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问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人所经历的一切磨难、所取得的成就,都会对自身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思维方式一经形成就难于改变,不是有句谚语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套思维方式是他成功的根本,到了晚年,实际情况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但是,旧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根本不能适应新环境,再加上晚年的骄纵、保守。于是就出现一系列昏聩之事。再加上地位、权力所带来的放大效果,自然而然就出现杰出帝王晚年的悲剧。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达。拿咱们中国历史来说。封建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系列上层建筑毫无疑问,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传统思想如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相对保守……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就是,尊华夏,贱夷荻,对外来民族过分的轻视。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有这么做的资本,空前强大的政权足以傲视群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世界已经开始改变,但是我们思想依然没变,甚至愈加顽固,最终导致了近代一系列的问题……

最佳贡献者
2

以下回答可能不大中听,但是是实话。

第一,人性相同,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

第二,人性如水,堤坝总有决堤的一天。

第三,食色性也,人的核心是性。

人性相同

任何人在条件成熟时,都会犯错,这不是人能左右的。如果你看到有人不犯错,只是因为他清晰地知道“人性相同”这一事实,所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君子,就是趋吉避凶,就是“自强不息”的同时“厚德载物”。

说直白点,就是要明白“一切自作自受”,不要给自己贴“道德”标签,贬低别人的“人性”。

所有人,都是一丘之貉。唯有明白自己是没有“道德”可言的人,才有可能在“看清”自己的同时避免犯错。

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等于瞎子上街,妄想自己能够不跌跌撞撞就是自作聪明。

只有承认“权力”存在腐败的可能,才能对症之药,让权力受到制约。

人性如水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事实上,人性本身就与万物的特性一致,堵不如疏,如果不能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就会明白——

如果用各种“学来的道理”约束自己,那不如不学。因为任何“礼法”都是遮羞布,就好比堤坝,本质上都是拿来合理宣泄人性的工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是在说,越是自认为道德君子的人,对自己的恶行越会失察。

堤坝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作为人随时都有选择让它崩溃的权力——

盲目相信自己的道德原则,就等于相信你自己虚构的故事。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字根上讲,仁就是承认生命的本质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二人”才能产生联系,故二人为“仁”。这是说要承认“除自己以外,对方也是对等的人。”

这听上去这像是一句废话,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只把自己当人,而给别人贴上各种标签,用以物化别人。换而言之,从底层来讲,所谓“人物”,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别人只是自己故事里的“有用”之物。

通俗来讲,“仁”就是在内心中,一个人不要太把自己当个人,也不要太把别人不当人看。

简体版“义”字象形,意指“双龙戏珠”之象。只要内部是“仁”,外部自然就没有高低,没有主客,自然也就“借假(珠)修真(道)”,这就是“义”。

色指的是一切你能看到的。人的心性本质上就是不断“食色”的产物。说得科学一点——

人以信息为食。

所以,但凡人性,男人好女色,女人好财。这一切不是罪恶,只是因为人是一种动物,人道本身主“繁衍”,一切遮掩的背后,一切规则的背后,其实都是如何“更好地繁衍”的问题,这一点根本不受人的意志掌控。

请注意,在人不能认识自己“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繁衍”的本性之前,就会误认为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控制当中,并给各种行为贴上“享受生活”的标签。

而事实上,当你真正承认人就是“只知道繁衍的动物”后,才能拥有完美的人性,才能跳出“繁衍”的窠臼,飞龙在天。


以上三点,你可以不认同我,因为一切罪恶都源于“你不明白人性都一样,自己有犯任何错误的潜在可能”

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认为“死人”才是可信的,会选择“斩草除根”。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明白——

人在明白自己的本性前,包括自己在内,都不可信。

自知者明,自知才是真正的聪明。

基于此,绝大多数人才总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身不由己,充满痛苦。

包括英雄在内,哪怕是帝王,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看似是为了别人,其实是好大喜功,最终必然“亢龙有悔”,咎由自取。

诸位朋友,请“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以上,随缘,看到就是有缘。

3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原因,我觉得总体有两点,一个是年轻时功绩很大,治国武功也很大,这就使他们的心里刚愎自用,毕竟他们都是一国之君,听得进贤臣的话,依旧圣明,但是毕竟是凡人又是会有私心,老了以后对很多身边的人都之见得那些在跟前说好话的人,不喜欢忠言逆耳的人,现在的一些老人买保健品不听儿女劝是一个道理。第二点就是后期用人上出问题。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话而继续用易牙,易牙则和工资无亏走得很近,当齐桓公听管仲的建议立贤者,虽然立公子昭为世子,但是公子无亏确实长子,公子无亏又和易牙这样的宠臣走得近,这就是出祸端了;对赵武灵王则是退位太早,废长立幼,后来又想再立长子还想自己夺回权利,一山不容二虎,这对国家也没好处。汉武帝则是晚年宠幸江充,江充与太子有隙陷害太子,但是太子毕竟是他儿子,为什会听江充的呢,说白了还是对权利的贪恋和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背叛。

不光是齐桓公、赵武灵王、汉武帝是这样,历代帝王很多这样的例子,总的来说就是毕竟他们也是凡人,前半生丰功伟绩,辛苦一辈子,国家国泰民安,这就放松了自己,开始享受,失去了居安思危,具体每个帝王这种事情却有些不一样的细节,最后出现相同相似的结果,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自己,齐桓公为了自己的口福留住了易牙,出现了之后公子混战,赵武灵王为了自己再回权利高点而再次立长制衡已为国君的幼子险些使国家分裂,汉武帝则是为了自己的权威权利,听信馋臣,错杀太子。


4

很多人英雄一世,年老却昏招曾出,齐桓公死后齐五公子率军夺位,齐桓公死后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爬出房外了才被新齐君收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国力大增,曾插手燕国、秦国内政。灭掉中山国,因废长立幼,壮年退位,自称“主父”灭中山后想重得政权,政变失败导致困死杀丘。汉武帝晚年受巫蛊之祸,大杀四方,太子刘据被人诬陷导致一家被杀,告发者,被告者统统被杀。为防止“吕后”事件发生,找个借口处死了新任太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古代帝王,霸业图成。然年老矣,昏聩不知。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姜

姓吕氏,名小白。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结果次年被雍林人杀害,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躲在鲁国的公子纠被杀,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小白本想杀了管仲被鲍叔牙劝下,后小白重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因桓公逃亡时经过了谭国,但谭国待桓公不好,所以桓公在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灭掉谭国,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升高。会盟前齐桓公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后通过“与鲁会盟”“鄄地会盟”“幽地会盟”“柽之会与重建邢卫”“贯之会、阳谷之会与召陵之盟”“首止之会、宁母之会与洮之会”“葵丘会盟”等一系列会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获得了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

齐桓公晚年没有听从管仲的建议,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等人,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导致齐国衰败。

赵武灵王赵雍继位时十五岁,联合韩国宋国破灭了以魏国为首的五国想趁赵国新君初立图谋赵国的诡计。后力排众议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大增,后因想专注于军事和扩张领土壮年退位,自称“主父”。曾趁燕国内乱联合秦国派人迎立在韩国作人质的燕公子职回燕国继承王位,又趁秦武王死后秦国内乱时联合燕国迎立在燕为质的公子稷回秦国继承王位。赵惠文王二年赵武灵王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赵惠文王三年中山国被灭。后赵武灵王想夺回政权在沙丘实施政变,结果被和公子章困死沙丘。公子章就是被赵武灵王废掉的长子。

汉武帝刘彻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使藩王领地层层减少。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在天文历法上一直是汉承秦制,汉初一直推行秦历——颛顼历,以10月为岁首。直至汉武帝太初改历,施行新历法。而春节正是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后进入巫蛊之祸,昏聩之路。

身在皇帝家,权位不由人,齐桓公时五子争位,赵武灵王携长子与次子夺位,汉武帝时误杀长子一家,为避子幼母长,杀死钩弋夫人。都是权惹的祸。而帝王争战一生,高度集中,晚年放松后精神错乱,词不搭调,党派之争他以无能为力。

5

年轻时,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思维活跃、肯学习和接受批评,为了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能屈能伸。功成名就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迟钝、刚愎自用、固步自封。凡事“老子天下第一”,听不得批评,只是凭着意气、凭着固有模式和经验,一鼓脑作死。而身边“攀龙附凤”的、阿谄奉承的……。只会让你更嚣张,不用选择,无需舍弃,你就是“王中王”,你就是“主宰”。

6

人生是公平的。

7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前人糊涂,后人清醒。

8

领导与群众脱离造的

9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就是汉唐,以大唐的三大雄主为例:

唐太宗: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魏征死,朕失却了一面好镜子,来人,厚葬之。

不久后,来人,把乡巴佬魏征的坟墓给朕推了,墓碑拆了。

早年,观古人妄矣,世上哪有不死之人,神仙都是假的。

晚年,来人啊,召集天下术士,给朕炼长生药,终暴卒!

唐玄宗:

开元盛世:吾貌虽瘦,天下必肥矣!

天宝年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事情,找李林甫就行了。啊,老李死了?那就找杨国忠。朕没空,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宪宗:

元和中兴前,励精图治,铁腕削藩,攒钱犒劳军士。

元和中兴:迎佛骨,炼长生药,终被太监所杀。

2.绝对的权利绝对的控制!雄主,强主只容得下牵线木偶。

汉武帝:巫蛊之祸,戾太子造反,逆子,杀无赦!最终,立幼子杀其母!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不听话,废。李泰处心积虑经营皇位,贬。李治这孩子听话(懦弱无主见),立。唐玄宗也差不多,肃宗李亨也是个无主见耳根子软的中庸之主。

乾隆:嘉庆你就是个木头人,橡皮图章,不要废话,小心废了你。

宋太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兄弟儿子都不行。哎呀,烛影斧声!

3.正确一生,我就是神,神错了也是对!

梁武帝: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唐玄宗:评李林甫~此人嫉贤妒能天下第一,评吉温(罗钳吉网)~此一不良人也。然后,都重用起来。

乾隆:朕乃十全老人,有问题,留给和珅或者嘉庆吧!

10

人老了,体能智能都会下降,反应慢了,判断事物的能力也会变差,失误的几率就高,当权者也不例外!人到一定年龄就必须退休了!这是科学规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