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棣攻入皇宫后杀尽宫中美女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隐患,不得不说朱棣可真是心狠手辣。
自古无情帝王家。在古代皇室亲情是最一文不值的东西,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些帝王子孙不但能够对亲兄弟们大打出手,甚至还能狠下心来将他们赶尽杀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仅是兄弟能够反目成仇,就连隔代的叔侄也能为了权力自相残杀,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就曾将皇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夺过来,并且在攻破皇城以后还将斩草除根的理念奉行到底,杀尽宫中美女,其手段之狠辣让人不寒而栗。
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其实朱棣造反更多是被逼无奈的举措。 众所周知朱元璋对于皇太子朱标宠爱无比,或许在他心目只有马皇后与朱标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所以为了培养朱标,他甚至亲自选出大学士宋濂担任太子师,并且还他频繁与自己的开国大臣接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标一定会继承皇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以往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太子死后,朱元璋没有选择其他兄弟作为皇位继承人,而是爱屋及乌将希望寄托于皇太孙朱允炆。这时候朱棣几兄弟虽然心有不满也只能默默接受。
而朱棣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朱允炆削藩的举措。我们知道朱元璋这个人猜忌心非常强,几乎不信任任何人,所以明朝开国三十五位大臣最后只有三位得以保全自身,其他人全都死于朱元璋的屠刀。
那把这些文臣武将杀光之后谁又能来守护明朝的安全呢?自作聪明的朱元璋选择将保家卫国的任务交给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在将他们封为藩王以后还给予他们一定的军队,这也造成了明朝中央政权掌控力不足的局面。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这些藩王一个个都老老实实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这是因为朱元璋有能力将这些兵权全部收回来。 然而继位的朱允炆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远远不如朱元璋,面对地方强大中央弱小的现状他感到无比害怕,所以动了削藩的心思。
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之下,朱允炆削藩的道路一直畅通无阻,周王、代王、齐王等人先后被贬为庶人,眼看削藩令就要落在自己的头上,朱棣终于坐不住了,他破罐子破摔,率领大军与朱允炆抗争到底,最终夺取了皇位。
朱棣为什么能造反成功?
朱棣造反成功除了与朱元璋肆意杀害开国功臣致使人才凋零有关以外,还与朱允炆智谋团的决策失误有关。
朱允炆上位以后根基非常不稳固,虽然藩王对于中央的威胁很大,但这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妥善解决的事情,而当朝核心大臣齐泰却建议朱允炆即刻就实施削藩的举措,并且手段非常激烈粗暴,所以才会遭到朱棣等人强烈的抵抗。如果朱允炆能够循序渐进一步步削藩,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大臣黄子澄也是削政策坚定的支持者,然而齐泰只是操之过急,而他则是鼠目寸光。他建议削藩时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这给了朱棣足够反应的时间与从容调度的机会。如果借朱棣进京吊唁的时机将他扣留下来,那日后怎么会有那么多麻烦?因此黄子澄的鼠目寸光同样为朱棣造反成功加了一把劲。
将老将耿炳文替换为李景隆更是朱允炆下的最臭的一步棋。其实朱棣在造反初期与朱允炆交锋好几次都是处于下风,甚至有可能被彻底消灭,因为当时开国老将耿炳文还在,凭借自身能力他完全可以守护好中央朝廷。
耿炳文坚持固守城池的战略,并且等待多方救援将朱棣包饺子,眼看朱棣即将被消灭,这时候朱允炆硬逼耿炳文出战致使战事失败,而后他又撤下耿炳文换上不堪大用的李景隆,使得朱棣扭转局势大获全胜,朱允炆也因此陷入被动的局面,最后一步步走向灭亡。
可以说朱棣能够成功篡位,朱允炆以及他的智谋团功不可没。
朱棣为什么要杀尽宫中美女?
按理来说,胜利者在得胜以后都会选择直接接收对方的后宫,李世民和曹操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朱棣不但对这些美女丝毫不敢兴趣,反而放了一把大火将这些美女连同太监、宫女合计上千人一起赶尽杀绝。
朱棣这种做法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患。因为自己坐上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这些妃子宫女有一个人怀上了朱允炆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日后的隐患。所以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理念,朱棣干脆直接将这些女子全部杀死以绝后患。
其实哪怕朱棣登基以后,这个皇位也一直坐的不安稳,为了防止朱允炆的旧部卷土重来,朱棣甚至将明朝都城从南京移到北京,并且还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可见一天不见朱允炆的尸体,朱棣就一天不能心安。
综上所述,朱棣造反与建文帝削藩政策有关,他能造反成功朱允炆及其智谋团功不可没,至于攻入皇宫后朱棣杀尽宫中美女是为了永绝后患,不得不说朱棣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雄主,或许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