削去了前后一个动词一个名词,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鲁迅语)。
针对这种社会矛盾,隋炀帝于公元609年下诏:“方今宇宙统一,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内,岂无奇秀,国子等学,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依令开科举人,并为廊庙只用”。
从此创立了中国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弥合了贵族知识分子与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开通了平民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渠道。与欧洲政教合一的用人制度相比,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用人制度。这种制度以广大知识分子为载体,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只是到了明清,科举制度流入僵化,显出弊端,这另做别论。
隋炀帝伟大的历史贡献之二是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是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古代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自清军入关后就失去了他的防御作用,到今天它虽然只有观赏价值旅游功能,但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大运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南北航运功能。它绵延数千里,沟通五大水系,为两岸提供舟楫之利,浇灌两岸土地。现在,我们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仍然靠大运河输水。
隋炀帝自公元605年下诏开凿大运河至公元610年全线通航,历时6年,全长四千余里。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郡(今北京),将南北连成一气,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大动脉。
是隋炀帝的伟大创举。至于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巡幸扬州,观赏琼花,以致命丧扬州,那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据。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