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头的确非常响亮,其中很多功臣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臣武将,无论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是李靖、李绩或者秦叔宝等人,熟悉历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的,并且这些人在古代的名臣武将中都是能够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的,不过这份排名并不会是完全按照功劳的大小去排列的,当然功劳的标准更加没有办法使用具体的数据去衡量,难免有着皇帝的主观想法在其中了。
不过虽然有着这些原因,毕竟这是李世民亲自做出了一个排行榜,能够整体的反映出二十四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当然排名是按照最高官职进行排名的,但是说到底最高的官职,尤其是这些功臣去世的时候,追赠的官职还不是皇帝的意思吗?所以从一定的客观的角度去看的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是比较得到李世民的认可的,当然里面可能会有一定平衡各大势力的考量。
先来看看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可以说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很多人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选出的功臣按照最后官职排名,并且这个时候去世的人是按照赠官排列的,并且遵照死者为大的传统,相同的官职已经去世的往往排在了前面,比如李孝恭、杜如晦、魏征都是赠官司空,而房玄龄也是司空,但是却排在他们三个之后,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所以凌烟阁的功臣并不能够实际反映出各自的功劳大小。
在小编看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先后排名,一定是有着一些微调的,毕竟皇帝对于功臣也有着亲疏的区别了,在小编看来,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排名应该是这样:第一房玄龄、第二长孙无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征、第六萧瑀、第七张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俭、第十是殷开山;至于为什么这么排名,原因是这样的,唐朝开国的三大功臣是房玄龄、杜如晦和李靖,而玄武门的五大功臣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而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帮助他治理国家同时消灭周边少数民族的功臣们最出名的像房玄龄、李靖、侯君集、李绩、魏征等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有几个人绝对是李世民的铁杆心腹,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侯君集等人,至于将房玄龄放在第一的位置,而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因为房玄龄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担任宰相二十多年,绝对是这个时候李世民最信任的功臣,并且在李世民外出亲征高句丽的时候,都是让房玄龄监国的,这不就是最大的信任吗?
而长孙无忌在李世民起兵和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是李世民的第一心腹,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更是成为了尚书右仆射,也就是文官之首,要知道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已经没有人敢做这个官职了,而原本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右仆射也就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但是因为长孙无忌避嫌,这里面有着长孙皇后不断劝哥哥长孙无忌放弃官职以及劝李世民不要过分给与哥哥太高的官职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层外戚的关系,让长孙无忌在贞观后期才复出,而这个时候房玄龄因为病重才让长孙无忌接替了朝廷的政务,成为后贞观时期百官之首,也是李世民托孤的重臣,从这个来看,长孙无忌排在房玄龄之后没有什么问题。
而杜如晦也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并且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谋臣之一,在说道唐朝的著名宰相的时候,有一个成语“房谋杜断”说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不过杜如晦原本应该更加得到重用,不过却在贞观四年病逝,但是依旧不能够减少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而高士廉不但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更是在玄武门之变时放出监狱中的犯人并且武装起来,与太子府的府兵对抗,立下了大功,按照李世民的评价就是: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而魏征大家都熟悉,最出名的就是他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虽然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正如李世民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也正是在魏征的不断劝谏之下,贞观之治才能够开创,这里面魏征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剩下的人也就不一一分析了。
至于武将的前十名,依次是李靖、尉迟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绩、柴绍、程咬金、秦琼、张亮。李靖排在第一无话可说,虽然没有参与李世民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但是无论是在唐朝建立之后的辅佐李孝恭平定江南、还是贞观时期消灭东突厥等功绩,绝对是唐朝武将的第一人,而原本李孝恭是能够排在第二的,不过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选择了中立,而且在贞观时期没有在立下战功,自然也就被尉迟恭和侯君集超越,而尉迟恭在唐朝建立和李世民夺权中功劳更大,堪称李世民的第一打手,不过在贞观时期因为性格的问题导致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不和,最后还在宴会上打伤了李道宗,最后李世民用刘邦杀害韩信彭越等人的事情劝诫他,最后尉迟恭晚年炼丹远离朝政,而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时立下大功,同时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成为李靖副手,同时独立领兵灭掉了高昌,不过最后因为牵涉到太子李承乾谋反,最后被李世民杀害,更是留下了再也不上凌烟阁的举动了。
屈突通在投降唐朝之后在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斗中功劳最大,后面更是在李世民夺取政权之后被委派到洛阳镇守,足以看出李世民对于他的看重,而李绩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个,一个是消灭东突厥的战争,另外一个灭掉薛延陀,当然他最重要的消灭高句丽的功绩,则是在李治时期获得的;柴绍虽然是李渊的女婿,不过自从李渊起兵就开始建功立业,参与定襄之战,从灭东突厥,最重要的就是作为主帅消灭了唐朝统一过程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都。
程咬金在贞观时期没有太大的表现,除了在担任泸州刺史的时候镇压铁山獠人叛乱,另外就是长期镇守边疆,并且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前功劳巨大,不过李世民夺权时选择了中立,并且在贞观时期长期养病,军功不显;最后就是张亮了,这个人独自领兵的能力不足,不过玄武门之变中负责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被告发并没有将李世民供出,而且在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立下过大功,不过最后被告发谋反被杀。
所以综上所述:文官:第一房玄龄、第二长孙无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征、第六萧瑀、第七张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俭、第十是殷开山;而武将:李靖、尉迟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绩、柴绍、程咬金、秦琼、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