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康熙被辅政大臣鳌拜欺负的不要不要的,既然辅政大臣这么有威胁性,当初顺治为什么要安排他们辅佐康熙呢?其实吧,还是由于当初顺治自己被多尔衮伤的太深了。就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种感觉知道吧,他自己受的窝囊气不想让自己儿子再受一次。
当面皇太极驾崩,本来有两位摄政王辅佐顺治,其中就有多尔衮,但当时多尔衮比较霸道,愣生生把另一位辅政大臣给排挤走了,然后就独自摄政,大权全都集中在他那一疙瘩。人顺治本来是皇帝,结果实权都没有,被这多尔衮搞的有点尴尬。
顺治帝临终安排四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主要原因是摄政王多尔衮,对他的伤害太深刻了。他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不想让自己的继承人像他那样再受窝囊气。皇太极驾崩,顺治继位,本来有两位摄政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多尔衮把济尔哈朗排挤掉后,独自一人摄政,独揽大权。
多尔衮把顺治小皇帝当亲儿子养,但是毕竟顺治是皇帝,君臣错位,顺治很不舒服,对多尔衮很不满意,但又没办法。他表面上叫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内心里恨多尔衮一个大疙瘩。多尔衮活着他不敢吱声,多尔衮死了他把多尔衮从坟墓里拔出来挫骨扬灰。他对自己受气刻骨铭心,怎么可能让他的继承人走他的老路,所以康熙的辅政大臣一个亲王都不搁。
更严重的是,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担任辅政王,统揽朝政,但很快就变成多尔衮独摄朝政,变成摄政王,最后还成为“皇父摄政王”,以顺治的父亲自居,直到顺治七年死于狩猎途中,期间朝臣只知摄政王不知顺治帝。顺治一路忍气吞声,哪怕在多尔衮死后还要追尊他为皇帝,清成宗。
少年时深受多尔衮的欺压,不得自由,所以,顺治面对自己时日不多,重中之重就是要给即位的康熙留下一个平稳的朝局,防止出现第二个多尔衮。因此,顺治立的四位顾命大臣,有如下这些特点:
一、
没有一个清朝宗室,只要是清朝宗室,就是爱新觉罗子孙,理论上就有机会继承皇位。而如果他们作为辅政王,难免一步步做大成为第二个多尔衮,甚至篡权称帝。所以,改用外姓大臣辅政,即使有篡位的心也不会获得很大范围的支持。故而在列辅政大臣时,当时颇有声望的宗室如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等都不在列。
二、
全部来自上三旗,这点很重要,不是因为上三旗地位比下五旗尊贵,而是因为上三旗没有旗主。清朝的八旗制度,旗人对旗主有人身依附关系,旗主就是旗人的主子,一声令下,必须严格执行命令。
皇太极时期,只有正黄、镶黄二旗是皇帝亲掌,后来在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争夺中,两黄旗也是坚持拥护皇太极的儿子接位,后来多尔衮死后,顺治以谋逆的罪名剥夺了多尔衮的旗主身份,将其正白旗纳入自己亲掌,形成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顾命大臣来自上三旗,就避免了顾命大臣要听从皇帝之外的旗主王爷的命令的可能性。如果用下五旗的大臣,一旦旗主下令,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反戈一击。
三、
占比排名有讲究,四位顾命大臣来自上三旗,而占比排名也是深思熟虑的。四人排名如下: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上三旗中,两黄旗是最早归皇帝亲掌的,正白旗后来加入。
四位大臣,正黄旗一位,正白旗一位,镶黄旗两位,相对比较平均,唯一占两位的镶黄旗两人都排在最后。只有一位的正黄正白两旗排名靠前。第一位又让正黄旗索尼担任,表明嫡系地位高,第二位苏克萨哈,表明投诚受信任。可谓相当公平。
四人的人选,索尼、鳌拜都是当年皇太极死后在崇政殿内据理力争的两黄旗八大臣中的两位,遏必隆当时正率兵包围崇政殿以防多尔衮不服时发难。所以,他们三人都是铁杆保皇派。
而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死后率先向顺治报告多尔衮谋逆的证据,让顺治成功摆脱多尔衮阴影,一举摧毁其党羽,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苏克萨哈的投诚对顺治意义非凡。这四个人都是顺治最信任的大臣。但是,事与愿违。顺治精心布置的四位辅政大臣最后还是出了问题。
首先是原本应该主持大局的首辅索尼逐渐年老,无力也无心多管朝政,更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两黄旗和正白旗的矛盾。多尔衮掌权时,曾为自己的正白旗强行与两黄旗换取了很多肥沃土地,因此来自两黄旗的三大臣与苏克萨哈天生不和。最后由于鳌拜强行将土地换回导致矛盾爆发。
圆滑的遏必隆也依附鳌拜,终于,鳌拜罗织罪名处死苏克萨哈,独专朝政。在索尼老死、苏克萨哈被杀、遏必隆趋炎附势的情况下,鳌拜逐步做大,终于藐视朝堂,开始不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里。最终,忍无可忍的康熙智擒鳌拜,也惩治了遏必隆,成为乾坤独断的康熙大帝。结果虽然没出问题,但是显然与顺治的初衷违背了,而且毕竟通过冒险的方式才解决问题,太不可靠。
所以说这顺治就特别恨多尔衮,但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他也不敢吭声,表面上还得恭敬对待着,好不容易多尔衮死了,他立马把多尔衮挫骨扬灰,可见这恨意有多深了。所以轮到儿子,他一刻也不敢耽搁,临死前给儿子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首先他觉得这几个人都比较忠心,都是他信得过的人,所以很放心的把康熙交给他们。谁知道历史又重演了,鳌拜又做妖了,好在康熙足智多谋,及时把鳌拜解决了,不然还得跟他老子一样继续受气。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顺治安排四位辅佐大臣还有一层深意,让这四位大臣互相制约,不至于一人独大,结果还是考虑不周,让鳌拜钻了空子。说了这么多,也不过一句话,顺治帝不想再让自己儿子受他受过的窝囊气。唉,这么看来,当皇帝并不幸福,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了!