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对于曹魏的地图面积看上去为什么与东吴、蜀汉似乎差不多,其实往往是因为,人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曹魏的中原几个州的地区。

这些地区与东吴、蜀汉的土地,自然是相差无几,甚至是略有不及,可是,曹魏的版图,还包括西域地区。

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是有着必要去了解一下三国的版图面积,各自视为多少。


(一)三国土地面积对比

根据《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可以知道,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62年)灭蜀前夕,其国土总面积大约二百九十一万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蜀汉的国土面积在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约为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故而曹魏灭亡蜀汉后,曹魏的面积大约为三百九十七万平方公里,接近四百万平方公里。


东吴的国土面积在其灭亡之时,拥有约一百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东吴与蜀汉的全部面积大约为二百五十一万平方公里,两者加在一起的总和尚且比曹魏小上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说,三国时期,曹魏占据的土地面积,是最为广袤的,那么,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曹魏的土地面积实际来说比吴蜀两国总和还多,且天下十三州,曹魏占据九州,可是看上去却是与吴蜀两国差不多,或者说还不如吴蜀两国呢?


(二)曹魏的行政区划

从曹操时代的开疆拓土,到曹丕时期的基本定型,可以说,截止到魏明帝曹睿驾崩之后,曹魏的国土面积占有原东汉司隶校尉辖区、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南郡北部以及南阳郡、江夏郡北部、扬州北部地区。

东北处占领朝鲜半岛北部区域土地,与高句丽毗邻,北部至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区,与南匈奴、鲜卑接壤,西部直辖土地到达甘肃西部,与羌、氐族等接壤,南部地区以东线寿春、中线襄阳、西线长安一带作为边防重镇,与吴蜀两国抗衡。


除此之外,曹魏继承了两汉以来在西域的统治,设置西域长史府,进行管辖,但是在册的人口户籍是否全部统计,至今存有争议。

而对于这样的广袤土地,曹魏的基本行政区划是三级制也就是州郡县三级区划。在此基础上,曹魏将统治区化为十二个州八十七个郡,而在这十二个州八十七个郡里,曹魏面对吴蜀两国的只有中原地区。


大致为今天的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山西省、陕西省中北部、河南省、湖南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大部、山东省等土地。


所以,人们在看地图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这个地理范围来与吴蜀两国进行对比的,粗略的估算,大约为一百二十五六万平方公里上下,上下误差几乎不会超过十万平方公里。


因此,单纯以这个面积来看,曹魏的中原地区面积,略大于蜀国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小于吴国的大约一百四十五万平方公里。

故而,这也是造成人们普遍认为曹魏的地盘看上去不如吴蜀两国大的一个原因,希望这个答案对您有帮助,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天下十三州占其九的魏国和蜀汉东吴的领土面积看起来差不多?

因为古代的领土面积会骗人,你看汉唐全盛年代的地图,面积超大,实际除了传统汉地外,西域漠北东北西南都是名义上统治,靠军事维持存在,当地势力臣服即可,日常还是本地人管理本地人。

即使在汉地,南北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关中都是充分开发,长江以南嘛就不好说了,玩游戏三国志其实就应该纳闷过,为何追严白虎追到会稽,怎么是个死胡同?往南就没有城市相连了,实际浙南福建江西山区,两广州府以外,湘西,贵州,云南,都不是官府能真正有效管理的地区。

基本州府县城还是官府能控制的,偏远山区就难说了,反正只要没人公开造反,官府也腾不出手剿灭你。江南地区的开发应该要到南宋了,因为又一大波汉人被赶过来了嘛,贵州得到明朝才真正能完全控制。

首先东汉时期,汉朝版图分为十三个州,而不是只有九州了。

而曹操最早是从兖州发家,而后占领徐州又慢慢积蓄力量终于在官渡之战时将袁绍一族灭掉,独占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势力最大的诸侯虽然后来在赤壁落败,但经过此次挫折曹操却并无伤其根本,最终慢慢兴兵收复北方,天下十三州,曹氏一族占领九州。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略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景耀五年(262年)蜀国共有22郡,仅有益州一个洲,人口约110万,国土面积约107万平方公里。

细细算来,蜀汉真正由自己掌权的区域有成都平原,重庆附近和汉中地区,其他地方虽然也有控制但那控制的区域超级少,列如南中区域。

而东吴的统治者则集中一个区域,将重心放在平定山越,孙权据江东,盖因孙坚、孙策之功也,作为一代君主,他不懂创业,但守业素质极佳。赤壁后,魏蜀对孙氏的江南政权刮目相看,争相作为拉拢对象——足见其强盛之力。它的疆域承袭汉朝荆州、扬州、交州三地,与魏国分荆、扬,全据交州。

现代人看历史,很容易从现代的角度代入历史中,看着今天岭南、西南地区的发展程度,去推测一千年前的情况,然而那时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潮湿炎热,主要被山地丘陵及原始森林覆盖,除了个别中心聚居地外,大多人烟稀少。貌似蜀、吴都有很大的腹地,但实际上人多粮多的地方很有限,天下最富饶的地方,都已经被曹操占据。

虽然历次改朝换代都会有人口大幅迁徙,但是西晋灭亡、北宋灭亡、元末明初这三次更明显一点。

所以魏的地盘,水分较小;蜀和吴水分太大。若只论战争潜力,蜀和吴加起来也不如魏,只不过蜀和吴各有不同地利,所以还能三分。

3

这么说吧,当时的日南地区属于现在的越南,当时属于东吴。是什么样的属于呢,就是东吴可以任命官员管理那里,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财政收入,这属于无效统治。

东吴的有效统治仅限于长江中游沿线和江东地区,大致形状像一个勺子。

曹操收编青州的黄巾军就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您看看整个东吴的军队什么时候超过二十万了。蜀汉就那么点地儿,也不用分有效无效了吧。

4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虽然面积差不多,但实力差距却很大。当时有一个说法,天下三分,曹操独占其七。搞明白了这个问题,自然就懂为什么面积差不多了。

很多朋友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惑: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疆域面积看起来跟东吴和蜀汉差别并不大。

然而,为何三国时人都说,天下三分,曹魏独占其七呢?甚至更过分的还说,天下三分,曹魏独占其九?


一、三国的疆域

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在魏灭蜀前期,三国的疆域面积分别为曹魏291万平方公里,蜀汉106万平方公里,东吴吴145万(262年)。

元始二年,拥有河南地和完整西域的西汉帝国,其疆域面积大约是611万平方公里。到了三国时期,西域的天山以北、河南地大部丢失。因此,上面的疆域面积统计应该是包含曹魏所设置的西域长史府所辖地区的。

我们知道,魏晋以来,西域的控制主要是丝绸商路,对西域的各国和民众大多实行羁縻统治。简单来说,服从统治,但基本收不上来赋税,也征召不了军队。因此,计算实力的时候,西域并不能够成为曹魏完全掌控的地区。

这个数字里面所含的西域面积不好估算,大约在80-120平方公里左右。因此,曹魏完全掌控的疆域面积只有170-210平方公里左右,比蜀汉+东吴的250万平方公里要小,大约等于两个蜀汉,3/4 个东吴,大约占整个三国的2/5,算上西域也只占到3/5。

也就是说,曹魏的面积的确比东吴和蜀汉大不了多少。那么,这是不是说,曹魏独占天下之七的说法不正确呢?

未必。

如果我们东汉的州郡划分划分来看的话,会发现,曹魏独占了十三州中的幽并青冀、凉兖豫徐和司隶九州之地,还占有荆州和扬州北部;而东吴只占据了荆州和扬州的南部、交州全境;而蜀汉则只据益州一州之地。

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曹魏独占天下之七,乃至天下之九,似乎也是并不过分。

那么,究竟哪种划分更加合理呢?或者说,按照疆域面积和州郡划分,哪种方式更能反映实力的差距呢?

二、主要是人口

答案是,第二种划分方式,按照东汉的州郡划分更加合理。

为什么呢?因为曹魏占据的主要是北方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主;而吴蜀两国却是南方地区,以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为主。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在黄河流域,因此无论从人口还是经济发展,北方都比南方强得多。

具体强多少呢?根据州郡划分就可见一斑。因为州郡划分,是根据人口和耕地面积等综合实力进行估算的,而不是疆域面积。就比如,今日的新疆和上海,疆域面积差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GDP呢?却是反过来的,因此上海的行政级别和整个新疆是一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面东汉十三州的那张图上褐色的部分,那是简化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有褐色的就是人口多的,灰色的就是人口相对稀少的。

虽然蜀汉和东吴分别对江南和益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但短时间内,这种情况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三国的人口分布图,也大致如此。(见下图)

虽然比起东汉时南北的差距,已经明显有了改变。但我们仍旧可以看到,曹魏本土被填得满满地,也就是基本属于人口稠密地区,而东吴和蜀汉却有大片的灰色地区。

在古代,人口就意味着对土地的开发,物产的丰富,也就意味着帝国的财赋、兵员还有国家实力。

因此,虽然曹魏本土的面积并不比东吴和蜀汉大多少,但丰富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却比蜀汉和东吴加起来都要多,那么,具体是多少呢?

蜀汉投降时,人口大约是108万;东吴降晋时,总人口大约是256万;而魏景元四年(263年),魏蜀合计人口是537万,因此灭蜀之前的曹魏总人口大约是443万,比蜀汉和东吴总人口加起来还多90万。

因此,如果从人口上来比,曹魏的总人口大约占到三国总人口的4/7,大约54%。虽然比起疆域对比来说,实力差距要大一些,但比起天下之七(70%)似乎仍有不少差距?

别急,曹魏还有一项加分项:西域地区。

由于不完全控制,因此,上面443万人口普查的数字是不包含西域的。而西域诸国,既然服从曹魏设置的西域长史府,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自然也能给曹魏一定的实力加成。

当然了,这也还不能完成天下之七的目标,但东吴和蜀汉,还各自有一个减分项。

三、化外之地

这个减分项就是对境内的完全控制。

这一点来说,曹魏境内服从了中央政府数百年的管辖,早已习惯了帝国的中央和各级地方州郡的管理,曹魏北部的匈奴五部、鲜卑等族在曹魏之时势力弱小,也基本掀不起大的风浪。但东吴和蜀汉境内,却并不太平。

先说蜀汉。

蜀汉的内耗就是大家熟悉的南中地区。从疆域面积上来说,南中几乎占据了蜀汉面积的一半以上,包括现在的贵州和云南二省都是。

这些土地是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时候才纳入汉帝国的治下的,但汉廷只颁给他们印信通知当地,却不直接派官员管理,说白了,就是羁縻统治。

这种情况一直到蜀汉都没有改观,大一统年代还好,一有风吹草动,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就忍不住蠢蠢欲动。

诸葛亮花了大力气才从军事上征服南中地区。但我们不要被小说的美好所迷惑,在这之后,南中叛乱仍旧不断,直到蜀汉设庲降都督,并设兵驻守,南中才逐渐化为蜀地。

但直到蜀汉灭亡时,谯周还说,他们是被迫入蜀,“必复反叛”。可知, 终蜀汉之世,都没有完成同化。

再说东吴。

东吴的不安定因素是山越和荆南诸蛮。山越活跃在扬州南部,甚至曾经骚扰过吴都建业。

山越是一些分散的部落,虽然没有南中对于蜀国的内患那么大,但山越仍有10余万之众,时时骚扰东吴,东吴一些著名的将领如贺齐、徐盛、陆逊、诸葛恪等都先后参与了对山越的征服。可见山越对东吴的内耗也不小。

而荆南诸蛮在东汉就曾反叛,多次征讨之下,仍旧活跃在荆州南部,比如著名的武陵蛮、五溪蛮,甚至在东吴即将投降时,西晋还有人说,利用荆州南部的诸蛮骚扰东吴政府,可见这也是一项不小的内耗。

因此,南中蛮夷、荆南诸蛮、山越,是蜀汉和东吴的减分项,他们的存在,使得东吴必须分兵驻守,需要一定的物资和精力消耗,而曹魏,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因此,这些化外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吴蜀的疆域面积和实力,而使得吴蜀两国与曹魏实力的差距,还要更大。


图:山越主要活动的郡县

子彧说

总结一下,曹魏的291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完全的本土+服从管理的西域;而蜀汉的104万要减去人烟稀少的山区,和南中地区的阻力;东吴的145万,也要减去无人之地、山越控制之地和荆南诸蛮地区的阻力。

所以,曹魏面积与吴蜀两国差不多是事实,但实力在吴蜀之上、占据天下十三州之九也是事实。东吴和蜀汉能够立国数十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天险长江和秦岭的存在。

文/子彧

5

1曹魏面积虽然看起来和蜀汉东吴差不多,但是他占具的是开发比较早的黄河流域,人口众多,

当时的州郡县是以人口多少划分的,而不是面积。

而蜀、吴所在的南方之地开化较晚,是当时古人眼里的瘴疠之地,人口较少,所以面积看起来很大,实际人口稀少,置州设郡也就少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