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大飞机步美苏之后的第三家,那时空客还没有设计出飞机,运十基本通过了测试,当时相当于现在C919的水平,剩下的,就是材料和工艺的革新。运十与C919的万国牌不同,它完全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连发动机涡扇八也已串飞成功,可见,是在离成功有多近时被放弃。当然,材料和工艺还要大费周章,但这正是产业提高的机遇。
与运十相似,经六七十年代的规划与投入,我国八十年代初期的光刻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半导体技术,几乎与产业领导者美国同步,也与运十同时下马下岗。
大客机和光刻机仅仅是当时大规模下马的高科技项目的代表,与之同时,几十个项目同时下马下岗,造成产品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产业自此落后,致为心痛。
也有人认为,大客机、光刻机与现在的技术比,落后了,到现在肯定也不能用。但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美国能进步,中国就不能进步,永远停止在验证机的水平?有一篇文章在谈到运十大飞机时,用了“锤子敲不出高科技”为题,思想十分反动,完全否定客观事实和事物的进步。举一个例子,当时的波音707的验证机,难道一开始就一步进入流水线生产,它靠的,也是锤子!我国第一架汽车、轿车、坦克、战斗机、火箭……的验证机,第一个验证品还不是靠锤子先行?连外国的也是靠锤子先行,不可能一步到位。
还有人以我国产业无法支撑高科技发展去搪塞。需知,高科技是产业提升的力量,需求是产业提升的泉源。其实,我国六七十年代,能生产强五、轰五、轰六,说明当时航空产业底子并不薄。运十含载重达110吨,能飞越喜玛拉雅山,能在上海与拉萨之间,来回飞行,说明我国的产业层面,虽有待提高,但能支撑运十的发展。
当时,确实是发展目光太短浅了,才造成今天被断供卡脖子的严峻局面。
指导思想上,用“引进”去否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是要不得的。正确的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实行一点拿来主义。而不是以拿来主义,去堵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