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20世纪初这个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时代,要想重建拜占庭帝国这种多民族、多文化的帝国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清朝之所以灭亡解体除了对外战争的失败,主要就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帝国境内的各民族都想独立建国,再也不想在一起过了,在这种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复兴拜占庭帝国显然不合时宜,也根本无法做到。

一、民族主义崛起与多民族国家的解体:奥斯曼、奥匈以及清朝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席卷世界,那么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呢?美国学者斯蒂芬提出:“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他相信民族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他要求所有民族成员对民族利益应该抱有不容任何质疑和妥协的忠诚,民族主义非常依赖于区分敌我,他通常表现为对另一群不同的民族的敌意。”

那么民族是什么呢?斯蒂芬给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属关系的共同体,是其成员之间由于出生境况相同而形成的密切相关、占据广阔领地、有时间深度的共同体。”他的要素有领地、具有共同历史以及相近的语言和文化。

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在于他界定了法兰西民族,并且制造了法兰西民族主义,之后这种民族主义又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进而全世界,所有人都开始按照民族的定义来划分敌我,将对民族的忠诚置于一切之上,这直接导致了各种多民族国家的解体。

在奥斯曼帝国,希腊半岛的基督教徒和希腊人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意识,并对信奉伊斯兰教,说土耳其语的土耳其人展开反抗,而中世纪以来土耳其对希腊的压迫成为了反抗的最大动力。而在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也重新界定了自身,并开始反抗统治他们的土耳其人。就是土耳其人自身,也开始主动分裂帝国,凯末尔主动放弃了外族的领地并开始驱赶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实际上,奥斯曼末期,无论是不是土耳其人,都不想维持多民族帝国了。

在清朝,汉人接受了民族主义的观念,认为清朝的剃发易服和八旗制度是对汉人的屈辱,并开始祭奠崇祯和明朝,以唤醒汉人的历史记忆,对满族统治者展开反抗,导致了清帝国的覆灭。

可见,在20世纪初,多民族国家已经存在不下去了,解体是一种必然,而昔日的拜占庭恰恰就是多民族国家。

二、昔日的拜占庭疆域和奥斯曼差不多,不可能恢复

如果我们看看地图,我们会发现拜占庭昔日的疆域和奥斯曼帝国高度重合,要想恢复拜占庭跟恢复奥斯曼帝国难度几乎一样。这意味着要将希腊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埃及人再次整合成一个帝国,在民族主义兴起的20世纪,怎么可能做到?而且土耳其所在的区域恰巧就是拜占庭的核心领土,这意味着要把土耳其消灭才能恢复拜占庭,那既然如此,还制衡什么?而且要想消灭土耳其谈何容易?所以复原拜占庭不具备任何现实条件。

(拜占庭和奥斯曼领土高度重合)

奥斯曼帝国解体本来就是因为各民族想独立建国,不想成立多民族帝国,如果欧洲列强强行这么干,简直就是撞雷,这些把欧洲视为解放者的民族会顷刻间反戈一击,欧洲何必干这种逆历史大潮的事呢?

三、欧洲列强的方针:按照民族为单位复兴古国

实际上欧洲列强复兴的古国几乎都是按照当时兴起的民族来划分的,希腊人有了民族意识,那就复兴希腊,塞尔维亚有了民族意识,就复兴塞尔维亚,阿拉伯有了民族意识,就复兴阿拉伯,这不过是利用趋势的一种政治手腕,根本不是什么文化原因。

按照那些民族认定的敌我来划分,既能收买他们的人心,又能间接削弱土耳其,何乐而不为?要知道土耳其在只保有小亚细亚半岛后实力已经锐减,也就是一个准强国,不要说和俄罗斯这种二流列强比,就算是希腊、亚美尼亚这种不入流的小国也可以与之一战,这么多小国挨着土耳其,已经有所制衡,这些小国加上列强的背后支持,实际上已经足以制衡土耳其。列强又何必复兴什么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多民族的拜占庭帝国呢?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说,有一个帝国,在距今不远的时候,丧失了它全部的荣耀,跌落神坛,甚至国破人亡,那么它的名字,一定是奥斯曼土耳其。

公元1453年,来自西亚的土耳其人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最后的废墟之上(东罗马帝国军民从未自称拜占庭),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事实上,它是人类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如此规模的帝国。

(↑图为奥斯曼帝国版图及领土变更示意)

但帝国的荣耀短促异常。自1683年维也纳城下一败之后,奥斯曼再也没能对基督教欧洲保持攻势,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竟渐渐难以招架。在一战之前,许多帝国曾经直辖的核心领土纷纷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在欧洲各国的干涉和影响下,伊斯坦布尔和哈里发只能听之任之。如阿里帕夏治下的埃及,以及哈希姆家族的汉志地区、英法觊觎已久的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等,更不用说早已丢失的黑海、克里米亚和早已独立的巴尔干半岛诸国。

而一战时期,因为伊斯坦布尔的短视和判断失误,以及一系列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奥斯曼加入了德奥的同盟国阵营,随着1918年同盟国阵营兵败如山倒,国力孱弱且站错队的奥斯曼必然要接受战后协约国对其的惩罚。这就说到了本文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1.一战土耳其战败之后,协约国对其进行了怎样的惩罚?

一战结束之后,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及其继承者土耳其共和国共签订了两份和约,分别是《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其中《洛桑条约》是最终的土耳其与协约国达成的和平协议。

《色佛尔条约》规定,奥斯曼丧失除安纳托利亚本土之外的几乎全部领土和附属国,安纳托利亚本土也有大片领土被割让给邻国希腊、亚美尼亚等国,保留了日后允许境内库尔德人独立建国的地区,规定土耳其海峡沿岸地区为非军事区并由协约国掌管等。

(↑图片为《色佛尔条约》中奥斯曼帝国将割让的领土)

奥斯曼帝国苏丹和政府认可了这份条约,在国内引起了公愤,并引发了国内起义,起义者在安卡拉另立中央,并最终迫使苏丹退位和奥斯曼帝国解体。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拒绝认可《色佛尔条约》,并与拒绝承认条约并入侵土耳其企图恢复历史版图的希腊军队交战。希腊入侵军失败后,西方各国承认土耳其共和国并与之重新谈判,签订了《洛桑条约》,成为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领土的基础。

(↑《洛桑条约》规定的土耳其领土。可见涉及土耳其本土的割让都被废除,此划分正是现代土耳其国界线的基础)

2.哪些古国在对土耳其的惩罚中复国?

对土耳其的惩罚,我们以最后生效的《洛桑条约》为准。土耳其根据条约放弃了对已被英法等国瓜分的非洲原属奥斯曼诸国的主权要求。这类国家包括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国。这其中,仅埃及一国以英国保护国的身份成为独立国家,其余国家均沦为英法等国殖民地或类似地位属地。同时,土耳其承认了英国、意大利等国对塞浦路斯等地的吞并。

在既成事实方面,土耳其和协约国似乎都没有再更多关注。早已独立的巴尔干地区各国和在《色佛尔条约》里被割让给英法等国的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维持了之前的状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里没有文明古国被复国。

而亚美尼亚和库尔德人聚居区,在《色佛尔条约》里被认可独立,在《洛桑条约》中则被取消了独立。土耳其日后对这两个有“贰心”的国家地区(民族)多有防备,乃至发生大规模冲突,直接酿成了几年后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以及至今为止都存在的土耳其人与库尔德人的尖锐对立。

3.是否存在西方国家“不让拜占庭复国”?

如前所述,一战后对土耳其的惩罚中,并没有包括问题中提到的“为拜占庭复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总体而言很复杂。

首先需要明确,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国家自称“拜占庭”,1453年亡于奥斯曼的国家的官方称呼始终是“罗马帝国”,在对外交往时,有时会出现“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我们之所以有着这样对“罗马”称号的坚持,是因为这样的称呼,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这一关键问题的回答。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在一战结束之后,正式生效的对土耳其惩罚的《洛桑条约》中,并没有规定任何关于恢复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文字。英法为主导的一战欧洲胜利国,并没有帮助我们俗称的拜占庭帝国复国。

4.“拜占庭”到哪里去了?什么是“罗马”?

事实上,英法没有恢复“拜占庭”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并不能找到代表那个最后的“罗马帝国”的主体。

作为强大的罗马帝国文化的传承,在欧洲,只有继承了罗马衣钵的国家才有资格被称为“罗马”,只有继承了罗马法统的君主,才有资格自称凯撒(皇帝)。关于罗马正统性的争执,也贯穿了整个欧洲史。

众所周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临终前将帝国分为了两部分,东西罗马这两个国家分别的命运和传承,构成了罗马这个概念的前后历史。

在西方,正统的西罗马帝国灭亡于蛮族入侵的公元476年,稍后的6世纪成立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宗教和法统上继承了西罗马。“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亡于拿破仑,“罗马”的皇冠落在了法兰西。历经坎坷之后,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把“罗马”和皇帝之位又拱手还给了德意志。正是在奥斯曼帝国死亡的这次第一次世界大战,戴着皇冠的德意志被挑落马下,君主制遭到废黜,且没有新的君主继承皇冠,西罗马的法统正式结束。

而在东方,建都“新罗马”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直到1453年才亡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也自称继承了罗马皇冠,但由于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成为国教,显然欧洲不可能接受一个穆斯林凯撒,奥斯曼也被后人嘲笑为“绿罗马”。但人们广泛相信,东罗马的法统没有断绝,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前后,东罗马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妹妹索菲娅下嫁遥远的莫斯科大公,多年后,统一俄罗斯的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拥有罗马血统,宣称自己是凯撒(沙皇),并宣称俄罗斯是“第三罗马”。俄国因自诩东罗马继承人,多次对奥斯曼动武,企图“光复”新罗马。讽刺的是,“第三罗马”俄国君主、“第二罗马”德国君主,以及“绿罗马”奥斯曼君主,均在这次大战后下台退位。事实上,无论是法统上、宗教上,还是牵强附会的,“罗马”这个概念已经彻底绝嗣。

5.“借尸还魂”的东罗马与“伊斯坦布尔问题”

如果说,已然死去的“罗马”和“拜占庭”在世间仍有影子和游荡的灵魂,那它一定是希腊。自15世纪沦陷于土耳其人之手,希腊地区就从未停止反抗。从宗教信仰,到文化认同,再到人口组成,希腊与奥斯曼核心区格格不入,而与曾经的拜占庭是那么相似,以至于东罗马国教东正教和复兴帝国的理想构成了希腊沦陷400年“黑暗时代”人民的精神支柱。事实上,在奥斯曼得势之前的百年,现代希腊的版图、信仰、人口属性和文化认同,都和东罗马所剩无几的领土高度重合。因此,对于希腊人和“罗马”遗老遗少来说,复兴希腊就意味着复兴罗马。

因此,希腊始终是肢解奥斯曼和进攻土耳其的主力军。和约签订后,希腊军队不顾国际调停,大举入侵土耳其,一度攻占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希腊和世界都更熟悉它另一个名字:以弗所),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而这次,上帝更垂青土耳其人的国父,凯末尔把旧日罗马的最后一点余晖彻底扼杀,拜占庭和罗马,终究成了历史名词。

而伊斯坦布尔,当然你可以叫它君士坦丁堡,对土耳其和西方,都有特殊的意义。对突厥人而言,它是奥斯曼的荣光。对俄国人而言,它是必须光复的“故土”。对希腊人而言,它是阔别400多年的“进城去”。而对所有心向光荣与伟大的精神罗马人而言,它是永不褪色的“新罗马”,是金角湾永不沦陷的要塞,是飘扬的鹰旗,是紫袍掩映下的军团和公民,它就是罗马。

时至今日,伊斯坦布尔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城市。这里是欧亚分界线,这里有穆斯林的蓝色清真寺,这里有东正教普世牧首,这里有1500万人,当然还有历经千年的圣索菲亚博物馆。你问我为什么罗马没有复兴?我不知道,也许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奥古斯都、图拉真、查士丁尼们孜孜不倦追求了一生的“罗马和平”里。谁是罗马呢?我们都是罗马。

(↑图为伊斯坦布尔及街拍。图源自水印)


(↑图为伊斯坦布尔轨道交通示意图 )

3

拜占庭帝国本来就是希腊人建立的帝国,在十五世纪被奥斯曼帝国灭了,直到一战后复国还叫希腊,包括整个爱琴海,唯独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伊斯坦布尔及其海峡通道划归土耳其,这是英法为了一方面瓦解奥斯曼帝国,恢复欧洲的文明核心,另一方面为了遏制沙俄南下地中海,就把伊斯坦布尔划给了土耳其,果不其然,土耳其加入了北约,封锁了俄罗斯在黑海到地中海的通道。

4

一战后,拜占庭真的没复国吗?答案并非单一。如果从拜占庭早期浓浓的罗马风来看,拜占庭真的没有再现,但从拜占庭后期的希腊风来看,希腊的复国相当于拜占庭的复国。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部分后,东罗马帝国也叫做“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上半叶,拜占庭逐渐完成希腊化,希腊语成为帝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居民信仰的东正教与西欧的天主教差异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拜占庭的衰弱,帝国的领土不断减少,后期基本就龟缩在希腊半岛一带,于是很多时候“希腊”就指代拜占庭、“希腊人”就指代拜占庭人。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跳下战马,持剑一头冲向穆斯林近卫军……历经千年的拜占庭亡国……

这一天具有重大历史象征意义,被视为欧洲中世纪和近代的交界点,也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尽管名义上的罗马衣钵还在继续,比如沙皇俄国自认承继拜占庭,只因为沙皇娶了拜占庭的皇女;奥斯曼帝国也自认是接班人,被征服的拜占庭在新的名号下重生。

外人看来,作妖的继续作,反正拜占庭已经毁灭。而拜占庭的毁灭,让欧洲失去阻挡奥斯曼帝国的前哨堡垒,从而正式开启双方爱恨情仇……

进入19世纪初,希腊民族主义运动以一种文艺复兴的模糊面目出现,一些希腊人在民族情感的激烈下开始采取军事手段谋求独立。

1821年,希腊人在帕特拉斯城发动起义,当时奥斯曼军队正在对付阿尔巴尼亚的叛军。这样一来,希腊起义军便有机可乘,逐个击溃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军事要塞。

6年后,反扑来的奥斯曼军队于1827年6月攻下雅典,眼看希腊独立战争即告失败。关键时刻,欧洲国家终于决定援助希腊基督徒,俄国、英国、法国相继出手。

西亚病夫”终究不是列强的对手,奥斯曼苏丹承认希腊独立,穆斯林军队完全撤走。1830年,希腊王国建立,版图包括希腊的大部分陆地地区,以及除克里特岛之外的诸多岛屿。

如果希腊独立可视为拜占庭复国的话,那么早在一战之前就已经复国。反之,不视为复国,那么拜占庭就再也没有复国。

5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拜占庭帝国早在十五世纪中叶就被奥斯曼帝国所取代,而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也是奥斯曼帝国并非拜占庭帝国。

1453年,刚刚二十出头的穆罕默德二世御驾亲征一举覆灭了拜占庭帝国,并将首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自此以后,奥斯曼帝国不仅稳固了自己在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势力扩张……

进入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势力版图达到巅峰:红海、中亚、巴尔干半岛、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都留下了奥斯曼铁蹄的印记;随后,奥斯曼帝国甚至与法国、荷兰以及英格兰组成军事同盟,一起对抗西班牙、意大利和奥地利。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对于伊斯兰国家的侵略也极为彻底:除阿曼和摩洛哥以外,其他的伊斯兰国家都曾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而前两个国家的独立还是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在长达三四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伊斯兰国家都承受着来自土耳其人的军事压迫……

十七世纪末,虽然因为统治者的管理不当导致奥斯曼帝国内部乱象丛生,但其仍是欧洲所要面对的主要威胁势力。不过,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后,奥斯曼帝国对欧洲扩张的步伐才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也保证了哈布斯堡王朝对中欧的统治地位。

此时,随着欧洲科技的不断发展,奥斯曼帝国在海上的统治力已不复存在,但土耳其人依然控制着大量的陆上贸易通道,而这也是欧洲彼时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也是自奥斯曼帝国围困维也纳失败的这一年开始,土耳其人遭遇了接踵而至的内外交困:奥地利人、威尼斯人、波兰人纷纷趁热打铁进攻土耳其人,而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因为政局动荡、经济混乱引发了起义、哗变等;1697年,奥斯曼在桑塔战役中被奥地利彻底击败,基本失去了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

在十七世纪的最后一年里(1699年),日暮西山的奥斯曼帝国与俄、奥、荷、波等国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卡洛维茨条约》,该条约割走了土耳其人大部分的土地,而这也拉开了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序幕!

进入十九世纪后,在英法俄等国的强势干预下,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和领土被进一步压缩,希腊、塞尔维亚、黑山、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纷纷跳出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但最终战败。

协约国随后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塞夫勒条约》,该条约的目的就是极尽所能的削弱土耳其人的势力,同时也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分裂!从历史发展不难看出:曾经盛极一时且长期直接威胁欧洲的奥斯曼帝国俨然让西方国家心有余悸,唯有将其瓜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6

拜占庭灭亡后,唯一的血脉嫁给了当时的俄罗斯大公。故俄罗斯自诩为第三罗马,也就是拜占庭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这也就是为啥只要有三成的希望,毛子就敢为君士坦丁堡赌上国运与整个欧洲为敌的原因。

而英法出于遏制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影响力的扩大和组织俄国势力进入地中海,一直阻止俄国获得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加上一战结束奥斯曼崩溃之时,俄国尚在内战中,自然无法分享帝国主义分脏战争的胜利果实。

7

一战土耳其战败,欧美让各古国复国,为何单单不让拜占庭复国?谁说东罗马帝国没有复国?希腊复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复国啊!当然似乎题主和有些朋友可能不这么看,但要知道东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灭亡其实是个很漫长的过程,而到后期东罗马帝国其实基本上就是希腊和少量周边区域,而且希腊语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都是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所以后期的东罗马帝国,其实就是希腊人的民族国家了。


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其实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时,东罗马帝国确实相对受到的冲击比较小,所以其领土基本上得到了保持。而且其实在罗马帝国时代,东罗马地区始终是在经济方面领先于西罗马帝国的,国力本身是很强的。因此在公元6世纪,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几十年之后,东罗马帝国在其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的引领下,还曾经一度利用不同日耳曼王国之间的乱局,多次击败了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重新扩张进入了原属西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和非洲西北部,并重新控制了罗马城,大有重新统一罗马帝国的趋势。

公元6世纪中叶鼎盛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图中土黄色区域为东罗马占领的西罗马故地

公元546年,东罗马帝国重新占领了罗马城,甚至一度将日耳曼哥特人逐出了意大利。在公元555年到565年查士丁尼去世时的高峰期,东罗马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公里左右,超过了罗马帝国鼎盛期的一半。后来虽然哥特人在反攻中又重新控制了意大利大部,但东罗马帝国对罗马城的占领还是一直持续到了公元751年罗马被日耳曼伦巴底王国攻陷。

但在重新失去对意大利和北非地区的控制权之后,其实东罗马帝国已经接受了无力恢复罗马帝国的现实,所以虽然后来它的国名始终还是“罗马人民与元老院”,也就是它还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但在公元610年到641年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位期间,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被废弃,希腊语被定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这种转变也是后来欧洲人不再认可它是罗马帝国,而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之一了。

东罗马的兴衰史

所以在这之后的东罗马帝国,实际上就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希腊人的帝国。而也是在此期间,东罗马皇帝莫里斯一世在军队叛乱中被杀,而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帮助萨珊波斯国王霍斯劳二世取得王位,因此他死后萨珊波斯以此为由和东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破坏性战争,时间长达28年。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两败俱伤,双方的国本都受到动摇。结果在战争结束四年之后,阿拉伯帝国建立并迅速崛起,不但灭亡了萨珊波斯,还从同样虚弱的东罗马手里夺走了其最富庶的省份埃及和叙利亚,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区域进一步收窄。

马其顿王朝中兴时期的东罗马帝国

尽管在后来,东罗马帝国在公元11世纪的马其顿王朝和公元12世纪的科穆宁王朝时代曾经有过两次中兴,在小亚细亚的领土有所扩大,而且还促成了十字军东征,极大地打击了对其威胁最大的塞尔柱突厥帝国,但十字军的到来却最终给东罗马帝国敲响了丧钟。公元1204年,十字军以帮助一名叫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夺回东罗马帝位为由,攻克并劫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原来东罗马的核心统治区域建立了由其控制的拉丁帝国,东罗马帝国事实上在此时就已经灭亡了。

最后的“东罗马帝国”控制区域,就是图中那两小块互相不挨着的紫色区域(图例最下方那个颜色)

直到公元1261年,由一些东罗马贵族在小亚细亚地区建立的尼西亚帝国才最终复仇成功,灭亡了拉丁帝国,重建了东罗马,但其统治区域在之后就基本上只局限在现在的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聚居地了。而且后期这个东罗马几乎成为了周边强权的附庸,几任皇帝都主动和蒙古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和亲,在蒙古人的庇护下,在周边列强的夹缝里勉强生存。所以在公元1261年重建的东罗马帝国,其实还能维持对希腊本民族的统治都已经堪称幸运了。

希腊复国以及为什么“东罗马帝国”不可能重建?

而到公元15世纪中叶,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夜,最后的东罗马其实基本上已经沦为了君士坦丁堡和希腊南部地区的几个城邦联盟,而希腊大部在之前几十年其实就已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所以最后东罗马的灭亡其实是一个寿终正寝的渐进式过程。不过这时灭亡的虽然还是东罗马帝国,但其实在欧洲是没有多少人认为它跟“罗马”还有什么关系,当时欧洲人的感受其实只是“唉,希腊也被穆斯林占领了……”因为东罗马帝国成为希腊人的民族国家已经好几百年了。

奥斯曼帝国,中间深棕色区域是公元1481年的疆域,也就是灭亡东罗马后不久的疆域

所以虽然在奥斯曼的统治建立之后,东罗马故地希望重新独立的呼声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他们所要求的独立就是希腊独立,因为想在根本不是希腊人的其它地区重建鼎盛时期的“东罗马帝国”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地中海东岸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式的变化,希望复国的希腊人就算是做梦也不会再去梦想重建那样的帝国了。

而到了19世纪之后,因为文艺复兴的遗产影响,古希腊文化重新成为了西方世界许多知识分子的时尚,因此仍然被奥斯曼所统治的希腊成为了欧洲社会的一个关注焦点。比如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就曾为激发希腊人的民族觉醒写下了名诗《哀希腊》。同时巴尔干地区各个斯拉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声势也不断高涨,公元1815年,塞尔维亚成为了首个摆脱奥斯曼统治的巴尔干民族。

拜伦在希腊去世后的遗像

而希腊的独立战争也在这种环境下于公元1821年爆发。但其实仅凭希腊人自己的实力是不可能击败奥斯曼帝国的,所以在公元1826年,希腊各地的起义基本已经被奥斯曼帝国所镇压。但古希腊这个形象在欧洲社会多年累积的悲情却发挥了作用,在希腊独立战争中,有许多欧洲人志愿前往希腊参战,拜伦本人甚至组建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参战,最后还死在了战争期间的希腊。此时帮助希腊独立已经成为了欧洲人的共识,奥斯曼的镇压则成为了公愤。到公元1827年沙俄、英国和法国决定干涉希腊局势,派出联合舰队在当年10月20日摧毁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次年第八次俄土战争爆发,法国也直接出兵希腊,希腊人借此东风大举反攻,最终在当年将奥斯曼势力完全逐出希腊本土,希腊实现了独立。

所以其实希腊独立复国,复兴的就是末期的东罗马帝国,因为它和末期的东罗马一样,是希腊民族国家,而不是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只是他们的复国是在欧洲各国的帮助之下实现的,但欧洲人很早就不认可拜占庭政权是东罗马帝国了,因此希腊不可能再以东罗马帝国的名义复国,而只能以古希腊的名义复国,但实质上这个“希腊”是等同于后期的东罗马的。

现代希腊

至于为什么没有重新收复君士坦丁堡,答案其实也比较简单,因为公元1828年希腊本土虽然独立了,但奥斯曼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其在小亚细亚地区的统治还非常稳固。而希腊的独立却使奥斯曼明白他们也不可能再长期统治当时大量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而且当时在希腊本土,也生活有大量土耳其人和其它穆斯林,所以最终双方为了各自统治的方便,进行了强制人口互换,即小亚细亚的希腊人都迁到了独立的希腊,而希腊境内的土耳其人和穆斯林则迁到了奥斯曼境内。


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帝国真正崩溃时,在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周边已经基本没有希腊人居住了,而希腊独立之后也一直和末期的东罗马帝国一样,是个非常孱弱的国家,它根本没有能力去强迫土耳其让出领土,甚至是再进行强迫移民。所以收回君士坦丁堡当然也就不可能了。

8

一战后欧洲政治安排的原则是“民族自决”,系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有保留支持后贯彻实施的,具体原则就是用“民族独立”的原则拆分战败国,并顺便掺入一些对胜利者列强有利的私货。

根据这一原则,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都从俄罗斯独立(俄虽是协约国成员但中途退出了战争,而这些独立的领土系俄德布列斯特条约划给德国控制的,所以成了战败国土地);多民族的奥匈帝国被切分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民族国家,和罗马尼亚同族的比萨拉比亚被划归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门的内哥罗以“都是斯拉夫人”为由划入一个后来叫南斯拉夫的国家……至于私货就多了,否则奥匈捷三国何至于连一寸海岸线都不剩。

在这种原则下战败国奥斯曼土耳其自然是惨到不能再惨:阿拉伯和北非地区的几乎所有领地都被划走,欧洲部分的大部分也以“那些是希腊人”为由划给了希腊,甚至阿尔巴尼亚也独立了。今天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岸边的岛屿大多归了希腊,也是当时“民族原则”划分的后遗症。甚至,当时已有让库尔德地区按照“民族自决”原则独立建国的议论,只是巴黎和会集中解决欧洲问题因此未遑顾及而已——要知道连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的老家萨洛尼卡都丢给希腊了。

但很快凯末尔就起势并带领土耳其触底反弹,毕竟英法俄在中东布局不稳还要防范苏俄在伊朗的毛手毛脚,而希腊本身并不强,另一个奥斯曼的欧洲邻国保加利亚自己也是战败国和土耳其同病相怜,因此最终现代土耳其守住了安纳托利亚+伊斯坦布尔的“基本盘”,未继续损失下去。

这样一来拜占庭上哪儿去“复兴”呢?它的故地就是君士坦丁堡,旧日臣民就是已经变成希腊人的那些东正教徒,既然希腊是战胜国、土耳其又保住了伊斯坦布尔,那么它只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事实上,1832年5月《君士坦丁堡条约》承认希腊独立,就已经意味着拜占庭复国再无可能,因为在拜占庭故地上东正教徒反对奥斯曼的运动已演变为逐渐凝聚为希腊民族情绪的“希腊启蒙运动”,既然希腊民族国家意识已经“启蒙”,也就没有“拜占庭民族国家意识”再立足的余地了。

9

谢谢邀请。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奥斯曼土耳其战败,经《色佛尔条约》,帝国被分解成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希腊、中东地区、非洲北部都基本上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事实上很多国家仍然处于欧洲国家的控制之下),不过,作为历史古国的拜占庭,或者说东罗马帝国,并没有复国,这其实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最后达成的一个妥协。

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庭帝国

事实上,很多国家其实在 一战之前就已经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去了,《色佛尔条约》不过在既成事实上再度确认罢了。比如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今利比亚)形式上是土耳其的边远省份,实际上在17~18世纪期间就已经脱离土耳其政府而独立。1829年,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而在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

奥斯曼帝国

我们知道,希腊,以及像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等国,在旧日便是拜占庭帝国的领土,现在如果让拜占庭复国,这些国家又该何去何从?是仍然属于拜占庭,还是将这些国家踢出去。如果划进来,那么这些国家独立的意义何在,刚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又掉进拜占庭帝国的掌握之中,他们恐怕一百个不愿意。那如果把他们踢出去,又从哪去给拜占庭找一份领土呢?奥斯曼帝国刚战败,凯末尔便立即组织变革,废黜了奥斯曼苏丹,成立共和国,并表明他们也是受害者,这么看来,小亚细亚也是动不了了。如此,纵然有心让拜占庭复国,却也没有条件了。

拜占庭服饰

再有,从西方列强的想法出发,不让拜占庭复国,最为符合他们的利益。大家就想一想,协约国刚把奥斯曼帝国打趴下,转手又建立一个与奥斯曼帝国差不多的拜占庭帝国,这是闲的无聊吗?如此大的国家一旦复国,不用多久便会脱离他们的掌控,不但无法保证西方各国在此地的利益,相反,甚至会马上变成第二个奥斯曼帝国。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能分就分,越分越弱,越弱,则更好控制,如此,对西方世界有好处。

另外,拜占庭消亡已经有几百年之久,就连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变成了伊斯坦布尔,一个彻头彻尾的伊斯兰城市,更不用说被奥斯曼统治数百年的其他的领土。旧有的文化、制度甚至辉煌,都已经灰飞烟灭了。如今,要在这片伊斯兰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基督教(东正教)国家,可想而知,后果究竟会如何,这是宗教方面的因素。

奥斯曼服饰

最后,拜占庭之所以在西方世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他的名字,更重要的,它是第二个罗马,是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是强大与富裕的代名词,是英雄时代最后的余晖。这样一个国家,去复制他的名字,是在是一种亵渎。

(全文完)

10

因为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是东正教,而东正教的宗主是俄罗斯。如果拜占庭成功复国,那么借助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势力范围和影响力必将会大大加强。相对应的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势力与影响力必然会被大幅削弱。这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