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

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

2020-08-17 21:02阅读(302)

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这是门诊所有胆囊息肉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哪些胆囊息肉最容易发生癌变!医学小侦探告诉你:对于一:-胆囊

1

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这是门诊所有胆囊息肉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哪些胆囊息肉最容易发生癌变!

医学小侦探告诉你:对于一些胆囊息肉类型来说,大于1cm的息肉,确实癌变可能性更大,但不是说它一定会发生癌变!在临床上,我见过不管多大的胆囊息肉都有癌变的,从几个毫米到几个厘米。因此,专业的医生是绝对不可能告诉你,胆囊息肉要长到多大才会癌变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是特别严谨的说法。

这听了,可能有很多人会有点担心,因为胆囊息肉太常见了,每年体检我们都会有人被查出胆囊里面长有息肉,而且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非常高,占了成年人的5%—10%,而这多大都可能发生癌变,那不是有息肉,就特别危险?

也不是!也可以肯定的跟大家说,大部分人的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只不过有一些胆囊息肉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有癌变可能性!那么到底怎么样的胆囊息肉才更容易发生癌变?遇到了这样的胆囊息肉,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预防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下胆囊息肉

上面我已经提到了,胆囊息肉发病率非常高,所以胆囊息肉是一个常见病,很多人都可能要面临胆囊里面长息肉这个问题。

那这胆囊息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呢?一直关注我的粉丝,可能会比较清楚,我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关于胆囊方面的乐趣,有胆结石的,有胆囊炎的,现在这是胆囊息肉的,不管是哪一种,要理解那些疾病,都要对我们人体的胆囊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人的胆囊是干什么的?它其实属于我们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虽然它不能分泌我们的胆汁,但是它是控制胆汁进入我们的肠道参与食物消化与吸收重要的器官。

当我们肝脏把胆汁分泌出来以后,经过肝内胆管,是先要流到我们的胆囊里面去储存和浓缩的,因为我们人不可能是24小时候都在吃东西,但是胆汁分泌是持续性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像“袋子”一样的东西,对它先进去储存加工,而这个工作就是由“胆囊”来完全的。

当我们进食的时候,尤其是吃一些比较油腻食物时候,这个胆囊就会在30分钟内将胆汁经过我们的肝外胆管排泄到肠道中去,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我们人的胆囊就像是一个“袋子”,平时装着胆汁,而这个“袋子”有多厚?也就是我们的胆囊壁有多厚?大概有2mm左右!

正常情况下,我们这个胆囊壁是光滑的,但是当我们这个壁出现一些肉凸起一样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肉凸起”称之为息肉!

(如图:这种从我们的胆囊壁上向胆囊腔生长的一种实性“肉凸起”,就叫息肉)

而且这种息肉有大有小,大的有几个厘米,小的也有几个毫米,也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出现胆囊息肉,因为我早就说过了,它是一个常见病,但是往往又以一些胖的、有脂肪肝的、血脂高的以及有糖尿的人比较高发!

为什么?因为胆囊息肉它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又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因此那些胖子、脂肪肝以及高血脂的人,往往就容易得胆囊息肉。而且目前的研究也认为:一个人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很大一部分可能与胆固醇高有关。

了解了胆囊息肉相关的知识以后,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胆囊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

提到胆囊息肉,基本上我们指的都是非肿瘤性息肉。但实际上我们医学上对于胆囊息肉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其中,肿瘤性息肉其实指的就是胆囊癌;而非肿瘤性息肉,也不是说它就一定不会癌变,因为它又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也是大家最常见的胆固醇息肉,它的病因相对比较清楚,跟我们的血脂高有关,像平时喜欢吃油腻食物的人,就更容易长。但是这个胆固醇息肉虽然容易长,但一般都不大,大概在5-6mm,而且不容易长大,最重要的是基本上不会发生癌变,就是多发,长了一个又一个;

第二种,腺瘤样息肉。一旦诊断为这种息肉,大家就要注意了,它虽然基本上都只会长一个,但是它会越来越大,生长速度特别快。快,往往就要注意了,有癌变的风险,而且它病因不明。

第三种,炎性息肉。这种息肉,往往跟我们平时遇到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有关,就是长期反复炎症刺激导致的,而这种息肉往往也是安全的,几乎没有癌变的风险;

第四种,大家可能都没听过,而且以前我们医生对它也有一个误区,认为它也是“好”的,也就是不会癌变的,叫做胆囊腺肌症。但是经过后来我们临床上,遇到的越来越多,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而是也有癌变的风险。

那这胆囊腺肌症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它主要是由于我们胆囊壁本身分泌液体异常引起的增生导致的。

因此,大家可以发现有两种息肉是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一种是腺瘤样息肉;另一种是胆囊腺肌症,它们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而另外两种息肉,其实大家平时遇到了,是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所以,我们来总结下哪些胆囊息肉最容易癌变?

第一个,息肉比较大的,像一般情况下,大于1cm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以直接提高10%;

第二个,长的特别快的,像我之前碰到的一个胆囊息肉病人,一月份看的时候才3mm,结果不到3个月,就长到6mm了,直接翻了一番,后来我们直接建议做手术切除了,因为这种类型的息肉癌变风险特别高;

第三个,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

最后,我再跟大家来聊一聊,碰到胆囊长息肉应该怎么办?都必须要治疗吗?如何预防那些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发生癌变?

首先,碰到胆囊长息肉,大家先不要过于担心。因为我们临床90%以上的胆囊息肉都是胆固醇息肉或者是腺瘤样息肉,而其中又以胆固醇息肉为主,所以良性息肉比较常见,大部分人得了这个息肉以后基本上都可以跟它一起“活到老”,只要这个胆固醇息肉不引起疼痛等症状,也没有合并一些胆结石,基本上定期观察就可以了,不需要治疗。

而且大家也要记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息肉,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是被研究认为对治疗胆囊息肉有效的,也就是说吃药是不可能让你的胆囊息肉消失的,同时胆囊息肉一旦长出来了,也基本上不可能自己会消失。

因此,碰到胆囊息肉,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治疗,如果要治疗,也基本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那么哪些胆囊息肉是目前我们医生认为需要治疗的呢?还是那三句话:一是个头大的,尤其是超过1cm的;二是长的快的;三是合并有胆囊结石的。

具体要怎么手术治疗?切除胆囊为主!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跟胆囊结石一样,还可以选择保胆手术?

注意: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治疗目的是不一样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功能良好情况下,确实是可以选择保胆取石,哪怕复发也没多大问题。但是胆囊息肉不行,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你这种息肉我们医生会建议治疗?目的很明确,有恶变风险,为了防止癌变,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是选择保胆取息肉,那么是有可能没切干净,把一部分已经癌变组织留下来的,因此对于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选择胆囊切除术,更安全,更保险。

当然,我们不是一发现胆囊有息肉,就是一个劲让你切除胆囊,因为胆囊息肉不会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我们是需要对你的息肉进行评估的,评估的点,也是那三句话:

第一句,息肉会不会很大?如果一发现就已经1cn以上了,那么要积极治疗了;

第二句,息肉不大,每隔3-6个月做个B超检查,看会不会长的很快?同样道理了,快了也要治;

第三句,除了息肉,还有没有合并结石之类东西?如果有,要处理。

而对于暂时不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大家平时只要多运动,控制体重,注意饮食,尤其是少吃油腻食物,平时做好定期健康体检,选择无创B超观察一下,基本上就可以了。

总结

胆囊息肉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与癌变风险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对于1cm以上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以提高10%,但是不代表胆囊息肉只有等到这个大小以后才会癌变,也就是说不存在题主提到的那样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的说法。

那么哪些息肉更容易癌变?怎么处理?文中已经有了一部分介绍,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2

首先,胆囊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我从事胃肠肝胆外科多年,才见过2例胆囊癌病例,属于比较少见的病种。

从概率上讲,大家就算检查发现有胆囊息肉,也不用太担心得胆囊癌,小概率事件不用太揪心。

胆囊息肉是否会变成胆囊癌,取决于2个因素

1)反复炎症刺激: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的病人,如果反复炎症发作,我们首先考虑手术切除胆囊,防患于未然。有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愿手术,每次胆囊炎发作都是靠吃药、吊针解决,反反复复之下,会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

2)反复物理刺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咱们每天活动,胆囊内的结石跟着体位改变而移动,反复刺激下会引发息肉癌变风险。绝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而3cm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概率是1cm胆囊结石的10倍。从胆囊结石到胆囊癌的过程,一般都要10-15年以上,大多数是老年人患病。

早在几年前,我遇到的那例胆囊癌患者是一名79岁的老年男性,在入院前已经反反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以为是胃病,并且按照胃病来治疗了几个月,当狠下心来医院检查时,已经是胆囊癌晚期了,后面也没有做手术。

胆囊息肉是否癌变,息肉的大小不是绝对地决定性因素,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

1)胆囊息肉的性质: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息肉,为良性息肉,呈多发性,一般不会恶变。多见于肥胖的胆囊息肉患者;有机会癌变的是腺瘤性胆囊息肉(下面会介绍)。

2)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一般来说,癌症的首要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如果监控到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较快(如半年内从3-4mm增大至1.0cm)。一般发现胆囊息肉后,如果息肉不大,又没有胆囊炎症状,我们都会嘱咐患者3个月至半年后再来复查B超,前后对比息肉大小。如果息肉增长太快,则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3)胆囊息肉有合并症:如胆囊息肉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合并胆结石、胆囊息肉合并胆囊壁钙化等,这已为胆囊癌的发生提供温床,一般来说是要手术切除胆囊的。

4)胆囊息肉大于1cm:普通的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病等很少会增大超过1cm,当胆囊息肉增大甚至至1cm,甚至超过1cm,其本身就已经有癌变嫌疑,咱们的理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说了一大堆,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不懂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在曾医生的专栏《胆囊的那些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寻找答案。

3

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这个问题会误导人,因为胆囊息肉不是一个病,它是泛指所有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有的胆囊息肉可能一发现就是腺癌,也有的可能逐渐增大后才癌变,甚至有些胆固醇息肉可以终生不致癌。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从病理上与癌变的高危因素方面,来明确哪些胆囊息肉容易癌变?

从病理上,比较常见的胆囊息肉可分为以下二大类:

1、肿瘤样息肉。

包括腺瘤和腺癌,这类是癌变风险最高的胆囊息肉,不管大小,一经确诊,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以防腺瘤癌变或防止腺癌进展。

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肿瘤性息肉,比如,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这些也是有癌变风险的息肉,但癌变风险低于腺瘤。


2、非肿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如不合并胆囊炎症,无症状者则癌变风险低。

炎性息肉是胆一路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经常同时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是存在比较高癌变风险的非肿瘤性息肉。

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如为局限则类似肿瘤。此病还是有癌变潜在风险,如突然增大明显,则要加以重视。

胆囊息肉的癌变高危因素有以下因素:

  • 直径超过1cm,其中年龄超过60岁,息肉直径在于2cm是风险特别高的人群。
  • 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
  • 息肉逐渐增大。
  • 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

胆囊息肉的治疗。

无上述高危因素,并且没有临床表现,则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应该每6-12月超声检查一次,随访观察息肉变化,如果有癌变风险,且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宜行手术,目前采用的手术多数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强调一点是术中要做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则据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情况,按胆囊癌行根治术治疗。

总之,临床上胆囊息肉患者很多,但只有少数病例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所以,大家也不要谈息肉色变,当然有上述胆囊息肉癌变高危因素的患者,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愈后。

4

感谢邀请!胆囊息肉多大可能癌变?先来了解一下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一组病变,往往通过胆囊超声可以检查出来

从病理学角度讲,其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等。

虽然根据命名能够区分良恶性质,但仍不绝对,比如,胆固醇性曾有发生癌变的先例。很多时候,息肉为混合性,尤其同时具有多个息肉时,其病理性质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因素

1,息肉直径:通常来讲,临床上把直径>10毫米的息肉作为手术切除胆囊的标准。其中,直径>12毫米危险更高,此外,<10毫米的息肉仍然具备癌变风险,有关数据显示在3.2-3.7%之间。

2,遗传和原发病:同其他大多数疾病一样,有家族遗传史的个体仍属高危人群。而且,原发性胆管炎患者再次增加癌变风险。但由于地区差异,我国的原发性胆管炎发病远低于欧洲国家。

3,胆囊炎和胆囊壁厚度:很多个体对于胆囊壁厚这样的检查结果不以为然,其实,胆囊壁增厚>4毫米的个体属于胆囊壁癌的独立性风险因素。同时,胆囊壁的不规则同样应该引起人们重视。

4,合并胆结石:有数据显示,合并胆结石的发病率占11-33%

5,患者年龄:这是一个公认的危险因素,老年人,患胆囊息肉,即使直径较小,仍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必要时尽早切除。

最后,对于胆囊息肉的数量因素,学术上存在不同看法,其中有人认为,单独的息肉癌变率更高,这一说法目前尚存在争议。

综上,胆囊息肉确有癌变可能,这里我列举了一些危险因素,希望引起广大读者重视,这里也希望50岁以上人群能够定期身体检查,这里不仅仅局限于胆囊疾病,包括肠道,肝胆脾等消化道器官。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可以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5

张医生为你解答:胆囊息肉与胆囊癌。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胆囊息肉,其实“息肉”是一种形态学描述,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都可称作息肉。胆囊息肉即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可以有蒂也可无蒂。
其实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疾病,因为胆囊息肉只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它具体分为两种情况: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癌、脂肪瘤、平滑肌瘤等,非肿瘤性息肉则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等。鉴于胆囊息肉在做病理之前很难确定其性质,目前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而胆囊癌,则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病变,90%的患者发病年龄超过50岁,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3~4倍,并且70%的患者有胆囊结石的病史。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是无结石胆囊癌患者的13.7倍,直径3cm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比例是直径1cm结石病人的10倍!临床观察显示,由胆囊结石发展为胆囊癌,通常需要10~15年之久,这充分说明,胆结石对胆囊长期物理刺激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胆囊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但是少数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也可能其本身就是早期胆囊癌。目前来讲,直径超过1cm的胆囊息肉、单发的基部宽大的胆囊息肉、逐渐增大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的胆囊息肉,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的胆囊息肉患者,要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6

小崔医生告诉你,关于胆囊息肉多大才会癌变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为胆囊息肉长的大才会增加癌变的机会,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胆囊息肉是否发生癌变是跟许多因素有关,如是否是单发胆囊息肉或者是否合并有胆囊结石等,下面我给大家从以下4方面讲一讲胆囊息肉这个病:

1、多大的胆囊息肉容易发生恶变以及还有哪些因素会增加恶变几率;

2、胆囊息肉有几种病理类型,哪些类型的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

3、由于胆囊息肉是存在恶变可能的,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来发现胆囊息肉呢;

4、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手术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我曾经接诊过许多胆囊息肉的患者,他们也都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就是胆囊息肉是不是会癌变以及哪些情况下会癌变,我都一一向他们解答,而且我也告诉他们胆囊息肉不一定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很多时候胆囊息肉仅需定期复查就可以。

一、多大的胆囊息肉容易发生恶变,还有哪些因素会增加恶变的几率

  1. 首先在临床工作中,大家都默许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如果在超声检查下发现胆囊息肉直径超过了10mm,那么这个时候就存在恶变的可能;而且如果是单发的胆囊息肉且直径超过10mm的话,那么发生癌变的风险极高,因此是建议及早切除以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2. 除此之外,对于生长在胆囊颈部或者是胆囊底部的胆囊息肉,当直径较大时也是存在恶变的风险,同样建议早期切除。而如果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有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时,在这种炎症以及结石的刺激下,也容易发生癌变,建议及早切除。

二、胆囊息肉有几种病理类型,哪些类型的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

  • 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有很多,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瘤样增生等,这其中胆固醇息肉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也是一种良性的病变。

(1)胆囊良性息肉

  •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胆固醇息肉,据临床统计,胆囊息肉患者中大约有90%以上都是胆固醇息肉,足可以这种息肉的多发性。胆固醇息肉多发的原因与机体对胆固醇的代谢发生异常有关,尤其是当人体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时,如果肝脏的代谢能力下降,就会导致胆固醇被游离出来,最终被胆囊细胞所结合,继而发生沉积并生长。
  • 胆固醇息肉可长在胆囊的任何地方,而且这种息肉一般都是多发性的,很少出现单发,毕竟这是一种良性的息肉病变,而单发却是发生恶变的风险之一。这种多发的息肉,大小都不会太大,很少有超过十毫米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发生癌变。
  • 炎性胆囊息肉,顾名思义,是由于胆囊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就像局部皮肤被反复的摩擦后会使这部分皮肤增生,胆囊炎性息肉就是因为这种炎症刺激所形成的肉芽肿类增生,炎性息肉就是这个道理。炎性胆囊息肉一般都很小,基本上都在五个毫米以下,既有单发性息肉也有多发性的息肉,但是临床统计中并没有报道这类息肉癌变的病例。
  • 而胆囊内腺瘤样增生以及瘤变,也是由于胆囊壁细胞发生增生而引起的。这类胆囊息肉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是种类却有许多。如局限性的囊息肉,这类的人息肉呈圆锥形分布,而阶段型的胆囊息肉,呈凹凸不平的形状,广泛型的胆囊息肉,所指的是胆囊壁出现较多的增厚表现,坑坑洼洼,呈囊状扩张,这类胆囊息肉,并不是因为胆囊炎症所引起,也不是因为肿瘤增生所引起,而是胆囊黏膜细胞发生局部的变化以及纤维增生所导致。

(2)肿瘤性的胆囊息肉

  1. 胆囊腺瘤是肿瘤性胆囊息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胆囊腺瘤一般多为单发,而且这类息肉一般都有蒂相连,这种息肉不能通过其外形来辨别,因为它可以出现多种类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胆囊息肉是存在恶变的可能的,而且恶的几率也很大,可以达到30%左右。
  2. 当然,这类腺瘤样息肉大多数直径都不大,只有大约5%的腺瘤,直径会超过10mm;此外,大多数发生恶变的腺瘤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这个比例可以达到3/4左右,因此还是需要加以关注的。

由于胆囊息肉是存在恶变可能的,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来发现胆囊息肉呢

  • 首先临床上我们应用最多的检查手段就是胆囊的彩超检查,由于胆囊彩超检查比较较简便,而且对胆囊息肉的判断准确率较高,此外,对患者来说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应用胆囊的彩超检查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这也是临床进行胆囊体检的首选检查。
  • 胆囊的彩超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胆囊息肉的各种情况,如胆囊息肉的大小、胆囊息肉所在的位置与数量,甚至也可以分辨出胆囊的大体形态以及类别,临床统计,胆囊彩超可以发现90%以上的胆囊息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准确率可以高于胆囊CT检查,而且它还有个优点,就是没有辐射伤害。
  • 为了更好地发现胆囊息肉,三维超声成像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可以立体的呈现胆囊内的情况,这可以明显弥补了胆囊彩超的不足,因为它可以极为清楚的观察到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对联合性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 而内镜超声检查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有一定的有创性,因为它是将超声的探头随着胃镜一起下入到消化道中,在肠道内对胆囊进行检查,因为此时距离胆囊比较近,也排除了各种外界的干扰,看的比较清晰,可以分辨出胆囊壁的各种结构,也可以看出胆囊息肉的浸润情况,对早期胆囊息肉恶变的检出率较高。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超声内镜检查对胆囊息肉以及胆囊腺瘤的检出率可以达到100%,也可以发现超声不能查出的较小病变。
  • 此外,临床上也可以通过肝胆的CT检查来发现胆囊息肉,但是肝脏CT对胆囊息肉的发现率较低,甚至不如胆囊彩超的准确率高,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如果进行肝胆的增强CT检查时,可以100%的发现胆囊息肉样变,因为增强CT可以通过血运的改变来发现这种胆囊息肉变化,但这种CT检查总检出率较低,仅有不到90%。

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手术治疗

  •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根据胆囊息肉的情况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也是有一定的指征的,如果胆囊息肉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表现时,就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1.、首先,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是推荐进行手术治疗的,因为很多人都认为 直径大于1cm胆囊息肉能发生癌变;

2、此外,对于单发的胆囊息肉,也是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的,尤其是这种单发的胆囊 息肉以及年龄超过60岁者,是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的,

3、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的患者,或者基底部较宽的胆囊息肉也是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的。

4、而对于那些出现上腹疼痛以及胆囊息肉相关症状如腹胀以及消化道症状时,也是 需要手术治疗的。


总结

胆囊息肉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但是少数也是具有癌变可能的,但是并只有息肉较大这一条指标,还包括许多因素,如合并胆囊结石或者单发较大胆囊息肉等,这些都是具有恶变可能的。此外,胆囊息肉具有很多的病理类型,如胆固醇息肉,这是一种良性的病变;而腺瘤样息肉却是肿瘤样息肉,是可以发生恶变的。为了及早发现胆囊息肉,我们可以进行胆囊的彩超检查或者肝胆CT检查来发现息肉病变。此外,也并不是所有胆囊息肉都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只有胆囊息肉较大或者基底部较宽等情况时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以预防胆囊息肉癌变。

7

息肉是指在没有明确病理检查前、从正常的组织上生长出来的小肿物,可以是良性的,比如炎性息肉息,也可以是恶性的,比如腺瘤性息肉,根据发生的部位也可以分为胆囊息肉,肠息肉,胃息肉等。

胆囊息肉的大小跟胆囊癌的关系密切,但目前并没有相关证据能够表明多大的息肉就会癌变,比较小的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结石,发生癌变的概率比单纯的胆囊的息肉的癌变几率还大。我们科1年大概会有5~7个胆囊结石合并小息肉的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息肉已恶变,映像中最小的息肉才0.2cm。

胆囊息肉的癌变跟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有胆囊结石、息肉基底部的大小、息肉增长的速度都有一定的关系,恶变的影响因素并不只取决于息肉的大小。

对于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的,建议手术切除,直径小于1cm的可以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明显增大,则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8

“我的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治疗呢?”是许多患者拿到B超胆囊息肉诊断单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一块聊聊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即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胆囊壁内病变的一类疾病。在病理学上,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肿瘤性(恶性)和非肿瘤性(良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等,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等。各个研究对胆囊息肉癌变的比例报道差异比较大,约为0.08%-20.00%。有Meta分析显示,在胆囊息肉患者超声随访中,胆囊息肉恶变发生率为0.57%-0.60%。那么都有哪些风险因素和胆囊息肉癌变有关呢?

1.息肉直径:胆囊息肉直径可以很好地预测肿瘤息肉恶变已经成为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常常把息肉直径>10mm作为手术切除胆囊的标准。目前研究认为,直径<10mm的胆囊息肉大概有3.2%-3.7%恶变,另外还有少量<6mm胆囊息肉恶变的报道。结合本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胆囊息肉>10mm时无论是否恶变都建议手术切除,若胆囊息肉<10mm,则建议定期复查。

2.息肉数量:有一些研究认为单发胆囊息肉比多个恶性息肉具有更高的恶变率,但目前这一说法存在争议。

3.胆囊息肉固着形态:有研究认为宽基底(无蒂)固着形态的胆囊息肉癌变风险会增加7.32倍。

4.患者年龄:年龄是一个公认的胆囊恶性肿瘤危险因素。有证据表明老年患者即使胆囊息肉较小,仍然需要更多的定期随访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

5.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炎:老年患者胆囊癌研究中显示胆囊壁增厚>4mm是胆囊癌的独立风险因素,通常认为囊壁增厚是伴发有胆囊炎症的病变。



发现与诊断胆囊息肉主要靠B超,超声检查中胆囊息肉的检出率约为0.3%-12.3%,但B超检查很难区分良恶性,要进一步定性,则需要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血管造影、超声内镜、CT或手术后做病理活检等检查。大多数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无症状及合并症时常不需要治疗,仅需半年至1年做一次定期超声随访即可。



文:王浩浩/王传航

9

胆囊息肉在生活中特别常见,但是很多人有了胆囊息肉之后没有什么症状,都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的。大多数人认为胆囊在身体里不重要,所以听到胆囊息肉后怕会引发胆囊 癌都会想到切除胆囊。那么患了胆囊息肉之后,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底需不需要切除胆囊?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胆囊息肉。


一般我们常说的比较常见的胆囊息肉就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主要分成两种,肿瘤性的息肉和非肿瘤性的息肉。胆囊息肉也会有恶性的和良性的区别, 临床上常见的大部分为良性的,良性的有很多种,主要是胆固醇性的,恶性的主要是腺瘤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 那么一般建议切除,因为一旦恶变发展成了胆囊癌,后果将不易控制,因此要引起对胆囊腺瘤性息肉的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

  1. 大多数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了胆囊息肉以后就想要直接手术切除胆囊,但其实年轻的患者如果没有腹痛或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胆囊息肉直径也在l0mm以内就没有必要进行手术,但如果腹痛明显,或伴有胆囊结石的,可以手术切除胆囊。
  2. 如果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危险不管直径是多少,都要尽快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了l0mm但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任何恶变的危险,可以先不用切除,先观察,遵医嘱定期做复查。
  • 胆囊息肉的手术切除方法有两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 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是针对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直径在l0mm以内,并且病变提示是假腺性息肉的胆囊息肉,这种情况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好一点。
  • 而开腹手术针对的则是肿瘤性的胆囊息肉,如果直径超过 了l0mm的胆囊息肉,而且还有恶变危险的患者,这种情况一般进行开腹手术,便于明确病理的类别在手术中进行冰冻切片。

术后恢复期护理

患者在进行了手术治疗后,无论是保留胆囊术还是切除胆囊术,都必须严格控制饮食,要多吃有助于消化、清淡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多吃,术后住院期间尽 量吃流食或半流食,一般患者等病情恢复有所好转了再恢复正常饮食,但是年级大的消化能力相对差一点的患者还是要等彻底恢复了再恢复正常饮食。


在流食和半流食饮食期间甜食可以主要以藕粉、果汁等,咸食可以主要以纯瘦肉或新鲜 的鱼类熬汤,能够有效地保证营养,也可以增进患者的食欲,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很多患者家属在患者术后的饮食上都注重于高营养高蛋白的饮食,但除了蛋白质的摄人外,维 生素的摄人也不能少,身体的恢复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饮食不要过于单一化。

还有一些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为了保 证大便的通畅,饮食一定要有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 以绿色蔬菜为主。切记不能食用油腻,油炸的食物。胆囊息肉术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适当进行一些锻炼,不要过度疲劳,作息要有规律,戒烟戒酒,要预防和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也要时刻保持心情的舒畅和愉快,尽量避免生气,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

总结:

以上是对胆囊息肉的详细介绍,大家也相对了解了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不一定会发生胆囊癌,也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检查出来后就一定要切除胆囊,切除胆囊并不是对所有人 来说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也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进行保留胆囊手术就更好。胆囊切除术是常规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的很好。所以一旦查出胆囊息肉要及时咨询医生,根 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情况积极有效的治疗,治疗后要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每年定期体检。

哪些息肉更容易癌变?怎么处理?文中已经有了一部分介绍,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健康科普排位赛#

10

胆囊息肉的病因很多,但基本病因有如下:

1.胆固醇代谢不良

胆固醇异常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发生。2.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炎性息肉。刺激可以使胆囊黏膜增生,突出而形成炎性息肉。

有一种黄色肉芽肿性炎症,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胆囊上皮增生和肌层肥厚的特殊结构(R-A窦)被浓缩的胆汁与黏液所堵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R-A窦内的胆汁和黏液进入临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同时胆汁又降解为不溶性的胆固醇和脂质,使组织细胞汇集增多,从而形成黄色肉芽肿。

其诱发因素主要是主要跟年龄有关,年龄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但与发病也存在一定关联,50岁及以上者发病率相对较高。

但是胆囊腺瘤必须格外注意,但是「胆囊腺瘤」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胆囊息肉,它虽被认为是非肿瘤性息肉的一种,是良性病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与胆结石、胆囊炎等相似,影像检查结果又与早期胆囊癌相似,所以必须透过多项精密检查才能作出确诊。有部分学者认为,胆囊腺肌瘤是一种癌前病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变质成恶性肿瘤的机率较高。

一般而言,大部份出现胆囊息肉的人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情况较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类似胆囊炎或胆结石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上腹胀气、右上腹隐痛,少数甚至还会出现疼痛放射到右肩的情形。

胆囊息肉出现4 种状况需警惕

胆囊息肉病变成恶性肿瘤的机率不到10%,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掉以轻心,如果是多发性息肉、生长缓慢、基底小于1公分的息肉,多半会被认为是胆固醇息肉,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2年之内没有增长,则可以拉长复检的时间。但如果胆囊息肉出现下面4种情况,则必须高度警惕可能会出现癌变。

1、单发息肉。

2、息肉直径大于1公分。

3、观察息肉1年有持续增长的状况。

4、有胆结石或胆囊腺瘤症状,或是有胆囊癌家族史。

何种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切除?

对于有上述状况的人,如果是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无论大小一律建议手术切除。但如果是属于无症状的息肉,而直径大于1公分,也是建议切息肉除较为安全。至于前文所提到的胆囊腺瘤,如果是反覆发作、囊壁不规则增厚、60岁以上的患者,也都应该尽早行手术切除。至于如果确定是恶化成胆囊癌,则可以采取先进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及传统开腹胆囊切除两种手术方式。

至于如何预防胆囊息肉,其实目前并无绝对保证的方法,基本上还是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还有补充足够水分。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