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棣攻入皇宫后杀尽宫中美女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隐患,不得不说朱棣可真是心狠手辣。

自古无情帝王家。在古代皇室亲情是最一文不值的东西,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些帝王子孙不但能够对亲兄弟们大打出手,甚至还能狠下心来将他们赶尽杀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仅是兄弟能够反目成仇,就连隔代的叔侄也能为了权力自相残杀,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就曾将皇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夺过来,并且在攻破皇城以后还将斩草除根的理念奉行到底,杀尽宫中美女,其手段之狠辣让人不寒而栗。

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其实朱棣造反更多是被逼无奈的举措。 众所周知朱元璋对于皇太子朱标宠爱无比,或许在他心目只有马皇后与朱标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所以为了培养朱标,他甚至亲自选出大学士宋濂担任太子师,并且还他频繁与自己的开国大臣接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标一定会继承皇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以往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太子死后,朱元璋没有选择其他兄弟作为皇位继承人,而是爱屋及乌将希望寄托于皇太孙朱允炆。这时候朱棣几兄弟虽然心有不满也只能默默接受。

而朱棣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朱允炆削藩的举措。我们知道朱元璋这个人猜忌心非常强,几乎不信任任何人,所以明朝开国三十五位大臣最后只有三位得以保全自身,其他人全都死于朱元璋的屠刀。

那把这些文臣武将杀光之后谁又能来守护明朝的安全呢?自作聪明的朱元璋选择将保家卫国的任务交给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在将他们封为藩王以后还给予他们一定的军队,这也造成了明朝中央政权掌控力不足的局面。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这些藩王一个个都老老实实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这是因为朱元璋有能力将这些兵权全部收回来。 然而继位的朱允炆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远远不如朱元璋,面对地方强大中央弱小的现状他感到无比害怕,所以动了削藩的心思。

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之下,朱允炆削藩的道路一直畅通无阻,周王、代王、齐王等人先后被贬为庶人,眼看削藩令就要落在自己的头上,朱棣终于坐不住了,他破罐子破摔,率领大军与朱允炆抗争到底,最终夺取了皇位。

朱棣为什么能造反成功?

朱棣造反成功除了与朱元璋肆意杀害开国功臣致使人才凋零有关以外,还与朱允炆智谋团的决策失误有关。

朱允炆上位以后根基非常不稳固,虽然藩王对于中央的威胁很大,但这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妥善解决的事情,而当朝核心大臣齐泰却建议朱允炆即刻就实施削藩的举措,并且手段非常激烈粗暴,所以才会遭到朱棣等人强烈的抵抗。如果朱允炆能够循序渐进一步步削藩,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大臣黄子澄也是削政策坚定的支持者,然而齐泰只是操之过急,而他则是鼠目寸光。他建议削藩时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这给了朱棣足够反应的时间与从容调度的机会。如果借朱棣进京吊唁的时机将他扣留下来,那日后怎么会有那么多麻烦?因此黄子澄的鼠目寸光同样为朱棣造反成功加了一把劲。

将老将耿炳文替换为李景隆更是朱允炆下的最臭的一步棋。其实朱棣在造反初期与朱允炆交锋好几次都是处于下风,甚至有可能被彻底消灭,因为当时开国老将耿炳文还在,凭借自身能力他完全可以守护好中央朝廷。

耿炳文坚持固守城池的战略,并且等待多方救援将朱棣包饺子,眼看朱棣即将被消灭,这时候朱允炆硬逼耿炳文出战致使战事失败,而后他又撤下耿炳文换上不堪大用的李景隆,使得朱棣扭转局势大获全胜,朱允炆也因此陷入被动的局面,最后一步步走向灭亡。

可以说朱棣能够成功篡位,朱允炆以及他的智谋团功不可没。

朱棣为什么要杀尽宫中美女?

按理来说,胜利者在得胜以后都会选择直接接收对方的后宫,李世民和曹操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朱棣不但对这些美女丝毫不敢兴趣,反而放了一把大火将这些美女连同太监、宫女合计上千人一起赶尽杀绝。

朱棣这种做法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患。因为自己坐上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这些妃子宫女有一个人怀上了朱允炆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日后的隐患。所以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理念,朱棣干脆直接将这些女子全部杀死以绝后患。

其实哪怕朱棣登基以后,这个皇位也一直坐的不安稳,为了防止朱允炆的旧部卷土重来,朱棣甚至将明朝都城从南京移到北京,并且还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可见一天不见朱允炆的尸体,朱棣就一天不能心安。

综上所述,朱棣造反与建文帝削藩政策有关,他能造反成功朱允炆及其智谋团功不可没,至于攻入皇宫后朱棣杀尽宫中美女是为了永绝后患,不得不说朱棣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雄主,或许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最佳贡献者
2

朱棣进京后把宫女斩草除根的事情史料中是没有记载的。要说朱棣斩杀了跟建文帝有关系的宫女嫔妃,也许有这种可能,但不会像传言说的那样惨烈。

之所以说朱棣进京后杀宫女,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本来就找不到朱允文,还不找她的女人算账?万一哪个女人怀有龙种咋办?我想,不管朱允文找不找得到,跟其有关系的宫女肯定是活不成的,尤其是那些嫔妃们。朱棣杀大臣最狠的连其亲朋好友都要杀掉,何况建文帝的老婆们?

一,朱允文登基要削藩,朱棣要造反。

朱允文当皇帝,朱棣是不支持的,自己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老爹居然立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朱允文当皇帝,而且还差着辈呢,但起初只是反感并没有谋反之意。

建文帝即位之初,是有几位大臣辅佐的,其中以齐泰、黄子澄等为首的智囊团就向建文帝献策削藩,因为削了藩就能打消各藩王势力,对加强皇权有好处,此时不削,尾大不掉,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可不好控制。这样的建议朱允文当然会举双手赞成,随后开始着手削藩。

朱允文采用先捏“软柿子”的方法打压了几个藩王后,茅头逐渐对准了燕王朱棣,朱棣肯定不干了,本来就有怨言隐忍不发,这回你倒找上门来。就这样双方派人你来我往互相试探着,最终在建文帝要动手的时候,朱棣也做好了还手的准备。

后果众所周知,朱棣喊起“清君侧、除奸臣”的口号,一路南下杀将而去,最终用四年时间击败了朱允文的军队,进京自己当了皇帝,身为建文帝的朱允文却不知所踪。

二,朱棣登基后,奋力铲除敌对势力。

朱棣登基后将当初反对他的人统统赶尽杀绝。对主要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给予了“特别照顾”,尤其是方孝儒,居然被诛了十族。

朱棣进城后,朱允文就把皇宫一把火烧掉了,有人说其被烧死,有人说逃跑当和尚去了。朱棣见朱允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草草假意把朱允文皇后的尸体当做建文帝给埋了。

三,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

如题,朱棣没有见到朱允文并不代表后宫的嫔妃宫女们就能幸免。至此我想朱棣肯定是找不到老的拿小的算账。毕竟改朝换代可不是小事情,这种事情是不可以调和的,所以我认为,朱棣会把和朱允文有关系的宫女嫔妃们统统杀掉,以绝后患。

冤有头,债有主!至于有的说法说朱棣杀掉了后宫所有的女人,我想朱棣不会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的~因为报仇归报仇,民心归民心嘛……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我是@玺印芳华 感谢您的关注!

3

谢邀。笔者以为首先要解释一下为何会有朱棣攻入皇城这件事情的发生,才能了解题主问题中的事件是否真的发生,以及为何会发生。

燕王靖难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蒙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生母马皇后(请勿提《南京太常寺志》这本伪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藩于北平(今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后,朱棣侄子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年号为建文。从朱允炆的年号可以看出,他是要和他爷爷对着干的。因此在洪武朝行之有效的亲王守边政策,在朱允炆和他背后的文官集团手上被破坏的一塌糊涂。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

当时出镇在外的亲王一共有15人。其中属于朱允炆叔父辈的是燕王朱棣(封国北平)、周王朱橚(封国开封)、楚王朱桢(封国武昌)、齐王朱榑(封国青州)、蜀王朱椿(封国成都)、湘王朱柏(封国荆州)、代王朱桂(封国大同)、肃王朱楧(封国甘州)、辽王朱植(封国广宁)、庆王朱栴(封国宁夏)、宁王朱权(封国大宁)、岷王朱楩(封国云南)、谷王朱橞(封国宣府),合计13人。属于朱允炆堂兄弟辈的是秦王朱尚炳(封国西安)和晋王朱济熺(封国太原),合计2人。

朱允炆上台后当即于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此后建文元年四月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相继被废,湘王朱柏被逼自杀。六月岷王朱楩被废。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十月宁王朱权随同燕王一起靖难。而辽王朱植、谷王朱橞放弃封国返回南京,肃王朱楧从甘州内迁至兰州。13位叔父逼反了2人,逼死了1人,囚禁了4人,占比超过一半。而朱元璋对辽东、大宁、北平一带精心构建的防线全部垮掉。大明王朝如果任由朱允炆和文官集团这样折腾,恐怕难逃二世而亡的悲剧。

燕王篡位

朱棣起兵后经过三年的鏖战,终于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由金川门进入南京。讽刺的是打开金川门的正是逃回京师的谷王朱橞,建文帝朱允炆之人心尽失可见一斑。南京陷落后只有魏国公徐辉祖组织了小规模的抵抗,朱允炆本人则在绝望之中和皇后一起在奉天殿自焚而死。

谭学亮饰演的朱允炆

现在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朱棣到底有没有在攻入皇城后将宫中美女斩草除根呢?这个说法既不见于《明史》,也不见于《明太宗实录》,而是出自清初史学家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

清宫三日,诸宫人、女官、内官多诛死,惟得罪于建文者乃得留。—《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由于缺乏旁证,笔者不好因为谷应泰是清朝顺治四年进士身份,就说他一定会对明朝的事情百般诬蔑,姑且认为此事属实,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谷应泰的记述来看,当时处死之人是三种身份,我们就分别来剖析一下。

  1. 宫人:明显是指朱允炆的后宫,按照朱元璋的规矩,皇帝死后宫人都要陪葬。那么处死这些宫人,对于朱棣来说是名正言顺,根本无需背负骂名的。至于其中是不是还有已经怀有身孕的,那就不在朱棣的考虑范围内了。说你没有就没有,正好一了百了,永诀后患。换句话说,朱棣连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都没杀,他何必担心这些宫人再为朱允炆生一个后代?继续关起来就是。
  2. 宫女:如果说宫人需要陪葬,宫女是不必的。对于这些前朝宫女能不能再用呢?如果朱棣是顺位继承,那当然没有问题。但现在他是暴力篡位,这些宫女的主人都殉葬了,她们会不会对新皇帝、新皇妃怀有仇恨呢?不能排除。但实际上朱棣是没有必要杀掉这些宫女的,一般的通行做法是放出宫去,还可以为皇帝博一个好名声。再不济也可以送入浣衣局,还可以为朝廷创收,何必要肉体消灭呢?
  3. 内官:其实和宫女性质差不多,朱棣一般不太会再留用他们。而内官们既不能送出宫,又不能送去浣衣局,还真不如杀掉了事。但是谷应泰还加了句尾巴,叫“惟得罪于建文者乃得留”。但是建文朝时朱允炆和内官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谷应泰本人也在《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对此进行了记录:“帝又御内臣甚严,皆怨望,遂密谋戴燕王,告以金陵空虚,宜乘间疾进。”从这里可以看出燕军南下,是得到了皇宫内的内线消息。那么这些内官之死,很可能就是被杀人灭口了。

结语:从笔者的分析来看,朱棣进入皇城之后,朱允炆的后宫肯定是会陪葬的。但这出于朱元璋的祖训,并非朱棣担心他们会生下朱允炆的子嗣。至于宫女和内官到底有没有被杀,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4

因为朱棣是夺取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害怕后宫中有人怀了皇子,给自己带来威胁。

朱元璋原先选择了自己的大儿子朱标为太子继承皇位,但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标死后,朱元璋准备立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长孙朱允炆继位。但是朱允炆毕竟年纪尚小,朱元璋害怕他没有办法管理住朝中那些功臣,于是在自己晚年大肆斩杀当年和自己一起建立王朝的功臣,为自己的小孙子铺路。朱棣看到朝中这样的局面,就已经知道不妙了,自己迟早也是其中一个,但朱元璋还没有为朱允炆完全铺好路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个时候年纪轻轻的朱允炆上位了。可能是年轻气盛,或者是别的原因,朱允炆登基以后,自己还没有站稳,根基也不扎实,就想着削藩。这样的命令一出,各地的藩王肯定心里不愿意,但是朱允炆执意于此。拥兵自重的藩王于是决定群起而攻之,纷纷起兵,想要推翻朱允炆的统治。这些藩王中,燕王朱棣的队伍是其中最强的,因为在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藩王里面的威望也高,最终朱棣顺利地打败了侄子朱允炆,打进皇宫后,得知朱允炆已经被烧死了的消息,朱棣自然不信,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朱允炆,愤怒的朱棣便将皇宫内的所有女人都杀了,为何?

因为朱棣害怕皇宫之中有妃子怀了朱允炆的皇子,以后会威胁到他;或者有人受了朱允炆生前的恩惠,对他不利。所以,杀掉所有人是最稳妥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没有后顾之忧。

5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考证它的真实性,必须要有多种不同的史料印证,如果只从一本历史书籍中找出一个历史事件的证据,是不具备客观性的。

一、明成祖朱棣残杀宫女来源于朝鲜的《李朝实录》,但是中国的官方史书中没任何记载。《明史》,《明实录》均无记载。同时,中朝方面的史料出现矛盾。

二、明代执行死刑在北京的西四,而不在紫禁城中,而西四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女犯。另外一点便是,此事发生前后,并未有明朝朱允文并未招募良家女子入宫为婢,充实后宫的记录。

三、民间的私修史书,包括时人笔记,野史都未记载此事。且清代中国学者并未讨论过此事,似乎不知。综上,此事不可信。

6

我是@历史的史光机 ,我来回答!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打进了京城,接下来就该享受胜利果实了,他真的在这个时候杀光了皇宫里所有宫女嘛?当然是不可信的,那么怎么会有这样的传闻?

1.传闻的细节如何,发生在什么时候。

首先,朱棣靖难之役后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任何关于朱棣屠杀宫女的记载,明朝编撰的《明实录》也好,清朝编撰的《明史》也好,都不见这样的记载!

其次我们明确下这段故事的细节:实际上故事描述朱棣屠杀皇宫女眷的时间,并不是靖难之役后,而是朱棣62岁时!这个故事不仅生动而且恐怖:六十二岁的朱棣,在各国使团进京时,偶然发现皇宫里的朝鲜宫女与太监通奸,一怒就下令追查,一查可不得了,竟然抓出三千多“作风”有问题的宫女。这下朱棣的愤怒指数飙升了,竟下令把这三千名宫女在明朝紫禁城里当场活剐。而且他还亲自操着刀上阵,屠戮受刑的宫女。

这个描述里,朱棣仿佛化身成为变态杀人狂魔,不仅心狠手辣,而且是在紫禁城里活剐,作为皇帝居然还有亲自动手杀人的欲望,更别提彼时的朱棣已经62岁高龄!仅仅这里,就让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2.故事来源:一个奶妈的自述

那么这个绘声绘色的故事既不见于正史,也不见于国内的野史,究竟怎么流传下来的?翻遍包括当时各国使团的历史文献,均没有这件事的记载,最后发现唯一记载这件事的,只有朝鲜的《李朝实录》,是朝鲜的史官,听一个名为“金黑”的奶妈在明宣宗时期回到朝鲜时讲述的,而在明朝的《明宣宗实录》里,确实有这么个金黑奶妈!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名名为“金黑”的奶妈,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放行回到朝鲜,和这名朝鲜史官的记载,差了至少30年……

3.为何独独朝鲜史官要编排这一段故事

《李朝实录》的这段故事,妙就妙在它居然能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对上号,虽然时间上差太多,但是有心人自然能联系到朱棣身上去。

朱棣由于得位不正,对待建文帝旧臣手段残忍,以至于历史上一直被评价为暴君,而朱棣也确实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对待自己的敌人一向是心狠手辣!

这段故事明显是抹黑朱棣,目的也不言而喻,营造一个暴君和精神病的朱棣人设,,塑造明朝周边国家受迫害的形象…这个小故事能流传几百年,不得不说这些人编故事的能力,真是一流!

7

这一条我绝对相信,因为朱棣他是造反起家的,建文帝才是正统的皇帝,谋杀皇帝这可是大逆不道啊,仔细想想看建文帝手无缚鸡之力,周围的大臣又都是些书呆子,他有机会跑出南京城吗?那么真相来了,其实建文帝早就被杀死在了皇宫之内,只是朱棣不愿意背上杀害皇帝的罪名。所以必须把所有的知情人全部杀人灭口,这些可怜的公女就成了替死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