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传位给傻子司马衷,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传位给傻子司马衷,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

2020-08-18 01:31阅读(70)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传位给傻子司马衷,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与傻子皇帝司马衷被当成傀儡有很大关系,司马炎为什么非要传位于司马

1

因为司马衷并不傻,心里很明白,也想借刀杀人,巩固皇权。只是太性急,装傻装过了头,最后搞得天下大乱,让诸王架空当傀儡把命断送了!

史书上记载的关于晋惠帝司马衷的笑话,与历史上其他人物对照,其实都并不好笑

1.官私蛤蟆: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走到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呱呱的青蛙叫声。司马衷于是问随从这些东西咕呱乱叫,究竟是为官或是为私?随从回答:\"在官塘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塘里叫的,就是私人的。\"这类似脑筋急转弯,显然是惠帝心血来潮,在考验手下的应变能力。直到如今,不也有很多人遇上事就要问姓“资”姓“社”吗?辩明立场站队划线,在官场中似乎不足为奇。

2.何不食肉糜:有年地方上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不少。司马衷接到报告却明知故问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听着似乎愚蠢糊涂,其实作为太子,他还能绕过晋武帝亲自过问带头救灾不成?屁股决定脑袋。后世,不也有许多人根本不相信六十年前有饥荒,千方百计论证并没有饿死几个人吗?连某著名科学家都说亩产十万斤完全有可能嘛。

3.丑妻专政:史书上说司马衷有眼无珠,娶了个丑八怪贾南风当老婆,任由她祸乱朝纲。这记载非常可疑,就算惠帝本人审美取向有问题,给他选老婆的司马炎老眼总正常吧?这明显是政治联姻,有意借助贾氏宗族来牵制杨氏外戚的。至于贾南风如何淫荡,给司马衷戴绿帽子等等,也是修史者对政治失败者的丑化——武则天够牛吧,私生活给描绘得如同禽兽一般,雄才大略的唐高宗李治也给贬成了白痴一样的懦弱配角。


再看司马衷继位后的一些关键事件,惠帝大智若愚,属于刘禅那种“扮猪吃虎”的角色,不过是结局弄成了建文帝。

诛灭杨氏:290年春天,晋武帝病重,只好倚重杨皇后之父杨骏代理朝政。他以皇帝的命令排除异己,大臣们真伪莫辨。在司马炎驾崩后,杨骏串通女儿伪造遗诏,封自己当太子太傅、太尉,掌管全国军政大权。他扶持外孙司马衷登基后,狗尾续貂滥封官爵,发号施令。在晋惠帝被架空的情况下,贾南风“假传圣旨”,召司马玮领兵进京“清君侧”,突然政变诛杀杨氏一族,夺回了权力。过程诡异,有点像后世的第一夫人出面干脏活。仔细推敲,明显是司马衷本人决断,准备有万一失败,让贾南风顶缸的退路。

削藩杀后:夺权成功后,仍然是贾南风出面,唆使司马玮干掉司马亮,再倒打一耙解决司马玮......一系列出尔反尔的除王收权行动,背后都有个痴呆着脸阴笑的傻皇帝在操纵。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废杀太子遹,赵王司马伦又“假造诏书”废杀贾后,却在自领相国又给太子平反,立其子司马臧为皇太孙,说明司马衷还在耍手段。

引狼复辟: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被惹毛后干脆取而代之,杀掉太子,自作聪明的司马衷被尊为太上皇,他下台照样装疯卖傻活了命。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的支持,被群殴的司马伦兵败而死,司马衷复辟成功。

御驾亲征: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衷面对司马颙的威胁,下密诏让刘沈和皇甫重攻打司马颙,失败后乱军在洛阳大肆抢劫。皇后羊氏和太子司马覃被废。但司马衷却又立司马颖为皇太弟牵制司马颙。六月,京城政变,司马颖被逐到外地,羊氏和司马覃复位为皇后、太子。七月,司马衷亲自率军讨伐司马颖,不幸在荡阴战败面部负伤,身中三箭,成为司马颖的俘虏,羊氏和太子再次被废。一年中,司马衷从政治、军事上进行了顽强反扑,可圈可点,虽败犹荣,哪里像个白痴?

嵇侍中血:荡阴战败时,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要动手,司马衷阻拦说:\"这是忠臣,不能杀!\"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嵇绍被杀血溅到龙袍上,司马衷痛哭流涕。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司马衷却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从晋惠帝一生看,他一直处于和权臣、藩王、军阀的较量中,殚精竭虑想夺回并巩固中央集权。但一直未能如愿,是个与命运顽强抗争悲剧皇帝,却被扣了“白痴皇帝”的帽子,实在有些冤枉!

2

司马炎是历史上最昏庸的开国皇帝、他传位给白痴儿子主要是希望聪明的孙子能传承下去!至于后果还是没有想到吧!

3

司马衷是晋武帝的次子,泰始三年(267年) 立为皇太子。司马衷从小就十分愚蠢。有一天他在华林园玩耍,听到蛤蟆叫,问左右侍从:“它.们这么叫是为了官家,还是为了私家?”左右听了暗暗好笑,又不能不回答。只好说:“在官地的是为官家,在私地的是为私家。”后来,发生了饥荒,许多百姓饿死,他又问:“百姓肚子饿,为什么不吃肉糜粥?”人们听了,更是啼笑皆非。


司马衷如此低能,怎么能继承皇位,管理国家大事?许多大臣为此感到忧虑。尚书令卫瓘多次想说又不敢说。咸宁四年(278年) 十月,晋武帝在陵云台设宴,卫瓏见机会来了,便假装喝醉酒,跪在晋武帝座椅前说:“臣有事启奏。”晋武帝说:“公有什么话要说?”卫瑰摸摸座椅说:“这个座位可惜!”晋武帝不像儿子那么傻,自然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却假装不解地说:“ 公真的喝醉了吗?”卫瑾一听此言,知道晋武帝已决心要传位给太子了,从此就不再进言。


不过,晋武帝确实也不放心,他要考考太子究竟低能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要将该由尚书处理的事让太子去决断,这引起了贾妃的恐惧,怕太子对答不好会动摇太子的地位,连忙请人代太子草拟对答问题的诏书,其中有不少引经据典的地方,亲信张泓说:“太子从不学习,陛下是知道的,现在答诏引经据典,陛下定要怀疑,追查起来岂不坏事?不如不引古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好。”贾妃大喜,就命张泓为太子另草了诏书,

让太子抄录后交给晋武帝批阅。晋武帝见太子的答诏拟得还不错,十分高兴,就给卫瑾看,卫瑾明知有讹,却不敢说穿,心中十分不安。


对太子的低能深为忧心的还有一位大臣,就是中书令和峤,他对晋武帝说:“太子忠厚老实,而当今世道险恶,处处弄虚作假,恐怕不能对付这许多事情。”晋武帝听了默不作声,他又何尝真正放心呢?有一次,和峤与中书监荀勖同在晋武帝身边,晋武帝对他们说:“太子近来上朝,我看他有所长进,你们一起去看看,也可和他多谈谈社会上的事。”两人就一起去太子处,回来后两人态度截然不同。

荀勖大讲太子见识和道德确有长进,和峤却说太子和以前差不多,没有多少变化。晋武帝听了和峤的话,露出不悦的神色,一言不发就起身走了。这事被贾妃知道后,对和峤恨之人骨。后来惠帝即位后,贾后让惠帝问和峤:“你以前说我不能当好接班人,现在怎么样?”和峤说:“臣过去的确对先帝说过这话,我的话没有说中,这是国家的福分,我怎敢逃避罪责。”惠帝毕竟愚钝,和峤如此一搪塞, 他竟再也问不出其他的话来。


晋武帝晚年,百官见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懦弱,太子司马衷又是个白痴,因此都希望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继位,而中书监苟勖、 侍中冯统等一些常受到司马攸批评的大臣,怕司马攸当皇帝后对自己不利,就在晋武帝面前唱反调,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就站不住了。”晋武帝问为什么?荀勖答道:“朝廷内外都归心于齐王,太子还能站得住吗?如若不信,下令让齐王到自己的封国去,朝廷上下定会反对。”

晋武帝将信将疑,就在太康三年(282)下诏任命齐王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赴任青州,即在今山东。大臣们果然纷纷上书反对。


晋武帝见情况果真如此,不禁十分恼怒,就一定要齐王到青州去。被逼离京,病死途中.齐王知道荀勖、冯统等人诋毁自己,既怨又怒,生起病来。他向晋武帝要求留在洛阳守先帝陵墓,晋武帝不允,派御医去替齐王看病。医生受了荀勖等人的好处,就在晋武帝面前谎称齐王没有什么病。

实际上,齐王的病一天重似一天,在朝廷的不断催逼下,他只得拖着病体离开京城,勉强上路。没几天,就在路上吐血而死,年仅三十六岁。消息传到京城,晋晋武帝想起先帝和太后临终的嘱咐,也有些伤心。一旁的冯沈竟然安慰他说:“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人都归心于他,现在自己死去,正是国家的福事,陛下何必为此悲痛呢?”因此,晋武帝宁愿把皇位传给白痴儿子,也不愿让给有德有才的兄弟。

4

司马炎在选择谁继承皇位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其后的“八王之乱”归根原因就是因为继承者的选择错误,这也让西晋王朝成为了短命的王朝,不就便被取而代之了。司马家族可谓是以老谋深算著称,从他的老祖宗司马懿到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都是个顶个的聪明,所以说这个家族的智商水平绝对是超高的,而司马炎也是不例外,非常的聪明,可就是这位聪明绝顶的君主,而且身边也是有很多正常的儿子,为何为何非要选择一个脑子不开窍的白痴司马衷当继承人呢?

在公元259年,司马炎的杨皇后生下了司马衷,由于司马衷之前的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司马衷可谓是司马炎的长子,根据祖宗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司马衷当然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了。

可是后来,司马炎越发的发现司马衷不对劲了,有点傻乎乎的,担心如果传位与他的话,会不会毁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这可不是儿戏啊,为了验证这个司马衷到底是不是傻儿子,司马炎还观察了好一段时间,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答案,便与杨皇后商量改立别的儿子为继承者,杨皇后听后,怎么可能同意呢,当妈的可是再知道不过自己的儿子了,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有问题,但还是权司马炎,要遵守老祖宗的规矩,不能改立别的人为太子,要不然坏了祖宗规矩就不好了。

那么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呢?答案是肯定的,司马衷虽然能够生活自理,但是智力却比平常人低很多,也就是现在说的智力低下的低能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顺利的登上皇位,不断地给司马炎吹枕边风,最终司马炎抵不住杨皇后软磨硬泡,在司马衷九岁的时候立了他为太子。司马炎病逝后,司马衷即位,不就便发生“八王之乱”,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毁于一旦,就此亡国,离司马炎病逝才仅仅过去25年,真是个短命的王朝啊。

5

西晋是继东汉灭亡,三国乱世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按理来说,西晋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应该是大功一件,值得被后世大肆夸奖。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都不为后世所喜,甚至是厌恶。原因就是西晋在统一没多久以后,就为了皇位进行了不断地争夺,其后果就是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并且逐渐丧失了领先的地位。

比如南北朝时期最强大的北周,就是鲜卑政权,只不过后来又被杨坚篡位就是了。

因此,后世对于西晋的不满是有理由的。

而西晋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最终覆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立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儿子为太子。这里的脑子有问题,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那么,司马炎身为西晋的开国皇帝,说不上多么的雄才大略,但是至少是有点脑子的吧,为何还执意立一个傻子为太子呢?

一、嫡长子继承制,是很多皇帝迈不过的槛

嫡长子继承制,源于西周,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一个国家的统治。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嫡长子继承制也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很多皇帝,包括很多大臣,都是这个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远的有东周初期的小霸郑庄公。郑庄公出生的时候,因为吓到了他的母亲武姜,所以一直被他的母亲不喜,再加上他的母亲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郑庄公就彻底失宠了。

于是,武姜就不停地在郑庄公他爹面前说郑庄公的坏话,企图让他的小儿子继承爵位。然而,郑庄公他爹就算再喜欢武姜,也不得不拒绝她的请求,理由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近的就更不用说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晚年想要废嫡长子,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结果遭到了众大臣的一直反对,这群大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让刘邦收回成命,他这才作罢。

而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二、司马衷的儿子深得司马炎喜爱

司马衷的脑子确实不咋的,可是他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司马遹。当然了,司马遹长大以后貌似德行不咋的,但是并不妨碍他小时候深受司马炎的喜爱。

据说在司马遹五岁的时候,宫中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司马遹却拉着司马炎到暗处,以此来躲避可能发生的意外。

因此,司马炎就觉得自己的这个孙子很聪明,对他十分喜爱,并且经常对大臣说司马遹有司马懿的风范。

也正是因为司马炎认定司马遹能够振兴司马家,为了让皇位平稳地过渡给司马遹,他这才把司马衷这个傻儿子立为了太子。

三、司马衷有一个心机妻子贾南风

可以说,西晋的灭亡,和贾南风有很大的关系。贾南风野心很大,但是却没有匹配她野心的实力,最终引起了诸王的不满,这才有了后面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司马衷最后能够成功即位,和贾南风脱不开关系。

前面说了,司马衷的脑子有点问题,说白了就是有点傻。哪怕司马炎再有诸多理由,想要立司马衷为太子,他也至少给群臣一个理由。

而贾南风就是这个理由的制造者。

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试司马衷的智商到底有多低,给他出了一些题目。贾南风为了让司马衷通过这个实验,就找人代答。

然而这些代答的人虽然水平很高,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但是却太假了,一看就不是司马衷自己写的。

于是贾南风就找人又写了一份答案,就用大白话写。

司马炎一看,司马衷虽然文采不咋的,但是还是能有自己观点的,也不像是傻子,于是就很高兴地给群臣看。

群臣看见这场面,自然也没理由拒绝司马衷当太子了。

6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趣,司马炎把皇位传给司马衷,其实犯了一些典型的错误,偏偏所有人都无法扭转他的错误认知。司马炎犯的错误至少有三点:其一,对司马衷的实际智力水平缺乏清晰的认知;其二,用自身的经历去理解司马衷的处境;其三,将眼下的问题寄托于后来人的智慧之上。

1、司马炎对司马衷缺乏了解

和传统的“知子莫若父”的说法大相径庭的是,司马炎其实并不了解司马衷。司马衷在智力上有一些缺陷,但是这种智力缺陷却并非完全的痴傻。从后来的历史中,我们知道司马衷其实有一些认知能力,但是这种认知能力大约只相当于七八岁小孩的水平。

八王之乱中,嵇康之子嵇绍拼死保护司马衷,血溅龙袍,司马衷特地下旨不要清洗这件衣服,以此铭记忠臣事迹:

乘舆败绩于荡阴,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兵人引绍于辕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资治通鉴》

从这件事上看,司马衷虽然智力不足,但是并非完全属于白痴。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有人教他怎么做事,在不清楚内情的人看来,真的很有迷惑性。司马炎虽然听说了一些关于司马衷的“闲话”,但是并没有花精力去认真了解一下司马衷的真实情况,只是用召见的方式和儿子谈话。

偏偏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神通广大,找了不少人出主意,早早就作出了应对,告诉司马衷应该怎样做事。

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妃大惧,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晋书》

司马炎自己就是个昏庸之人,轻轻松松就被贾南风等人骗过。

2、司马炎自身的经历使他同情司马衷

司马炎早年曾经经历了一番比较痛苦的岁月,差一点被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夺了继承人之位,所以他不仅对司马攸心存戒心,还因此同情司马衷,认为他饱受小人诽谤,却从不为自己辩解,是一个厚道的孩子。其实在司马炎在位时,司马攸的同情者、支持者并不在少数,选择支持司马衷,其实反倒体现了司马炎的某种“慎重”。

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晋书》


身为太子少傅的卫瓘,在太子废立一事上打小报告,搞猜哑谜的方式委婉进谏,司马炎没有听到充足的理由,可能随便废立太子吗?

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晋书》

我一直疑心,司马衷并不是那种天生的白痴,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有人暗害司马衷,司马衷根本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何不食肉糜”这个问题,其实说来说去只是司马衷缺乏生活经验,和现在城里孩子不认识水稻一样,难道说城里小孩真的就不如农村小孩聪明吗?

除了“何不食肉糜”与“蛙叫为公为私”两个笑话,其实司马衷一生中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说他暗弱或许有一些,罪责却不在他自身;说他白痴,恐怕还是那些士大夫、诸侯王们争功诿过的托词。

3、司马炎寄希望于太孙,并非明主

司马炎不是一个有眼光的皇帝,而且他严格恪守长子继承制,并且为司马衷找到了贾氏作为靠山,其实从政治安排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东晋权臣桓温曾经用一句话概括了司马炎的安排:

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世说新语》

而且司马炎其实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司马衷虽然看上去是个老实人,但是他的儿子比较聪明,有司马懿的风范:

(司马遹)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尝与诸皇子共戏殿上,惠帝来朝,执诸皇子手,次至太子,帝曰:“是汝儿也。”惠帝乃止。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时年五岁,牵帝裾入暗中。帝问其故,太子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由是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帝嘉其意,即使烹之。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晋书》

虽然司马遹的真实身份值得怀疑,但是司马炎没有贸然将皇位直接传给司马遹,说明司马炎是一个讲“礼法”的人,这也是司马家族一贯的统治方针——竹林七贤中很多人对这个理念不以为然。

我怀疑司马衷被身边的那些师傅暗害,其实部分原因也是来自司马遹后来被教废的事实。这么聪慧的一个小孩,在皇家教育体制下没几年就废了,要说西晋王朝的皇子教育中没有人搞鬼,实在说不过去。

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不能尊敬保傅。贾后素忌太子有令誉,因此密敕黄门阉宦媚谀于太子曰:“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每见喜怒之际,辄叹曰:“殿下不知用威刑,天下岂得畏服!”太子所幸蒋美人生男,又言宜隆其赏赐,多为皇孙造玩弄之器,太子从之。于是慢弛益彰,或废朝侍,恒在后园游戏。……洗马江统陈五事以谏之,太子不纳,语在《统传》中。舍人杜锡以太子非贾后所生,而后性凶暴,深以为忧,每尽忠规劝太子修德进善,远于谗谤。太子怒,使人以针著锡常所坐毡中而剌之。——《晋书》

有以上三个原因,再加上世家大族或明或暗的误导,什么样的朝代不会被败光呢?

7

西晋的短命,固然与司马衷的个人能力不足有关,但根源不在此,在于内乱、人口流动、士族争权、农民起义、异族起事,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西晋短命与司马衷成为傀儡,并不是「有很大关系」,而是充分条件之一。

司马炎若传位给司马衷,需要考虑司马攸。司马攸本是司马昭的儿子,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炎曾有过传位给司马攸的想法,但后来确立了司马衷的继承权,这之中有寄希望于长孙司马遹的原因,也有与贾、杨等世族妥协的原因。

为什么司马炎要妥协于世族,因为这些世族已经是西晋一朝权势日盛的政治势力,他们的向背是西晋政权得以稳固的重要因素。

贾、杨火并,司马伦诛贾,是宗室对世族的暂时胜利,但司马伦也依靠了世族,可以算是拥有了一部分世族的帮助,战胜了另一派世族团体。继司马伦之后纷起的乱王,都或多或少依靠过世族,比如对于刘琨这种在各个乱王之间游走的世族,他们不但不消灭,反而争相邀请,以刘琨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在西晋这种大的形势下,司马炎选择与贾、杨等世族有关系的司马衷。

不要总把历史事件归咎于某个人物,以人物性格这类东西来发论,这是文学的手法。看历史,至少要把历史人物看作政治团体或者社会阶层的代表者来看吧,否则你就是在看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