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对王莽的评价极恶,认为他以外戚的身份专权乱政,篡汉自立,典型的乱臣贼子是也;他建立新朝后还瞎搞什么改革、新政,胡乱瞎折腾一番、弄得朝野一片乌烟瘴气、怨声载道不说,还由此引发了绿林、赤眉民变,烟尘四起,生灵涂炭。在各类历史文献中, 王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伪君子。
其实,王莽篡西汉立新朝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虽有急功急利、拔苗助长之嫌,但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 他的一些观点甚至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即便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还是很有其现实意义的, 其人其事,很是让人惊叹。王莽新政,以今天的眼光看很有些登高望远、超拔流俗的前瞻性,也就是很具超前意识,只是他的改革措施遭到了绝大多数官吏、豪强们的激烈抵制, 很多改制都只集中在改名称上,在具体推行时没有得到很好的响应、贯彻、执行,最终沦为一纸空文。眼光太过超前的王莽极具创新意识,只可惜手段太激进,加上彼时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无法理解、更无所适从。夜太黑,众人酣酣大睡,王莽又醒得太早,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不被当时人理解的王莽,却在今天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与共鸣,还被看作远远超越其所处时代的“穿越者” ,倒也不足为怪。
史载,王莽家世显赫,汉元帝刘奭是他姑爹,皇后王政君是他姑妈。王氏一族内则皇家外戚,外则鼎盛豪门,元、成、哀、平四朝,王家荣宠不绝,其成员被封了9诸侯,5大司马,因王政君的裙带关系,刘汉政权几乎全被王氏外戚所掌握。除王莽的父亲王曼因病早死外,他的4个叔伯都先后被封侯赐爵,位居宰辅之尊位,人人炙手可热,个个势焰熏天。
王氏一门显贵,富埒王侯,因而其子弟竞相骄奢淫佚。王莽却是其中一个异类。史书中说他因自幼孤贫而能做到温、良、谦、恭、俭、让,这就是他迥异于其他王氏子弟之处。王莽少年求学时,拜沛郡名儒陈参为师,名师出高徒,故他能以刻苦勤学、谦虚谨慎的态度对人对事。清贫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苦学又使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儒学信徒。王莽的理想境界就是富贵于我若浮云,他潜心向道,“朝闻道,夕可死矣”。他将“道”看的比荣华富贵还重,并为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一旦被推上历史前台,他就会用生命去实践、诠释儒家思想之精髓。
王莽因待人谦恭,生活简朴,礼贤下士,喜欢和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交往,因此声名远播,不仅受到世人的好评,还得到了他那几个位高权重的叔伯辈们的厚爱。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死了,汉哀帝继位,王氏外戚被迫让位给哀帝的母族,王莽也退隐新野。在此期间,王莽的儿子失手打死了一个家奴, 他一点也不护犊子, 反而铁面无私,逼其子自尽偿命,这种大义灭亲的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翌年,短命的汉哀帝崩逝,汉平帝登基,树大根深的王氏家族卷土重来,重新掌权,声名日盛的王莽担任大司马。元始三年(公元3年 ),汉平帝纳王莽女为后,他(王莽)的势力如烈火烹油,愈发强大,一手把持了西汉的诸般大权。公元6年,王莽感觉到日渐长大的平帝对自己心生不满,越来越不好掌控,于是便用一杯毒酒鸩死了平帝(也有史料说14岁的汉平帝是得暴病身亡的),改立年方2岁的孺子婴为帝,他自称“假皇帝”代行天子之职。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荡平了朝中的一切反对势力,将觊觎的眼光瞄准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有献媚者趁机争献各种祥瑞,太皇太后被逼献出了传国玉玺。年仅4岁、乳臭未干的小皇帝孺子婴将皇位“禅让”给王莽,他气昂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建始(公元9年),将国都长安改为常安。
王莽刚一称帝,龙椅还没坐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改革,除了名义更改外,其主要措施有:将奴婢改称“私属”,废除奴隶买卖 ;推行井田制,将天下所有田地改为“王田”;改革币制,废除西汉五铢钱,改发新币(新莽刀币),将盐、铁、铸钱币以及山林川泽全部收归国有;改革官制以及职位称呼;改革对各少数民族的称谓,禁用歧视性的蔑称;实施国家统一的贷款、放款和平价制度······
客观来说,王莽还是很有魄力与胆识的。虽然他将山林川泽与盐铁铸币之利收归国有,有“国进民退”之嫌,但回望数千年中国历史,又有谁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以雷厉风行之势整个地推翻旧规、改变治术呢?王莽带着新兴封建主特有的牛犊之气和革命性,禁止肆意买卖土地和奴婢,遏制愈演愈烈的豪强兼并土地之逆潮 ,改革早已不合时宜的农奴制度;他平抑价格、放款刺激经济、改革币制、更换新币,以打击富商和投机客的囤积居奇获取暴利的恶行,他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人人都有田可耕、缩小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这样恢弘博大的历史使命,而且他瞅准并抓住了彼时社会的矛盾症结,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与要害。遗憾的是,他缺乏冷静的头脑与循序渐进的耐心,虽找到了病根但却没有找到一剂能根治制度积弊的良药,而只是寄希望于恢复周礼、企图用最古老、最理想化(比如发于西周的井田制) 、也就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主义来创造奇迹,他以为儒家思潮的各类不切实际的空想可以包治百病,更能让天下大治、海晏河清。
从大治到大乱,首要条件是什么?行与民生息、轻徭薄赋之策,是史上几大治世搞活经济、实行开放、富民强国的不二法门。用如今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指导为主,指令为辅。带强迫性的指令若太多太滥,反而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王莽有道德洁癖,也有办事的干劲和热情,但他失败的根源也在于此,即操之过急,不是和风细雨般的浸润,而是疾风暴雨般强推,因此功亏一篑,而这一切,都不会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他改制的核心思想是恢复上古礼制社会,用道德代替法律,以实现政通人和。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西周的制度早已不切实际,而且他的改革虽然有很多闪光之处,但多数只集中在改称上,无法具体落实,加上法令经常变动,且手段激进,使社会各阶层都无所适从。比如他为挽救西汉之后的经济危机,大肆发行各种新货币,最后面额竟大的吓人,命名为“错” 。这种做法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夯实濒于崩溃的朝廷财政,不料最后竟演变为一场掠夺百姓财富的盛宴,因而极具讽刺意味,所以史家讽刺曰:“聚九州之铁,难铸此错” 。
王莽虽然被今人看作“穿越皇帝”,但他酷爱理论务虚,因而不接彼时地气, 虽然其理论超越时代、制度讨论也很“完备”,却没有稳定性与连贯性,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加上所用非人,致使民怨沸腾、天下扰动。
王莽空有理论,却无法践行,导致改制失败,竟遭到了当时所有社会阶层的反对,绿林、赤眉揭竿而起, 西汉余孽与地方豪强也乘机起兵反抗新莽。地皇四年(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克长安,王莽走投无路,被乱军所杀。“穿越帝” 王莽终于失败了,而且下场是如此可悲,被愤怒的人群鞭尸三百犹不解恨,遂被乱刀分尸以泄愤,据说,他嘴里那副能言善辩的巧舌也被人吃掉了,这个结局让人始料未及,到底是天命?还是人事?无人能给出答案。这位超越时代、曾夸下海口要给世人谋万代幸福的“穿越改革帝”,竟遭到当时几乎所有人的厌弃与憎恨,最终落得个死无全尸的悲催下场。有时候,早起的鸟儿不一定有虫吃,或许还会成为老鹰的食物。王莽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宿命, 更是时代的悲剧。
原创作品 仅供参考 欢迎探讨 剽窃必究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