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诸葛亮也是如此,只不过他“挟持”的是蜀汉后主刘禅。虽然两人都将天子当作摆设,但给人的印象一好一坏,个由原因实在耐人寻味。

后人谈起诸葛亮时,说他“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这句话很有趣,“专权”和“行君事”,表明他握有绝对的权力与地位,却“不失礼”,也不做非分之想,或者就是有非分之想也不会让人识破。更难能可贵的是,居然没人怀疑他对刘禅的忠诚!这一点正是曹操做不到的。

事实上,曹操一辈子不曾有篡位之举,别人却老是怀疑他,可见他在“国人不疑”这方面的功力,远逊于诸葛亮。

最佳贡献者
2

诸葛亮与曹操不同,曹操在众臣服曹操,天子只是一个摆设,他想叫你坐天孑就坐,不让你坐,你就不是天子,诸葛亮他算过他不能向曹操那样,向曹操那样,众臣不服他啊!

3

谢邀!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两者乍看一样,都是以丞相之身操持政务,其实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我们从字面上分析一下,挟是以武力协迫的意思,此时天子无权无势,完全处于弱势一方,看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汉帝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任由权臣呼来喝去,实实在在的一个傀儡。所有政治军事大权全掌握在权臣手中,当时天下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确是一着妙棋。

反观诸葛亮辅佐刘禅,乃是刘备临危托命,延续蜀汉。虽说把持政务军事于一身,但每行请命,逢诏即归。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候实在违心之论,一则没有挟天子,二则也无诸候可令。

二者根本无可比之处,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这具体体现在戏台之上。戏中曹操白脸奸臣相、诸葛亮紅脸忠臣相几千年来己约定属成。至于历史上忠奸自在人心。

各位网友!以为如何呢?欢迎评论!




4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天子指的就是汉献帝刘协,汉献帝真是个悲催的娃,虽然小小年纪就成了帝王,但始终是个扣着大檐帽没实权的摆设。汉献帝最开始是董卓的傀儡皇帝,董卓完蛋之后,又被董卓的手下掳走控制,第三次才沦落到曹操手里,下面咱们先说汉献帝的处境。

挟天子令诸侯不只是曹操的专利

现在一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会想到曹操,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董卓才是第一个挟天子号令天下的人,当年董卓扶持九岁的汉献帝上台,就是为了方便自己号令天下。第二个尝鲜的是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等人,那时候董卓被杀,李傕、郭汜没有了主心骨就要跑路,这时三国时期被忽视的重要谋士贾诩为二人出了一计,贾诩当时是这么说的: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说这话有意阻止二人大开杀戒,同时暗指奉国家以征天下,最后这些家伙还真把长安拿下了,只不过这群乌合之众心有不和,最终弄了个不欢而散。后来汉献帝才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把汉献帝这个政治旗帜利用的淋漓尽致,他恨不得把汉献帝这个工具榨干。但曹操在挟天子令诸侯期间,表面上还比较尊重汉献帝,那些该有的君臣之礼一样不差。汉献帝在曹操手里不愉快主要是承受的周边压力,曹操时不时的来场杀鸡给猴看,汉献帝看着身边的大臣一个个被砍,心里能痛快了才怪。

诸葛亮挟天子能否说的过去

曹操是挟天子起家,主要是拿汉献帝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蜀汉政权已基本成型,所以二人最初的处境和出发点不一样。诸葛亮虽然是蜀汉实际的掌权人,但他的忠心思想没有变,竭尽自己所能为刘皇室服务一直是主线,也就是说诸葛亮和曹操本质上就有区别。曹操是抡重斧砍出的血腥路,用狠毒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是只知道干活,而且还是卖命的那种,完成刘备的遗愿才是最重要的。刘禅在诸葛亮手里很享受,有诸葛亮这个干活踏实又没野心的管家,自己安心在皇宫里享受就行了,所有刘禅和汉献帝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

曹操和诸葛亮谁的地位更高

从曹操和诸葛亮的地位上来看,曹操虽然从汉献帝哪里弄了不少官衔,甚至自己给自己扣帽子戴,但那都不是汉献帝主动给的,主要是在自己强大的威慑下抢来的。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刘备托孤时甚至让刘禅认诸葛亮做干爹,其他官衔咱就不说了,单纯这个皇帝的爹多牛,这是曹操不能比的。曹操通过自己的硬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强扭的瓜不甜,他虽然站到了一个时期的最巅峰,但同时也引来了无数人的唾骂。所以从大方面来看,曹操的挟天子和诸葛亮的挟天子不是一码事,或者说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蜀汉不成立。

5

孔明的摄政,和曹操把持朝政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两人的执政合法性不同。孔明是受刘备托孤之重,领刘备遗诏而执政。刘备经夷陵惨败后,在永安城病危之际,召见孔明,明言:卿的才智十倍曹丕,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神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取而代之。孔明流泪说道:微臣敢于斗胆承诺将竭尽所能担当辅佐重任,奉献自己忠贞不二的节操,直至死去!刘备又写诏敕令刘禅说:你与孔明为武乡侯,一定要以父侍之。刘禅建兴元年,封孔明为武乡侯,成立府署并选置僚属治理军国大事。不久又令孔明兼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孔明全权裁决。而曹操虽也由汉献帝授权朋封,但多有被要挟成分。尤其是曹操逼献帝让他由丞相晋魏王,加九锡,就比献帝少件龙袍。高祖旧制: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曹操父子这等行径,等同谋反。



二、孔明受托孤之重,对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在五丈原病逝前,还军权、政权于刘禅;曹操却让儿子曹丕由世子而魏王,最终篡位得逞。

由是可推知孔明是忠臣,曹操是篡位之臣。

有人要反驳我,孔明儿子诸葛瞻年幼。通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你仔细阅读分析一下《诸葛亮传》,孔明会让他儿子接班做丞相吗?

三、之所以有人对孔明争议,是因为孔明处理了李严、马谡、魏延等事件,其实这些事件上并没有太多的私心。

李严事件上,李严确实是有严重错误的。李严也是先帝托孤老臣,章武二年,刘备诏李严赴永安宫,任尚书令。三年,刘备弥留之际,任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官光禄勋。四年,转前将军,李严应负责后方事务,转屯江州,护军陈到驻永安,归李严统属。李严劝降降魏的孟达,说他和孔明同为托孤之臣,两人都想竭尽忠诚去报效先帝,孔明给写孟达信中对李严的处理公务能力及取舍决策能力也称赞有加。说明两人合作是愉快的。但两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孔明是首辅,李严只是孔明军事上的得力助手而已。建兴八年,李严升骠骑将军(一品),地位仍低于孔明。曹真三路进逼汉川,孔明令李严率二万人赴汉中。(作为孔明北伐军的后援)孔明上表提升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执掌李严遗留的事务。孔明因第二年要出兵,命李严以中都护代理丞相府事。九年春,孔明兵出祁山,李严(已改名李平)负责押运粮草(孔明的后勤司令),夏秋之际,阴雨连绵,粮食运输跟不上前方需求(事出有因),李平便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示旨意,让孔明撤军,孔明接旨退兵。李平听说军退,又假装惊讶,说“军粮充足,为何撤军?"打算诛杀督运官以解脱自己办粮不力的责任,同时彰显孔明不进反退的罪过。他又上表刘禅说“军队是假意后撤,目的是诱敌深入然后与其决战。这是欺君欺主帅,已涉嫌犯罪!孔明将李严所写书信奏章及内容始末公之于众,李平理屈词穷,自动认罪。李严还有合并五郡自己作巴州刺州的想法。李平最终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李平在世之日,也指望孔明重新启用他。在孔明病逝后,他感到前途无望,激愤而死。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孔明要夺李严兵权,这是多么扯蛋的事情。马谡事件,只能说孔明失察,也谈不上任用私人。马谡作为高参,也曾对孔明提出过许多合理化计谋。孔明对他极为倚重。街亭一仗,孔明让马谡历练一下,以培养蜀汉二梯队,最终马谡因缺少实战经验败于魏国名将张郃之手,马谡也因之被杀,孔明请旨自降三级,蜀汉上下均服,何私之有?

至于魏延最终被杀,一因他是关羽第二,狂妄自大,不听将令!二是和杨仪不睦!孔明临死前,如将北伐全军交付魏延,这就是欺君啊!而是孔明虽有北伐之志,但他也知短期无法奏效,只能从长计议。他举荐蒋琬、费祎做接班人,作为孔明这是再想改变蜀国的大举进攻政策啊!他至始至终都想着蜀汉的江山社稷啊!和曹操协助曹丕篡位,有天壤之别?!



综合上述,一言以蔽之:爸爸是长胡子的,此言不虚;但不能以此推知长胡子的都是爸爸!

6

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布局有很多人,如贾诩、毛玠、菹授、荀彧等人!版本也不同但是总体意思差不多,在东汉末年使用它的,总共三次,第一次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二次是董卓手下大将郭汜李傕两人为了保命,劫持了天子搞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一次是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亲迎天子于洛阳,在董昭的建议下,迁都许都,而后成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

三次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招数,统计它的效果,用的最好的要数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从一个三流军阀成为了北方雄主,效果最为丰厚!

董卓、郭汜李傕、曹操三人的操作,都是建立在胁迫天子的前提下,不管天子同不同意他们几人用天子玉玺发布命令,他们都可以用,都属于非法的调用天子权力,违背正统,因此董卓被称为董贼、李郭二贼,最后一个是曹贼,这是天下人给他们的定义!无论是后世史学家,还是当世的王公大臣都是这个说法!证明了挟天子的非法性!

曹操剧照

诸葛亮和后主刘禅之间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多的非法性了,就不存在挟持和胁迫了,凡是好商量,大家商量着办,反而成就了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刘备托孤在先,先帝遗诏中明确了诸葛辅佐刘禅!

刘备的江山谁给他打的?是五虎将和诸葛亮舍命才夺得天下。诸葛亮是出过大力,而且乃是肱骨之臣,功劳簿“有诸葛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备在白帝城的时候,感觉自己快升仙了,把诸葛等一干人等叫到身边,说了一通语重心长的话:“刘禅年纪小,做人做事都不是很周全,希望你们呢,多担待!”,尤其对诸葛说:“你看刘禅怎么样,能不能掌国?如果实在不行,你就自己来当皇帝!”,这些事情都是在场人认可的,同时白纸黑字写在遗书里,三国志有明确记载!

刘禅和诸葛亮剧照

二是诸葛亮的所作所为,符合君臣之道,没有违背“礼法”,不存在胁迫。

诸葛亮在辅佐刘禅时,所有的事情都是拿定主意后,都是征求刘禅的意见,征得刘禅的同意,且没有反对意见后,才用刘禅的玉玺,发布命令,这是符合礼法程序的!如:北伐之前,先来出师表!

虽然后期,大小事都要经过诸葛亮,没有诸葛的审定,基本上都实施不了,有越权行为,但是这些事都是在诸葛提建议阶段,不存在越权,我们在文献中,找不到诸葛直接用天子名义发布命令的记载!

三是诸葛的身份,比较奇特,既是师傅又是父辈!

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指定了诸葛给刘禅教书,并让刘禅认诸葛为师傅,按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观来验证,诸葛是有权利指导刘禅的!再加上有刘禅亲爹刘备的遗诏,这块铁字招牌,两个加在一起,似乎就更名正言顺了!老子打儿子,替你爹来收拾你,一切都说得过去!

诸葛亮有更狠的一招就是《出师表》,诸葛亮辛苦的辅佐刘禅,能看见的人,都说诸葛辛苦,但是看不见的人呢?那不是诸葛亮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吗?这不是篡刘备的江山呢吗?为了堵住所有人的嘴,诸葛拿起来捍卫自身利益的武器---文化!

出师表

俗话说“人行一世,文载千秋”,诸葛亮拿出了自己的大杀器,轰轰烈烈的写了一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臣夙夜忧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篇文章发完了以后,所有人都息声了,想往诸葛身上泼脏水的人,都没借口了,出师表既写了我诸葛辅佐刘禅的正义性——先帝托孤;又写了诸葛亮的不容易,治国很难啊——益州疲惫;还写了诸葛怎么办的——夙夜忧叹;接着又写了自己为蜀国的理想——中兴汉室;最后写了自己的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这篇文章在,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人都没话说了,诸葛根本就不存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给刘家打工,工作得多么尽心尽力,这时候的诸葛“就是滑溜溜的泥鳅”你根本找不到下嘴的地方!无论是反对诸葛的,还是想抹黑诸葛的!都没话说了!

因此,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厉害了,千万不要得罪有文化的人,曹操一世枭雄,但是在文化人嘴里是个什么样子呢?白面奸贼!

诸葛这个文化人,给自己用笔树立了一个什么形象呢?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忠心耿耿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一个谨慎的人,不会干过头的事,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大逆不道,留下把柄的事情,他更不会干!而曹操呢,正如他的那句话: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霸呢!符合他的性格,加之曹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硬汉子,干了就干了,不怕天下人说!

7

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挟”?

汉语词典中,对于这个“挟”的解释是: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这其中有几个要点分别是

  • ①依仗势力

  • ②抓住人的弱点

  • ③强迫他人服从

所以接下里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否在这三方面存在作为呢?


(1)诸葛亮是否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诸葛亮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不做勾结朋党收买人心之事,但如果诸葛亮要做的话,他完全是有能力做的。只要当初在攻取益州后,不实施《蜀科》,不实行严刑峻法,蜀地的世家大族必然是纷纷感念诸葛亮的恩德,必然是趋之若鹜。

但诸葛亮没有这么做,即使惹怒了益州本地的官僚阶层和世家大族,他也在所不辞。可见诸葛一心为公,不曾为私。又哪有什么自己培植的势力呢?即使有效忠诸葛,为他出力的贤臣良将,那也是仰慕敬佩诸葛之忠义,慕名而来,为汉室江山略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2)诸葛亮是否抓住了刘禅的致命弱点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继位,刘禅的继位首先是名正言顺的,而蜀国是刘备与汉室的遗产这一点也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诸葛亮不可能也找不到刘禅所谓的弱点。因此在“继承皇位”这件事情上,刘禅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把柄,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要说其他的弱点,比如说胸无大志、治国无方、为人懦弱,这些是刘禅个人的特点,并不能作为他人掌控他的把柄,而且诸葛亮也没有抨击刘禅这些方面的不足,而是不断耐心的教导刘禅,既是一个谦逊的臣子,又是一个严厉的老师。


(3)是否有强迫服从的行为

有人说,刘禅后期不愿意让诸葛亮北伐,认为这样太过于劳民伤财,但诸葛亮却依旧六出祁山北伐,不曾停止。这算不算是做臣子的强迫皇帝做了他不想做的事情呢?

并不算。

因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实际上是经过详尽的谋划的。当时,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

所以如果不北伐,曹魏养精蓄锐,到时候蜀汉只有任人宰割的下场,这是蜀汉国土地形所决定的,天下大乱时,别人打不进来,蜀汉无恙;天下一统时,采取包围策略,蜀汉必被逼死。诸葛亮坚持北伐,不仅仅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同样也是看到了蜀汉未来的危机,所以不得不北伐。

而在其他的事情上,诸葛亮也并没有强迫刘禅做什么事情。


总结

诸葛亮的行为,是一个合格的宰相和天子老师该做的事情,并没有通过倚仗权势等手段,强迫刘禅做一些违背意愿的事情。诸葛为公,而曹操为己,自然不是一类人。


8

白帝城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做了背书。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是这样记载白帝城刘备托孤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临终前的大概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要厉害的多,必定能实现光复汉室的抱负。如果刘禅是一国之主的材料,就请诸葛亮尽心辅佐他,如果不是,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刘备又告诉刘禅,你一定要把丞相(诸葛亮)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

有了刘备的临终嘱托,诸葛亮虽然大权独揽,但满朝文武也没有人说什么。而且说时实话,虽然刘禅确实是扶不起的阿斗,但诸葛亮也并没有行不臣之事。他并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也没有为自己设立任何封地,培养私兵。所以没有任何人能说得出诸葛亮的不是。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事实俱在,无法狡辩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朝天子失去了对朝廷的统治权,特别是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之后,汉献帝彻底失去了威信。公元195年,曹操迎献帝还许都,正式开始了挟天子令诸侯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呢?

因为曹操迎天子后,并没有还权与天子,而是以天子之名行不臣之事。

首先,曹操对献帝并不像董卓那样,而是恭敬有加,关怀备至,这让献帝十分感动,于是便赐曹操为大将军,这个职位在当时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曹操便以朝廷的名义培养势力,他四处招揽、提拔人才,虽然这人人才领的是朝廷的俸禄,但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是曹操提拔。

其次,他以天子的名义对天下诸侯指手画脚,虽然没有人听他的,但舆论一定会站在自己的一方。天下人只知朝廷下达的命令谁谁谁没有听从,而不会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事实。

长此已久,即便曹操自己没有再进一步的打算,其下面的势力也会为曹操“逼宫”,因为曹操再进一步,大家就都会更进一步。

而反观诸葛亮,虽然自己军政一把抓,但北伐依然给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以彰显刘禅的蜀主地位。

所以,二者的性质完全不同。

9

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权臣以皇帝的名义行事,不需要向皇帝请示,完全以自己的意志行事,皇帝明摆着就是一个傀儡。

在三国里,曹操就是那个权臣,汉献帝就是那个傀儡。

曹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无需向汉献帝请示,而汉献帝虽然被曹操好吃好喝的供着,然而却没有一点权利,说难听点就是被曹操圈禁了。而曹操,需要以天子的名义下达命令的时候,才会假借汉献帝之名。汉献帝之于曹操,完全就是一个傀儡,一枚棋子。

但是诸葛亮于刘禅之间的关系呢,显然并非如此。

刘禅是皇帝,并且始终行使着自己皇帝的权利,而诸葛亮纵使权利再大,也仅仅只是对于朝政的把控。对于刘禅的皇权,诸葛亮是一点威胁都没有的。

所以,诸葛亮跟刘禅之间的君臣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并且诸葛亮也始终没有僭越之举,由此,可知,刘禅并非被诸葛亮“狭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曹操对汉献帝,那明摆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10

诛心之论,“奸雄曹操”怎么能和“千古贤相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汉末天下大乱,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天下诸侯并起,对中央阴奉阳违,已经不听号令了。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之流在长安混战,汉献帝连生存都困难了(饭都吃不上了,快饿死了),不得已,百官和皇室东逃洛阳,当时东方诸侯属袁绍和曹操实力比较雄厚,都有了迎归刘协,想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身边,而且袁绍的地盘里汉献帝更近。


暖男好爸爸袁绍失去争夺汉献帝大好机会

袁绍手下谋士催促袁绍起兵去迎接汉献帝时,袁绍居然说小儿子的病没有好,要等儿子病好了才去争天下。袁绍非常疼爱小儿子,是居家好男人,现代美女眼里的好爸爸呀。

不过争夺天下,妇人之仁,暖男好爸爸是不好争夺天下的,顶多做个州牧(相当于省长)玩玩,或者做个州县级官员吧(市长,县长),这跟曹操争霸天下有了鲜明对比,曹操在张绣叛乱之时,爱将典韦,长子曹昂都为了掩护曹操而死。

果然 ,袁绍慢了一步,曹操成功接到了汉献帝,因为洛阳破败不堪,所以曹操把汉献帝带到了自己地盘许昌,许昌兵多将广,粮草丰足,让汉献帝有了饱饭吃。

坦白说,汉末经过桓灵二帝荼毒天下,天下义士对汉室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这两家伙把汉室四百年的恩德败光了。更多百姓都希望有新的领导人出现来拯救苍生了,所以黄巾张角才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苍天就是刘汉的天下,刘汉已经死了,新的政权应该出现了。

曹操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迎接汉献帝的,能给汉献帝饭吃,已经是看在祖上数代当过汉室官员,拿过汉室俸禄的份上了。君不见十八路诸侯只有袁绍和曹操还想着汉献帝,其他人根本不管汉献帝死活了,汉朝四世三公的嫡系后人袁术(袁绍是袁家庶子,袁术才是嫡子)更是想着称帝了。巴不得汉献帝早点挂掉,好搬掉绊脚石。

而曹操把汉献帝带到自己大本营之后,用意还是非常明显的,天下义士虽然不认汉朝了,但是还有很多遗老遗少爱戴汉朝呀,汉献帝这块遮羞布还是有用的,可以要求其他诸侯听自己的,不听自己的曹操就可以代表汉献帝这个中央政府去讨伐他。这就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终曹操经过数十年征战,薛平北方诸侯,统一华夏北方中原之地,只有江南和益州的华夏南方被孙权和刘备占了,没法收回来。这个曹操已经管不了,因为曹操已经做了“周文王”驾鹤西去,儿子曹丕上台了。曹丕上台后,挟天子已经没法令诸侯了,孙权和刘备你再怎么号令他,他们也不会臣服的,汉献帝这块遮羞布已经没用了,所以曹丕就让汉献帝禅位给自己了。曹丕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史称曹魏。


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是挟刘禅以令蜀汉了?

首先,刘禅的蜀汉是刘备传给刘禅的,政权是正常交接,诸葛亮是托孤大臣,不是刘禅没饭吃,诸葛亮迎接他再给刘禅饭吃的。这跟汉献帝刘协没饭吃,被诸侯踢来踢去是本质的不同。

其次,蜀汉上下都奉诸葛亮这个丞相的号令,并没有那个半独立的诸侯国对成都的刘禅和诸葛亮阴奉阳违。诸葛亮不存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说。

如果作为统领百官的丞相,把诸葛亮说成挟刘禅以令蜀汉。

那么后世的张居正是挟万历以令大明吗?

多尔衮是挟福临以令大清吗?

鳌拜是挟康熙以令大清吗?

.....

显然,这些人都没有这样的说法。

是因为大明,大清都没有曹操时期的那种半独立的地方军阀。

最后,关键的一点,曹操出现来很多超越礼制的行为,称魏公,进魏王,受九锡。为儿子曹丕禅让汉室扫清障碍。而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训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要儿子淡泊明志,这是君子和奸雄的差别。

或许,这就是曹操和诸葛亮的本质区别吧。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不足之处欢迎斧正,谢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