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基本靠谱,但也不完全准确,二战苏军师级建制的人员充实程度,其实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于某点。战争初期苏军野战师的编制虽然略逊于德军和美军,但是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造成“视觉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苏军在战争的中前期战损太大,而补充又不及时。
以苏德美三国同时参与了战争的1941年为例,德军老式的步兵师编制人数17000余人,主要作战单元是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美军步兵师编制人数为15200余人,主要作战单元也是三个步兵团,但是有五营炮兵和一营防空部队,同时辅助人员较多,各师实际人数都突破了18000人。
而苏军的步兵师在战争爆发时编制人员约在14500人左右,虽然比德军和美军略少,但差距并不明显,毕竟欧美军队的编制都有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成分,出入不会太大。但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蒙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官奇缺,战役和战术单位继续保持较大编制是非常不明智的,会增加无谓伤亡。
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编制混乱后,苏军于1942年12月对原有的三类步兵师的编制进行了调整(分别是1941年底、1942年3月和7月所定编的),最终推出了两种“新型步兵师”的版本:普通步兵师和近卫步兵师,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大战正酣,上述建制调整并未完成。
新型步兵师各步兵团的定编由2517人下调到2474人,同时裁撤或者缩小了师直属部队数量,使步兵师额定人数降至11000人左右(两种师的区别不在人数,主要在武器装备)。也就是说,从1943年起苏军的步兵师人数确实与德军和美军拉开了距离(德军1944年也进行了编制缩小),大约是另外两国军队的三分之二左右。不过苏军的方面军、集团军和军、师等战役单位的番号数量,远远多于德军,所以总兵力反而高于德军。
(二战苏军步兵)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严阵以待的苏军各方面军基本完成了整补,以北线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13集团军为例,它拥有四个军12个步兵师,同时加强了10个炮兵团、3个歼击炮团、1个高射炮团、5个近卫战车团、3个炮兵师,结果总兵力不过150000余人,去掉特种兵部队数量,12个步兵师平均每师肯定不足9000人。
而当面德军也就是莫德尔的中央集团军群第9集团军,下辖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总兵力却达到了335000人,即便去除附属的特种兵数量,每个步兵师人数也达到了14000到15000人(装甲师编制步兵数量较少)的规模。粗略计算,苏军步兵师的满编率约为80%,而德军步兵师满编率在85%以上,双方情况其实相似,无非是德军编制人数本来就多些。
(二战德军步兵)
战争进行到1944年时,苏军已经拥有了500多个步兵师的番号,一方面是征召和训练新兵比较困难了,另一方面新兵从后方补充到前线500多个作战单位去,也是个复杂的工程,所以在激烈的战争中,苏军步兵师的缺编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只有两个办法来解决问题,要么解散一些残破的步兵师,将兵员补充到其他主力师,要么进一步缩建步兵师编制标准。
苏军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于是从1944年7月起,苏军各方面军再度实施步兵师裁减计划,最精锐的近卫步兵师额定人员下降到7189人,每个步兵团缩建到2000人冒头。而普通的步兵师干脆执行了三种标准:5327人和6235人,最小的一种只有4400人。尽管当面德军也对步兵师进行了编制缩小,但满编仍然有14000人左右,所以真正差距明显是这一时期,双方步兵师人数比例接近1比2了,如果战损补充再慢一些(距离后方更远),苏军各步兵师普遍只有5000余人。
(苏军女兵)
在步兵师的补充问题上,其实两个小胡子都有一个特点,即热衷于用后备部队组建更多新的师级番号,而不太愿意认真地补充原有的野战师,德军的补充制度从1943年起被严重破坏,而苏军更喜欢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掌握和控制起来,轻易不去补充前线部队。比如“巴格拉季昂战役”实施前,朱可夫好说歹说,才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给所属方面军要来210000名补充兵。
朱可夫曾经回忆到,在1945年2月的维斯瓦河战役中,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所属各步兵师平均人数为5500人左右,而其中主力近卫第8集团军的各步兵师人数则在3800人到4800人之间,可见苏军步兵师编制的缩小程度,以及在残酷的战斗中战损之严重。
(二战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