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皇家的水煮白肉是祭祀萨满神和祖先的一种供食,在紫禁城坤宁宫设大锅,大块豕肉放入锅中白水煮熟,用刀剁碎,盛于簸箕之中,升挂于在殿前的忌神杆上,让“神鸟乌鸦”来啄食,以代表敬天祭祖。当时雍正亲自递给弘历一块祭天的胙肉,证明他已经被雍正默认为储君人选。

后来这种水煮白肉方法慢慢的流传出宫,经过百年的演化,成为了京城风味独特的美食代表--“砂锅白肉”和“蒜泥白肉”,有道是“砂锅居的白肉,过点儿不候”。

提的乾隆吃的皇家萨满祭祀时煮的白肉那个“震撼”的味道,还先得从乌鸦说起,满族人喜乌鸦,敬为神,视吉祥。乌鸦是满民族预报神,喜神和保护神,乌鸦有五德:反哺、长生、多智、警示、无二过(爱情专一)。

传说(清史稿)满族的祖先佛库伦(仙女)在天池与姐妹嬉戏,一只乌鸦为她叼来一颗红果,佛库伦吞下后怀孕而无法返回仙界,只能在布库里山生下了清始祖布库里雍顺,他后来在鄂多里(敦化)建立了女真方国。而他的后世子孙因一场战乱几乎被杀殆尽,其中逃跑的少年爱新觉罗·樊察在被敌人追杀的路上,幸亏天上飞来的一群“神鸟乌鸦”把他掩盖遮蔽才得以幸存,成为清朝皇帝的肇祖。

所以满族人视乌鸦为神鸟,为图腾,为上天诸神与人间的使者,需要萨满按时祭祀,以感谢上苍的恩德。

再说那锅白肉,不放葱姜也没有佐料。一股子腥气味,其实不只乌鸦来吃,皇族和大臣们也要吃,而且是当着皇帝吃,肉拿在手里谁敢扔了?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的“啃”,出宫后在扣嗓子眼。后来有些大臣很聪明,每次赶上皇帝萨满祭祖要吃大白肉之前,先用宣纸等材料做成纸包,泡在酱油醋等料汤里风干备用,然后进宫吃肉的时候,把料包放在自己碗中的肉汤里。味道为之大变,不仅不再难以下咽,反而发现味道还很好吃。后来流传出宫,在民间广泛推广,形成砂锅居的招牌菜砂锅白肉,还有咱们经常吃的“蒜泥白肉”。







最佳贡献者
2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把弘历密召到养心殿,给他吃了一大块又冷又肥的白水肉。此事在清朝历史上很有名。下面我为您做个详细的解答。

当时,现场就是父子两个,没有第三个人在场。雍正赐给了弘历一块大肥肉,这块肉是用白水煮的,很油腻,大冬天,又是冰冷的。雍正让他这个儿子全部吃下去,不准浪费。

父子二人面色凝重。似乎是在做一个重大的决策。两人相互对视,一句话也不说。

年仅13岁的弘历虽然一点都不饿,但还是一声不响地把这一大块冷肉全部吞下肚去。

大冷天,弘历把这块冷肉吃下肚子,尽管他身体还不错,但肠胃也一阵阵难受。

不过他却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内心非常激动,非常喜悦。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这究竟是在干什么呢?

这件事在清朝历史上非常重要,这就叫做:“独赐胙肉”。

雍正皇帝赐给儿子的这块又白又冷的肉,可不是一般的肉,这可是祭天用的胙肉 。

这块肉刚刚用来祭过天,现在又有了新的用处。这个举动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块肉,不是普通人能够吃得了的。

古代有“承福受胙”的传统。所谓的“胙”,同“祚”,指皇帝的君主之位。古代皇帝登基叫“践祚”。

所谓的“胙肉”,就是专门用于祭祀的肉。这种肉用大铁锅加白水煮熟,不加任何调料。同时,为了祭祀取得最佳效果,能够让先祖和神灵都满意,往往取用大块的肥肉。如果胃口不好,一般人确实很难下咽。

据《左传》记载: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

《左传》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诸侯霸主齐桓公召集各国的诸侯,在葵丘聚会。

突然有不速之客来访,周天子派人送来了一大块冷羊肉。

这个时候周王室权力早已衰退,齐桓公是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人,其影响能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周天子。

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胙肉。宰孔说:

“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所以没有亲自过来,特派我来,赏赐伯舅祭肉。”

周天子派人来赏赐,说穿了是来刷一下存在感。因为诸侯会盟是齐桓公召集的,大家压根儿也没想到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

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天子的使臣,在这种场合,齐桓公感觉还是非常有面子的,立马要下台阶拜谢。

宰孔说:“且慢,天子还有命令。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又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就不必下阶拜谢了。’”

齐桓公答谢说:“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而不拜?果真那样,只怕很快就会灭亡,天子也将蒙受羞耻。怎敢不拜呢?”

遂先下阶拜谢,再登堂领赏。

也就是说,周天子赐予的这块胙肉,只有诸侯的霸主才有资格吃,其他诸侯吃不到。

这件事说明齐桓公虽然已经成了霸主,但头脑还是很清醒,也很谦虚。

雍正没有赐予其他儿子吃这块特别的肉,独独把四皇子弘历留下来给他吃,寓意极其深刻。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将来天下要传给这个儿子。只不过没有说出口。

当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自己没去致祭, 派弘历代其祭祀。

雍正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就向天下表明了,储位已有所属,其他人就不要再有非分之想了。

也就是说,雍正刚继位不久,弘历就已经被明确为接班人。

雍正在第二年再次派弘历代替自己去致祭。再次向天下明确了这一点。

自古储君都是个高危职业,这个岗位是个焦点。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但稍有越位,就可能被猜忌想提前上位;做得不好吧,马上就会有人讲,这种人将来怎么能当皇帝?

所以,在储君这个位置上,时间越长,风险系数越大。弘历做了十一年多的储君,到他二十四岁当皇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让人无可挑剔,尤为难得。

乾隆从小就聪明过人。在他十二岁时,祖父康熙见到他非常喜爱,将弘历带进宫中养育,康熙有几十个孙子,除了弘历,只有太子长子在宫中养育。当时太子已被废,把弘历带进宫,隐含将来要培养他做继承人的意思。

乾隆经常讲:自古以来,都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皇位。而我却受皇祖和皇父两代重托,每念及此,怎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乾隆从二十四周岁开始当皇帝,八十八周岁去世。在现在看来,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还不够成熟老练。年纪轻轻就继承了这么大的家业,完全可以舒舒服服享受人生。但乾隆偏偏不。

乾隆刚一登基就表现出成熟的政治手腕,很快就把一帮大臣们收拾得服服帖帖,同时又非常严格自律。

《圣躬勤政》记载:乾隆坚持每天卯时起床 ,起驾去办公。每过一道宫门,太监就会放一枚爆竹。爆竹声越来越近,很快就到了乾清宫。在军机处的官员,听到爆竹声响,就知道皇帝开始办公了。

他经常天不亮,第一个到办公场所等待大臣到齐。按照礼仪,应该是大臣们都到了,皇帝才最后上殿。但每次都是乾隆第一个到,所以他只好先在后殿,一边等待一边看书。

经常是乾隆在后面等了很长时间,太监们出去催了好几次,大臣们才“始云齐集”。陆陆续续到太和殿集中。乾隆忍不住教训这些大臣:

“凡朕御门听政,辨色而起。每遣人询问诸臣会齐集否?数次之后,始云齐集。即今日亦复如是。诸臣于御门奏事,尚且迟迟后期,则每日入署办事,更可想见……朕非因诸臣齐集稍尽,即加责备,但敬肆之介,不可不谨其机”。

我每天一大早第一个到,每天都等你们很长时间 。我为了不浪费时间,只好看看书。这样恐怕不是你们的为臣之道吧?不要看这是一点小事情。往往小细节决定大成败。你们在我面前都如此松松垮垮,可想而知你们平时工作是什么样?请你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工作作风!

这些老油条,被一个小皇帝训斥得唯唯诺诺。

所以,大冬天吃又冷又冻的白水肥肉,不是谁都能咽得下去的。肠胃功能不好还是尽早绕道。

乾隆皇帝到了晚年,毕竟一个人统治的时间太长了,逐渐变得有点糊涂,开始变得自得自满。官场上腐败现象开始蔓延,并出现了和珅这样的大贪官。

3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肉,而是一块“神奇”的肉,能够吃这块肉的人不是皇亲国戚,也得是王公贵族。

白水肥肉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白水肥肉”。

“白水肥肉”,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用白水煮熟的肉。

在古时多用来祭祀,即便是在现在,有些地方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而“白水肥肉”用在皇家,则是多用来祭天祭地,或祭祖。

就像是一个苹果,即便他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苹果。而倘若宇航员带他去月球飞一圈,相信他的价值也会成倍上涨。

“白水肥肉”也是如此,经过祭天祭地祭祖后,他便不再是普普通通的“肉”,而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在清朝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清朝皇帝会把祭祀用过的“白水肥肉”赏赐给他“喜欢”的人,认为这是将福分赏赐给他们。这些人包括当朝重臣,以及皇帝至亲。

面对皇帝的赏赐,众人当然欣然接受。虽然说对于吃惯了山珍海味、天下美食的大臣们来说,这块“肉”并不好吃。

但是,这毕竟还是皇帝的恩典,自然也有假装好吃的吃下去,而且是吃的干干净净。

雍正赐肉康熙

据说,一日,如往常一样,又进行了一次祭祀。

祭祀完毕后,雍正将乾隆叫到养心殿。雍正对乾隆说:

“这块肉朕赐给你了,你吃了吧”。

乾隆道:“谢父皇”!

随后,二话不说,立即把整块肉全部吃掉了。

雍正看到乾隆的表现欣慰的点点头。

原来,这是雍正在考验乾隆的悟性,雍正欲立乾隆为帝,这是最后一道考验。

其实,雍正欲立乾隆为皇帝,跟这个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这个故事是否是真实的都还是待定的。

雍正欲立乾隆为皇帝,除了雍正自己本身就喜欢乾隆外,还有雍正的父亲康熙也很喜欢乾隆。

在乾隆小的时候,康熙十分喜欢这个机灵可爱、活灵活现的小孙子,康熙亲自教导乾隆读书、练箭。

甚至有一种说法,康熙皇帝就是因为想未来乾隆能够登上皇位,才先传位给乾隆的父亲雍正的。

这些是否是真实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的背后看出,乾隆年少的时候便是真的很有才,一下子便能打动爷爷、父亲。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4

清朝有一个习俗,每年春节都会在坤宁宫举行祭祀先祖的仪式,祭祀结束后,皇帝就会把用来祭祀的肉赐给大臣、皇子

按道理来说,皇帝赐的东西肯定都是最好的,然而这个肉却令人苦不堪言

祭祀的肉被称为“胙肉”,其实就是被开水煮熟的肥肉,且不放任何的佐料。

大家想一想,一整块肥肉,没有任何的调料,让你吃,你能下的去口吗?

这不,乾隆就被雍正强行喂了一块。乾隆还不能不吃,这可是皇帝的赏赐,而且还关乎着自己能否成为继承人

当然,“胙肉”本身也有特别的含义

在《啸亭续录·贵臣之训》中说:“坤宁宫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把胙肉分给大臣皇子吃,这是从古至今的仪式。所以这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胙肉是用来祭祀先祖的,如果不吃,就代表不恭敬先祖,因此,是必须吃的。

《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段,乾隆给众人分食“胙肉”,结果他的堂弟怡亲王在胙肉中加了一些作料,后来怡亲王就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胙肉是必须吃的,而且还不能加作料。就算再难以下口,乾隆也都要吃下去

乾隆在吃胙肉的时候,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也正因为这件事,促使了雍正立乾隆为皇储的决心

5

很多东西,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东西而已,可是因为人们赋予它不一样的特权,于是一件简单的物件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就连一块难以下咽,众人都不喜欢的水煮白肉,赋予了特权之后,也会变得人人竞相追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还来源于雍正与乾隆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话说雍正元年的冬天,雍正在祭祀结束之后,将祭祀所用的一块冰冷的水煮白肉赐予当时仅仅13岁的皇子弘历,这块肉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这是为何呢?


祭祀所用水煮白肉

其实对于祭祀用的水煮白肉来说,由来历史已经很久,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人们认为越是简单的食物,越适合用来做最神圣纯洁的事情,比如祭祀。祭祀在古代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的,尤其在皇室之中,祭祀更是尤其重要。

自古以来,皇帝都有一种思想,就是觉得自己的皇位是上天赐予的,所以必须祭祀上天以及神灵,这样他们才会保佑自己江山长久安定,繁荣富强。祭祀中使用的食材,不管是肉食还是其余的瓜果蔬菜,采用的都是最原始的烹饪方式,那就是用白开水煮一煮即可,不加任何调料,甚至连盐都不加,就拿去祭祀,才是最上等的食材。

当然,这样的食材祭祀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后来人们发现,这么多食物,祭祀完之后就不要,实在太浪费了,于是形成一个传统,就是祭祀完的食物,要拿一部分让参加祭祀之人吃掉,美其名曰吉利。

从这个习俗流行以来,人们都是受尽委屈的,尤其是清朝,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近,留下的史料也比较多,在清朝的祭祀活动中,最后剩下的一些食材是要分给大臣吃掉的,每人一份,当着皇帝的面就要吃,一开始大家吃着那种又肥又难吃的肉,有人吃完就吐了,实在煎熬。

为了防止自己吃完就吐,很多大臣专门用一些香料提前浸入料纸之中,等到祭祀的时候,就放在自己汤中,这样一来味道就出来了,吃起来不仅不难吃,反而有点美味。不得不说人们的智慧通常都是为了生存而逐渐增长的,要是没有了生存压力,想必智慧就会变低吧。


雍正给乾隆吃祭祀肉

说完祭祀所用的肉之后,我们再继续来讲一讲雍正给弘历吃肉这件事情,正如上边所说,原本这块肉是不好吃的,可是因为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使再难吃,也必须要吃下去。这是什么特殊意义呢?

我们从历史来看,一般的皇帝在传位或者选择储君的时候,就会用祭祀所用的肉来作为一个暗示,也就是说喜欢将这块肉拿给储君去吃,换言之,只要皇子当中有人单独吃了这块肉,也就意味着他要成为储君了。

雍正给乾隆吃的这块肉,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存在,虽然肉不好吃,可是这块肉意味着雍正将储君之位交给乾隆,他当然十分兴奋将肉吃完,其余皇子好生羡慕,都想吃这块肉,可惜没有机会吃到,只能空叹息。

果不其然,弘历吃完这块肉之后,当年的康熙生日,弘历就代替父亲雍正去参加,康熙原本就比较喜欢弘历,所以更加开心了,早在康熙还没有选雍正为储君的时候,就已经对年少的弘历很是喜欢,专门将弘历带到宫中与太子之子一起抚养,足以见得其多么喜欢弘历。

雍正二年,雍正直接让弘历去主持祭祀活动,这个举动更加充分表明雍正要立弘历为储君,其余的皇子只能靠边站,不敢有非分之想了,哪怕有一点非分之想的,例如弘时,下场就比较严重,直接被雍正削除宗籍。

其实,乾隆在年轻时,确实是相当优秀的一个皇帝之选,之所以康熙与雍正都喜欢他,那可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看一看乾隆登基早年的那些作为,就可以知道这个皇帝大有可为,只是可惜他不懂得以史为鉴,最后走了唐朝李隆基的后路,晚节不保,实在悲哀。


结语

虽然是一块简单的肉,在我们看来可能毫无吸引力,可是当赋予了权力与皇位的象征时,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雍正给乾隆吃下这块毫无味道的冰冷白肉,乾隆忍住难受全部吃掉,也就意味着大清江山的下一个皇帝,就是乾隆了,而乾隆也确实成为了接班人,并且早年干得还不错!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6

因为古代祭祀的时候都是白水煮肥肉,又叫胙肉,里面不放任何调料,而且很多肥肉,对于己离开草原游牧民族多年的清朝官员来说是个考验。而乾隆(弘历)十岁时豪不犹豫一口气吃下了雍正赏赐的胙肉,而雍正从这件事中,认为亁隆吃得了苦没有被惯坏,成功通过考察,最后立为太子,成为一代圣主。



7

如果肥肉只是肥肉,那就是可以按照“皇帝赏赐菜”来定义这个事儿,但是这个时候的这块“肥肉”,可是带着标签的。

白水“肥肉”

相比于在皇宫之中琳琅满目的菜品,纯粹的白水肥肉还真不一定上的了餐桌。咱下面说的这个“白水肥肉”,是特定场合下的用品,即“祭祀时供神的肉”,称为“胙肉”。在祭祀结束之后,这些肉不会扔掉,而是分而食之,即“分胙”。


在清朝时期,也是如此,祭祀结束之后,这些白水煮的肉,会由皇帝及在场的一些王公重臣分而食之,为“分享神灵赐福”之意。而这个肉呢,并不好吃,因为烹煮时,并没有调料添加进去,要不说是白水煮肉,又油又腥,可能还没熟透,可以用“难以下咽”来形容。

虽然这个肉不好吃,但还是有大臣以获得此肉为荣,毕竟肉本身不多,够资格分食“胙肉”的,大多就是那些地位高的人,一般人还真不够级别。


雍正帝→胙肉←乾隆帝

说完了问题中“白水肥肉”的含义,咱再来说说雍正帝、乾隆帝和白水肥肉的故事。

这说的就是雍正帝成为皇帝后,在一次祭祀大典上,召见当时只是皇子的乾隆帝入养心殿,也没说啥,就是赐给了当时的乾隆帝一块胙肉让他吃,而后,当时的乾隆帝也没二话,当着雍正帝的面儿吃了那块肉。

“雍正元年……是为世宗登极后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养心殿,赐食一脔,意巳为他日付托之本……故俾承福受胙也。”


含义到这儿就来了,雍正帝召见乾隆帝,乃至后面的吃肉操作,就好似一场考核,也可以说是一种托付的态度,就是当时的乾隆帝得到了雍正帝的认可,即“承福受胙”。

结尾说些话

单单凭借这个说雍正帝属意乾隆帝为储君,还是有些不全面。其实,少年乾隆帝就已经受到康熙帝的重视,曾养育在宫中言传身教,到了雍正帝成为皇帝之后,那个时候的乾隆帝个人表现也不差,康熙帝的重视、个人的表现,都为乾隆帝后来被雍正帝秘密设立为储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雍正元年年祭,雍正赐弘历一块猪肉,弘历当雍正面吃完,这样说合乎人情,冬天的白水猪肉肯定是冷的,祭祀过程结束后,啥都凉了,但白水猪肉凉的还是比热的好吃。

古代天子祭祀神的肉,一般分给参祭的人,叫胙肉,周列国时,周天子常把祭祀的肉分给诸侯,能得到赐肉是一种荣耀,这种分肉方式叫赐胙。

到清朝时,这种赐肉被说成是:不忘祖先是游牧民族,有点不忘艰苦朴素,戒骄戒躁的意思。

古代帝王祭祀通常用三牲,三牲就是猪、牛、羊,那年代要用整的,不知何年代,帝王体恤民情,不再用牛做三牲,至于用那种动物代替,古书有记载,于是猪肉成了祭祀主体供品,一头猪众多人分一分,也分不太多,至于弘历吃了多么大一块,由大家去想,弘历那时还是个孩子,还没有乾隆年号。



9

谢谢!尽管我对题中所述情况不晓,但我觉得雍正元年(1723)雍正在与他的第四子弘历即乾隆时年12岁所发生的情节也并无特别之处。谢谢!

10

按照大清时期的习俗,在改建年号的第一年,要到天坛举行祭祀活动,所以雍正帝组织文武百官在天坛前祭祀。祭祀结束后雍正皇帝将一块祭祀桌上的白肉拿给皇子们吃,那祭坛上的贡品,都人们称之为神仙肉,因为在祭祀过程中这些祭品上会沾染上神仙的气息。

但这些肉多半是生的,即使有些熟的,也只是简单的用白水煮一下,并没有任何味道。而且在烈日下那么多的肉很容易变质,所以可想而知:大家都不想吃下这样的一块肉,但当肉递到弘历面前时,他一口吞下,没有露出任何表情,继续严肃地跪拜、祭祀。

而这祭祀上的白肉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胙肉”,“胙”字通“阼”。据说,古时候皇宫大殿上台阶的前两阶“主阶”在东面称为“阼阶”。所以“主阶”以上就是“主位”。

而践胙就是登基的意思,所以雍正将肉给了皇子们,只有乾隆吃了,就暗示着他将传位于弘历。果真不久以后,雍正帝为防止“九子夺嫡”的悲剧再次发生,便偷偷将储君立下,没用向任何人公开表明可大臣们已然心目了然:弘历已就是雍正眼里,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雍正帝当时膝下子女并不多,但也有四个皇子,为何就偏偏选弘历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其他皇子吧,三皇子弘时的少年骄纵,做事莽撞,反观弘历就显得成熟稳重一些;而五皇子弘昼玩世不恭,任性妄为,弘历年少好学,乖巧听话;还有一个小儿子被过继给了果亲王,而弘历聪明伶俐、谈吐不凡、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骨子里透着有常人不一样的灵气,雍正将他嫁给自己最宠爱的熹妃养育。

弘历不但得到父亲雍正认可,年幼时的乾隆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爷爷时,康熙帝当时是何其的威严,他的儿子们见到他都是战战兢兢的,但弘历当时并不惧怕这位伟大的帝君,他行礼、言谈一丝不苟而又镇定自若。

当时的雍正皇帝还只是一个亲王,他喜欢将父亲请到府上坐坐,康熙帝也乐意去。因为在众多儿子里他非常欣赏雍正,而且更让他喜欢的是年幼的弘历。弘历的功课也是最好的,他乐思好学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惹人喜欢。

康熙认为自己的这个孙子在将来必有大作为,后来康熙将孙儿带到自己宫中亲子教养。康熙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弘历,由于康熙的特别照顾,也让雍正对这个儿子更是无法忽略,即使他的生母位分不高,又早早离世。

而事实证明,雍正和康熙也没有看错人,在祭祀结束几个月后,雍正帝将弘历的名字写好藏在正大光明的后面,也因为那块神仙肉,大臣们对乾隆也是相当的认可。

后来在康熙帝的忌辰大典,雍正直接交给乾隆大理,其立储之意表达得再明显不过了。仿佛在向天下臣民宣告:储君人选未来帝王诞生了。

而经过他们祖孙三人的勤奋、廉政,共同建立了四海瞩目的康乾盛世。乾隆帝也是史上比较高寿的君王之一,他享年89岁,在位60年。而他儿时算命先生就说他寿命长、精力旺盛。

而他的父亲雍正皇帝,也是最操劳的一位君主,他积劳成疾,却使大清国力日益强盛。虽然弘历喜爱运动四处游玩,他特别喜爱下江南出巡。尽管如此他也独具君主魅力、帝王之相,所以当雍正帝给他一块无味的白肉时,他能一口吞下雍正赏赐的白肉,雍正心中大喜:他就是下一任皇上了。而他自带王者气场,后来也确实成为了著名的乾隆皇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